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藏血,主疏洩,將軍之官。
人體的肝臟,有著「化工廠」之稱,負責給人體解毒。
一個健康強大的肝臟,對於人體生命健康來說,尤為重要。
生活中,有許多的習慣,會損害肝臟,如喝酒、熬夜、暴飲暴食等等。
而肝臟又被稱為「啞巴」器官,沒有痛覺神經,早期病變時,往往不痛不癢。
但肝病,也有跡可循,生活中,要細心觀察肝臟的「求救信號」,切莫忽視。
肝不好,會出現「1細、2紅、3多」,若沒有,說明肝臟還算健康
1細:手指根變細
手掌五指併攏,若中指根變細,縫隙增大,多半是肝經氣血不足所致。
如果,中指根變細,伴隨手掌顏色暗紅,則需警惕脂肪肝、內分泌失調。
如果,中指根變細,手掌顏色土黃色,無光澤,則肝膽病變可能性較大。
2紅:
1、手掌發紅
手掌大小魚際處變紅,出現如同硃砂樣之紅色,需警惕肝臟病變。
這也是中醫常說的「肝掌」,是肝受損肝功減退,體內雌激素過多所致。
2、紅色蜘蛛痣
有蜘蛛痣的人,85%有肝臟組織病變,其中,30%為肝硬化。
蜘蛛痣,容易出現在臉部,頸部,胸部等毛細血管密集的地方。
其形狀像是一個小點,周圍有輻射狀的毛細血管,看起來就是細細的蜘蛛腳。
3多:
1、乏力多
經過一夜的休息,人們在清晨起床後,會感到精神抖擻。
若長期起床後,還是沒有精神,異常疲憊乏力,需警惕肝受損。
這一點十分容易被忽視,肝癌早期也會常常出現此類情況,不可忽視。
2、出血多
當肝臟嚴重受損,肝組織被破壞,肝功能衰退時,會引起身體凝血障礙,出現易出血的表現,不但容易牙齦出血,身上也容易出現出血點,容易淤青等。
3、噁心多
據不完全統計,約37%的肝病者,患病初期,都誤以為是「胃病」而貽誤診療。
這是因為,肝病初期,常會出現食欲不振、噁心、腹脹、上腹部不適等,易與胃病相混淆,需要格外注意,最好及時檢查。
再強大的肝,也有「三怕」,儘量遠離
一怕酒
不論小酌,還是豪飲,都會損害肝臟。
因為,酒精及其代謝產物,對肝臟都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長期喝酒,不但會誘發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還會加速肝癌的發生。
二怕藥
醫學研究表明,中國普通人群中,每年藥物性肝損的發生率,高於西方國家。
生活中,抗生素、解熱鎮痛藥、避孕藥等,都易引起急性肝損害。用藥需謹慎,最好遵醫囑,切莫濫用藥物。
三怕黴
食物過期、變質、發黴,易受到黃麴黴毒素的汙染,損害肝臟健康。
臨床上,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肝癌患者,是由於感染黃麴黴毒素所致。
所以,一旦食物發黴變質,一定要果斷扔掉,別覺得可惜,切莫捨不得。
養護肝臟,謹記「一菜、二水、三穴、四動」
一菜:茼蒿
茼蒿,十分常見,可行肝氣,消食開胃,通便利腑。
茼蒿有特殊的香氣,含有特殊香味的揮髮油,有助於寬中理氣。
經常吃點茼蒿,有利於肝氣抒發,改善肝鬱氣滯,對於肝臟健康,十分有益。
二水:
1、蒲公英玫瑰水,解鬱排毒
蒲公英,隨處可見,入肝經,擅長排肝毒,提高肝臟的解毒能力。
玫瑰花,性質溫和,疏肝理氣,有助於肝氣抒發,改善不良情緒。
二者搭配在一起泡水,解鬱排毒,保護肝臟,大有益處。
2、枸杞菊花水,養肝明目
枸杞,搭配菊花,一起泡水,補肝益腎,清肝明目。
枸杞又稱「明眼子」,可清肝明目,還可提升肝臟對毒素的耐受性。
菊花,可散風熱、平肝明目,護肝的同時,可保護眼睛健康。
這二者搭配,對於清肝明目,保護肝臟健康,十分有益。
三穴:
1、太衝穴
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手拇指指腹,按揉此穴,產生酸、脹、痛為宜。
經常按揉,可疏肝洩火,幫助降肝火。
2、大敦穴
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靠第二趾一側)
拇指指腹按壓7-8秒鐘,慢慢吐氣,重複10次左右。
3、肝俞穴
揉肝俞穴,可起到養血,疏肝利膽的作用。
低頭時最高隆起處那塊骨頭算起,第九個突起下方,左右各兩橫指寬的位置就是肝俞穴。
四動:
1、動手,敲敲腿
肝經,在大腿內側,膽經,在大腿外側。
經常敲打大腿,可疏通肝經經絡,促強肝臟,促進排毒。
蹲馬步,雙手握空拳,從膝關節內上方開始,四拍,敲至腹股溝。
然後,轉至膽經,從環跳穴開始,四拍,敲至膝關節外上方,慢慢收回。
2、動腳,走走路
走走路,散散步,有助於疏肝解鬱,強健肝臟。
適當的散步,可疏解心理壓力,消除不良的情緒刺激,減輕肝臟的負擔。
晚飯後1小時,大概在1921點,人體的各項機能,處於比較平穩的狀態,全身血液分配均衡,最適合散步。
3、動眼,轉眼球
肝開竅於目,保持頭部不動,眼球動,有益肝臟健康。
從左到上到右,再到下再回到左,完成一個大圓圈。
轉動10圈後,再從反方向轉動10圈。
4、動腰,多拉伸
經常拉伸兩肋,可疏肝氣,通經活絡,有益肝臟健康。
站立,雙手合十,舉過頭頂,手臂伸直,緊貼雙耳,腰往左側彎到極限,感覺整個脊椎向左側拉伸。
保持這個伸展的姿勢15秒,放鬆,再換到右側,同樣保持15秒鐘。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