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VOGUE》的主編,電影《穿prada的女魔頭》原型,當今時尚圈最有權勢的女王安娜•溫圖爾(Anna Wintour)來到北京,這是她第一次到訪中國。昨日她在中央美術學院開始講座受到熱烈的歡迎,人們對她充滿著好奇和推崇。
講座之後,安娜•溫圖爾接受了媒體的訪問,直言她不是女魔頭,只是一個敢於冒險和永遠熱情的傳奇人物。
我不是傳說中的女魔頭
在電影裡,女魔頭對下屬苛刻,忽視家庭,趾高氣昂的走進辦公室。而眼前的Anna Wintour不僅帶著她曾經的助手來到中國,笑談自己在電影裡的角色,還親口告訴大家她是如何扶植一個連車費都付不起的窮設計師成為如今業內眾人稱讚的時尚鬼才。這個人就是John Galliano。
Q:有很多電影和你有關,像《九月刊》、《穿PRADA的惡魔》等等,大家都很想知道,真實中的Anna Wintour是怎麼樣的,美版《Vogue》——世界上最權威的時尚聖經的主編到底怎麼樣的女人?
A:我一直挺喜歡看電影的,因為它們很娛樂,它們把我寫成一個疏遠所有的助手的人,事實上是怎麼樣,你們可以問我旁邊的Sylvana(《Vogue》美版特別項目總監),她曾經當過我的個人助理。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很幸運的人,擁有世界上最完美的工作,從事時尚改變了我的人生,在VOGUE這樣的雜誌工作,不僅是反映時代和文化,還有機會和最有才華的設計師、攝影師、作者、編輯們合作,獲得很多靈感,遇見他們是我工作中最美好的事情,因此每天我都特別期待踏入辦公室。真實生活中,我另外的工作包括和不同的團體合作一些項目,扶植年輕的設計師、舉辦像Fashion's Night Out這樣一些活動等等。
Q:你提攜了非常多現在的著名設計師,你是如何發掘一個設計師的才能並提挈他的呢?
A:對,現在真的太多設計師了,還記得剛認識John Galliano時,他潦倒的連車錢都沒有。我借錢他付交通費,給他找地方住,介紹人脈給他,替他尋找投資者,用VOGUE大力報導他,使他的設計能讓更多人認識。
年輕設計師們改變了紐約
以前人們來到紐約,看Calvin Klein、Ralph Lauren,Marc Jacobs這些著名設計師的作品,現在他們會待上一周,還看看像Phillip Lim這類有才華的年輕設計師的作品。所以說,這改變了人們看紐約時尚的眼光。
「Made in China」不應該代表廉價的生產,它應該代表有特色的設計,這應該是中國的時尚圈努力的一個方向。
Q:你為什麼會傾注那麼大的熱情去幫助年輕的設計師?
A:因為我們都覺得他身上有獨特的才華。設計師很多,但能改變改變女人的穿著方式的設計師少之又少,很幸運在我的職業生涯中能遇到幾位,我必定竭盡全力幫助他們。這不僅是關係到能賺多少錢,如何推動商業運作,這關於整個設計界是否有個光明的未來,這也是為什麼我創辦了很多發掘設計師才能的活動,贊助有才能的設計師可以得到發展。
以前人們來到紐約,看Calvin Klein、Ralph Lauren,Marc Jacobs這些著名設計師的作品,現在他們會待上一周,還看看像Phillip Lim這類有才華的年輕設計師的作品。所以說,這改變了人們看紐約時尚的眼光。
中國是一個製造大國,但我覺得現在要稍微改變一下人們看中國的方式,「Made in China」不應該代表廉價的生產,它應該代表有特色的設計,這應該是中國的時尚圈努力的一個方向。
時尚是自我的表達和對他人的尊重
所有女人都熱愛時尚,然而以時尚為自己終身奮鬥的事業,需要的不僅僅是巨大的熱情,還有高度自信。說起自己的時尚哲學,Anna Wintour認為時尚是自我的表達和對他人的尊重,而每個熱愛時尚的人永遠不會感到厭倦。
Q:時尚是一個很龐大的產業,每天面對很多不同的美麗衣服,如何保持自己的熱情,不發生審美疲勞?
A:如果你熱愛時尚,熱愛自己的工作,那你永遠不會感到厭倦,另外,時尚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領域,它也會不斷有新的東西,所以永遠有新鮮感。
Q:你總是保持自己不變的髮型和墨鏡造型,這是不是一個塑造鮮明個人風格的好方法?
A:這幾天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是中國女士們染的頭髮都非常漂亮,她們非常注重髮型,我還看到很多人都搭配了很漂亮的帽子。時尚對於我來說就是直接的表達自我以及體現自我,同時還是對別人的尊重。所以不管別人怎麼穿,自己想要的才是最重要的。
VOGUE為什麼能做到時尚聖經?
在Anna Wintour的眼中,《Vogue》的成功與它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理念密不可分,而在這個時尚多元化的時代,她慶幸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
Q:作為美國版《Vogue》主編,你如何定義《Vogue》的力量?
A:我認為《Vogue》應當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頂尖時尚雜誌,不過我不太喜歡用「力量」這個詞來形容《Vogue》。我認為《Vogue》的力量在於它的權威性——把時尚傳遞給我們的讀者。我們在時尚產業裡面,有著其他刊物無法比擬的資源,無論是和設計師還是和品牌,《Vogue》一直都是幫助支持整個時尚產業來更好的發展,而非僅僅是一本雜誌的影響力。《Vogue》的影響力是超越雜誌出版業的!
Q:你在《Vogue》工作了20多年,這本雜誌有120年歷史,你覺得是什麼讓這本雜誌變得那麼特別,在這個行業中一路領先?
A:我很幸運能效力於這本有悠久歷史和獨特傳統的雜誌,在它發展的每個時期都凝聚了最好的編輯和攝影師,這也是我們的使命。相比別的雜誌,《Vogue》的這種權威更能吸引最好的設計師和品牌首先來和我們雜誌合作,同時,我們也具有非常豐富的資源優勢, 在業界建立了關係,他們會就該怎樣到中國發展自己的品牌,或者該不該用這個模特拍廣告這些問題來交流,所以這是各種因素的結合。《Vogue》不是個大雜燴,我們根據自己的觸覺和判斷,選擇最好的東西成為我們網站和雜誌的內容,引領這個行業。
Q:這說起來容易,但是如何讓在長久的保持領先地位,這需要你對時尚有先見之明?
A:這個我自己真不知道是不是,其實現在這個時代很有趣,對與時尚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品位,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自己的時尚專家。所以這讓我們的工作更有趣,更有挑戰性,同時也會變得更實用。但是作為Vogue的一份子,儘量多接觸多交流,保持在前端,用自己的權威性,給大家一個清晰的指引。
新媒體讓時尚傳播地更遠
我們是非常歡迎新媒體的,我們《Vogue》的編輯也不會排斥新媒體,都並都非常欣喜地見證新媒體帶來的變化。
Q:你覺得新興的網絡媒體為時尚產業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會不會因為新媒體的出現使VOGUE面臨一定的壓力?
A:新興的網絡媒體對於時尚產業的傳播來有強大的影響力,它們讓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時尚。我們《Vogue》也有自己的網站。正是新興媒體的產生,雜誌才可以凸顯出獨特性。建立博客或在時尚網站表達自己的觀點對當代人而言是輕易的事情,然而運作一本像《Vogue》這樣的大刊則非易事。我們是非常歡迎新媒體的,我們《Vogue》的編輯也不會排斥新媒體,都並都非常欣喜地見證新媒體帶來的變化。新媒體讓時尚傳播的更遠,讓時尚自身的影響力更加迷人。
本土設計理念很可貴 設計師要懂得淡薄名利
儘管身為時尚權威的Anna Wintour在歐美受到眾多設計師的尊重,談起對中國時尚的看法,她很謙虛也很謹慎,她表示,本土設計理念應該被重視。而她對中國設計師的建議是:勤奮工作,淡薄名利。
Q:昨天下午你去參觀了中國設計師的店鋪,有沒有哪位讓你印象深刻的?你認為中國時尚在未來發展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A:我覺得我自己目前還不是很適合評論中國時尚,因為我看的不是很多。從我一個美國人的角度來看,我覺得機遇是一個問題,希望以後有機會鼓勵中國設計師去國外展示。
Q:有很多華裔設計師在紐約很有名,中國本土也有很多設計師,你對他們有什麼建議?
A:首先是要勤奮的工作,淡薄名利,我對中國設計師的一點提議就是,女人穿著衣服時不僅僅是希望自己靚麗突出,更希望有標誌性,所以,不要管Prada,John Galliano是什麼風格,專心的做你自己理念中的服裝。
我如何走向成功?大膽和冒險很重要
「出名要趁早」這個理論在Anna Wintour這裡顯得不太適用,談話中她反覆強調學習經驗和全方位視角對年輕人的重要性。而十多歲就想成名,她認為是很大的錯誤。對於一個《Vogue》的編輯來說,大膽以及冒險精神是最重要的。
Q:現在有太多設計師,很多都是的年輕人,思想非常瘋狂,很有創造力,有些甚至十多歲,他們非常渴望成功和成名,但是機會非常少,美國不同,有非常多比賽和成名的機會,你怎麼看?
A:首先,我覺得在年紀比較輕,特別是十多歲時候想成名,這就是很大的一個錯誤。有創造力是很好的,但趁著年輕,或許更重要的是在你所仰慕的設計師或者品牌中找一份工作,每個人都需要學習,不僅是從創意的角度對時尚進行學習,還要從商業的角度去學習。但我覺得現在的問題就是,太多的設計師太想快速成名,他們認為經營品牌也可以速成。我的建議就是花點時間去學習,如果你有天賦又勤奮,那總有一天會成名的。
Q:能否給當下的年輕人一些建議?
A:昨天到了《Vogue》中國的辦公室,我頗有感觸,讓我想起我早年在倫敦學習的時候,基本上事情都要自己來完成,畫圖、自己編、自己拍、完成方方面面的工作,這是對我最好的訓練。後來我到了美國,發現他們分得很細、有專門負責攝影這塊的編輯、負責內衣這塊的編輯、還有個大概九十歲的老人告訴我:「我是專門負責布料的」其實這樣不見得是很好的,作為年輕人,你的眼界要全面,要多接觸不同的事物,了解時裝、雜誌、整個行業是怎麼運作的。所以,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某個部門,對各方面有所掌握,這樣才能把握更多的機會。還有就是去旅遊,要走出去,全球的變化要你自己親身去體驗,而不是坐在屏幕前。
Q:成為一名《Vogue》編輯最需要什麼條件?
A:我覺得一名《Vogue》的編輯最需要的是大膽,時尚是對當代社會變化的反應,它折射著藝術界甚至是政治界。對於一個《Vogue》的編輯來說,大膽以及冒險精神是最重要的,這兩種精神能讓你勇敢的面對社會的變化並且更快的適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把變化傳遞給我們的讀者。
記者手記
我離安娜•溫圖爾三公尺
美版Vogue的主編安娜•溫圖爾(Anna Wintour),傳說中的時尚女魔頭居然來到了北京,而我離她只有三公尺!
這樣的距離讓我遠在廣州的作者Ivy心生妒忌——她曾有打算畢業後不遠千裡投奔北京,因為聽說幹媒體這行當,在廣州待著總是邊緣人;我說,當然不是,孫志剛事件還不是你家廣州大拿媒體報導的——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把見名人當作幹媒體,那確實還是奔向北京上海吧。
其實我這次離Anna Wintour不算是近的,去年在上海半島酒店Chanel旗艦店,我離Karl Lagerfeld只有一公尺!當時這位銀髮大帝扭捏著晃悠在奢華的Chanel店,而我居然伸手就可以觸摸到他!我開始想拿相機出來,可是怎麼都拿不出來,我又痴心妄想想拿網易時尚的logo,更是無論如何都找不到,然後,當我跌跌撞撞衝過去的時候,感覺前後左右許多人要我把攔下!
時尚狂熱分子兼國際買手楊天福大哥對我的這次經歷非常不屑一顧,要是換作他,無論如何都要幹點留下印跡的事情,人一生可能只有一次和Karl 擦肩而過的機會!雖然,當我在東京街頭狂拍那些東京時尚達人時,他多次阻止我,不是擔心我丟了中國人的臉,就是擔心發生我被圍毆的慘狀。如此等等。
還是回來說Anna Wintour,她是那種超有幽默感的人,當一個學生勇敢地站起來提問時,但卻不知道問什麼,只是在那裡自我介紹,Anna說:「這是一個好長的提問啊!」當大家都好奇她到底是不是電影裡的惡魔,她先自嘲說,做惡魔真是挺有趣的。
雖然她不是傳說中的女魔頭,不會苛刻到電影裡那麼不近人情,但她一定是一個對自己和他人都高要求的人!奇特的是,昨天,幾撥人都反覆問,您對如何成名或者成功有什麼建議,弄得Anna鬱悶不已,只好說,先腳踏實地吧,先開闊眼界吧,先博覽群書吧,先四處遊歷吧,先找到熱情吧 ,先堅持自我吧,先淡薄名利吧……然後,只要你真的有才華,名和利不會舍你而去。
文/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