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無求品自高」,乃婦孺皆知勵志教化金句,也是各式「心靈雞湯」常用洗腦「迷魂藥」。此語本出自紀曉嵐先師陳伯崖所撰一聯,原文為:「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悲催的是,「人到無求品自高」不過是空想「烏託邦」罷了,人們「眼見為實」的倒是「人到無求品也低」。
藉以「權錢交易」「權色交易」變現,自古貪官汙吏既不缺錢花,也不少漂亮情人存量,照理,他們不應再有財色增量欲求,而應皈依「品自高」的。然而現實恰恰相反,「中國史上最著名貪官」和珅所斂財富,約值8億至11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金銀珍寶,超清政府15年財政收入總和,乾隆五十五年至60年稅收被此廝貪掉「半壁江山」,難怪時人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調侃。司級大貪官魏某家中搜出現金折合人民幣2億餘元,創建國以來一次起獲贓款數額之最。「老虎」級貪官劉某不甘示弱,374套房產及8億人民幣被追繳。這些古今巨貪,貪斂財富遠超「無求」標準,然而,假如不是東窗事發,他們會「品自高」而收手嗎?反正,我不信會發生奇蹟。
早年有統計說,被查處的貪官竟然95%以上養有「情婦」。榮登貪官情婦數量排行榜首,以「數量獎」奪魁的廳官徐某狎到情婦146位,數量不僅堪稱創金氏世界紀錄,而且完全堪與古代帝王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有一拼,讓西門大官人自嘆弗如。問題是,按照常人生理需求和耐受,這廝打理得過來嗎?倘若不發案,徐某們能「品自高」停止發展壯大情人隊伍嗎?怕是就算他們想打住,情人後備軍也死活不答應。
「食色,性也「「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貴為「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人之本能欲望與生俱來。《韓非子》云:「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意思是說,貪念如同大火,不遏制就會迅速蔓延,慾念如同洪水,不控制就會形成災難。作為高等動物,人有本能欲望純屬正常,放縱本能欲望則不正常,也絕無可能抵達「品自高」境界。
孔老夫子說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大意是,我從沒見到過喜好道德像喜好美色那樣的人;另一層意思是說,無論是好德者抑或不好德者,其實都是好色者。可見,如同自私乃人的本性,好色也性屬人的本能需求,而好德則是價值追求。前者只需發乎本能皆能滿足,後者則須先進文化才能實現。吾國曆朝歷代「祖宗之法」,試圖用「存天理滅人慾」「柳下惠坐懷不亂」這些道德說教扶正祛邪,調整遏制人性本能衝動和原始欲望放縱。因為顛覆生物規律,雖然虛幻說教「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然調整遏制結果註定殊途同歸,不是「貪火越遏越燎原」,便是「欲水越遏越滔天」。
熱衷慈善無疑合乎「品自高」標準。曾有媒體公布「世界十大慈善家」榜,其中美國佔了9席,包括捐款280億美元的「冠軍」比爾蓋茨,捐款28億美元的「亞軍」沃倫巴菲特。雖然富賈錢多得幾輩子也花不掉,但他們熱衷慈善並非因為有錢,而是源於熱愛社會和擁有善心;正因為後者,在富豪慷慨解囊的同時,非富豪的美國平民也熱衷慈善。有數據顯示,75%美國人為慈善事業捐款。現代慈善事業開山鼻祖,「鋼鐵大王」卡內基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成為美國人普遍信奉並發揚光大的慈善文化。慈善文化得益慈善制度催生孵化,又反作用慈善制度發育成熟。幾乎與現代慈善組織誕生同時,美國就開始建立鼓勵民眾捐款相關制度。比如規定捐款或實物捐贈可用來抵稅,藉此鼓勵民眾捐贈行善,開徵遺產稅刺激富人慈善捐款,等等。伴隨經濟發展和國民收入增加,越來越多美國人在納稅和慈善之間選擇後者。可見,「山姆大叔」既非天生「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也非「人之初,性本善」的善人,而是後天善的制度文化調教,將愈來愈多國民的「性本惡」改造成了「品自高」。
某奶業公司原總經理、號稱「奶王」的廳級貪官金某,創立「情婦邏輯」謬種曾一度流傳坊間:「像我這樣級別的領導幹部誰沒有幾個情人?這不僅是生理的需要,更是身份的象徵,否則,別人會打心眼裡瞧不起你。」官至「封疆大吏」的貪官孟某在受審時,也不忘雙目深情地眺望遠方感慨道:「我是愛江山也愛美人。在我有生之年能遇上幾個有情有義的女人,是我的福分。」顯然,貪官們的「情婦邏輯」「愛美情結」不僅發乎好色貪色動物本能,「權色交易」「性賄賂」官場潛規則和疏於監督的顯規則缺損,也誘發和刺激了他們的腎上腺素亢奮,讓他們離「品自高」漸行漸遠。
說到底,國民品行德性高低取決於制度好壞,而非道德說教。好的制度設計邏輯原點在於,承認人性私慾之惡,進而用好的制度遏惡揚善,生成社會向善文化;不好的制度設計恰恰相反。鄧小平就告誡過:「好的制度能讓壞人幹不了壞事,不好的制度能讓好人變壞」。想想看,到底是「人到無求品自高」可信,還是「人到品高自無求」靠譜呢?
文/陳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