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50年代初期戰爭的故事,例如美國軍隊的總兵力、美國一個師的兵力編制等等。今天,我們聊聊雙方戰機部隊的較量。很多人認為美國空軍非常強大,其實在長達3年的戰爭中,美國空軍的損失更大。美國被擊落了330架戰機、擊傷了95架,我國損失了戰機231架。那麼,為何美國空軍的損失更大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聊聊兩個國家的航空實力。自從古代歷史上,世界各國的戰爭基本上分為了陸戰和海戰。其中,陸地作戰屬於主體,海戰屬於輔助部分,動輒出現了幾十萬軍隊的陸地大決戰。在這方面,我國的歷代中原王朝都是陸地強國。但是,進入19世紀以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航海技術和武器技術相互融合以後。裝備了大量的鐵甲艦,西方各國陸續發展自己的遠洋艦隊,海軍的地位開始迅速提高。
在19世紀的一系列戰爭中,出現了海軍大戰的場景,例如甲午戰爭。當時,大型戰艦的數量幾乎是一個強國的標準。例如德國和英國的軍備競賽,重要項目就是戰列艦的數量。進入20世紀以後,隨著內燃機的出現和逐步普及,作為新生事物,飛機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起初,飛機都是民用版本。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先後把飛機投入戰爭之中。研發的飛機性能越來越完善,各國陸陸續續建立了自己的空軍或者航空部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一系列的空戰。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的性能已經進一步完善,出現了一系列赫赫有名的戰機,例如日本的零式戰鬥機、美國的P51戰鬥機等等。在這一時期,由於航空水平制約,我國當時還沒有能力設計和生產飛機。在抗戰期間,所有的戰機都是進口的。認真的說,進口戰機存在很大的風險。因為戰機屬於消耗品,一旦戰機數量損失嚴重,又得不到進口或者補充,會直接影響陸軍部隊作戰。在抗戰時期,日本軍隊經常出動戰機,對我國各個地區進行轟炸,我國吃了沒有制空權的虧。眼到了50年代初期,隨著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恢復和發展經濟的階段。當時,我國的空軍總計只有幾十架老式戰機,而且都是進口的。
在1949年的閱兵式上,由於自身的戰機數量太少,為了起到迷惑敵軍的作用,飛行速度比較快的戰鬥機,不得不飛了兩趟。1950年,戰爭爆發以後,我國空軍擁有的戰機數量,仍然很有限。志願軍空軍剛組建了2個殲擊師、2個轟炸師、1個強擊師。作戰飛機總數不到300架,飛行員的飛行時間平均只有100多小時,其中,在噴氣式飛機上只飛過20多小時。由於任務緊迫,所有殲擊部隊都採取邊打邊建、邊打邊訓、以老帶新的辦法,實行輪番作戰。在這一階段,志願軍裝備的戰機,以蘇式拉11戰機居多,這是一種蘇聯在40年代後期推出的活塞式戰鬥機,具有火力猛的特點。
由於戰機數量少,飛行員飛行經驗少。在戰爭的初期,確實處於比較被動的局面。自身的陸地部隊和後勤補給線經常遭到轟炸,因此,部隊行軍和物資補充只能在夜晚進行。我們看一下同時期美國空軍的情況,在戰爭爆發的初期,美國逐步投入了將近1200架飛機。美軍飛行員的飛行時間平均在1000小時以上,其中,許多飛行員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擁有實戰經驗。當時,美國空軍裝備的戰機以P40、P51和F4U等戰機為主,這些戰機也是活塞式戰機。屬於美國40年代中後期的產品,與蘇聯的拉11戰機互有千秋。
時間進入了1951年下半年,由於自身的活塞式戰機並沒有多少優勢,自身出現了比較大的損失。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逐步投入了F80、F9、F82等噴氣式戰機。不過,美國方面失算了。因為幾乎就在同一階段,志願軍從蘇聯獲得了米格15戰機,著名的米高揚設計局開始上場了。其實從戰機性能來說,米格15戰機還略高於美國上述戰機,打出了著名的「米格走廊。」1952年夏天,美國調來了剛剛服役的F86戰機。認真的說,這種戰機的性能比較完善,屬於一代經典。F86戰機的俯衝和中低空機動性非常不錯,這種戰機後來成為了志願軍高炮部隊的主要打擊目標。
不過,米格15戰機也在進行一系列的改進。米格15戰機裝備了3門機關炮,擁有飛行速度快、飛得高的特點。雖然F86戰機擁有中低空的優勢,志願軍採用拉高以後高空俯衝方式作戰,讓F86戰機無可奈何。尤其是赫赫有名的「王海大隊,」擊落了大量的美國戰機。在長達3年的戰爭中,志願軍擊落了330架戰機、擊傷了95架,自身損失了戰機231架。湧現出三等功以上的功臣8000多位,立集體三等功以上的單位和機構300多個。其中立集體一等功的單位6個,立集體二等功的單位2個。
此外,湧現了特等功臣16位,一等功臣68位,其中,有21人獲得英雄模範稱號。例如王海、劉玉堤、孫生祿、趙寶桐、張積慧、魯珉等傑出的飛行員,被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由於米格系列戰機的出色性能,從5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引進了一系列的米格系列戰機,例如米格17、米格19等等。後來,在米格系列戰機的基礎上,開始了自身國產化,並且先後出現了殲5(米格17)、殲6(米格19)、殲7(米格21)戰機。其中,殲7戰機至今仍在部分部隊中使用。關於50年代初期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