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哭不鬧的孩子,最可憐

2021-02-19 丁香媽媽教育

 文章來源:懶媽邦

公眾號 ID:lanmabang 123

我時常會想起來一個小男孩。

 

是一年多以前去看發小,我們兩個人帶著娃去逛超市,碰到的他。

 

看上去和慢慢差不多的年紀,身邊有奶奶在一起,口齒還不是很清晰,經過副食區的時候,就指著貨架上的一袋餅乾,小小聲的說,

「奶奶,我想吃這個。」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然後奶奶回答他什麼呢?

 

不是「好的奶奶給你買」,不是「不行啊今天光吃的零食都沒好好吃飯」,不是「你今天要是聽話就給你買」,不是「這個太貴了我們去看看別的」,甚至也不是「回家讓你爸你媽給你買」。

 

而是直接簡單的反問一句,

「吃吃吃,給你一巴掌你吃不吃?」

 

我很詫異。

 

然而小孩居然沒有鬧。

 

他就低了低頭,安安靜靜的走過去,走過了那一片花花綠綠的副食區。

 

01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奶奶說的那一個巴掌,當然沒有真的落在他身上。

 

可是你能夠想像,要在心裡落下過多少個巴掌,才能變成像他這樣,才兩三歲,就已經學會了安靜,服從,適應,以及不為自己爭取。

我後來見過很多和他一樣的小孩。

有時候是在公園,有時候是在地鐵站,有時候是在商場遊樂區,有時候是老人帶著,有時候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你很容易就能把他們和其他小孩分辨開來,因為他們沒有聲音

被打斷了,不會煩躁;

被拒絕了,不會哭鬧;

被漠視了,不會尖叫或是跳腳。

那種安靜,就好像他們已經喪失了一個小孩的正常反應。

正常小孩是什麼樣的呢?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正常小孩的生活,絕大多數都圍繞著一個「我」,而這個「我」,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吵吵鬧鬧的——

我傷心了,我要哭一哭。

我很興奮,我要叫一叫。

我有需要,我要說一說。

我想撒嬌,我要哼一哼。

我要抗議,我要吵一吵。

所以你看,要讓一個正常的小孩變得安靜,不發出聲音,也不鬧什麼情緒,最有針對性的辦法,是教他們摒棄掉那個「我」。

 

當一個小孩,真的學會了摒棄自我,他就變成了孤兒。

 

02

圖片來源:紀錄片《Ceauescu's Kids》

心理學史上最著名的孤兒,應該要屬羅馬尼亞的孤兒。

1966 年,為了提高人口數量,羅馬尼亞頒布了 770 法案,宣布每對夫妻至少要生 4 個孩子,非特殊情況下的避孕和墮胎都屬於違法。

 

這個法案一直持續了 23 年。

 

在這 23 年的時間裡,有超過 1 萬名婦女在地下墮胎手術中喪生,同時也比以往多出生了 200 萬個嬰兒。

 

嬰兒如同潮水一樣湧來,個人和家庭無法負擔,於是大量的嬰兒被送往孤兒院。

 

孤兒院的護理人員也不足怎麼辦?於是只好用制度化的方式來管理嬰兒:

一個工作人員需要照顧 10 個,20 個,甚至 40 個孩子……

孩子們必須 7 點起床,七點半餵食,8 點他們換尿布……

每個工作人員可能只有 30 分鐘去餵 10 到 20 個孩子……

如果孩子在八點半弄髒了他的尿布,他必須等上好幾個小時才能再次換尿布……

《孤兒院的悲劇》的演講者 Georgette Mulheir 認為:孩子每天與其他人接觸的時間,就是匆忙的幾分鐘的餵食以及換尿布時間,其他時間裡,他們唯一的刺激對象就是天花板、牆面或是他們小床的柵欄。

圖片來源:TED 網易公開課之《孤兒院的悲劇》

1989 年齊奧塞斯庫政權垮臺之後,許多歐美家庭收養了這些孤兒,讓他們得以在溫暖正常的家庭環境當中長大。

然而對這些孩子進行長達 13 年的追蹤研究的「布加勒斯特早期治癒計劃」發現:早期在孤兒院裡的嚴重匱乏經歷,依然給他們留下了巨大的創傷

 

 

孤兒院裡的孩子,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是安靜。


圖片來源:TED 網易公開課之《孤兒院的悲劇》

在參觀孤兒院以前,Georgette Mulheir 以為擠滿了孩子的孤兒院一定是吵吵鬧鬧的,然而真正進入之後才發現,「那裡就像修道院一樣安靜」。

 

帶領她的護士長還會很驕傲的說,你看,我們的孩子們表現得非常好。

 

新來的孩子呢?

 

他們剛開始會哭鬧,但在發現再怎樣哭鬧也無人回應之後,他們很快就學會了不再多此一舉,他們變得無精打採,毫無生氣,長時間對著天空發呆。

 

就像其他的孩子一樣。

03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羅馬尼亞的孤兒當然已經成為歷史。

但是很可惜,一直到 2019 年的今天,在許多大人看來,小孩最大的美德,依然還是安靜。

 

當然也有人用「懂事」或者「得體」這樣的同義詞來代替。

 

剛生下來的小孩,要安安靜靜的睡覺,安安靜靜的喝奶。

到保健站去打疫苗,哭鬧就是不乖,安安靜靜的小孩才值得表揚。

去坐飛機坐火車,多少個小時也要全程安靜的撐下來,否則就是熊孩。

到上學了,更是要安安靜靜的寫作業,安安靜靜的聽課,不能有一隻么蛾子飛出來。

 

總之,安安靜靜的小孩才最乖,安安靜靜的小孩最可愛,安安靜靜的小孩,才不會給大人添什麼麻煩。

 

圖片來源:紀錄片《Ceauescu's Kids》

怎樣讓小孩變得安靜呢?和孤兒院的思路是一樣的。

你哭了,我不會抱你;

你說痛,沒有人在聽;

你想要,我跟你說要克制自己。

於是小孩漸漸發現,真正的那個我,好像是沒有人會關心的——我發出的信息,我說出的話語,最後得到的,只有不回應,不允許,不在意。

 

於是小孩自然也就學會不再去管心裏面的那個我。

 

就這樣,被父母遺棄的小孩,最終也學會了遺棄自我,然後長成一個父母雙全的孤兒。

 

孤兒當然是安靜的。

 

只是在這樣的安靜當中,活力漸熄。

 

遠看是安靜,近看是死寂。

 

04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到這裡也許又要有人抬槓。

 

都要順著小孩來是嗎?社會規則都不管了是嗎?把父母往死裡逼不做到一百分就不行是嗎?

 

沒那麼極端的。

 

社會有一個大大的「我」;父母有一個大大的「我」;小孩也有小小的、但是同樣寶貴的一個「我」。

 

這個小小的「我」,會生出渴望,會仰起臉來,會發出聲音,也會伸出手去。

 

有些時候,你當然可以不去滿足他,但你可以去回應他,就好像有些時候,你當然也可以不允許他,但你可以去允許他表達。

小孩總會長大,會適應社會,會脫離父母而獨立,但是在那之前,請先給他一席之地,讓那個小小的我,得以喘息,得以存活吧。

很難嗎?

沒有的吧。

本文作者:懶媽,一個有點懶,還想把孩子帶好的媽。

微信公眾號:懶媽邦

相關焦點

  • 孩子愛哭愛鬧,家長最不該不聞不問,這個時候關心最有用
    孩子的哭聲特別具有穿透力,即便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哭鬧的時候也會讓人崩潰。對此,很多人表示在孩子哭的時候不能表現得過於熱切,否則孩子一直都愛哭愛鬧。這樣的說法流傳度雖然廣,但正確性恐怕還值得商榷。孩子哭鬧寶媽狠心不管,本想讓娃成長,卻斷送孩子性命2020年4月時汕頭的一位寶媽失去了自己僅3個月的孩子。
  • 孩子懼怕看牙,家長這樣做孩子不哭不鬧
    可是,一聽到看牙,很多孩子都非常抗拒,尤其是有蛀牙的,聽到要拔牙,就又哭又鬧。但也有些孩子對看牙非常配合,一點也不害怕。孩子的表現與家長平時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家長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不懼怕看牙?這個「家長四要四不要」是牙醫總結的經驗,非常實用,爸爸媽媽都看一看,學一學,孩子看牙不哭不鬧!
  • 帶娃出去的6大注意事項,保證孩子不哭不鬧
    最「心大」家長惹眾議,帶娃出門吃飯,父母嫌礙事把寶寶晾在一旁近期,一位網友在網上曬出了一組圖片,竟然是一位才幾個月的寶寶獨自在吃飯的餐桌上躺著,看到這,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寶寶的爸爸媽媽呢?我們會發現寶寶旁邊的桌子就有一對年輕的父母,她們也就是這個寶寶的爸爸媽媽,是什麼情況,讓父母這麼放心地把寶寶放在自己身後的桌子上?
  • 4歲寶寶上幼兒園不哭不鬧,半年後退園,奶奶:哭了好不哭才可怕
    文|小聆媽媽孩子上幼兒園,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哭鬧問題了,因為有些孩子只要一離開父母就開啟了「暴走模式」,哭的簡直是肝腸寸斷,看的父母心都忍不住的揪了起來。所以很多父母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都在哭訴孩子哭得厲害,太心疼了,可是卻有一位奶奶說「孩子哭了是好事,不哭才可怕呢」。
  • 父母學會這幾個妙招,孩子不哭不鬧
    只見鄰居四歲的孩子一邊跑一邊哭喊,他的媽媽在後面緊追著。看新聞經常有媽媽虐待孩子的報導,難道眼前發生的一幕就是嗎?我趕緊上去拉住孩子的媽媽,問她怎麼回事?孩子媽媽生氣地說:「孩子從小怕理髮,今天剛準備給他理髮,他就死活不肯,居然還逃跑要報警,真的氣人!」我耐心地勸說:「孩子怕理髮,是很正常的現象,只要我們耐心一點,講究方法,孩子就會不哭不鬧。」
  • 羨慕別人家的天使寶貝睡醒後不哭不鬧?學這幾招,你家寶貝也可以
    因為天天哭,天天哭,只要媽媽不在身邊就哭。這樣的孩子說實話真心讓人喜歡不上來。特別是孩子睡醒後,看到沒有人在身邊的時候,就會顯得非常委屈,直接大哭大鬧。其實孩子哭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作為一名媽媽表示能理解,但是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醒來卻不哭不鬧的,而自家的孩子卻總得哭上一次才罷休呢?
  • 《不完美的她》穆蓮生看哭眾人:那個一心討好的孩子,活得太可憐
    最近,周迅、惠英紅、趙雅芝的新劇《不完美的她》熱播,本來是衝著三大影后飆戲去追劇的,結果被小女孩穆蓮生的悲慘經歷看哭了。 這個7歲的小女孩,本來跟媽媽倆相依為命,生活雖清苦卻不乏快樂。但命運的轉折發生在她的媽媽交了新男朋友後。 被毆打、被當作遊戲槍靶子玩耍,這些成了蓮生的家常便飯。
  • 萊昂諾爾公主不哭也不鬧,卻很能折騰家裡人,太可愛了呀
    萊昂諾爾公主是西班牙王室最閃亮的一顆星,雖然年紀尚幼但是最為歐洲王室中的年紀最小的王儲,萊昂諾爾公主絕對稱得上是天之驕女,再加上她從父母那裡繼承來的高顏值,這位西班牙小公主各方麵條件都是同齡人中最出色的存在。
  • 1歲寶寶不哭不鬧,奶奶見人就誇「好乖」,醫生嘆息:無知害人
    相信很多人一聽到小孩哭的時候都會覺得非常鬧心,但其實小孩懂得哭鬧是一件好事,說明他們很健康,如果小孩不吵不鬧,家長反而要警惕。50多歲的李奶奶,前兩年剛剛得了一個大胖孫子,因為兒子兒媳工作比較忙,所以一直都是她在照顧小孩。
  • 「暴脾氣」嬰兒剛出生不哭不鬧,卻對醫生怒目而視,網友:醫生當時...
    去年,一個剛剛出生的越南嬰兒用小手緊緊拉住醫生手術服不放的照片爆紅網絡,被網友戲稱為「暴躁寶寶」;無獨有偶,今年巴西也有一個「暴躁寶寶」因為出生時不哭不鬧,卻皺眉「怒視」醫生而火了。  2月13日下午,伊莎貝拉在巴西裡約熱內盧的一家醫院通過剖腹產出生,她出生時不哭不鬧,而是抿緊嘴唇皺著眉頭,沉默地「怒視」著帶她來到世間的產科醫生……這有趣的一幕被攝影師抓拍下來,並發布到社交媒體上。  「暴躁寶寶」的照片一發布即刻引來圍觀,網友們都被伊莎貝拉可愛的「憤怒」表情逗樂了,紛紛留言——  「她一定是對這個世界有很多的疑問!」
  • 10個月嬰兒不哭不鬧,奶奶總誇「真乖」,醫生搖頭嘆氣:無知
    10個月嬰兒不哭不鬧,奶奶總誇「真乖」,醫生搖頭嘆氣:無知現在很多家庭裡面,都是老人帶孩子。因為現在生活節奏加快,經濟壓力巨大。家裡再添加一個小生命,一家人生活開銷就更大了。所以說很多年輕人剛生完孩子就已趕緊去上班,生怕自己少賺一分錢。
  • 《金婚》文麗佟志「生而不養」?4個孩子,誰最可憐?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是孩子最大的悲哀,也是父母最大的不該。既然生了孩子就一定要對孩子負責,之前看電視劇裡面的一個片段。一位母親意外懷孕生下孩子以後自己去了醫院,醫生接診後發現孩子可能被丟棄,就不斷詢問孩子被扔在哪裡了,母親最終說了一句被扔在了廁所。
  • 宋朝一女嬰,出生時不哭不鬧,高僧:這不是你該來的地方
    大多數人的印象裡,小孩出生時總會哭個不停,成語「呱呱墜地」便是指小孩出生。古時候由於醫療水平尚且落後,人們只能用哭與不哭來判斷孩子的狀況,如果剛出生的小孩不哭,說明小孩可能存在危險,需要及時處理。根據現代醫學的解釋可知,小孩在宮內時肺泡處於閉合狀態,也就是說不用自己進行呼吸。在剛出生時,大哭可以將空氣吸入肺部使得肺泡完全打開。
  • 帶娃時突發奇想自創一套洗頭方法,孩子不哭不鬧超乖
    孩子還是個小baby的時候,我們給他洗澡,一般會準備個坐躺架,然後用手腕或手肘試一下水溫,一般情況下,讓室溫保持26℃-28℃左右,水溫37℃-42℃會比較舒服,把小寶寶放下後,在他身體上搭一塊毛巾,他會感覺比較有安全感。
  • 不哭不鬧科學斷奶:別讓網上瘋傳的斷奶年齡,坑了孩子!
    但小編作為一個職場媽媽,非常想跟媽媽們說句心裡話:不管是辭掉工作全身心照顧孩子,還是引導孩子提前斷奶,做這些決定一定要考慮清楚,千萬不要勉強自己。 作為媽媽,最怕的就是做了「辭掉工作看孩子」的決定,卻被日常瑣碎「磨」出了怨氣,甚至長時間處在負面情緒狀態中。 這種狀態不僅影響媽媽的健康,更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 「最懂事寶寶」:陪媽媽上班,安安靜靜不哭不鬧,乖巧得讓人心疼
    小小寶寶陪媽媽上班,安安靜靜不哭不鬧,乖得讓人心疼,網友們都誇他是「最懂事寶寶」。也有網友譴責這個寶媽,辦公桌下到底不是什麼安全的地方,萬一桌子倒了怎麼辦?她又怎麼保證能一直看著寶寶?當然,我們相信寶媽也是迫於無奈,工作要做,孩子又沒人帶,誰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照顧、最好的生活,但面對現實的壓力,也只得妥協低頭。
  • 以家人之名:三孩子最可憐的是子秋,寵尖尖背後的原因,讓人心疼
    以家人之名:三孩子最可憐的是子秋,寵尖尖背後的原因,讓人心疼由譚松韻、宋威龍、張新成、塗松巖、張晞臨等人主演的家庭劇《以家人之名》以開播。這種家庭劇有悲慘讓人不忍的一面,也有溫馨搞笑的一面,剛播兩集就讓觀眾一會哭一會笑,喜怒無常。最讓人想哭的是李尖尖、凌霄、賀子秋三個孩子的懂事,看似冷漠看似沒心沒肺看似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什麼都懂。凌家因為妹妹的意外事故,爸爸媽媽整天不是打就是吵,過後他就替他們收拾爛攤子(摔碎的碗)。
  • 幼兒園老師透露真相: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特質很明顯
    每年開學季,幼兒園小班教室裡小朋友一個一個哭得撕心裂肺,幾乎全部小朋友都哭聲一片,有的坐著哭,有的躺著哭,有的邊跑邊哭……反正就是"災難片"現場。但是有的家長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發現有小部分的孩子表示很「淡定」,幼兒園老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娃,多半來自這4種家庭。
  • 一哭二鬧三不睡覺……寶寶發育特點你知道嗎
    可如今寶寶們變了,一月哭,二月鬧,三月不睡覺…新手爸媽們被搞抑鬱了,有時候真想把他們塞回去!一歲以內的娃太難帶,堪稱一部血淋淋的虐爸虐媽史!寶寶從新生兒到一周歲這個階段的變化是幼年期速度最快的一個階段,幾乎每個月都會帶給爸爸媽媽不一樣的「驚喜」,各種層出不窮的問題,讓新手家長們措手不及。
  • 1歲男娃不哭不鬧,被奶奶誇「好帶」,結果醫生卻說「智力低」?
    1歲男娃不哭不鬧,被奶奶誇「好帶」,結果醫生卻說「智力低」? 什麼是「難帶娃」?什麼是「好帶娃」?可能不是自己家的孩子,總是「好帶」的。 新手爸媽總是為了孩子的事情,每天忙得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