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幾個中年同志,人生才完美!

2022-01-09 八卦兄弟連

 提示:點擊上方"八卦兄弟連"↑免費訂閱本平臺

年齡大,一定有年齡大的優勢。

有故事的同志,是經歷沉澱之後的驚喜。

只有人到中年之後,才愈發顯得特有魅力。

認識幾個中年同志,人生才完美!

1、若是想要交到知己,那一定是優中選優的事情,同年同志,認識幾個就足夠了,數量不在於多,而在於精。

2、中年同志大多歸於簡單,不需要太複雜,也不必玩心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聊什麼就聊什麼,不需要拐彎抹角,更不會有居心叵測。

3、有了一定的閱歷,所以也就有了更多的洞察力。和中年同志交往,你可以學習到更多,至少他曾經歷過的,當成笑談講給你聽,聽進去了,還真的可以節約很多的成長成本。

4、人到中年,一定追求更為本真的東西。不喜歡虛幻的,也不需要有什麼承諾,一切隨心又隨性,不會給你太多的保障,也不需要亮出自己的底線,大家都是認真做事,簡單做人,單純的交往,不需要太多複雜苛刻的情緒。正因為如此,才會讓人覺得舒服又舒心,至少是沒有壓力的,很隨心所欲的。

5、上床就是上床,明確又直接。中年同志對性的需求,很明確,也很直接,上床就是上床,不會談風花雪月。想睡你的中年男人,一定是真誠的,不想睡你的中年男人,是假裝的,睡你睡不到的中年男人,一定會漸行漸遠,離你而去。

6、你不必擔心被騙,因為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中年男人交往,就在於免去了很多擔心,至少你不會被騙財,因為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也正因為如此,才保障了交往的更加純粹。

7、因為很識趣,不會有太多的壓力。中年男人不會一天到晚粘人,粘人那是年輕的表現,是不理性。人逐漸走上成熟,就會發現,活好不粘人,才是硬道理。因為很識趣,所以也不會讓人有太多的壓力,因為不會有太多的壓力,所以交往起來才更輕鬆愉悅。

8、如果有了家庭,那就會更加坦蕩蕩。因為不需要為對方負責,更不會用談情說愛的方式糊弄人,因為不可能成為BF走到一起,所以也就會更有分寸感。也正因為有分寸感,所以才不會讓人覺得患得患失。因為從一開始就定義了兩個人的關係,才會更加坦蕩蕩,毫無約束力。

9、體會不一樣的人生,也是一種人生的修行。我總以為,人生就是一場修煉的過程,只有接觸到不同的人,聽到不同的故事,才會擁有鑑別認知自我人生的能力。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要我說,行萬裡路,不如閱許多人。

10、除非混的特別差,要不然,就真的很有智慧。人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齡,才會看清楚許多的事,也只有經歷了大半生的隱忍,才能收穫常人所無法想像中的心得。因為充滿智慧,所以才能工作生活皆如意。若不然,那一定是一個無趣的人。

有位老哥曾經告訴我,人到中年,會成為一個分水嶺。

若是有能力,那一定是往上走的。

若是沒本事,那一定是往下走的。

但是,除了能力和本事,可能還需要機遇與緣分。

只是有的人,並沒有抓住和把握住,錯過了許多改寫自己命運的時間節點。

優秀的人,總會遇到優秀的人。

所謂的惺惺相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對於同志而言,年齡從來都不是一個問題。

因為不管你到了多大年齡,都會想著男男那點事。

這是一生都改變不了的事實。

張愛玲說: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練出鋼筋鐵骨,又怎能長大呢!

若是早點認識幾個中年同志,是不是就會少走些彎路,少摔些跟頭,少一些遺憾。

我想,應該會。

End.

相關焦點

  • 單身的中年同志,你們過得好嗎?
    2012年11月,一個叫「33qq33」的活躍用戶在天涯「左岸心情」板塊,以「單身的中年同志,你們過得好嗎」為題,寫下以下這段文字:  年輕時就成為同志,轉眼間已經人到中年。  因為不想傷害一個無辜的女性,也不希望禁錮自己的身心,所以一直沒有找女人結婚。
  • 中年同志不配擁有愛情嗎?
    我開始心裡打鼓,中年同志都是去結婚了,不敢出來嗎? 幸好是過慮了。後來很快就報滿了,之後就不斷有人來問能不能加。場地小,加不了,會做第二場中年交友(10月16日周六),敬請期待。一,38個中年男人在那個晚上幹了什麼?
  • 在夏威夷,做一個中年已婚深櫃男同志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引子:如果有人要給你講一個已婚中年深櫃男同志的故事(首先要坦誠的是,其實我們上上個禮拜五就採訪了劉藝龍,但由於看到他發來的劇本有80多頁,我們拖延症了很久才去讀他的劇本,但一讀真的就讀了進去。)《Joker》是劉藝龍的研究生畢業作品。全劇只有四個角色,全數亞裔,主角是一名菲裔中年深櫃已婚男同志。
  • 一個已婚中年同志的自白......
    是的,我是一名同志,而且是一個已婚的同性戀者,但我不是機會主義者,我是現實主義者。一邊是婚姻,一邊是家庭,一邊是感情和心理的雙重需求,這麼多年來,我就是在這種雙重的壓抑,鬱悶和痛苦中煎熬過來的。 我和我的妻,當年是經人介紹認識的。妻年輕時長得漂亮而豐滿,身材高挑,長發飄飄,我喜歡長髮披肩的女人,這樣的女人才有魅力,有女人味。
  • 北京同志浴池見聞
    在北京工作幾年了,雖然見的朋友不多但是也認識了不少圈裡的朋友,在北京的同志沒有去過同志浴池的應該不多吧,至少我認識的朋友大多都說去過
  • 不做「完美妻子」的妻子才是完美妻子
    六個中年婦女集體湊在一起錄了個關於「完美妻子」的宣言:我發誓這輩子除了老公沒有碰過第二個男人,也有帥哥追過我但是我都拒絕了,因為我想做一個完美妻子。幾個阿姨慷慨激昂,仿佛在宣誓著接下來要成就一個很偉大的事業。乍一聽這話也沒毛病,畢竟這幾個女性在履行著自己在婚內的責任,忠貞不渝,實在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好妻子。
  • 武漢同志浴室探秘
    因為我們需要一個聚點來交流,來解決,滿足我們卑微的欲望,互相慰藉尋找認同感和歸屬感,其實在裡面真正玩的倒沒有幾個……面對眼前此景,我突然悲從中來,覺得在中國身為同志好可憐啊。連大武漢的同志聚會場所尚且如此,更何況別處的,大多數城市基本上就沒有,也就各省會城市有幾個吧,情況還這麼不容樂觀,有的簡直令人作嘔,難道真像某些人說的那樣,去同志浴室的都是一些「LOW逼」(低檔貨)嗎?
  • 不完美,才是人生.
    人生沒有終點。每一天都不斷地向前奔跑,才是人生。 在禪的世界裡,大家都討厭完美的東西。其原因是,完美即意味著「結束」,我們沒必要在馬上結束使命的東西上追求真正的美,而不完美的東西不會迎來終點,它們會一直存在下去。而且一般認為,在沒有終點的東西上才存在真正的美。禪的修行,也沒有終點。
  • 人生不必追求完美,努力過後就沒有遺憾
    畢竟,這才是真實的生活,屬於我們的生活。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所謂的「完美主義」並不是簡單的追求完美,而是已經對完美產生了過分的、極端的偏執。所以,人生嘛,簡單一點才快樂。有些事情,有些目標,只要我們盡力去爭取過了,就不需要留有遺憾。
  • 《人生海海》|沒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報紙上說,沒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上校的一生,不外如是。上校名叫蔣正南,也有人叫他太監,他是全村最古怪的人。一是因為他當過國民黨,但是大家一邊鬥爭他,一邊巴結討好他,遇見事情還找他拿主意。上校的一生盡在麥家的《人生海海》裡。《人生海海》講的是一個人的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每一位芸芸眾生,故事裡藏著人生百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又有時間帶來的仁慈。《人生海海》的作者麥家說:"我想寫的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在艱苦中卓絕的到的。
  • 62歲的同志自述:我寂寞孤獨的人生
    在致力於事業的同時,我也象徵性地和幾個女孩子「談戀愛」,都是短期的,只為了掩人耳目,也為了拖時間,讓自己更快老些,免去「談戀愛」的麻煩。xing的需求總是有的,年青時和同伴打鬧撫摸中可獲得快感,那是沒有什麼人會計較的,誰都以為只不過開玩笑。年紀大了,對拖兒帶女的以往心儀的同伴就只能一笑而已。
  • 李祥祥 不完美才是人生
    - 李祥祥 -不完美才是人生都說李祥祥就是「勵志」本人。李祥祥以自己不完美的小缺陷作為起點,期許讓更多的人忘掉曾經那個冠軍的光環,重新認識這個歌手的自己。攝影/金家吉 形象/Evan Feng編輯/方傳劍 文字/多傑 化妝、髮型/團團
  • 為什麼中年是人生最低潮?
    相關研究結果卻證明,中年階段的確是人的一生中最為低潮的一段,如果無法順利度過,就很有可能會患上抑鬱症。那麼,中年的「低潮」究竟從何而來?如何正確認識這個階段?我們又該怎樣應對呢?幸福感與年齡的關係是一條U型曲線。
  • 不完美的人生,才是完美
    林語堂在《人生不過如此》中寫到:不完美,才是最完美的人生。在沒有結婚,沒有做媽媽們前,我覺得人生應該對酒當歌,快意策馬。生活裡,高興就是純粹的高興,悲傷也是撕心裂肺的。然而,這兩年,慢慢懂了什麼叫凡事難兩全。想起一個故事。有一個圓,缺了一個角,一直在尋找那缺失的一塊。
  • 中年,才是女人最好的年紀
    殊不知,女到中年,絕不是下坡路的開始,她們的生活,遠比想像中的遼闊。高低起落皆歷,苦辣酸甜遍嘗,時光饋贈平和,歲月沉澱從容。行至中年,女人最好的時節才剛剛拉開帷幕。「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在許多人眼中,叛逆任性是少女的專利,麻木隱忍才是中年女人的底色。
  • 同志必讀:同志交友常識
    一晚上多聊幾個有什麼不好?多要幾個呼機電話,寂寞時候用得上。(4)快些確定結局。聊上兩小時他可能要回家了,再說什麼都晚了。有人問出去活動有沒有什麼暗語暗號之類,大概是黑社會電影看多了。外面是完全正常的交友場所,一切形式禮貌等並沒什麼另類氣氛。平常怎樣就怎樣好了。怎樣看出對方也是同志?去幾次就看清了。
  • 《人生海海》:不完美才是人生
    《人生海海》就是這麼一個故事,是作者麥家用了8年的時間精心編寫出來的。他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生海海,複雜多變,但總歸要活下去。01 「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故事從「我」的角度,緩緩揭開了上校的人生經歷。上校當過國民黨軍,後又加入共產黨,成為一名臥底,獲得了極大的功勳。
  • 心理學:接納不完美,你的人生才豐滿,因為不完美才是一個好東西
    文/夢嫻君不完美才是好東西。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在觀看著名心理影片《心靈捕手》的時候,心理醫生西恩對威爾說的,我的內心也和威爾一樣被深深震撼到了!他正在戀愛中,但他不敢繼續談戀愛,因為他害怕破壞現在的戀人在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實際上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是他心理的投射。他真正懼怕的是自己的不完美形象隨著越來越熟悉而慢慢的被對方看到,他最害怕被對方拋棄。心理醫生西恩為了讓威爾理解不完美才是好東西,給威爾講了自己和他已過世太太的故事。
  • 同性戀者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
    青春期和大學階段,直男之間談論女生、分享內心對女生的幻想和好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gay往往要迴避,要對他們關閉自己的內心,這種孤獨感會在之後很多年裡深深影響gay的人生狀態。 走入社會,各方面平庸的同志,如果又沒有靠譜的感情支撐,確實很容易感到自己的人生無依無靠;現在不少人認同一個說法,就是作為同志就一定要優秀,只有優秀的同志才能得到平凡的幸福。
  • 沒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人生海海》
    什麼是人生海海?這是一句閩南語,告訴人們人生本就複雜多變,比起死去,活著其實要承受的更多,也需要更大的勇氣。作者用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情節處理,吸引著我們讀完一整個故事,回看一整個人生,想到一堆道理。作者很聰明地圍繞著大家好奇的點敘述,讀者們想趕快看到為什麼,是什麼,卻又不想章節地看,最後一頁一頁,懷著期待又悲痛的心情看到大結局,看完了一整個人生,看到了每個人最現實的結局。少校沒有恢復健康,卻有著深愛著她的女人一直陪伴著他一起死去;壞人也不是絕對的壞人,結局並沒有那麼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