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王朝的短命史:八王之亂,堪稱史上最血腥的皇權內亂

2020-12-23 地史館

西晉統一三國是一件偉大的事情,但西晉政權卻是個短命政權,這是耐人尋味的。由於它本身誕生於亂中篡權,所以雖然統一了全國,卻沒有通過政權更迭挖掉社會動亂的根子。相反,西晉政權的產生,製造出了更多的內外動亂與戰爭因素。而「八王之亂」就是西晉短命史上一場皇族為爭奪皇權引發的內亂,直接導致了西晉王朝的滅亡以及近三百的動亂,堪稱史上最血腥的內亂。

暗流湧動的西晉王朝

世家大族勢力膨脹西晉王朝的建立依靠的就是世家大族的支持,投桃報李,司馬家族也十分支持世家大族獲取更多的利益,賜予了他們很多重要職位和恩典。「九品中正制」就是回饋世家大族的貴重禮物之一,它控制了朝廷選官的途徑,鞏固了世族的地位。

《三國演義》賈充,司馬炎篡魏的「幫兇

世家大族在一定時期鞏固了西晉王朝的統治,但隨著勢力的不斷發展,肯定會對統治階層帶來威脅。

奢靡之風盛行晉武帝司馬炎消滅吳國,不但沒有從吳帝孫皓身上吸取教訓,反而照搬孫皓的辦法,大選天下美女入宮,很快陷入了荒淫無度的生活。吳國後宮的五千美女也統統沒入晉宮。

晉武帝羊車後宮

晉武帝如此窮奢極欲,大臣們則互相比富鬥闊。太傅何曾,一日三餐花萬錢;他兒子散騎常侍何劭,一日三餐花兩萬;尚書任愷,一日三餐花三萬。石崇與王愷鬥富的故事,更是荒唐至極。如此這般,這個小王朝怎能不迅速腐朽?

地方諸侯傭兵自重西晉開國後,晉武帝司馬炎認為曹魏政權不長久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宗室藩屏的保障,同時為了抗衡世家大族的政治勢力,先後封了五十多位司馬氏同姓王。每一位王的封地都是一個「國」,遍地都是司馬王。「雲多暗,王多亂」,內亂的根子就這樣密密麻麻地種下了。

政權到手,同族同宗,雞犬升天,瓜分天下。各個利益集團之間很快爭鬥復起,天下復亂,政權速亡,哀莫大於此焉。

削州兵,地方控制削弱消滅吳國的當年,即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十月,晉武帝下了一道「裁軍令」,削去州郡之兵,只留中央軍,不留地方軍;司馬炎早已被滅吳勝利衝昏了頭腦,固執己見。他認為天下已經大定,為了防止東漢末年各州郡群雄並起、紛爭割據的局面重演,必須堅決裁去州郡之兵。晉武帝沒有記住「天下太平,忘戰必危」這句話。歷史學家們一致認為,西晉「去州兵」是導致諸侯紛紛建立割據政權的重要原因之一。

內亂起,八王攫取政權,硝煙再起

第一場內亂就是八王之亂。參與八王之亂的「八王」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

八王之亂,實在太亂,需要一層層梳理才能說清。

司馬炎發動滅吳之戰時只有四十五歲,年富力強。按理說,他好不容易統一了全國,完全應該在治國方面理出一番頭緒來、幹出一番事業來。由於荒淫過度,統一後第十年即晉太熙元年(公元290年)四月就病死了,死時五十五歲。司馬炎的楊皇后(楊瓊芝)比司馬炎早死十六年,臨終前力諫司馬炎以她堂妹楊季蘭為皇后,司馬炎依從了她。司馬炎死時,第二位楊皇后楊季蘭才三十二歲。

司馬炎死,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晉惠帝是個白痴,連後宮太監宮女們都在背後說他「蠢鈍如豬」。當時全國發生嚴重災荒,他聽說餓死了許多老百姓,就問左右大臣道:「何不食肉糜?」

司馬炎生前,為這位白痴太子娶了一位出名的悍婦做媳婦,她就是太尉賈充的女兒賈南風。晉惠帝繼位,賈南風就成了賈皇后,他的姨母兼繼母楊皇后就成了楊太后。由於這類婚配都屬權力交易,賈皇后的年齡不僅比晉惠帝大兩歲,比楊太后也大兩歲(楊太后三十二歲,賈皇后三十四歲)。

司馬炎彌留之際,指定由他叔父汝南王司馬亮、嶽父(楊皇后父親)楊駿共同輔政。楊駿這個人很狡詐,他趁晉武帝昏迷,讓女兒在一旁問道:「還是讓父親一個人輔政吧?」司馬炎迷迷糊糊點了點頭,結果遺詔上就成了楊駿一人輔政,他一人身兼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侍中、錄尚書事。

司馬炎叔父司馬亮遭到排斥,在門外大哭一場,連夜去了汝南。朝政大權全部落入楊太后和楊駿手中,賈皇后兇悍無比,她怎肯罷休?她決心除掉楊駿,廢掉楊太后,奪回朝政大權。

後宮妖后

賈皇后派人血洗楊宅。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她密召年僅二十一歲的楚王司馬瑋帶兵進京,殺掉楊駿,夷三族,楊氏親屬黨徒被殺幾千人。楊太后被貶為庶人。賈后召回汝南王司馬亮,和衛瓘兩人共輔朝政。司馬亮不願做賈后的傀儡,司馬瑋統領禁軍,也想抓權,三方出現矛盾。

賈后覺得司馬亮、司馬瑋都成了自己掌權的障礙,就使出一箭雙鵰之計。她先挑唆楚王司馬瑋殺掉汝南王司馬亮。司馬瑋拿了惠帝的詔書,說司馬亮企圖廢黜惠帝,他奉旨前來討伐,把司馬亮和衛瓘都殺掉了。賈皇后轉過身來誣陷司馬瑋假傳聖旨、錯殺忠良,把司馬瑋給殺了。從此,賈皇后把朝政大權抓到手,她讓張華主持朝政。張華兢兢業業,維持朝政穩定了九年。

賈皇后殺太子,趙王司馬倫帶兵進宮逼殺賈皇后。晉惠帝司馬衷在娶賈皇后前,已和宮女謝玖生了一個兒子司馬遹,聰敏機靈,惠帝繼位後被立為太子。隨著太子一年年長大,賈皇后日益感到威脅,一心要把太子除掉。她假裝懷孕,等妹妹生下兒子後立即抱過來冒充自己所生。然後,設計將太子騙到自己住處,將他灌醉,叫他抄寫一份勸父皇晉惠帝退位的信件。太子剛放下筆,她大叫一聲:「來人哪,太子要謀反啦!」以信為證,將太子貶為庶人,朝廷大臣們對此憤憤不平。

掌握禁軍的趙王司馬倫決心除掉賈皇后。他先放出風來說,宮中要迎回太子,以此為計,引誘賈皇后先出手。賈皇后果然中計,立刻派人將太子毒死。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四月,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冏,討伐賈皇后害死太子之罪,起兵佔領內宮,強逼賈皇后當面喝下一杯金屑酒。金屑重,墜穿胃腸,賈皇后內出血而死。

列王的紛爭

趙王司馬倫自己稱帝,給晉惠帝司馬衷戴上一頂「太上皇」的帽子,將他軟禁在金墉城(三國時魏明帝所築,今洛陽市東北)。各地諸侯王對趙王司馬倫的篡權稱帝行為憤憤不平,齊王司馬冏聯合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三王起兵」,向洛陽進軍。混戰打了兩個月,死了十多萬人。趙王司馬倫剛過了幾天「皇帝癮」,兵敗自殺。晉惠帝復位,齊王司馬冏輔政,大權獨攬,恣肆橫行,又激起眾怒。

河間王司馬顒、長沙王司馬乂、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東海王司馬越,為爭搶朝政大權「五王混戰」。永興元年(公元304年),河間王司馬顒聯絡長沙王司馬乂,起兵攻打齊王司馬冏。雙方在京城洛陽激戰三日,在京城做內應的長沙王司馬乂入殿擒殺了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原先的計劃是想讓司馬冏與司馬乂在交戰中兩敗俱傷,結果司馬乂擒殺了司馬冏,控制了朝廷。河間王司馬顒擔心大權落入長沙王司馬乂手中,又聯合成都王司馬穎攻打司馬乂。這時出現了一位第三者:在洛陽城內的東海王司馬越,利用夜間抓住了長沙王司馬乂,將他活活燒死。這樣,長沙王司馬乂和齊王司馬冏都死了,成都王司馬穎做了丞相。但他不在洛陽待著,回到根據地鄴城,遙控朝政。

東海王司馬越覺得自己擒殺司馬乂有大功,但是沒得到什麼好處,就以晉惠帝的名義討伐成都王司馬穎。但司馬穎手中有二十多萬軍隊,司馬越根本打不過他,在湯陰戰敗,逃回東海。司馬穎攻進洛陽,把晉惠帝司馬衷抓到鄴城。

惡魔的盛宴

幽州刺史王浚與司馬穎有仇,他不甘心讓成都王司馬穎控制朝政,聯合北方鮮卑、烏桓的軍隊攻打司馬穎。司馬穎兵敗,挾持晉惠帝從鄴城逃回洛陽。這時,洛陽已被成都王司馬穎的部將張方控制,張方的軍隊已把洛陽搶劫一空,成都王司馬穎逼迫晉惠帝西遷長安。

成都王司馬穎挾持晉惠帝西遷長安時,長安已被河間王司馬顒控制,他把晉惠帝接過去,控制在自己手裡,獨攬朝政大權。兵敗而來的成都王司馬穎被排斥在一邊,無權過問朝政。東海王司馬越對河間王司馬顒也不服,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又聯合幽州刺史王浚攻進長安。他使出離間之計,先讓成都王司馬穎殺掉他的舊將張方,然後將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打敗,把晉惠帝迎回洛陽。不久,又把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雙雙抓獲,押回洛陽處死。東海王司馬越又將晉惠帝司馬衷毒死,另立晉惠帝的弟弟司馬熾為帝,是為晉懷帝。

八王之亂前後延續了十六年(公元291—306年),至此才宣告結束,參與動亂的八王死掉了七個,只剩下東海王司馬越。經過八王之亂這場大折騰,西晉王朝元氣喪盡,短暫的統一沒有讓老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反倒拉開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動亂和黑暗的時代序幕

這裡涉及一個戰爭之外的話題:從八王之亂看司馬懿家族的家德家風,實在太差!司馬懿家族通過幾代人的苦心鑽營,終於把魏國政權篡奪到手,不能說這個家族沒有「本事」。但是,司馬炎創立西晉政權之後,他和他的後輩們竟沒有任何「立德傳世」的想法和做法,在家族內部瘋狂地相互殘殺起來,整個兒就像一個強盜窩子!

相關焦點

  • 司馬懿子孫滅了三國,建立的西晉王朝為何如此短命?
    司馬懿後代家族——德不配位,後繼無人,後宮亂政,八王之亂……讓少數民族迅速崛起,滅了西晉而且五胡十六國亂華三百年!在八王之亂後期,司馬越在先後擊敗了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等諸王的勢力之後開始掌控西晉政權,並在晉惠帝死後立太弟司馬熾為皇帝,是為晉懷帝。司馬越自任太傅輔佐朝政,輔政期間不思團結官員一致對外,反大權獨攬,殺戮朝臣,弄得人人自危,各方紛紛起兵討伐。司馬越自請出徵石勒,永嘉五年(311年)司馬越在項城憂懼而死,至此八王之亂終結。
  • 兩晉南北朝(1)西晉的宗王出鎮與八王之亂
    西晉建立之初,晉武帝司馬炎及其君臣認為曹魏失國,原因是因為沒有分封諸王,宗室衰弱的結果。與西周和西漢的分封諸侯王不同,西晉的宗王以郡為國,只食租秩,不治吏民,力量很小,所以司馬氏控制地方的力量主要在於岀鎮方面的宗王都督,早起的宗王都督汝陰王司馬駿、太原王司馬瓌等確實對當時鞏固司馬氏的統治,起了重要的作用。
  • 外有強敵環伺,內有強臣林立,內外交困的西晉亡於「八王之亂」
    這對於一國之君來說,無異於是在向皇權發起挑戰,因此皇權與士族之間的矛盾開始凸顯,由此更是催生了寒族勢力的崛起。西晉王朝建立之後,士庶之爭有增無減,此時的世家大族,雖然已經有了比較穩固的基礎,但是在面對寒族勢力的緊逼之時,依然不能十拿九穩。
  • 西晉八王之亂到底怎麼回事兒?為何說司馬炎是倒行逆施?
    司馬炎篡魏建立西晉到滅亡,不過只有短短51年,從八王之亂起到西晉滅亡,有25年。從八王之亂終到西晉亡,有10年。可見八王之亂直接導致了西晉的滅亡,外敵入侵不過是一個助推器。西晉政壇的混亂再次證明,任何在歷史進程中倒行逆施的做法,都將遭到現實瘋狂的反噬。
  • 詳解八王之亂,賈南風貪得無厭,給華夏大地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西晉皇族之間的一場長達16年的動亂,這場動亂結束後,西晉國勢衰微,為後來的「永嘉之亂」埋下了伏筆。這場動亂的主要參與者是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以及部分諸王,即所謂的「八王「,這八王分別是:汝南文成王司馬亮、楚隱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武閔王司馬冏、長沙厲王司馬乂、晉武帝第十六子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孝獻王司馬越八王。
  • 攻滅東吳、一統天下的西晉,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西晉作為歷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從太康元年(280年)滅吳完成統一,再到建興四年(316年)長安失守滅亡,前後不過短短三十六年。那麼,西晉為何如此短命呢?其中雖然有朝政混亂、奢靡成風的原因在,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國家架構出了問題,再加上繼承人選擇錯誤,從而使西晉的根基本就不穩,而「八王之亂」則成為了最終的導火索。
  • 西晉,這個曾經實現大一統,卻被後世不願提及的朝代
    亂了近百年的中華大地,最需要的就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來結束這格局混亂的局面。而結束這一局面的正是西晉。西晉是由司馬氏建立的王朝。西晉王朝建立的並不光彩,這也是後世人不願意提及它的原因之一。東漢末年,天下割據勢力紛起,東漢王朝已然名存實亡,曹操雖然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如果沒有他的苦心經營,中國北方的戰亂怕是會更多。所以曹操的天下並非是篡來的,而是拼命打下來的。
  • 除八王之亂以外,還有一個原因
    司馬家族建立的西晉王朝僅僅維繫了幾十年就滅亡了。八王之亂是造成西晉王朝短命的一個原因,異族崛起是造成西晉王朝短命的另一個原因。然而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也是造成西晉王朝短命的因素。西晉王朝的社會風氣極為糜爛,從朝廷大員到民間富戶追求奢靡享樂盛極一時。西晉王朝的社會風氣因何而糜爛呢?這事兒還得從魏國追根!
  • 範煒:「八王之亂」中羊獻容兩嫁皇帝五廢六立的皇后人生
    這三人的糾葛必須提到一個著名的事件,那就是西晉的「八王之亂」。什麼是「八王之亂」?簡單來說就是有八個同姓王參與爭奪中央政權的內亂。八王之亂把整個西晉王朝攪成一鍋粥,天下好不容易統一,又被搞成了更大的分裂!他們嚴重破壞了西晉經濟,直接導致西晉亡國,以及後來近300年的動亂,使中原北方進入五胡十六國的大分裂時期。而發生八王之亂的導火索就是賈南風。因為她幹涉朝政、玩弄政權!
  • 作為九個大一統王朝之一,晉朝為何常被人認為無能至極?
    中國歷史上共有九個大一統王朝,即秦朝、漢朝、晉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秦、漢、隋、唐、明自不必說,都是歷史上盛極一時的王朝,元和清雖然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但是其強盛之時政治清明、疆域遼闊,且促進了多民族的融合;宋朝的武功雖略差,但是其文化之繁榮堪稱中國古代之最。
  • 《全面戰爭:三國》DLC《八王之亂》:以歷史遊戲的標準來說還不夠好
    上個月,世嘉公布了《全面戰爭:三國》的新DLC《八王之亂》,定於8月8日上市。在官方新聞稿中,世嘉描繪了一些全新的內容:共有8位風格迥異的藩王可供遊玩,每位藩王擁有獨特的建築和兵種。DLC還提供了一個類似「真·三國無雙」的「王朝模式」供玩家體驗。
  • 分封制:王朝的雙刃劍,讓周王室強盛,也讓周王室衰敗
    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鞏固周王朝的統治,除了王族,功臣還有先代的貴族們都會成為諸侯,擁有自己的土地建立諸侯國。土地既然劃分了出去,那麼所有權自然不在完全屬於周王室,但控制權還在周王室的手中。諸侯國需要按時進貢給中央,其餘的資源和收益自然歸諸侯王所有。
  • 西晉為何連電視劇導演都不願意拍?
    一、西晉奠基人司馬懿,生於公元179年,死於公元251年。三國時期曹魏政權權臣,西晉王朝奠基人。司馬懿自幼聰慧,博學,對儒學尤為痴迷,所以名聲在外。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司馬懿被曹操任為文學掾,自此開始在曹魏政權的仕途之路。
  • 從亂華前的五胡與中原王朝的關係,看西晉滅亡是否是自食惡果
    五胡與中原王朝的關係向來是時好時壞的,要說好吧,春秋戰國、秦朝和西漢初年,五胡時常有侵略;可要說壞吧,這仗不是頻繁地打,相反還有貿易、和親、結盟和宗藩等關係和平交往,西漢中期至西晉中期,五胡表現地十分順從,像是人畜無害的小綿羊,可是在西晉晚期,小綿羊搖身一變成了兇猛的禽獸。
  • 歷史上有名的兩個白痴皇帝,西晉東晉各一位
    280年,司馬炎滅吳,完成統一,晉朝成了三國亂世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晉又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兩晉共十五帝,一百五十五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就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晉朝竟然出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兩個傻子皇帝,西晉和東晉各一位。
  • 八王之亂持續時間長達七年,為什麼司馬越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八王之亂持續時間長達七年,直接把強盛的西晉王朝拖垮了,而東海王司馬越能成為最後的贏家,不是因為他的能力有多強,而是其他王在長期的內鬥下或死或退,司馬越坐收漁翁之利,運氣使然也。引發八王之亂的這些王,無一不是兵多糧足的大國。八王之亂的直接導火索,是西晉有名的妒後賈南風和外戚楊駿專權。白痴皇帝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是西晉開國元勳賈充之女,賈南風大司馬衷,長的相貌醜陋,狠毒善妒,且極有政治野心。武帝時期,外戚賈氏和楊氏在西晉政壇隻手遮天翻雲覆雨,擁有重要的政治地位。
  • 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這樣的血雨腥風,為什麼會接二連三地上演?
    漢朝初期,一件非常震驚朝野的大事就是七國之亂,以吳王劉濞為首的幾個諸侯國起兵反叛,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這樣一場血雨腥風的叛亂在西漢歷史上留下來重重的一筆,西晉初期的八王之亂,也是西晉歷史上的一件大事,那麼,為什麼這樣的悲劇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呢?
  • 中國史上最動亂的一個朝代,「五胡亂華」堪稱黑暗世紀,連歷史教材...
    要說中國最動亂時期,當屬 「五胡亂華」,這是在西晉朝時期發生的事情,許多的歷史教材都很少講到。其實,「五胡」得以形成,並非朝夕之間。當年,匈奴已被秦趕出了河套及河西走廊地區。後來迅速發展。直到漢武帝時期,匈奴才被打得四分五裂,退居漠北。有人將「五胡」進入中原,「怪罪」於曹操。
  • 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第三十二集:西晉統一(含解說詞)
    沈伯俊:那為什麼沒有出兵,第一點,西晉建國,他需要有一段鞏固期,他們鞏固司馬氏權力的道路充滿坎坷,是經歷的幾次大的鬥爭,經歷了幾次血腥的屠殺。第二點,在古代冷兵器時代,長江自古號稱天險,西晉朝君臣對越過天塹,消滅孫吳有畏難情緒;第三,在一個時期內,孫吳政權還是比較穩固的,就沒有給他提供敵軍內亂這麼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