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女魔頭」Anna Wintour為什麼屹立不倒?

2021-01-21 騰訊時尚

/💅/


「時尚女魔頭」 Anna Wintour 為什麼能在職場屹立不倒?




這個月,中國時尚媒體業最大的新聞莫過於《VOGUE》中國版主編張宇(Angelica Cheung,圈內人稱「AC」)正式宣布離職。



她伴隨著美國傳媒業巨頭Condé Nast旗下享有「時尚聖經」之名的雜誌《VOGUE》進入中國16載,見證了中國時尚媒體行業的興衰……


和她同時代的「大刊主編」葉曉薇、蘇芒、曉雪、鄧立早已紛紛離開時尚媒體集團。她的這次離職,讓很多人感嘆「一代主編」的退場以及「時尚媒體業日薄西山」。



不僅僅是中國,全球時尚媒體都在面臨「高管離職」。


今年,Condé Nast旗下不同刊物的多位高管離職,其中包括德國、西班牙等多地《Vogue》主編以及《LOVE》雜誌的 Katie Grand。此前,也有關於 「女魔頭」 Anna Wintour 是否會退休的傳聞。


但,女魔頭就是女魔頭。到年底,她沒退休,升職了。



71歲的「女魔頭」、美國版《VOGUE》雜誌的主編Anna Wintour逆境高升,成為傳媒巨頭Condé Nast集團的首席內容官和全球編輯總監,掌握集團旗下全球市場30多個出版物的最終話語權。



《穿Prada的女魔頭》結尾還真是沒有瞎編亂造,不論外界怎麼傳,Anna Wintour 的江湖地位依然固若金湯。



 關於Anna Wintour 

有多少想像就有多少誤讀


說起 Anna Wintour,要追溯到2006年那部影響時尚圈的電影《穿Prada的女魔頭》(The Devil Wears Prada)。



這是她曾經的助理 Lauren Weisberge 以Anna Wintour 為原型寫的同名暢銷書改編的電影。



成為她的助理,就能穿著名牌時裝參加盛大的時裝秀,是成千上萬女孩夢寐以求的工作。


這部影片建構起大眾對於時尚行業權力、金錢和名利的想像。


可不是嘛。Anna Wintour 在 2005 年時,年薪就高達200萬美元,另外還有20萬美元的置裝費,配備專職司機的奔馳S,參加歐洲時裝秀期間差旅標配是巴黎市中心的麗茲酒店套房,堪稱金領範本。


她還被戲稱為紐約的「非官方市長」,這位美國《 VOGUE》 主編,手握幾千億美元的人際關係,她曾經說服川普把自家酒店Plaza Hotel的舞場借給彼時資金周轉困難的Marc Jacobs,可見她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過時尚圈。Anna Wintour 可以說是時尚金字塔尖最惹不起的幾個人之一。



今天,我們打算剝開「小妞電影」的粉紅泡泡,來講講「管理者」Anna Wintour的故事


你會發現她是極少數真正懂得如何運營和管理紙媒平臺的優秀媒體人。


她不僅將《Vogue》成功打造為一本時尚聖經;也深諳如何營銷自己的標籤造型:從十幾歲開始就一直堅持的髮型;過膝長裙;喬治亞水晶項鍊;還有出席秀場時「令人琢磨不出神情」的黑色墨鏡。


Anna Wintour曾言,「我身上責任重大,做著全世界最令人羨慕的工作,就沒有理由怠慢。」


Anna Wintour有著絕對自律的生活習慣:


每天早上不到6點就起床,打1小時網球,8點到辦公室。總是提前到達秀場。午餐永遠是一塊三文魚或者牛排的高蛋白飲食,一直都保持著良好的身材。從不喝酒,在各種party逗留不超過20分鐘,晚上10:15分準時上床睡覺。


ANNA WINTOUR的24小時


4:00-5:30  起床

6:00  同時閱讀英美兩國媒體新聞

7:00  打網球

8:00  早飯,喝杯星巴克

8:00-8:30  抵達辦公室

9:30  和各部門編輯開會

12:30  看最近的拍攝大片,決定服裝

14:30  去外面和合作方開會、演講等

17:00  拎著「家庭作業」回家研究*

10:15  睡覺


* 這些 「家庭作業」 包括:複印件、假書、新創意內容、簡歷、競刊出版物之類的。它們是需要她自己給自己規定當晚要完成的內容,而不一定有人需要她反饋。

 Anna Wintour 的大師課 

8 條職場金律

此外,我們還挑了一些Anna Wintour說過的話,一起來看看她為什麼能叱吒風雲這些年。



成為領導者,意味著理解和回應批評,他們需要做出艱難的決定,並對他們承擔全部的責任…聆聽周圍的訊息,但最終,你的決定要發自內心。

被電影作為 「反派」 描寫,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會是一件開心的事。


《穿 Prada 的女魔頭》裡關於 Anna Wintour 工作中一些不近人情的做事方式、苛刻的審美也同樣被展現得淋漓盡致。片中還提到了一些她的隱私。

Anna Wintour 最初也是不開心的,但她事後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她重新審視這件事時扭轉了看法。


這部影片從某種意義上也成為了《VOGUE》雜誌的一次 「營銷案例」:讓主編從幕後走到臺前,成為偶像,被時尚愛好者們膜拜


在職業生涯中,我們總會遇到批評,它可能是尖銳的,傷人的,但我們不應該忽視它。事實上,能夠傾聽批評是很有幫助的,我們能從中學到更多東西。


作為 「領導者」,Anna Wintour 面試過很多人。守時和誠實對她來說很重要,這兩件事也適用於職場裡所有會面場景。


一些人喜歡迎合對方的喜好套近乎,假裝自己,但最終一定會被識破的。


對於面試者,Anna 並不關心他們穿了什麼,而更願意深入了解他們:他們如何表達、他們在藝術方面的造詣與見地、他們為什麼想來這家公司…


如今,當信息如此容易獲得時,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手機上,什麼東西都是百聞不如一見。

時尚行業,也是一個創意行業。作為一個創意工作者,知識儲備非常重要。它來自你的成長經歷、你的閱讀、你所看過的各種各樣的東西,它需要時間和信息的積累。要了解一種文化時,就需要讓自己儘可能多地沉浸在這種文化中。


「一畢業就創辦 Facebook 」這樣的故事只是故事。事實上我們需要花更多時間去滋養自己,最終你的成功在於「你是怎樣一路走來的」。



Anna Wintour 的父親是倫敦《標準晚報》的編輯,因此她對編輯領域可謂從小耳濡目染。而 1960 年代倫敦「改天變地」「無所畏懼」的「自由」氛圍,影響了 Anna Wintour 的態度。那時的倫敦是歐洲音樂、時尚、文化的革命陣地。


那時,時尚編輯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沒有助理,沒有幫手,所有工作都要一個人做。那十幾年裡,Anna 學會了後來工作中需要的一切技能,也結識了後來她工作中最重要的創意總監 Grace Coddington,從她那裡發現了「時裝是一種敘事,社會的反映」。從那時起,Anna 還發現了明星 「帶貨帶流量」 的商業價值。


1983 年,帶著 13 年從業經驗,Anna Wintour 來到美國版《Vogue》雜誌擔任創意總監。


當時的主編 Grace Mirabella 在第一次面試時問她:「你來《Vogue》最想做什麼樣的職位?」她絲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回答到:「你的位置。」並且她說到做到,1988 年,39 歲的 Anna Wintour 正式出任美國版《Vogue》主編。


上任後的雜誌首封就引起了熱議。


1988 年 11 月刊的雜誌封面女郎是以色列名模 Michaela Bercu。她上衣身穿 10000 美金的 Christian Lacroix 高級定製上衣,而牛仔褲卻是只值 40 美金的 Guess 牛仔褲。


這在當時是時尚界的顛覆性舉動,高定與平價的結合無疑打破了當時時尚界的常規。這種挑戰陳規的氣魄來自她入行初期的工作經驗與文化經歷。但同時,它也保留屬於《VOGUE》精神的輕鬆與優雅。


Anna Wintour 至今仍然認為那是自己最滿意的封面作品,「它代表了信仰的飛越,是《VOGUE》推陳出新的開始。」



做領導者意味著你需要一個強大的團隊,然後永遠給予團隊中每一個人認可。


這個人能以你的名義做決定,他將是一個出色的代言人……我一直在想,即便不在《VOGUE》,這個人能有自己的事業嗎?這才是選人的標準。

Anna Wintour 認為,在工作中能夠交流的老闆很重要。做職業選擇時,如果你和老闆的溝通是無效的,那你從他那裡什麼也學不到。這份工作就不適合你。


作為老闆的 Anna Wintour 在管理上並不如傳聞中跋扈。她很懂得管理之道:「放權」,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領導作用。因此,她籠絡了一幫「能人」,才使《VOGUE》有了今天的局面。


領導者往往容易喜歡 「同意自己觀點」 的下屬,但 Anna Wintour 卻認為 「能做決定」 的人更重要,而不一定是順從的人。她給了自己下屬更大的自由度。



看過 Anna Wintour 紀錄片《九月刊》的人都知道,Anna 團隊裡有一個敢與她互懟到天明的人,那就是《VOGUE》的前創意總監 Grace Coddington,與 Anna Wintour 共事超過 30 年的一位「紅髮魔女」。


Anna 曾說:「我在《VOGUE》當編輯這麼多年了,只有一個人,讓我每天迫不及待地要進公司上班…那就是 Grace Coddington」。她能決定下一波上千億美元的時尚產值往哪個方向走,和 Anna Wintour 平起平坐。



有人說,Grace Coddington 就像一塊代表《VOGUE》吸收美麗養分的海綿,而 Anna Wintour 則是那雙擠壓海綿的手。


Anna Wintour 表示,自己不相信 「微觀管理」,她放權讓編輯們去實施自己的想法,讓他們感受的 「自我驅動」。


因此,我們才看到 1993 年,Grace Coddington帶著超模 Linda Evangelista  環遊中國一個月所拍攝的那組至今仍然動人的 「Eastern Light」。


1993年《VOGUE》,主題:「Eastern Light」

攝影:Arthur Elgort

造型:Grace Coddington

1998年《VOGUE》,NASA太空服的婚禮大片

攝影:Arthur Elgort

造型:Grace Coddington

2005年《VOGUE》,主題:「Disney Dream」

攝影:Annie Leibovitz

造型:Grace Coddington


回顧這些年的秀場照片,Anna 身邊這些曾經與她平起平坐的大編輯們 Grace Coddington、Hamish Bowles、André Leon Talley 都已經離開《VOGUE》開創了自己的事業,成為時尚行業裡舉足輕重的角色。



總會有那麼一個時間點,你意識到你必須打破常規。作為領導者,你需要去平衡機遇與風險。

2014 年 3 月《VOGUE》封面上出現了  Kanye West 和 Kim Kardashian 的婚紗照。這讓 Anna Wintour 和雜誌備受爭議,不少人預測這會是 Anna Wintour 走下神壇的拐點。



Anna Wintour 就此決定回應道:「你是潮流領導者,你不是一個追逐的角色。」


「總會有那麼一個時間點,你意識到你必須打破常規。這個決策沒問題,Kanye West 和 Kim Kardashian 的結合是那段時間裡最爆的話題。《VOGUE》要是沒意識這一點的話,如果當時我錯過這對夫婦的影響力,那才是很嚴重的一個失誤!」事實證明,當時尖刻批評她的競爭對手《ELLE》和《Cosmopolitan》後來也分別找了這對夫婦做封面人物。


其實,Kim Kardashian 登上了《VOGUE》的封面,卻並沒有得到 Anna Wintour 的認同。


2014 年 Kanye West Yeezy Season1 的秀場上,Kim Kardashian 帶著剛出生的女兒出席,就坐在了 Anna 的旁邊。嬰兒卻在看秀過程中又哭又鬧,影響了周圍看秀的嘉賓,隨後 Anna 向各個知名設計師發出要求:不希望再有嬰兒出現在秀場頭排(至少在她出席的時候)。



她還甚至在 Met Gala 的紅毯報導中,直接裁掉了 Kanye 旁邊的 Kardashian。


對 Anna 來說,Kardashian 是這個時代的一個無法忽視的現象,而不是 icon。《VOGUE》可用從《VOGUE》的角度去讀解她,而不是追隨她。


她說:「你得做你覺得正確的事,沒有觀眾能告訴你做的是正確還是錯誤。他們只能讓你對自己的決定感覺良好或很糟,你不能每天黏在社交網絡上:這個很火,我也要做。這種心態永遠不會成功。」



我喜歡非正式的會議,涉及一到兩個人,這樣可以討論更多問題…大型的每周會議,要明確主題,針對性解決問題,讓每個人都有發言機會,成為討論的參與者。

很多時候,人們以為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開會宣布一些事情,很有效率。但,事實是,數十人、超過兩個小時的 「講話型」 會議,往往會有很多人在現場摸魚。


會議應該帶著明確的目的性,有可討論的議題,讓每個人都能夠參與,才是高效的工作。



你的反饋越迅速、直接且真誠,大家的工作成果就越好,他們會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慵懶散漫的工作氛圍裡做不出好東西,因為大家失去了信心,失去了活力,失去了認為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念。

儘管我們會獲得很多無法立即下結論的問題,儘管很多建議需要思考和求證,但儘快給出自己的態度、反饋會讓下屬有方向感。


如果不能給出 100% 明確的 「好」,那麼就果斷一些直接說 「不」。


Anna Wintour 的字典裡沒有:「嗯」、"也許"、「可能」、「試一試」 這樣的交流,她認為這樣大概率會浪費別人的時間和精力。


許多記者都問我如何評價自己的職業成就。我的答案永遠是,那是讓他人來評價的東西。


你對自己的所謂成就應該有點認知,要給那些一路上風雨兼程陪伴你到終點的人們足夠多的認可。

她說,明白 「偉大的成就需要更多耐心」 是很重要的。所有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


而面對成果她首先想到的是:「我的覺得讓公眾覺得,那些需要很多人才能完成的項目都是 Anna 一個人的功勞,是非常不合適的,沒有這些人,這個項目根本就不能成形。」


Anna Wintour與明星們在Met Gala上

然而上面說的一切,只是謙辭。當有人能一己之力攪動一場 Met Gala 這樣的盛典時,她當然什麼都不用說了。行動證明了一切。


Condé Nast 集團執行長 Bob Sauerberg 曾評價 Anna Wintour:"她要為集團全部人提供建議,她是我們的創意舵手,同時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商人。"



每年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辦的慈善盛典 Met Gala 被認為是 Anna Wintour 職業生涯的最大籌碼。


Met Gala 始於 1946 年,本身只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為時裝學院籌款的活動。到了 1960 年代,晚宴票價僅為 100 美元。


1999 年,Anna Wintour 接管之後,憑藉著她對明星效應的熟練操控,Met Gala 變成了一場全球名利場盛事。


到 2016 年,3 萬美金一張的入場券也一票難求,每張票的決定權都在 Anna 手裡。有數據顯示,Anna Wintour 已經累計為 Met Gala 籌集了近 1.75 億美元。


2014 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時裝館正式更名為 Anna Wintour Costume Center,這就是她的個人成就。


這就是 Anna 的過人之處,她打通所有資源和人脈,擴大影響力、扶持新人設計師、掌管時尚界盛事等等,環環相扣。這幫助她在時尚圈穩固了地位和權威。

相關焦點

  • 「時尚女魔頭」Anna Wintour 將無限期留任
    今年二月,紐約時裝周上李寧「悟道系列」服裝成功打入年輕人視野,將中國古老的工藝與現代時尚風格結合在一起,展現了真正的中國品牌實力。也改變了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傳統認知。隨後,安踏、匹克也將目光投向了年輕市場。在專業化、高質感方面,國產鞋服品牌紛紛積極與年輕消費者建立連結,投其所好的推出年輕化產品,像安踏的「老爹鞋」、NASA聯名產品以及這次AntapluS的成立。
  • 時尚魔頭:Anna Wintour和老佛爺原來有這麼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叱吒時尚界的兩大魔頭。一個是巴黎的老佛爺拉格斐,一個是紐約的Anna Wintour。這兩個人一個眼神,一個表情,就能轉變今年時尚圈的風向,你就說你怕不怕。Anna Wintour,美國版《Vogue》雜誌主編。她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今年的流行元素和顏色。Anna Wintour出生在英國一個雜誌編輯世家。
  • 「時尚女魔頭」Anna Wintour(安娜·溫圖爾)論時尚,贏過這個75歲的老太太才算厲害!
    ♕每一次的四大時裝周都聚集了全球尖端時尚品牌自然少不了各路對時裝界呼風喚雨的時尚操盤手的共同圍觀♕「時尚女魔頭」Anna Wintour(安娜·溫圖爾)是名副其實的時尚女王而秀場上能跟她平起平坐的只有紅髮魔女—Grace Coddington(格蕾絲·柯丁頓)
  • 她是唯一能匹敵女魔頭Anna Wintour的人,用瘋癲改變時尚圈
    她把美國版《VOGUE》打造成了  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時尚雜誌,  而Franca的身上則具有更多的藝術氣息,  這些年,義大利版絕對是《VOGUE》  家族裡逼格和藝術造詣最高的版本。    Anna回憶起兩周前,  她們還曾經一起飛到倫敦,  一起參加英國時尚大典。
  • Anna Wintour:我是傳奇不是魔頭
    所以說,這改變了人們看紐約時尚的眼光。「Made in China」不應該代表廉價的生產,它應該代表有特色的設計,這應該是中國的時尚圈努力的一個方向。Q:你為什麼會傾注那麼大的熱情去幫助年輕的設計師?A:因為我們都覺得他身上有獨特的才華。設計師很多,但能改變改變女人的穿著方式的設計師少之又少,很幸運在我的職業生涯中能遇到幾位,我必定竭盡全力幫助他們。
  • 種族歧視延燒,「時尚女魔頭」Anna Wintour坦承對黑人同事不平等
    種族歧視問題越演越烈,從美國持續延燒到歐洲、亞洲等各個國家,示威活動"Black Lives Matter"仍持續進行中,除了演藝圈明星跟著響應、許多明星陸續發出聲明以表示支持,現在甚至引發時尚圈開始檢討是否落實"種族多元化"的議題,而時尚女魔頭安娜·溫圖爾(Anna Wintour
  • 艾瑪·斯通有望出演「時尚女魔頭」庫伊拉
    核心提示: 艾瑪·斯通有望出演迪士尼真人版《庫伊拉》(Cruella)主角Cruella de Vil,這名著名的「時尚女魔頭」是《101忠狗》大反派。
  • 時尚女魔頭張宇官宣離職,職位將由美版《VOGUE》主編Anna暫任
    11月20日,《VOGUE》主編張宇被曝即將離職的消息讓無數網友震驚不已,繼蘇芒和曉雪之後,又一時尚女魔頭離職,這也不禁讓人感嘆時尚雜誌的黃金時代已悄然落幕。張宇總結了自己任職16年的業績,為中國時尚業帶來了新的活力,引進了優秀的時尚界人才,推動了許多中國模特的事業等讓人無法忽視的成就,自信大方展示自己的模樣,不愧是時尚界女魔頭。
  • 56年沒有變過髮型的「時尚女魔頭」,穿搭一直被模仿
    這個56年沒有變過髮型的「時尚女魔頭」,頂著在大家看來很土氣的波波頭,成為時尚圈舉足輕重 的人,而且安娜·溫圖爾的穿搭一直被模仿,時尚敏感度超強的她,穿搭也是從未被超越。安娜·溫圖爾的時尚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時尚的理解,「時尚女魔頭」安娜·溫圖爾也有自己的時尚見解,並且憑藉獨特的時尚見解引導時尚潮流,其實除了關於工作的時尚,平時安娜·溫圖爾自己的穿搭也很有個性。
  • 《惡老闆》曝定妝照 梅婷轉型「時尚女魔頭」
    該劇集時尚、都市、愛情、幽默等元素於一體,講述歡喜冤家 「惡」臉相鬥,卻在一次次交鋒中互生情愫,漸生好感的故事。    實力偶像派齊加盟 梅婷轉型「時尚女魔頭」    近日該劇曝光了劇中幾位主演的定妝照,梅婷一改以往「溫柔隱忍」的螢屏形象轉型飾演「時尚女魔頭」沙麗薇,與黃覺飾演的「痞氣總裁」皮成龍職場狹路相逢,上演 「惡」臉相鬥,玩轉另類CP,最終在頻頻過招中擁得愛抱的都市情感喜劇。
  • 四大「時尚女魔頭」先後離職,一個「時代」的終結
    被譽為中國版「時尚女魔頭」之一的張宇Angelica,長相有點像鄧大姐,千年不變的標誌性髮型,一眼就能認出她來》主編蘇芒於2018年3月離職、《ELLE世界時裝之苑》主編曉雪於2019年12月離職,中國第一代時尚主編「四大時尚女魔頭」紛紛退出時尚舞臺。
  • 春夏發色合集:髒橘引領時尚,黑茶屹立不倒,玫瑰粽成為「黑馬」
    春夏發色合集:髒橘引領時尚,黑茶屹立不倒,玫瑰粽成為「黑馬」春天來了,我們的顏色是不是應該打破常規了呢?是不是應該要靚麗一點了呢?是不是應該多一點活力、少一點沉悶了呢?要是你們覺得我說的對,那就先從發色開始吧!一款吸人眼球卻又不會顯得誇張的發色能夠讓你整個人的魅力都散發出來。
  • 《穿Prada的女魔頭》原型Anna Wintour之子確診新冠肺炎
    美國版《Vogue》主編、有「時尚女魔頭」之稱的Anna Wintour在Instagram表示,其35歲的兒子Charles Shaffer已確診為新冠肺炎。Shaffer為紐約Presbyterian-Weill Cornell醫學中心首席住院醫師,日前曾接觸新冠肺炎患者。
  • 拉加德:金融界的「時尚女魔頭」
    財富八卦,八卦財富,財富人物,我們今天關注「時尚女魔頭」拉加德。中國有句老話,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我現在不知道這句話在中國是不是已經實現。但是,在歐洲的確得到了印證。因為最近歐盟完成了換屆提名,兩個最高職位:歐委會主席和歐洲央行行長,分別都是由德國女國防部長範德萊恩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女總裁拉加德擔任。
  • 「時尚女魔頭」:穿出自己專屬風格 (圖)
    「時尚女魔頭」:穿出自己專屬風格平凡與出挑之間,有時只差那麼一點點的心思。這個心思是什麼?或許就在每天早晚鏡子前多打量自己的那一分鐘。如是,我們才會了解自己多一點,扮靚自己多一點。在時尚界,她翻手為雲覆手雨,可以讓設計師一夜成名,也能讓某人從此銷聲匿跡;她我行我素,特立獨行,從不在意別人的看法,骨子裡的英式幽默讓人對她又愛又恨;她出了名喜歡皮草和印花裙,大概這世上最美豔不可方物的以上兩種單品都在她手裡,而全世界的時裝設計師都巴不得她能穿上自己的衣服;她甚至沒上過大學,卻讓一本雜誌在時尚出版界保持著NO.1的交椅,成為當之無愧的「時尚聖經」……可以說,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當今全球的時尚產業
  • 包包賞析:Dior馬鞍包,在時尚的輪迴中屹立不倒
    鞋子是STACCATO和中國航天的跨界聯名款,鞋子的設計偏向科技未來感 又不失時尚。漸變的顏色也蠻特別,用的是彈力針織面料,包覆性還挺好,顯得小腿纖細,上腳感很不錯。包包我選擇的是Dior家的馬鞍包,這款馬鞍包不是「第一眼美女」,但絕對是越看越覺得超級美的典型代表,而且在時尚的輪迴中屹立不倒!
  • 時尚「骨灰精」說的就是她---安娜.溫圖爾Anna Wintour
  • 包包賞析:Dior馬鞍包,在時尚的輪迴中屹立不倒
    >鞋子是STACCATO和中國航天的跨界聯名款,鞋子的設計偏向科技未來感 又不失時尚包包我選擇的是Dior家的馬鞍包,這款馬鞍包不是「第一眼美女」,但絕對是越看越覺得超級美的典型代表,而且在時尚的輪迴中屹立不倒
  • 時尚女魔頭Anna Wintour的最後一堵防火牆倒了
    全球著名出版集團Condé Nast日前宣布將與Condé Nast International合併,意味著這個時尚出版巨頭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公司。據知情人士稱,Condé Nast今年初開始表現活躍,特別是數字視頻業務看漲,但第三季度再次受阻,紙媒發行不達預期。通常來說,9月刊對Condé Nast財政收入尤為重要,但今年9月廣告收入並不理想,預計該公司今年還將持續虧損。
  • 為什麼商場裡面高檔店鋪沒有人光顧卻長期屹立不倒?原因有4個
    經常去大型商場購物的朋友,相信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在一些大型商場裡面有一些非常高端的品牌店,他們佔地面積比較大,而且裝潢各方面富麗堂皇,但是奇怪的是這些高端品牌店平時的客流量很少,而這些店鋪居然能夠長期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