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覺得喝高鈣奶更好,因為高鈣奶含鈣更多,補鈣效果更佳。所謂高鈣奶,顧名思義就是鈣含量更高的牛奶。很多人可能會想,同樣是牛奶,為什麼高鈣奶就含鈣多呢?
其實,高鈣奶的原料也是普通牛奶,只是在生產的時候人為地添加了一些鈣,使奶中的鈣含量高一些。雖然我們平時都叫它「高鈣奶」,但是它其實有一個更專業的名字:
鈣強化奶。
所謂強化,在營養學中就是對某種食物中的某種營養素進行補充,而這樣的食品就稱為「營養強化食品」。生活中這樣的營養強化食品其實還有很多,如加碘鹽、加鐵醬油等。
高鈣奶就是對牛奶中的鈣進行了強化,其實也是給牛奶補鈣。很多含鈣的物質都是可以作為鈣劑加入到高鈣奶中的,如碳酸鈣、乳酸鈣、磷酸鈣、乳鈣、檸檬酸鈣等。
目前,用得比較多的是碳酸鈣和乳鈣。牛奶中加鈣也是有限制的。向牛奶裡添加大量的鈣,實際上是一件很有技術難度的事,很容易破壞蛋白質體系的穩定,影響口感和殺菌穩定性。
牛奶本身已經是高鈣食品了,其中的蛋白質和鈣之間有著微妙的平衡,就像坐一輛車,每個位置對應一個鈣離子,它們原本安穩有序地坐在各自的位置上。如果這個時候來了一群其他的鈣,勢必會打破這種平衡,有的鈣離子就沒位子坐了。
而牛奶中富含的酪蛋白對鈣離子非常敏感,加入的鈣劑會讓牛奶乳狀界面的酪蛋白之間產生橋連接絮凝,進而導致沉澱和乳析等問題。
有研究發現,當碳酸鈣的添加量在0.5‰~2.0‰或者乳鈣的添加量在0.5‰~1.5‰時,高鈣奶中的沉澱會逐漸增加。而且,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這種沉澱還會進一步增多。
另外,我國國家標準GB 14880—2012《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也對鈣的加入量有嚴格要求,這是根據我國居民需要量和風險評估結果制定的標準。
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加得太多影響口感,那樣也不易於人體吸收。
所以,企業在生產高鈣奶時,鈣不是想加多少就能加多少的。一般來說,每100ml普通牛奶中的鈣含量在90~120mg之間。那麼什麼樣的牛奶才能稱之為「高鈣奶」呢?根據我國最新的營養標籤標準關於「含量聲稱」的規定,鈣含量達到或高於一定的數值(30%NRV,即約120mg/100ml)才能稱為「高鈣奶」。但在2008年,有研究人員曾對市售幾種常見品牌的高鈣奶和普通純牛奶的鈣含量進行過調查,結果發現,高鈣奶的鈣含量只比純牛奶高一點兒而已。如每100ml牛奶中,品牌1純牛奶的鈣含量為79.2mg,而其高鈣奶的鈣含量為81.2mg;品牌2純牛奶的鈣含量為97.3mg,其高鈣奶含鈣量為107.4mg。
可見,很多號稱「高鈣奶」的產品,其鈣含量和普通全脂牛奶的鈣含量相比,相差不超過25%;與普通脫脂奶相比,更沒有那麼大的差距。不過,那時相關國家標準還未實施,乳製品市場也比較混亂。隨著我國國家標準GB 28050—2011《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在2013年1月1日正式實施,我國對食品標籤上的「高鈣」「高鐵」等聲稱都有了具體的要求,也就是必須達到一定含量才可以做相應的聲稱。近兩年,多個部門對市場所做的調查也顯示,高鈣奶基本上能夠達到國家標準的要求,其聲稱基本上算是名副其實了。有人認為,高鈣奶的鈣含量畢竟還是比其他牛奶多一點兒,喝同樣多的牛奶,高鈣奶帶來的鈣更多,補鈣效果會更好。
其實,牛奶本身就是一種高鈣食物,而且牛奶中的鈣吸收率也很好,人為給牛奶補的鈣並不多,吸收也不理想。一方面,它含鈣量高,每100ml牛奶的含鈣量通常在100mg左右,喝一杯250ml的牛奶大約可以獲得250mg左右的鈣,相當於人體一天所需的1/3,1~3歲兒童一天所需的5/12。另一方面,牛奶中的鈣非常容易被人體吸收,牛奶中1/3的鈣以游離態存在,直接就可以被吸收;另外2/3的鈣結合在酪蛋白上,這部分鈣會隨著酪蛋白的消化而被釋放出來,也很容易被吸收,而人為添加的鈣吸收率很低。受成本的影響,現在大部分高鈣奶中添加的都是碳酸鈣,這種鈣在人體內的吸收效果並不理想。
總結一下:高鈣奶含鈣量確實要比普通牛奶高,但牛奶本身含鈣量就很豐富,增加的這部分鈣量對人們補鈣並不會造成巨大影響,且多數吸收效果沒有牛奶本身含有的鈣好。成人在正常飲食之外,每天攝入500ml普通牛奶,再加上綠葉蔬菜或豆腐等高鈣食物,就可以滿足每天的鈣需求,沒有必要刻意買高鈣奶。
◆ 奶霸知道(公眾號:naibapinnai)
守護嬰幼兒食品安全這條路還很長
但我們相信每一個科普人
匯聚在一起的洪流!
◆ 微博:@奶粉揭秘
知名母嬰育兒博主 乳品行業資深觀察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