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人嗜辣亦嗜甜,四川自古以來就無辣不歡嗎?甜食才是川菜「老祖」

2020-12-22 讀史閱世

今天的四川人如果說自己喜歡吃甜食,必定會被視為異類,但實際上自古的四川人是喜歡甜食的。「人但知蜀人嗜辣,而不知蜀人亦嗜甜」。

一:無辣不歡是四川?錯!

說起四川人的胃口特點,但怕是沒哪個不會說起一個「辣」字的。感覺在四川人的眼裡,連米飯都應該是紅色的,嘴巴不用塗口紅應該也是紅色的。

的確細數那些聞名遐邇的川菜,像夫妻乾片水煮肉片,麻婆豆腐,毛血旺等等,遠遠望過去都是紅油拂面,至於火鍋,那更是「祖國山河一片紅」,也聽到一個說法,叫做四川人「無辣不歡」。

這種無辣不歡,甚至颳起了一陣味覺的龍捲風,將紅色川菜吹到了祖國各地乃至海外各個角落,就眼紅了,大大小小的盤碗鍋盞,也因此節約了川菜的萬千粉絲。

於是去四川都吃辣,去吃串串去吃火鍋,一時間都成了這些川菜的鐵桿粉絲的朝聖願望,在世人眼裡川菜就是辣,成都人就是負責吃辣的。到這裡不禁弱弱的想問一句,在千萬是人追捧川菜的同時,又有多少人知道古時候的川人是愛吃甜甜蜜蜜的甜食的呢?

二:無甜不歡,才是地道的四川

1:東坡豆腐,東坡腿……各種好吃的甜菜系

辣椒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進入了四川,但四川人養成吃辣的習慣,應該是在清代道光年間的時候。成都人的吃辣歷史差不多與湖南人一樣都知道,眉山詩人蘇東坡是個大吃貨也喜歡,有事沒事,腰杆上掀著跟圍裙進廚房操練。

從他在杭州當官時期開發的菜式,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腿,東坡鴨膾,東坡餅,東坡酥,東坡豆花,東坡肉……

都是甜兮兮的菜品,沒有一絲絲的麻辣味。這並不奇怪,身為宋朝的四川人,蘇東坡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辣椒是個啥東東,更不要說吃了,就連聽都不會聽說過。他還在詩中寫的.:脯青苔,炙青浦,爛蒸鵝鴨奶瓠壺。

從地形來看,四川處於盆地,地形是甘蔗的主產地,榨取的蔗糖在很長的時間都是調味料中的領軍人物,這不能理解,蘇東坡為什麼作為一個四川人卻愛好甜甜的東坡肉了。當時四川也是因為種植著眾多的甘蔗,那時也被稱作「甜城」。

那個時候的四川人就是好那一口甜,菜要吃甜的,點心要吃甜的,就能平時喝水,喝湯都要喝甜的。我並不知道那時候有糖尿病發展的概率有多大,反正在那個顧四川的人就是喜愛吃甜食。

而且這種甜食是平民普及的,要知道在魏晉時期,幾乎整個中國古代甜味都是一種奢侈的味道,並不是一般人家所能夠使用的,得有足夠的票票和身份才能吃得到。

而作為四川人卻可以頓頓吃到甜食,在當時來說可是相當拽的。就連到四川做官的浙江詩人陸遊,吃著沾著橙汁的豬排骨,逢場作詩寫道:東門買彘骨,醯醬點橙薤。蒸雞最知名,美不屬魚蟹。看來又是被四川的田給徵服的人。

放眼如今豬頭的做法無疑是煙燻,滷煮,涼拌以外,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做法。但在原名之際,四川人吃豬頭,可是要放糖的。韓奕,在他的《易牙遺意》有著介紹四川豬頭的奇妙做法:豬頭鮮魚水煮熟切做條子,放砂糖,花椒,砂仁,醬拌均,重湯蒸燉。

其他調料還好,可乍一聽,卻要放砂糖 這就奇了怪了,油膩的豬頭加了一個「糖」子,不免讓人感到很掃興,裡邊還得放點花椒,那豈不是又麻又甜的?難以想像這樣的川豬頭是怎樣的味道?

2:甜甜的菜品慢慢的被人丟棄

《成都通覽》是清代宣統年間傅崇榘所寫,裡面記載著當時是穿用甜味調製品的菜餚,有冰糖燕窩,糖燒鮑魚,糖,燒鴨,東坡肉,櫻桃肉,高麗柚,甜酒燒肉,冰糖燒肘……各種各樣甜系菜品。但在今天任何一家川菜館子的菜譜裡基本都沒有這些菜,這些菜也基本上都消失了。

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第二卷裡介紹,東京茶樓酒肆裡賣的「飲食果子」,其中就有一種叫做四川乳糖和獅子城的東西這種糖類呢是產自四川的糖食特產,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牛奶糖,

《全三國文》中就有記載:「新城孟太守道:屬豬燉雞鶩味皆澹,故屬人作食,喜著飴蜜,以助味也。」意思就是說,四川人覺得雞肉和豬的味道都十分寡淡,在煮這些食材的時候,要用蜂蜜和糖來進行調味,飴糖就是當時街上的麥芽糖可以吃,也可以用來泡菜。

在《中國調味品》這張表格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川菜城有大量的甜味因素,糖的使用幾乎灌溉了從不放辣椒的純甜品到時尚極端的麻辣味菜品6個等級當中,可以看到,現如今世人對川菜的誤解有多深。

在辣椒進入四川之後,新川菜體系形成過程中,甜和鹹與麻辣的鬥爭中,甜似乎一路走下風,人們也不再那麼的喜歡甜食,慢慢的三合泥鬥不過麻婆豆腐,甜水麵鬥不過夫妻乾片,糖油果子三大炮鬥不過串串……好吧好吧,甜甜退隱江湖。

三:給四川貼上「麻辣」

1:辣椒和花椒的傳入

地方性口味很奇怪,它源於早期兒童和青少年時代,一旦定型,基本上就很難改變,譬如一個人從小能吃辣,除非環境或者是身體原因,很難變得不能吃辣椒,反之1個人從小不能吃辣椒,長大學會吃辣椒,不會變得不吃辣椒就過不下去。

口味的形成其實也是一種強制性的,譬如在食辣地區的兒童在成長過程當中,不可能一斷奶就吃上辣椒,總是會被生活中的各種食物慢慢增添辣椒。很多人從一開始都會比較抗拒,但面對宏大的飲食習慣,拒絕會很難,總是要慢慢的適應 。如此反覆下去,一代傳一代,就已變成了習慣。

古代四川人喜歡甜食,可現在四川人又為何喜歡辣呢?原因有兩點,第1點是因為辣椒進入了四川,第二則是人種變了。

辣椒雖然進了四川,但人的口味通常是不容易改變的,那麼四川人的口味為何從嗜甜轉辣呢?古代四川人早就被一輪又一輪的戰亂屠殺了大半,現如今的四川人,有可能大多數都是外來移民的後裔,由於外來人口的夾雜,導致了不同口味的傳入,最終成就了麻辣的現代川味。

說回辣椒,辣椒其實是在明代末期傳入的,起初它並不是入口的東西,而是作為一種觀賞性的植物。經歷了幾百年的發展,辣椒始終沒有進入到中國人的食譜當中,遭人冷眼的辣椒走遍了中國,直到了在長江中上遊才遇到了現如今無辣不歡的湖南人,也讓老乾媽也走出了世界。

四川位於長江中上遊,一帶氣候溼熱又多山地,一方面非常適宜辣椒的生長,種得多吃得多,人們逐漸感受到了辣味的刺激和美味,再加上辣椒有著驅寒排溼的作用,在冬季時期使用有利於抵擋溼氣,這也給辣椒打下了底盤。

自古以來是天府之國的四川,在經歷了無數的戰亂和饑荒以及人口的快速增加之後,導致新鮮的糧食蔬菜極為短缺,加上食鹽難以獲取,辣椒就這樣出現在人們的廚房當中,憑藉它出色的食慾感,還有它自身的防腐能力,再一次在眾多調味品中脫穎而出,慢慢徵服了大眾的胃口。

而又為什麼四川人在吃辣的同時還要大規模的吃花椒呢?

一方面壓住食物中的腥味,二是中醫所說的去寒去溼。在中國近代史還沒有開始之前,由於人口的基數比較小,中國的大部分領土都是以森林和草地為主,許多山地和土地都沒有得到開墾。

這些森林和草地大部分地區都贍養著許多牛羊,從而牛羊又成為了中國人的幼師,結構中佔有比例重大的一部分,牛羊肉的腥味卻很重。花椒能夠很好的去伐牛羊肉,本來帶有的腥味。

2:辣是表象,甜才是精華

在甜食與麻辣的搏擊當中,並非都能分出個勝負來。但這未嘗又不是一件好事呢,在其中不乏難解難分的,最後竟相互融合在了一起。就如甜水麵,鍾水餃,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回鍋肉……等等,就是融合的經典。其實在整個川菜的形成過程當中,也就是不斷融合的過程。

這個融合不僅是甜與辣,也包含著各個菜系的精華。川菜的辣是表象,甜才是精華,是歷史是過經過脈拿捏,現如今的川菜不能缺辣,但也不能缺少糖糖,也不能濫用,用糖是手段,讓人在味蕾中達到高潮才是目的。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也可以說不會用糖的廚子 永遠是位川菜廚子。

結語: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川菜已經開始用麻辣來標榜,許多餐廳也以紅亮的麻辣作為絕招。

自古有著天府之國美譽的四川地形,就像一口鍋,從表象上面也成為了中國四方飲食文化的沉澱之地,要理出一條甜食線索並不難,但難的是他卻被貼上了麻辣標籤,這並非是好事,從四川的菜系來看,經歷了各種探索和融合,這種標籤反而太過單一化。

從各種歷史的考證可以看出,甜食是川菜歷史上的一抹讓人難忘的記憶,花椒則是歷史上的一個遺蹟,而辣椒相對於現如今的新飲食史來說則是一種新的突破點。在多包容的今天,甜麻辣加上一些特殊而獨特的味型共處在一個菜系當中,相互衝突又相互促成,不同的組合總是能給人碰撞出出乎意料的美味。

相關焦點

  • 無辣不歡的中國人,你知道辣椒傳入中國的歷史嗎?
    華燈初上,一眾夜行動物借著夜色的掩護在燒烤攤前、川菜館裡尋覓著獨屬於自己的刺激——辣!辣絕對是現代中國人的精神解藥,科學研究早就指出辣其實是一種痛感,我們對辣椒的嗜好其實是對辣椒獨特香氣的流戀和對舌尖痛感的追逐。這乍聽起來好像有點變態,怎麼嗜辣變成了嗜疼呢?可能有好奇的還會找找資料,我們的祖輩們古人是怎樣形容評判辣的呢?
  • 不能吃辣,不做朋友
    在今天,當我們看到一座城市翻騰的火鍋,聞到沁鼻的紅油辣味兒,處處流淌著火熱的血脈,就曉得了:十有八九是四川、重慶。而相較於底層式粗獷的嗜辣,清淡為主的粵、蘇、浙、閩等地區,則更像養尊處優的豪門貴子。以清甜著稱的江浙一帶自古富饒,姑蘇倉廩豐實。
  • 江南菜為什麼偏甜?「嗜甜」遠超「嗜鹹」,為什麼吃得這麼特別
    知道江南菜為什麼偏甜?「嗜甜」遠超「嗜鹹」 ,為什麼吃得這麼特別食蔗高年樂,含飴稚子歡。"甜食在任何人看來都是一種誘惑,從牙牙學語的幼子到耄耋之年的老者,無不貪戀這一口甜蜜蜜的味覺體驗。從古至今,老抑或少,對於甜這一味都是無法抗拒的。"
  • 呡甜!成都人除了愛吃辣還愛甜,宋代就有這麼多甜品!
    追根溯源,成都人愛吃甜的歷史,極有可能還早於他們愛吃辣的歷史。抑或可以這樣說,成都人愛吃甜和愛吃辣的習慣幾乎是同時養成的。誠如著名作家張恨水所言:「人但知蜀人嗜辣,而不知蜀人亦嗜甜。」從西漢到東晉,蜀人的口味應該是既好辛香,又尚甘甜。只不過揚雄《蜀都賦》強調了後者,常璩《華陽國志》突顯了前者。揚、常二人均從小生長在成都平原,一說甘甜,一說辛香,各自拈出了蜀庖味型之一邊。二者不但不衝突,反倒融洽無間,正如蒟醬之能調和甘辛。事實表明,這種既甜且辣的口味一直保留了下來,直到現在。
  • 為什麼江南地區的口味特別偏甜,「嗜甜」遠超「嗜鹹」
    「嗜甜」本能正所謂「物無定味,適口者珍」,甜味是人出生後最先接受的味道。正因如此,內在「嗜甜」的本能驅使,營造了強烈的精神快感。在重要的節日裡,年初一的糕絲湯圓、清明節的青團、洗佛節的烏米飯、端午節的粽子、重陽節的重陽糕、臘八節的臘八粥,無一不是甜食,而日常生活中,糖藕、酒釀、花糕等,無一不是爆款。蜜汁的生活方式,傳遞著江南地區米香味甜的飲食特徵。
  • 蘇南人為何嗜甜如命
    蘇南菜不管素菜還是葷菜,很少有不放糖的,炒青菜放糖,番茄炒蛋放糖,燒排骨放糖,梅乾菜扣肉放糖……甚至連餛飩肉餡也放糖。小籠包不加糖就不叫小籠包,不甜得發膩也是假冒的小籠包。還有更不可想像的,有些人連吃麻辣燙也要放糖。無錫名菜-醬排骨中的白糖用量達到了肉和骨頭總重的10%,就像裡糖漿泡的一樣。糖醋排骨,一斤半排骨,半斤白糖,大半瓶醋。不知你是什麼感覺,反正我這個外省人已經跪了。
  • 作為無「辣」不歡的的中國人,你知道辣椒傳入中國的歷史嗎?
    作為一個中國人,酸甜苦辣,各種味道在我們生活之中,必不可少,其中「辣」,在我們華夏更是赫赫有名,成都的串串,重慶的火鍋,武漢的鴨脖子,各式各樣的「辣」味,讓我們應接不暇,深受我們中國人的喜歡,那辣椒的歷史由來,大家知道?辣椒的開始只是觀賞植物,你知道嗎?
  • 無辣不歡!全球十大辣味城市大比拼!你最愛哪種辣?
    當然,愛的人贊它辛香爽口,不愛的人恨它刺激嗆口,又愛又恨的人一邊捂著痛麻的嘴巴一邊停不下筷子……今天,TripAdvisor貓途鷹就帶你去尋訪全世界10大必打卡的辣味城市,無辣不歡的小夥伴快去吧!中國 成都市到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絕對要空著肚子——不然,看著花樣繁多的小吃,嗅著鹹香麻辣的氣味,你絕對會忍不住食指大動,吃它個天翻地覆!
  • 讓我們一起放任天性,無辣不歡!
    每天新鮮熬製的魚湯,融合新鮮檸檬的酸甜,金燦燦的魚湯辣中帶酸,還有一絲清爽口感的餘韻,視覺味覺都是雙料享受!黑魚片的魚肉沒有小刺兒,絕對讓你放心吃!每一片都那麼肥美鮮嫩,入口後的口感豐富有彈性,一片接著一片根本停不下來。魚片厚度適中,既不會過薄一夾就碎,也不會太厚不入味,一切剛剛好的完美都在這一份色色獸酸湯魚中了。
  • 明朝才引進辣椒,被當成有毒的觀賞植物,如何讓四川人迅速上癮?
    我們見四川的貓都能吃辣,不得不懷疑四川人是不是一出生就可以吃辣?沒有辣椒的年代,四川人怎麼吃辣?然而,真相向來是搞笑的。首先,辣椒不是中國本土的。在其傳入中國之前,據說四川人是吃偏甜的菜。也就是說,如果辣椒沒有傳入中國,那麼川菜可能是不辣的。
  • 無辣不歡 那些辣到逆天的「世界名椒」
    墨西哥辣椒、墨西哥是辣椒的發源地,全球約一半辣椒都生長於墨西哥境內,紅的、黃的、青的、綠的應有盡有。墨西哥不僅是天下第一辣國,而且它的辣椒是世界上第二辣的辣椒,過百種的辣椒,新鮮同曬乾的名稱各有不同,炮製方法亦多不勝數,如用於醃肉、煲湯、燒烤、沙拉、糖果、飲品都有,真可謂是無所不辣。
  • 〔讀城〕無辣不歡的成都人,為啥對二荊條格外「恩寵」?
    無辣不歡的成都人,為啥對二荊條格外「恩寵」?文 / Jamie「編者按既麗且崇,實號成都。成都地理標識產品是具有鮮明本土特質、傳統底蘊,取得廣泛認同的優質產品。這些品牌產品是成都地區重要的活態根塊,湧動著當代脈動,生發出川派之魅。」如果說,用一種味道來代表一座城市,那麼「辣」於成都,當之無愧。
  • 四川人不怕辣 湖南人辣不怕 貴州人怕不辣
    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貴州人怕不辣這句話足以可見貴州人對辣椒的喜愛程度簡直就是無辣不歡無辣不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GUIZHOU一,地理和氣候因素:中國素有北鹹,東南甜,西辣的說法。氣候乾燥食為鹹、氣候溼熱食為甜、氣候潮溼食為辣。
  • 川菜中的辣可以分為幾種?微辣和麻辣到底選哪個呢?
    眾所周知,四川是美食的天堂,是所有吃貨必去的城市,川菜在全國各地都很受歡迎,它的歷史非常的悠久,口味以辣為主,四川人離不開辣椒,可以說是無辣不歡,四川的辣可以分好幾種,每種辣味都不一樣,可以說四川人把辣椒研究出了花。
  • 京城那些無辣不歡的特色小館
    開這家餐館的四個地道成都吃貨,都盼能這平實的菜品讓人一筷子回到四川,傳遞給每一位前來吃的人一種來自四川的溫情。店鋪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南鑼鼓巷帽兒胡同26號營業時間:11:30-23:00人均消費:¥25蜀國爬爬蝦
  • 川菜的辣,不過是有人在背後「逼香為辣」的後果
    傳統的川菜,靈魂是一個「香」字正統的川菜,講究「一菜一味,百味百格」,光是味道就會有甜香、魚香、荔枝、煙香、鹹鮮、薑汁、酸辣、糊辣等20餘種。魚香茄子不辣,甚至還有點甜味,之前一直被認為是江浙一帶的菜品,但是人家的老家,卻是實實在在的四川。
  • 辣!辣!中國到底哪裡的辣最好吃?
    圖/網絡-風物君語-無辣不成歡和喝酒一樣,中國人吃辣特別能吃出攀比心理。圖/圖蟲·創意 而「嗦」這種吃法的妙處,正在於吮吸時辣對味覺和嗅覺的雙重刺激,像是一陣火熱的風迎面襲來,肆意地入侵味蕾和鼻腔,辣和香完美交織在一起。無論是米粉還是田螺,都只有「嗦」才夠過癮,才能酣暢淋漓,也只有嗜辣如命的湖南人,才敢於接受這樣雙重刺激的挑戰。
  • 聚齊雲南、湖南、陝西、四川,能不能知道誰才是最能吃辣的那個
    但這種讓人上癮的爽感還是讓中國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嗜辣人群。不過吃辣的人越多,紛爭也就越多,關於哪個地方最能吃辣的「唇槍舌戰」在網際網路這個戰場每日不停歇。苦腸裡的汁液擠出來,再加工,成最關鍵的調味汁水,按照當地人的說法,入口苦,回味甜,而且清熱解暑。撒撇還有生熟之分,熟吃配上煮熟的牛腱子肉、牛肚絲、包白菜、茼蒿、米線,變身成為苦辣涼米線。
  • 辣到靈魂出竅!一頓橫掃中國最辣的4種魚!| 測評
    其實在盛夏適當吃一些辣可以有助散熱。說了這麼多辣的好處,淑芬的嘴巴已經不禁開始流口水了。淑芬雖然是一個北京人,但卻是一個嗜辣的女孩。無論是香辣、麻辣還是酸辣,每次吃飯她一定要沾點辣味才算吃得香,真是無辣不歡!
  • 愛吃辣的人,你性格真好丨壹讀精選
    各種味覺中,對辣的喜好是唯一需要後天養成的一項。有點像菸癮,又有點像酒量,又淺淺包含了人類小小的受虐傾向。因為第一口辣必定是讓你流淚齜牙的,但,何以又開始嘗試第二口、第三口的呢?何以從不吃辣慢慢走向了嗜辣呢?這樣思考一下,吃辣真是人類的各種飲食習慣中最神秘的一種了,它是對一個人的好奇心、好勝心、敏感度、依賴度等等的綜合挑戰。我有問過一個四川的朋友,你什麼時候開始吃第一口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