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割三千多刀的太監,行刑第二天還喝2大碗粥

2020-12-13 騰訊網

明朝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割三千多刀的太監,行刑第二天還喝2大碗粥

太監(jiàn)原指宦官中的高級官員,是專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員,太監不僅僅是服侍皇帝和嬪妃,高等級的太監可以傳達詔令,掌理文書,甚至可以左右皇帝視聽,影響皇帝的判斷。到了明朝永樂時期,宦官開始漸漸受到重用。皇帝親信的太監經常被派出巡出洋,擔任監軍。永樂十八年(1420)設東廠,由宦官執掌,從事特務活動,諸事直接報告皇帝。

在明朝的明武宗時期,就有一個叫劉瑾的太監,是朱厚照小時候就得意的玩伴,明武宗登基之後,劉瑾也一步登天,成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由於明武宗與劉瑾玩的好,而且非常信賴劉瑾,所以給予劉瑾各種各樣的官職和權利。而劉瑾背卻在私下裡結黨營私,殘害忠良、打壓異己,把整個朝堂弄得烏煙瘴氣。以至於劉瑾被人們稱為「千歲」,朝廷官員甚至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立皇帝」。

有一次在退朝之後,忽然有人在御道之上發現了一份匿名信。這份匿名信的內容揭露了劉瑾許多不法罪行。武宗知道後並沒有任何指示,而是匆匆離朝前往後宮。此事被劉瑾知道後,劉瑾大發雷霆,宣布百官不許退朝,都要跪在奉天門前,劉瑾站在奉天門的臺階上破口大罵,威逼群臣舉報寫信之人。當時正是暑熱天氣,讓文武百官是苦不堪言。

壞有壞報,劉瑾的好日子因為得罪了一個人而結束,這個人就是朱厚照的老師,總督楊一清,忍了多年楊一清和劉瑾的對頭「八虎」之一的張永聯合,將劉瑾的十七大罪狀公布於眾,並上報武宗。武宗這下再也不能不管了,在朱厚照得知劉瑾還想篡位的消息後,武宗大怒,親自前往劉瑾家查看抄家,的卻他們從劉瑾的家裡搜出玉璽、大量的黃金、珠寶、白銀等等珍貴物品。

朱厚照大怒,決定立即執行凌遲,按照規定,劉瑾要被剮3357刀,凌遲三日而死。由於要三天死,所以第一天只颳了幾百刀,就在第一天割完後,劉瑾被押回打牢,不僅意志沒有消停,而且居然胃口大開,一連喝了2大碗粥,求生欲望,真的讓人感嘆!最後劉瑾被刮成了一副骨架,一旁觀看的人們無不拍手叫好,這個大貪官終於被嚴辦了。而且當時還有一有趣的買賣,那就是劉瑾割下來的肉以一文錢一片的價錢賣給百姓,百姓得知後無不哄搶得之,以此來發洩心頭之恨。

相關焦點

  • 明朝大太監劉瑾劉公公,凌遲真的割了3357刀
    明朝的時候,有位權傾朝野的大太監劉瑾,自稱「立皇帝」,家藏偽玉璽,抄家沒收的財富基本上是當時的世界首富。後下令凌遲處死,結果用了三天時間,割了3357刀,中間劉謹劉公公居然吃了幾碗粥。凌遲的工具是一籃用布蓋著的不同規格的刀,劊子手盲抽,不同的刀在不同部位下手,當然提前打點好,他會裝作無意抽出刺心臟的刀,早點了結。
  • 明朝最狠毒的太監是誰?不是魏忠賢!
    要說中國歷史上宦官亂政最嚴重的時期,首推明朝,而後是東漢。明朝的太監不僅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還有著很大的權力。比如說司禮監秉筆太監,就有代天子批紅的權力,天下各大奏章先到司禮監,秉筆太監先過目,他認為重要的事就向皇帝說一聲,不重要的事就擱一邊,那什麼是重要的事呢?
  • 古代的太監要割什麼?上廁所怎麼辦?了解一下太監的生活
    太監,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歷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宦官,例如高力士、鄭和、魏忠賢等等,可能大多數人都會以為太監就只是伺候嬪妃和皇上的奴僕,但實際上,太監最初是一個官職,今天咱們就來講講古代太監那點事兒。自此以後,宦官權力一天比一天大,明朝甚至還出了魏忠賢這麼一個禍害天下的大太監,而清朝更不用說,李蓮英和小德張就是例子,不過那個時候的太監過的並不好,清朝乾隆時期,太監實行全割制度,這是在之前沒有過的,所以清朝的太監又與歷史上其他朝代的太監不同。
  • 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太監:割完昏迷3天,醒來得知皇帝退位了
    大家知道太監是皇帝在封建時期用來維持統治的一種黑暗手段,隨著清朝宣統皇帝的退位,封建王朝告別了歷史舞臺,太監將不復存在。在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太監叫孫耀庭,他一直活到解放後。他的一生是極其坎坷,剛失去了做男人的尊嚴,封建統治就倒臺了,人生簡直給他開了個玩笑,怎麼回事一起看下。
  • 明朝為什麼有那麼多厲害的太監?是皇帝太昏庸,還是太無能?
    如果我們不用歧視的目光看太監,回到明朝的政治體系中去研究,就會發現,明朝的太監沒有理由不厲害。明朝太監之所以厲害,它是有制度保障的,宦官集團被作為一派政治勢力,協助皇帝,用於平衡文官集團。 歷史上,還沒有哪一朝的宦官,被作為政治勢力集團,得到制度層面的保障。
  • 同樣是古代的太監,為什麼別的國家只割蛋蛋,中國的要全割?
    更為相似的是,這些不同國家的太監和中國的一樣,在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據史料記載,太監最早出現於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幾乎伴隨了整個人類歷史文明的發展。古代埃及人用大量的太監服侍法老和皇室,他們認為男性去勢後,男性特徵大幅消失,無論脾氣還是野心都會減少,威脅性也會極大降低。.
  • 明朝太監權力有多大?內閣首輔對其畢恭畢敬,是站著的「皇帝」
    太監是明朝一個極其重要的群體,在大明朝兩百多年的時間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有蠱惑皇帝御駕親徵的王振,有被颳了三千刀的劉瑾,還有做了「九千九百歲」的大太監魏忠賢!明朝太監給人的直觀印象即權力很大,以萬曆時期的掌印太監馮保為例,哪怕是內閣首輔張居正對其也是畢恭畢敬。張居正也是在馮保的支持下才得以推行新法,從而實現萬曆中興。張居正之所以尊敬馮保,除了這個太監本身不算壞以外,重點還是馮大太監真的很有權力。
  • 2萬人搶著自宮,遊街示眾、發配邊疆都攔不住,明朝太監到底有多吃香?
    而《周禮·秋官·私刑》註:「宮者,丈夫割其勢,婦人閉於宮中。」有此可知,在遙遠的時候,太監不僅有男的還有女的,簡單來說就是男的砍小兄弟,女的去子宮。畢竟,後宮中,防男也要防女。中國最早的有史有據的太監記載是在春秋,源自一個「舔狗」。
  • 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太監王振
    下面就讓筆者為您撥雲見日,來揭秘歷史上真實的太監王振吧! 明太祖朱元璋最討厭太監幹政,他招收太監的首要就是不許有文化,而且還以《皇明祖訓》的方式命令後世皇帝遵守,就這還不放心,洪武十七年還立了一個鐵碑刻有:「內臣不得幹預政事,預者斬」的嚴規。不過,明史學者胡丹老師根據《明太祖實錄》沒記載等原因,判定這是《明史》的戲說。太監必須是文盲這個規矩還是明太祖他自己打破了。他讓一些粗通文墨而又聰明機靈的內使監的太監,負責圖書、文件的管理。
  • 歷史上最「牛叉」的3位太監,一位禍國殃民,一位為全人類造福!
    太監,官稱為宦官,他們在中外歷史上存在了很長時間,他們的地位低下,命運也非常悲慘,但是他們其中有些人利用與皇帝的關係胡作非為,使國家陷入混亂當中。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最"牛"的3大太監,一位禍國殃民,一位為全人類造福!
  • 太監有性生活嗎? 帶你了解明朝太監怎麼過性生活?
    我們還記得一個演李蓮英的電影,裡面有個橋段,大太監李蓮英從房梁上取下了一個布滿灰塵的小籃子,裡面用紅布精心包裹的就是他的「東西」。這麼做其實是也有個說法的,就是太監們希望自己步步高升。今天第一篇中提到了關於太監的性生活,這裡就順便單獨講講,相信正常情況下,有太監出現的電影或電視中是不會提及這些知識點的。雖然太監在歷史上存在了很久,不過直到明代,宦官權勢日增,人們才把所有宦官都尊稱太監。而隨著權勢的增加,明朝的太監也有了屬於他們的性生活。
  • 唐朝太監敢廢帝,明朝太監卻不敢,同是太監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只能太監在我國古代歷史中一直以來都扮演了一個必不可少的角色。宦官在我國古代歷史中按照規矩來說只能管理一些生活上的雜事,不過因為太監接觸的大多是一些皇室有權人員,所以長時間下來有可能被高層人員信任,從而獲得權力,所以在我國歷史上宦官當政的朝代並不在少數。
  • 大清最後一位太監:皇后沐浴從不親自動手,還爆出溥儀一大秘密
    在我們的印象中,歷史上的太監宦官常常是亂政的源頭,比如東漢末年的十常侍,又比如明朝末期時候的魏忠賢,都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專權太監,他們因為人造的生理缺陷而引發心理的扭曲,做起事來時也相當狠辣。但事實上,古時候大多數太監其實都是很苦命的。我國從來重視傳宗接代,不到萬不得已誰會願意去當太監呢?
  • 古代太監的起源、閹割,以及「對食」,宮女居然也有「幽閉」之刑
    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太監有秦朝的趙高、東漢的張讓、唐朝的劉克明、明朝的魏忠賢和清朝的李蓮英等,這些人雖然身體有所缺損,但卻大權在握。關於太監的形象,大多數人應該都是從影視劇中看到的。查閱資料後發現,做個太監真的是高風險,不僅可能在被閹割時喪命,而且在皇宮內行事時,稍有不慎就可能會被處死。
  • 打退皇太極,力拒張獻忠,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封侯的女將軍
    正如有句話叫「戰爭讓女人走開」一般,女性在歷史上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幾乎是都和戰爭絕緣的,史書上留下的女性身影,多數是後宮佳麗亦或是紅粉佳人。但歷史上卻有這樣一群女性,以對江山社稷有功而名垂青史,在萬千紅妝中憑藉武功「C位出道」。
  • 中國歷史上武功高強的太監,創造八卦掌,因為修煉《葵花寶典》?
    但是想修煉《葵花寶典》是有條件的,就是「欲練神功,必先自宮」,「咔嚓「」一刀把自己給變成太監以後才能練成。當然可能有人會表示不同意,說這個從身份上來說,嶽不群、林平之包括東方不敗,人家不是太監,太監那是皇宮裡的。要這麼說的話,還真有一位那就是武功比他們都高的太監,就是寫葵花寶典的那位。
  • 太監有性生活嗎?作為古代最後一位太監,告訴你們其中的玄機
    我們還記得一個演李蓮英的電影,裡面有個橋段,大太監李蓮英從房梁上取下了一個布滿灰塵的小籃子,裡面用紅布精心包裹的就是他的「東西」。這麼做其實是也有個說法的,就是太監們希望自己步步高升。在很多特定的歷史中,一個人想進宮做太監,既有被逼無奈,也有主動作為。即使是喪失自己的男性能力,很多男人也會選擇這種「不人道」的做法。
  • 太監是從什麼時期出現的,切的是哪兒?
    太監歷史上有多個稱呼, 比較流行的有閹奴, 寺人, 宦官, 太監等. 我們逐個看看.二 太監進入宮廷有歷史的太監進入宮廷,是從戰國時期的秦國開始的. 比如著名的嫪毐、趙高都是秦國的. 這時期太監還是單打獨鬥,沒有成為一股專門的勢力. 但是到了東漢時期, 太監作為一股獨立的政治力量, 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漢代, 宦官往往由閹人擔任,這一時期, 他們多被稱為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