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辣不歡的成都人,為啥對二荊條格外「恩寵」?
文 / Jamie
「編者按既麗且崇,實號成都。成都地理標識產品是具有鮮明本土特質、傳統底蘊,取得廣泛認同的優質產品。這些品牌產品是成都地區重要的活態根塊,湧動著當代脈動,生發出川派之魅。」
如果說,
用一種味道來代表一座城市,
那麼「辣」於成都,當之無愧。
無辣不歡最成都
正因為「辣」,成都火鍋、「串串」名滿四海,遍布大街小巷的火鍋店、串串、冒菜店成為成都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正因為「辣」,川菜名滿天下,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一直以來都是吸引五湖四海人們來到四川的理由之一。「食在中國,味在四川」,即使口味再刁鑽的「老饕」都對取材廣泛、調味多變、菜式多樣、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調味著稱的川菜有著極高的評價。
正因為「辣」,成都的姑娘也被稱為「辣妹子」,不僅因為他們能吃辣愛吃辣,也因為她們如同這辣椒一般,嬌小的身子裡,蘊藏著無限的熱情。
正因為「辣」,讓成都形成了它別具一格的人文氣息和城市風貌。那縈繞舌尖的的刺激味覺,正如同成都給人的感覺,迷人、誘惑、熱情、過癮。
人傑地靈孕珍奇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域環境也造就了人們不同飲食習慣的養成。四川,自古便是富饒的天府之國。2000多年前,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之上修建都江堰,這項偉大的水利工程千百年來灌溉著成都平原,沃野千裡,安寧和諧。得天獨厚的的地理條件賜予了四川人豐富的食材。四川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別是盆地地形造就了四川夏季溼熱,冬季陰冷的氣候特徵,聰明的川人發現吃辣椒可以驅溼禦寒,因此,食辣成為川人的一大飲食傳統。於是,便也催生出四川形形色色的辣椒種類:二荊條、朝天椒、七星椒……這其中,二荊條是四川辣椒中最具代表的品種。它色澤亮、果皮薄、質地細嫩、辣味獨特,香味濃鬱。
二荊條的食用史由來已久,在清朝時期二荊條還作為皇家貢品,北方的皇親貴族吃了這種四川的辣椒,都對這從未有過的刺激口感上癮,欲罷不能,每年都巴巴地等著川蜀地區上供,就為這一口不能戒掉的舌尖體驗。郫縣豆瓣(現郫都),被譽為「川菜的靈魂」。而二荊條,便是製作郫縣豆瓣的首選,二荊條辣椒不僅紅得發亮,辣椒籽和辣椒肉的比例也好,做出來的豆瓣色彩飽和度高,辣度也適宜。正是因為有了郫縣豆瓣,川菜得以發揚光大,美譽世界。用之成菜,具有「提色增香、辣而不燥、回味醇厚悠長」的特點。
一份水煮肉片上桌,只見大大的餐盆表面浮著一層油亮的辣子,一陣鮮香立馬飄散開來,夾起一塊,麻、辣、鮮、香盡數入口,然而這麻辣並沒有將肉的嫩遮蓋。萵筍是水煮肉片的點睛之筆,裹挾著辣湯送入口中,不禁更感菜品作料之精華,也解除了食用葷菜的膩悶。
水煮肉片和水煮魚
將豆瓣剁細鍊熟,加以少量熟油、海椒烹製出的豆腐,起鍋後撒上適量花椒麵,一份麻婆豆腐又辣又香,堪稱最佳下飯菜。
30年前被擺上餐桌的新津黃辣丁,已成為巴蜀河鮮招牌……
郫縣豆瓣的傳承人說:「豆瓣醬之所以選擇二荊條作為主料,是因為二荊條肉質鮮嫩,辣度適宜。以前人們也嘗試過用朝天椒、小米辣還有其他很多品種的辣椒來製作,但是都不是很合適,比如小米辣的辣味過於尖銳,所以做出來的豆瓣醬都不如二荊條的醇厚鮮香。」
用二荊條製作而成的郫縣(現郫都)豆瓣
也有的菜不用豆瓣調味,二荊條直接入鍋成菜,那獨特的辣與香更挑動味蕾,直擊靈魂。二荊條土豆絲、二荊條回鍋肉……這些簡單的菜品,組成了川人日常地道的美味菜單。
在火鍋裡,一顆顆肥瘦不一的二荊條,和著紅油翻滾、沸騰,一夾毛肚鴨腸入嘴,麻辣鮮香盡數入嘴。火鍋煮到後面,辣椒與香料的味道越來越濃鬱,直到煮散煮開,辣椒與底油融為一體,此時,食材才算吸收了作料的所有精髓。好吃客們坐在街頭巷尾端著油碟、喝著啤酒、劃著拳不亦樂乎,孕育出老成都濃厚的市井煙火氣。
雙流二荊條,世界上最好的辣椒
成都市雙流區,是二荊條的主要產地。這裡曾是蜀國丞相諸葛亮馴養軍馬的地方,也是古蜀蠶叢王開國建都之地。位於成都平原東南邊緣,地處岷江中上遊的雙流區,從古自今都有著十分優越的地理條件。
二荊條主要在雙流區牧馬山區域種植,在當地與牧馬山地瓜、黃甲麻羊並稱「牧山三絕」。諸葛亮在川治蜀時曾經將他搜集的一包種子撒播於大地。神奇的是,這包種子只有在牧馬山長成樹並結出了辣椒,受到了巴蜀人民的喜愛。當然,這有可能只是後人賦予二荊條的故事色彩,但是牧馬山適合二荊條生長卻是有據可循的。牧馬山種植區域為起伏連綿的丘陵地帶,是四川盆地丘陵區獨特的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小氣候特點區域。除了氣候適宜,這裡的土壤也為二荊條的生長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條件。牧馬山二荊條辣椒種植區域為淺丘臺地,土壤類型以黃壤為主,保水保肥性強,富含磷、鉀、鈣、鐵等礦物質,養分較為豐富,所以雙流區發展健康農業、功能性農產品具有非常強的優勢。
另外,牧馬山二荊條辣椒的種植戶們在種植過程中實行了輪種方式,常見的是辣椒和水稻的輪種。頭年種過牧馬山二荊條辣椒之後,次年種植戶們便會在原土地上種植水稻,種植水稻之後的土壤十分肥沃,待到第三年再種植牧馬山二荊條辣椒,結出來的辣椒品質就會更為優良。水稻和辣椒的輪換種植,不僅保證了牧馬山二荊條辣椒的品質,也使得種植戶們的種植方式更加多元化,推動了他們收入的提升。正是這些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條件和優良的環境因素,才使得二荊條的色澤格外紅亮,身形飽滿,椒香味濃鬱,口味香辣回甜,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辣椒」。
每年11月,牧馬山二荊條辣椒的種子開始育苗,到了次年3月便會移栽到土裡,5至6月開始掛果,7至8月進入成熟期。農田裡,青蔥翠綠的辣椒苗鋪成了一張張綠色的地毯,一個個或青或紅的二荊條辣椒點綴在層層葉片之中。種植戶們正忙著採收牧馬山二荊條辣椒。捧著二荊條辣椒,一張張掛滿汗珠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一筐筐已經被採摘下來的牧馬山二荊條辣椒整齊地堆放在路邊。牧馬山二荊條的種植面積在200~300畝,每畝地年產量1噸,每畝辣椒地的收益在5000~6000元。
讓川味傳遍世界
2009年,國家質檢總局批准雙流二荊條辣椒獲得地理標誌產品稱號,這根長長的辣椒,經過千年流轉,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二金條」,是雙流最具地方特色的經濟作物之一。而接下來如何提升二荊條辣椒的品牌效應,讓它走的更遠?發布種植標準、評選形象代言人、升級產品包裝、國際化品牌推廣成為幫助雙流二荊條辣椒再放光彩的四大招。2017年,二荊條成功登上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在全球最繁華的十字路口,二荊條小小的身軀將川味傳遍世界。
2018年,二荊條被漢堡王選中,展開了一次美食的跨界合作。川式辣椒搭配西式生菜沙拉,電光火石間,不同靈魂的摩擦碰撞,反而產生了意想不到的驚豔。
二荊條,是川菜的魂,
是成都的魂,是成都地道生活的魂,
也是遠離家鄉遊子的鄉愁記憶。
在成都創建世界美食之都的今天,
二荊條,絕對是那一抹精彩的天府味道。
撰文/Jamie 圖編/SS
主編/晨 曦 編輯/SS 設計/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