成熟的8寸晶圓供應緊張,先進的12寸晶片,卻又沒那麼緊張?

2020-12-21 只談科技

最近到處都是8寸晶圓缺貨的消息,臺媒甚至報導稱為了賣個好價格,某老牌晶圓廠,甚至把8寸晶圓按片賣,漲價幅度最高達50%,還很多IC廠搶著下單。

事實上我們知道28nm以下的晶片製造都是採用12寸的晶圓了,只有成熟工藝的晶片,比如28nm以上的晶片,才使用8寸晶圓。

按2019年的數據,全球的晶圓出貨中,12寸以上的晶圓佔比高達67%,而8寸的晶圓大約在20%左右,此外還有一些6寸的、4寸的晶圓也有少量銷售。

那麼問題就來了,代工廠商們都在努力的發展先進技術,成熟製程並不被看好,認為是落後技術了,為何現在反而落後技術的晶圓缺貨,先進的12寸的,卻沒這麼缺貨呢?

首先我們要分析下今年究竟是什麼晶片爆發,其實是隨著AI、5G、AloT的大爆發,以及疫情的影響,導致功率器件、電源管理 IC、影像傳感器、指紋識別晶片和顯示驅動 IC 等供不應求,這些晶片大多是28nm或更成熟的晶片。

同時這幾年廠商們不斷的升級技術,都往先進位程升級,成熟的工藝及產能卻在減少,導致大家28nm或以上的產能下降了。

於是當28nm或以上的晶片需求大增時,產能反而跟不上,因為大家都關注更先進的技術去了,把相對落後的技術冷落了。

當然在這個緊急關頭,這些廠商們也不太可能再去擴產成熟的技術,畢竟也就急在一時,緩過勁來後,這些製程產能過剩,就造成投資的大浪費了。

所以短時間之內,變成了成熟製程的8寸晶圓緊缺,反而先進的12寸晶圓卻沒那麼緊缺,也是讓人哭笑不得。

不過最哭笑不得的還是消費者,反正最終晶片的漲價,都會反應到產品上,產品最終是消費者購的,最終韭菜都是【消費者】,誰也搶不走。

相關焦點

  • 8寸晶圓按片賣,不被看好的國產成熟晶片工藝,反而供不應求了?
    眾所周知,製造晶片的原材料是晶圓,也就是砂子變成矽,再加工成矽片後的產品。而隨著晶片工藝的不斷提升,晶圓的尺寸與工藝是反比,也就是工藝越先進,晶圓的尺寸越大,因為越大的晶圓,製造成晶片時,利用率越高,成本越下降。
  • 8英寸晶圓的產能為什麼這麼緊張?
    近期的半導體市場,尤其是8英寸晶圓的產能為什麼這麼緊張? 跟隨摩爾定律演進,集成電路製造所用的主流晶圓直徑從 4 英寸、6 英寸、8 英寸到12 英寸。直徑越大的圓片,所能刻制的集成電路越多,晶片的單位成本越低,因此晶圓持續向大尺寸發展。
  • 致晶片矽晶圓供應緊張:晶片售價漲幅或高達50%
    【12月22日訊】導語,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最近一段時間裡,全球性「缺芯」也波及到了很多行業,甚至就連傳統汽車廠商也未能夠避免「缺芯」尷尬局面,就在近日,又有臺媒報導,由於8寸矽晶圓產品缺貨,遭到了很多IC廠商的瘋狂搶購,而某知名老牌矽晶圓廠商不僅僅將8寸矽晶圓按片銷售,同時還掀起了一股漲價潮
  • 8寸晶圓廠老兵不死,馬來西亞Silterra重現生機!
    隨著市場對8寸晶圓廠的需求捲土重來,讓馬國當地的半導體業者見到了成長的機會。諸如X-Fab以及Silterra等馬來西亞自家的晶圓廠以其現有的8寸晶圓產能,具備充分利用這一市場需求的優勢。 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指出,2020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預估將成長5.1%至4,331億美元(2019年銷售為4,123億美元),2021年則將成長8.4%。
  • 中芯對比臺積電:中芯8寸晶圓產能全球最高,臺積電12寸最高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全球最強的晶片代工廠,目前拿下了全球55%+的晶片代工訂單,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的掌握的製造技術是5nm。其實總的一句話可以概括兩者的差異,那就是臺積電主要靠先進工藝賺錢,目前7nm、16nm、5nm工藝是臺積電賺錢的三架馬車,佔到營收的60%+。而中芯主要靠成熟工藝賺錢,主要營收來自於150/180nm、55/65nm、40/45nm,這三種工藝佔到了64%左右。
  • 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的連鎖反應
    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的連鎖反應 周玲 崔珠珠 發表於 2020-12-09 18:00:03 近日,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張而傳導的晶片漲價波及面越來越大,
  • 為什麼7nm、5nm的晶片用12寸的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
    眾所周知,現在我們常見到的晶片,全部是矽基晶片,即利用矽晶圓製作出來的。而矽晶圓是一種厚度大約在0.8mm以下,呈圓形的矽薄片。而這種圓形薄片有很多替代,比如8英寸大小,12英寸大小,18英寸大小,甚至更大的。
  • 樹挪死、人挪活,6寸晶圓廠挪了會怎樣?
    目前業界以8寸晶圓廠居多,12寸晶圓則多用於生產價格高、毛利高的晶片產品。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市面上的8寸晶圓產能就開始供不應求,到現在為止,聯電、世界先進等晶圓代工廠2021年的產能都被預訂一空,而且是漲價後也賣完了。
  • 快充晶片缺貨、全球汽車晶片斷供……8英寸晶圓到底怎麼了
    全球第一條8英寸晶圓生產線是IBM聯合西門子在1990年聯合建立的,到了90年代末,8英寸晶圓的產能開始提升,逐漸成為行業先進標準;到了1995年,全球8英寸晶圓廠產線已經到了70條,2007年更飆升到199條,產能也達到560萬片/月的歷史高點。
  • 為什麼7nm、5nm晶片用12寸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
    為什麼7nm、5nm晶片用12寸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晶片的生產最重要的就是晶圓,晶圓就是矽半導體電路的矽晶片,高純度的多晶矽經過多重的工藝製作之後就會變成晶圓片,而我國的晶圓生產線多半都是以8英寸和12英寸為主的。那麼你們知道為什麼7nm以及5nm的晶片要用12寸的晶圓?還有一塊晶圓到底可以生產出多少的晶片呢?
  • 晶片缺貨告急背後!又漲價又外包,誰能拯救8英寸晶圓產能:智東西內參
    8 英寸主要用於成熟製程及特種製程,在應用端,對 8 英寸晶圓代工的強勁需求主要來源於功率器件、電源管理 IC、影像傳感器、指紋識別晶片和顯示驅動 IC 等;12 英寸主要適用於 28nm 以下的先進位程,主要成長動力來自於存儲和邏輯晶片。8 英寸產線因折舊完畢具有成本優勢,同時在模擬電路、高功率等晶圓生產具有優勢。
  • 晶片缺貨告急背後!又漲價又外包,誰能拯救8英寸晶圓產能?| 智東西...
    8 英寸主要用於成熟製程及特種製程,在應用端,對 8 英寸晶圓代工的強勁需求主要來源於功率器件、電源管理 IC、影像傳感器、指紋識別晶片和顯示驅動 IC 等;12 英寸主要適用於 28nm 以下的先進位程,主要成長動力來自於存儲和邏輯晶片。8 英寸產線因折舊完畢具有成本優勢,同時在模擬電路、高功率等晶圓生產具有優勢。
  • 晶片廠商稱聯華電子已提高12英寸晶圓代工報價 因產能緊張
    【TechWeb】1月6日消息,在此前的報導中,已出現了晶片代工報價上漲由8英寸晶圓延伸到12英寸晶圓的趨勢,英文媒體此前就提到,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商臺積電,在今年將取消給予大客戶的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變相提高代工價格。
  • Global Foundries「變身」格芯,12寸晶圓廠落地成都
    據雷鋒網了解,格芯成都是中國最大的12寸晶圓廠,投資規模累計超過100億美元,預計年產量將達到100萬片。按照其官方的計劃,第一期建設CMOS工藝產線,主要為180nm和130nm,引自新加坡技術,產能每月2萬片,預計2018年底投產;第二期22FDX,引自德國技術,產能每月6.5萬片,2019年下半年投產。這樣算下來,一期二期完成後,總產能將達到8.5萬片/月。
  • 消息稱8英寸晶圓價格2021年將至多上漲40%:中芯國際、臺積電等要大賺
    8英寸晶圓被認為是落後產線,然而,就是這一比12英寸晶圓「古老」多年的產品,目前其產能依然很緊張。業內消息人士稱,受益於居家辦公趨勢和5G熱潮帶動的強勁需求,大多數晶片公司都將2021年8英寸晶圓的價格提高了至少20%,緊急訂單最多甚至提價40%。像聯華電子、格芯和世界先進這些公司在第四季度將價格提高了約10%-15%。目前全球代工廠產能爆滿,臺積電、三星、聯電、世界先進、中芯國際等純代工廠稼動率保持高水位。
  • 8英寸晶圓的前世今生
    打開APP 8英寸晶圓的前世今生 旺材晶片 發表於 2020-12-09 09:46:50 ,而是變成了「你,有8英寸晶圓嗎?」。  8英寸(200mm)晶圓到底有多缺?
  • 晶圓缺貨潮持續上演,國產石墨烯晶圓要「芯」變革?
    來源:產業最前線未來市場龐大,晶圓產能緊缺形勢嚴峻根據SEMI的預測,到2021年全球8寸、12寸矽片正片的市場需求將分別達到650萬片/月和680萬片/月,未來市場潛力巨大。但是由於多數8寸晶圓廠建廠時間較早,運行時間長達十年以上,部分設備太老舊或者難以修復,加上更多從8寸向12寸升級的內存廠商,如三星和海力士,所以目前舊設備市場資源逐漸枯竭,因此近年來8寸晶圓設備較為緊缺,其中蝕刻機、光刻機、測量設備最難獲得。
  • 「競標風」吹向晶圓代工!8吋擴到12吋,晶圓代工短缺成啥樣?
    首先,是模擬晶片應用需求強勁,特別是隨著物聯網、5G及新能源汽車的逐步落地,對功率器件(以IGBT和MOSFET為主)、CIS傳感器、OLED面板驅動IC,以及TWS耳機藍牙晶片的需求相當強勁,給了8吋晶圓更多的商業機遇。其次,8吋晶圓代工產能與交期一直都比較緊張。主要晶圓代工廠的8吋線產能普遍緊張。
  • 【明日主題前瞻】供應持續緊張 汽車晶片龍頭髮布漲價函
    【今日導讀】  供應持續緊張,汽車晶片龍頭髮布漲價函;助推產業變革,人工智慧技術或將被強制應用;貨源緊張,碳酸鋰產品持續提價;中國首款車規級AI晶片地平線徵程2出貨量已超10萬;比亞迪漢11月銷售超萬輛,再創新高。
  • 中芯的8英寸晶圓產能是世界最高的而臺積電的12英寸產能是最高的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世界上最強的晶片代工廠,贏得了世界晶片代工廠訂單的55%+。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製造技術5nm。另一方面,中芯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全球份額只有5%左右,但也是世界第五,製造技術14nm。臺積電和中芯在網上有很多比較,比如市值、營收、利潤、技術等等。其實一句籠統的話就可以概括兩者的區別,就是臺積電主要靠先進技術賺錢。目前,7納米、16納米和5納米技術是中芯賺錢的三駕馬車,佔其收入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