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設立在深圳市深南大道上的哈爾濱新區展示服務中心揭牌運營,為特區打開了一扇「哈爾濱窗口」。
這裡,不僅是哈爾濱新區延伸服務的觸角和平臺,也是磁吸更多粵港澳大灣區優質企業入駐冰城的橋梁。
隨著中國最北自貿試驗區獲批,哈爾濱新區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後,第三個實現行政區、開發區、高新區、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五區融合、聯動發展」的行政區域。「五區疊加」下的利好政策迭出,為哈爾濱新區新一輪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強勁引擎。
風展畫卷,勢如破竹。成立5年的哈爾濱新區踏上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邁入了更加成熟、更加自信的嶄新發展階段。
新起點上,哈爾濱新區重新審視新區的功能定位和目標定位,提出新區承載「引領龍江改革開放」「重構哈爾濱城市架構」與「重塑哈爾濱產業結構」的三大使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堅持科技引領推動產業升級、持續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哈爾濱新區的發展方向更加明確、發展目標更加具體、發展前景更加可期。
潮起松江,千帆競發。中流擊水,奮楫者進。
松花江北岸,一個風雲際會的龍江版「新浦東」正在加速崛起。
打造興業樂土——
千億投資爭過山海關
「在政策力度與營商環境上,哈爾濱新區可以完全比肩當年的浦東新區。」綠地控股東北事業部總經理吳庭軍說,「我對落戶新區松浦版塊的綠地東北亞國博城項目充滿信心。」
時下,儘管哈爾濱新區已進入冰封大地的嚴冬,但大項目進駐、竣工的消息仍不斷傳來。11月底,縱貫綠地國博城的東北亞大街竣工通車。寬闊道路的東側,正是由綠地投資興建的哈爾濱新會展中心,目前建築主體已完成混凝土結構施工,正在進行屋面鋼結構吊裝,將於明年部分投入運營。
隨著「中國最北自貿區」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哈爾濱新區招商引資的「一池春水」也被激活。總建築面積361萬平、總投資額近420億的綠地東北亞國博城項目搶先登陸新區。
今年6月,綠地哈爾濱全球商品貿易港先行館落成開館。貿易港作為綠地東北亞國博城項目三大中心之一,全面複製上海全年展示交易平臺的成功經驗,以5萬平方米產業平臺為主體,將打造「買全球、惠全國」永不落幕的進博會。
「如果說哈爾濱新區是『北國浦東』,綠地國博城打造的就是『冰城陸家嘴』。」吳庭軍說,「作為一名上海人,我親身經歷了浦東新區成立30年來的巨大變化,更為能參與和見證到哈爾濱新區的崛起而滿懷欣喜。綠地願為冰城人民留下一座產業科技新城,一個未來哈爾濱的城市封面之作。」
綠地的信心源自哈爾濱新區強勁的發展勢頭,這也正是國內外500強企業紛至沓來的動力所在。在疫情籠罩的2020年,哈爾濱新區招商引資逆勢飛揚,畫出了一條向上的趨勢線。
統計數字顯示,2019年至今,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已引進產業項目162個,協議引資額3452億元,包括融創冰雪影都、東日中俄農產品交易中心、華夏幸福深哈金融科技城等9個超百億元項目,其中7個已經落地開工,招商引資項目數量和質量實現「雙提升」,投資爭過山海關已成為哈爾濱新區的「新常態」。
截至目前,哈爾濱新區已入駐世界500強企業50多家,上市企業67家。形成了裝備製造、食品、醫藥3個優勢產業,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金融、科技服務、旅遊等現代服務業競相發展的格局。擁有3個國家級開發區和15個經濟功能園區的哈爾濱新區已成為省內最大的現代產業集聚區。
立足大招商才能招大商。哈爾濱新區聚焦主導產業,努力引導促進牽動力強的大項目儘早落地生根。各招商公司圍繞產業導向細分招商領域,瞄準行業龍頭企業,先後引進了浪潮東北亞總部基地、中國北藥智慧產業園、科創總部等產業項目。
在推進綠地東北亞國貿城項目洽談過程中,哈爾濱新區成立工作專班連續15天對接洽談,測算、分析24小時不間斷推進,對項目各項指標進行精心測算,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了項目的佔地面積、容積率、投資強度、效益產出、商住比等各項指標,紮實細緻的基礎工作感動了談判對手,有效推動項目籤約落地。
「哈爾濱新區政府先後出臺了『黃金30條』『溫情21條』和『新驅25條』等一系列靶向精準、極具含金量和衝擊力的惠企、惠民措施,充分釋放了新區的發展紅利。」吳庭軍說,「國博城的建設也得到了新區強有力的支持,辦證環節時間大幅壓縮,我們還拿到了投資獎勵、個稅返還等一系列優惠,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新區政府對企業的精準服務。我們預計,國博城項目建成後常駐人口超9萬人,解決新增就業人口超18萬人,開發期間貢獻稅收超129億元。可以說,我們與新區合作實現了企業成長與城市建設的雙贏。」
強化科技引領——
挺起創新驅動增長極
在位於哈爾濱新區的新光光電科技公司生產線上,平均每40分鐘就會組裝完成一件智能測溫儀。從疫情發生至今,這條生產線一直在運轉,這款可即時完成測量的智能測溫儀被源源不絕地投放到全國抗疫一線。
「多虧新區政府及時幫我們打通生產鏈上下遊企業,我們得以及時復工復產,憑藉領先技術拿下智能測溫儀這塊市場蛋糕。」新光光電副總經理曲波說,「到新區來創業發展,是我們最正確的選擇。」
2016年,新光光電由江南遷至哈爾濱新區,在新區的優渥政策下開始高速成長。2019年7月22日,來自全國9個省市的25家企業在上海科創板首批成功掛牌上市。新光光電成為東北地區唯一一家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
隨著一大批像新光光電這樣的高科技企業的入駐,哈爾濱新區發展的動力結構正在發生變化,以科技創新引領的新動能正彌補過去「拼資源、靠投資」衰竭產生的動力真空。近幾年來,新區GDP增速均領跑黑龍江省和各地市,科技創新成為重要的驅動力。
肩負「重塑哈爾濱產業結構」使命的新區,拋棄粗放的引資引項目模式,對資源重新配置,向科技創新傾斜。陸續實施加大科技生產要素集聚的政策實招,構建科技創新主體培育、平臺建設和生態系統養成,使新區成為全省科技資源最富集區域之一。
被視為黑龍江「智谷」的科技創新城,匯聚中船重工703所、通用電氣(GE)哈爾濱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育成中心等數百家國內外研發機構。哈爾濱工業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王林說,哈爾濱新區集聚了科創企業和機構所需的人才、制度、資金與生產空間等要素,為科技企業的成長提供了沃土。
哈爾濱新區尤其注重科技成果本地轉化,新區與高校院所共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產業中心等平臺,並從改革科技體制機制著手打破條框,鼓勵高校院所創辦經濟實體,對科技成果轉化和提供科技服務的收益,同級財政全額返還,並給予人才股權、期權等獎勵。
2020年,新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00戶,同比增長52.1%,近三年平均增長率達到35%以上。長城計算機、科友半導體、浪潮大數據等一批產業鏈「核心」企業的落地開工、投產運營,全面加速新區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哈爾濱新區政策含金量高,尤其適合初創期的中小科技企業創業。」哈爾濱均信融資擔保公司董事長李明中說,「今年我們運營的中小企業總部基地大樓有108戶企業獲得政府稅收獎勵返還,合計124.3萬元,這是真金白銀的支持;又如,新區還在國內率先推出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管理辦法,對中小科技企業來說,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幫扶。」
如今,哈爾濱新區已是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擁有352家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170餘家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200多家國際、國內各類研發創新機構和30餘所高等院校,集聚各類孵化器53個,在孵企業2654家,形成了全省規模最大的孵化經濟群,成為東北地區重要的技術創新中心和科研成果轉化基地。
優越的創業環境刺激市場主體數量大幅增長。今年1-11月,新區新增企業5440戶,同比增長23%。
「在我看來,新區正在挺立起東北亞最富活力的創新驅動增長極。」李明中說,「今年受疫情影響,各地寫字樓空置率明顯上升,而新區寫字樓使用率逆勢上升,我們運營的中小企業總部基地大樓使用率達到99%以上,充分證明新區已成為科技企業成長的熱土。」
構建開放高地——
最北自貿區輻射對俄引力波
在俄運通業務平臺的大屏幕上,2020年的營業額在不停地增長。數字每變動一次,就意味著一筆新業務的成交。
「2014年,我們剛成立時,只有七八人,營業額100萬元;現在公司員工增加到150人,預計今年營業額可達28億元。」哈爾濱俄運通科貿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爽說,「我們的高速成長見證了對俄貿易的廣闊空間。」
今年2月,俄運通做出一個深謀遠慮的決定:把公司總部搬到哈爾濱新區。
「新區的定位之一就是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載區,與我們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新區需要做大做強對俄物流,我們也亟需新區的產業政策扶持。」張爽說,「俄運通已是國內對俄物流的龍頭企業,下一步我們將通過自主研發平臺,積極構建『網際網路+智慧物貿』的服務矩陣,以數據化引領跨境物流商貿發展,我們的目標是通過與新區合作,三年後做成百億平臺。」
俄運通決策的背景,正是哈爾濱新區對俄及東北亞經貿合作的廣闊空間。成立5年來,新區積極面向東北亞,開展對日、對韓、對蒙、對朝等全面開放合作,暢通海外市場,建立了廣泛而深遠的合作關係。
作為中俄全面合作中心城市及重要承載區,哈爾濱新區搭建起對俄農業、科技、教育、經貿、金融、人文旅遊等七大合作交流平臺。中俄跨境電商在線支付平臺成功上線,完成結算金額40餘億元,可通過俄方專門設在新西伯利亞和葉卡捷琳堡的兩個大型保稅庫輻射俄羅斯全境,對俄郵政包裹發運量佔全國30%以上。
目前,中俄金融聯盟成員總數達到70家,跨境金融合作業務金額達到126億元。哈爾濱銀行已經成為全國首家對盧布交易「做市商」銀行,為開展盧布現鈔交易、同業合作、跨境結算等對俄金融業務創造了便利條件。
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掛牌後,制度創新成果豐碩,溢出效應持續顯現。已成功複製上海等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173項,形成企業跨域登記註冊服務等首批制度創新案例34項。
新區對外交流合作持續升溫,成功舉辦「2020世界冰雪城市之約——約世界同行共享新機遇」外賓走進新區自貿區、與中國駐俄羅斯喀山總領館「雲端對話」等推介活動,萬科中俄產業園、對俄進出口農產品交易中心相繼落戶片區。
日前,哈爾濱新區中俄經貿中心暨新區離岸孵化器正式籤約入駐莫斯科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省工研院對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投入運行。域內企業已經深入哈巴羅夫斯克、符拉迪沃斯託克、阿穆爾州開展項目合作。
「哈爾濱新區對俄合作區域已由毗鄰的遠東地區延伸到俄羅斯中部和歐洲部分,對俄合作領域由初級商品貿易延伸到科技合作、物流運輸、農產品深加工、先進位造等行業。」 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哈爾濱片區專職副主任任海龍說,「下一步,哈爾濱新區將重點打通對俄合作的產業鏈、物流鏈、金融鏈和科創鏈,把中俄全面合作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姜雪松 張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