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隨手劃了一個市,1700年後竟直接改寫中國歷史

2020-12-23 騰訊網

明朝中後期,倭寇跟失控的馬車一樣在沿海地區橫衝直撞,明朝急的沒辦法,派了很多人去圍剿倭寇,想不到派去的大多是飯桶,沒什麼戰鬥力,連倭寇的影子都找不到,明朝刨地三尺,終於將戚繼光找出來了,命他到江浙一代巡邏,實際上是把剿匪的任務交給他了。

戚繼光來到浙江後,他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這句話直到今天,還深深的感動著有民族情懷的人們,所謂華夏風骨,就是戚繼光這樣的。

戚繼光一到浙江,就進入義烏市,所謂浙江徵兵,徵的就是義烏的兵。戚繼光一到義烏,就看見一群義烏人在打群架,那場面要多彪悍有多彪悍,戚繼光當機立斷,徵召了四千多人入伍,這些人也就是戚家軍的主幹力量,誰能想到,正是這一群人,改寫了大明的歷史。

戚繼光為什麼到江浙一代,就專門徵義烏兵呢?義烏這個地方有著怎樣的歷史傳說呢?

義烏徵兵處

人都說一方山水一方人,義烏這個地方,專門出尚武的人。說起義烏市,歷史幾乎和華夏兩河流域的文明一樣悠久,義烏在春秋時期屬于越國,到了秦始皇時期,義烏有了今天名字的雛形,當時不叫義烏,叫烏傷,這個名字挺奇特,還有個傳說,傳說秦時有個顏烏,事親至孝,父死後負土築墳,一群烏鴉銜土相助,結果烏鴉嘴喙皆傷,故稱烏傷縣。

秦始皇將它劃到一個行政區域統一管理,當時他隨手一划,卻沒想到1700年後差點改變中國的歷史,如果沒有義烏,沒有義烏人,那麼大明的壽命還要短。可以說,正是戚繼光領導的義烏兵,才為大明續了命,接了國祚,讓大明在富足中多熬一些日子。

戚繼光領導的義烏兵究竟辦了那些實事呢?

從嘉靖三十八年開始,義烏兵隨著戚繼光南徵北戰,剿平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的倭寇,又隨戚繼光踏過鴨綠江平定朝鮮,趕走倭寇。這支立下赫赫戰功的戚家軍,由於神勇無比,從未失敗過,震動了世界。

戚家軍被譽為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最強的軍隊,歐洲的軍隊在戚家軍面前也黯然失色,無顏稱「海上霸主」。

讓戚家軍享譽世界的一場戰役是「台州戰役」,嘉靖四十年,倭寇扯起大旗,在沿海燒殺搶奪,倭寇在奉化登陸,先是在寧波沿海故布疑陣,讓台州的明軍放鬆警惕,然後趁虛而入,進攻台州。

倭寇分三路向台州進軍,浙東警報傳到戚繼光那裡,他率領戚家軍給敵人以迎頭痛擊,他利用倭寇分三路進軍兵力分散的弱勢,擊中兵力,分別擊破,戚繼光神勇無比,當新河戰役激戰不止時,戚繼光已經全部殲滅寧海的倭寇,轉而增援台州,所以,倭寇想趁戚繼光全力以赴平定寧海,台州守備空虛而攻下台州的計劃破產了。

在台州,戚繼光遭遇倭寇,轉瞬間全部殲滅,到了五月,倭寇轉移到台州東北地區,當時戚家軍的人數少,倭寇的人數多,戚繼光指揮若定,將倭寇打的逃竄到處州,今麗水地區,戚繼光知道倭寇此去處州,必然經過一個峽谷,在那裡埋好伏兵,倭寇被打的猝不及防,幾乎全部被殲滅。

經過台州激戰,倭寇再也沒敢進軍台州,江浙的倭寇基本被殲滅。

作為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戚繼光領導一群義烏兵,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但是,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因為義烏兵的神勇,以及戚繼光指揮才能和火器的運用。既衝鋒又保持火力密集,火器與各種武器協調作戰,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這是中國戰爭史上最早採用的兵種協同的作戰方法。但是打仗關鍵是人在打,在大明時期,還算冷兵器時代,一個優秀的將領和勇敢的士兵在戰爭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戚繼光本人的軍事才能自不用說,然而他是如何發現一幫優秀的義烏士兵的呢?這要從一次群架說起。

戚繼光一開始比較看重紹興的士兵,其次是麗水的士兵,後來他打了一場重要的戰役,用的就是這些士兵,在舟山岑港戰役中,明軍傷亡三千多人,敵軍才一千多,他的慘敗讓明朝震怒,他險些被扔進監獄。

後來戚繼光就反省,到底是訓練方法不對還是作戰方法不對?都不是。是用的人不對。

紹興多商人,幾乎人人經商,經商之人講究的是生活享受和財富的穩定,必然貪生怕死,對錢財深愛的人,你讓他死拼到底,可能嗎?所以紹興兵和麗水兵遇到倭寇弱的時候還敢上前比劃兩下,如果太強了,就退縮了,絕不會以命相拼。

戚繼光悟到,如果要百戰百勝,就要招勇敢剽悍的人當兵,勇敢剽悍的人才能組建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那麼,這樣的人哪裡去找呢?正當他冥思苦想的時候,他目睹了一生難以忘記的畫面——義烏人打群架。

嘉靖三十八年,有人發現了一座銀礦山,這個人是永康人,他召集成千上萬的人去搶奪礦山的銀礦,另外一幫人為了爭奪礦山,拼死抵抗,於一場惡戰在所難免。義烏人一開始出於弱勢,被打死幾個,後來義烏人越打越多,越打越勇敢,這場械鬥持續了六個多月,最終義烏人勝利了。

讓戚繼光最為感動的是義烏人的團結,全家一起上陣,連柔弱的婦女都敢於拿起武器,保護自己的家人,父親和兒子輪流作戰,哥哥和弟弟生死扶持,有人快死了,臨終前說,我死了以後,你們要繼續打。

人心若齊,其利斷金,戚繼光平生第一次看到團結的力量。

戚繼光請示了上級,江浙總督,上級批准後他就開始徵兵,他慧眼識珠,挑選真正可靠的人入伍,選了四千多義烏兵,經過嚴格的訓練,讓他們掌握了基本技能和使用武器的方法等。後來他又去義烏徵兵兩次,前前後後加起來差不多徵兵三萬多。

經過嚴格的訓練,義烏軍組成的戚家軍成為最能打的隊伍,在中國歷史上,都沒有多少隊伍能於大明的戚家軍相比,他們不僅創造了台州大捷,而且在後面平定朝鮮戰役中立下赫赫功勞。

隨著平倭戰爭的結束,東南沿海恢復了過往的平靜,義烏兵被調到長城去看守長城,戚繼光領著他們修建長城,防守大明江山十六年,將蒙古騎兵打的再也不敢南侵大明。萬曆年間,戚家軍打敗豐臣秀吉以朝鮮為跳板侵華的陰謀,將大明保護的像鐵皮桶一樣,此時戚繼光已經去世,但以義烏兵為主的戚家軍卻一直是大明的抵禦外敵的門戶,發揮著神武的威力。

相關焦點

  • 秦始皇陵打開歷史會改寫嗎?兵馬俑在史書中並未提及,原因成謎
    他是完成全國統一的千古一帝,他是後世人們口中的暴君,他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缺失父愛甚至是母愛,他就是秦國的創始人秦始皇嬴政。用盡畢生「力氣」創造輝煌的大秦盛世,想要長生不老,最終「死不瞑目」。秦始皇陵打開歷史會被改寫嗎?兵馬俑在史書中並未提及,原因成謎,這是為何?
  • 為什麼說菩薩心腸婦人之仁,看不懂秦始皇武力統一中國
    秦孝公去世後,嬴駟成為秦國新君,繼續推行商鞅變法,不斷擴充秦國疆土,並且將改「公」稱「王」,史稱秦惠文王,利用張儀的連橫策略,再次選擇「東出」,意圖統一中國,但是遭到東邊各國的合縱抵抗,仍沒有成功。公元前246年,秦始皇繼位,經過精心準備和運籌,以超人的戰備敏銳判斷力,認為到了統一六國的絕好時機,下定了堅定的戰略決心,武力統一全國。歷史證明,秦始皇以堅定的戰略決心開啟武力統一中國,是完全正確的。
  • 從貨幣發展看中國歷史,秦始皇如何統一了貨幣?
    在中國的歷史上貨幣的歷史極為悠久,足以成為一門學科,一種擁有自我歷史的文化。已故著名貨幣史學家、錢幣學家彭信威先生的巨著《中國貨幣史》,自1954年首次出版以來,已然過去了66年,其對中國錢幣的研究,無論從寬度還是深度,至今仍沒有任何作品足以超越,填補了中國貨幣史的空白。至今,若研究中國錢幣此書是必看的權威論述。
  • 秦始皇統一中原後,為中國取了一個很霸氣的名字,一直被沿用至今!
    我們常說中國歷史上下5000年,封建王朝2000年,但是又常常出現幾十萬年前我國怎麼樣,究竟有什麼區別呢?簡單來說,幾十萬年前就是遠古人類時期;5000年是從「三皇五帝」算起,約4600多年;2000年是從秦始皇滅6國統一全國算起,約2000多年。
  • 影視|紀錄片《中國》熱播,《一統》講述秦始皇統一中國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統一六國之後的嬴政,需要一個新的稱謂,由他而始,千秋萬代。自認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的嬴政,把 " 皇帝 " 作為自己的稱謂。" 皇帝 " 這個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就此誕生。天下初定,秦始皇下令將六國貴族和富豪盡數遷入都城鹹陽,在監控權貴們一舉一動的同時,繁榮鹹陽的經濟。
  • 因為一個人人皆知的成語,秦始皇被痛罵了兩千年
    圖源/圖蟲創意1作為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嬴政堪稱一個大IP,火了兩千多年,也被罵了好多年。焚書坑儒,是他最知名的黑歷史之一。《史記》記載,其分別發生於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和三十五年(前212年),起因迥然不同。焚書事件的導火索,是秦朝建立後,分封制與郡縣制之爭的一次衝突。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在鹹陽宮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在場70餘名博士為他祝壽,一群人聽著小曲喝著酒。
  • 湖北最低調城市,坐擁中國第八大奇蹟,被譽「鄂北明珠」僅為五線
    隨州古代稱「漢東之國」,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夏商時期,中國的始祖炎帝神農業氏在這裡品嘗百草,種五穀,打開了中國5000年的農耕文明,唐代詩人李白在這裡寫了《他美麗的漢東國川藏明月輝》的不朽詩,地區廣、資源豐富的隨州是一個年輕而有活力的城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務院批准2000年6月隨州設立地級市,成為湖北省最年輕的地級市和對外開放的「北大門
  • 秦國歷史沒看夠?秦始皇的事兒咱得細說!
    大商人這一個風投決定,不但改變了異人的命運,同時也創造了歷史、改變了歷史。一貫標榜正統的司馬遷,竟開創了中國數千年歷史敘述中第一個「陰謀論」!這位邯鄲棄兒不但在長達37年的統治期沒有立王后,而且禁止後人立後。要知道,在中國古代,立後制與儲君制相互表裡,是君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秦始皇的奶奶、母親都保留著太后的名號,與各自的夫君合葬在一起,可謂陰陽相配,合於人倫。但是,考古證明,秦始皇陵園中萬物皆備,卻偏偏沒有為皇后預留陵墓。
  • 湖南發現一口千年古井,出土3萬冊竹簡,專家:秦朝歷史或將改寫
    :秦朝,並自稱秦始皇。 秦始皇建立中央制定,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焚書坑儒,修建萬裡長城、馳道等浩大的工程等,很多人都認為秦始皇就是個暴君,秦朝的百姓都過得不好,秦朝只存在14年,不過我們對秦朝還知之甚少
  • 秦始皇的國之重器:12銅人,僅剩黃河中1尊,發掘必是又一個奇蹟
    1972年8月16日,一位羅馬業餘考古學家斯泰法諾·馬裡奧蒂尼在義大利裡亞切市附近的愛奧尼亞海靠岸邊潛泳時發現了兩尊公元前五世紀半葉的希臘「裡亞切青銅武士像」,它們的發現轟動了世界,被譽為是「500年來最偉大的藝術發現」,成為義大利的國寶。這兩尊青銅武士像不禁讓小編聯想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的12銅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掃滅六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統一國家。
  • 伊拉克挖到幾個破罐子,轟動世界,專家稱中國歷史或將會被改寫
    要了解古代的事情,我們基本上都是從歷史留下來的書籍和文物中得知,每一次古物出土,都有可能推翻我們之前對歷史的認知。所以每一個文物,對研究歷史都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能檢驗出我們對歷史認知是否有誤。通過文物我們才能更加了解歷史的真相,知道古人曾經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 中國歷史上「氣運」最旺的四位帝王,秦始皇也只能排在第二位
    中國歷史上「氣運」最旺的四位帝王,秦始皇也只能排在第二位不得不承認,這世上確實有「幸 運兒」的存在,就比如兩個人同時買彩 票,一個能夠中大獎,一個卻打了水漂,什麼也沒撈到,這就是氣運加身,再比如數千年以來,出現過無數的英雄人傑,卻只有區區四百多位的皇帝
  • 歷史上的羋月和秦始皇究竟是什麼關係?
    ~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蘇,鹹陽(今陝西鹹陽市)人。秦朝宗室大臣,秦始皇長子。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為人寬仁,有政治遠見。直言勸諫父親,反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一事,觸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後,遺詔扶蘇治喪即位。中車府令趙高聯合丞相李斯,擁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矯詔逼令扶蘇自盡,葬於上郡(今陝西省綏德縣)。
  • 紀錄片《中國》第四集《一統》:秦始皇統一中國,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的前三集,講述了春秋戰國時代,思想的萌芽和碰撞,而12月10日晚播出的第四集《一統》,則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天下初定,秦始皇下令將六國貴族和富豪盡數遷入都城鹹陽,在監控權貴們一舉一動的同時,繁榮鹹陽的經濟。他下令收繳天下兵器,熔化鑄造成矗立在鹹陽宮前的十二尊金色銅人,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天下昭示了不容爭辯的威權。一個新的國家制度成了當務之急。
  • 1700年前,劉邦後人在日本逃難,如今有些日本貴族到中國尋根問祖
    中國和日本的交往在我國歷史上早有記載。傳聞秦始皇派遣徐福東渡求仙之際,徐福到達的地方就是日本。而徐福和他所帶的幾千童男童女也成為了日本的祖先。如今日本更是有徐福像。不過對於這一歷史,中國卻並沒有記載。雖然徐福去沒去日本我國已經無從考證。
  • 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一個女人,一生不立後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其功績不可否認,但他在個人生活上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謎,按理說秦始皇統一六國,身邊應該有很多的美人陪伴在側,應該不難選一個心儀的女子作為皇后,但是事實上他一生都沒有立後,又是為什麼呢?難道他身為帝王就不需要一個可以母儀天下的女子為他打理後宮嗎?
  • 被罵2000年,秦始皇的男主之路為啥這麼辛酸?!
    確實,在一部描寫「秦王掃六合」的歷史劇中,大家第一關注的還是「秦王」,也就是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的秦始皇嬴政。然而,這位皇帝中的「一哥」,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閃閃發光的大咖,在影視作品中的形象居然既不多見也不豐富,不是被高度臉譜化就是被當成某種不可言說的禁忌,可以說嬴政的男主角之路走得是異常曲折而艱辛。
  • 千古一帝的千古一謎:秦始皇到底是誰的後人,呂不韋還是子楚?
    呂不韋將她贖身,收入了自己府中,趙姬便成為了呂不韋的妻妾,常伴在呂不韋左右,對她很是寵愛,而且她水性楊花,在異人離世後,一直糾纏著呂不韋,呂不韋生怕贏政不開心,才介紹嫪毐給趙姬解悶,誰知道直接就生下了兩個男孩,所以呂不韋跟趙姬肯定有一腿,古時候的科技不發達很難鑑定是不是親生的!
  • 秦始皇終生未立後之謎?真正原因終於有解釋了,竟在等「這人」
    中國第一位以「皇帝」為稱號並統一天下的君王秦始皇,名為贏政,13歲便成為秦王。而歷史上紀載了許多秦始皇的「豐功偉業」,卻沒有立後的紀載,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對此,出現兩種說法,一說是秦始皇目睹生母趙姬的私生活混亂所害,心生陰影,導致無法信任女人;另一說則是秦始皇相當專情,只痴心一人,但母親趙姬卻力阻他娶這名女子,因此他終身未立後。▲秦始皇究竟為何未立後,有兩種傳言。
  • 秦始皇陵耗時39年,如今出現大量殘骸,一個細節暗示危險存在
    秦始皇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人稱「始皇帝」,要說秦始皇一開始的時候還深得民心,經過變法讓秦國強大,以此統一六國,為我國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歷史作用。>公元前210年去世。秦始皇陵修建過程秦始皇為了修建陵墓動用了全國將近80萬的男性,一些不願參加的家庭就會遭受官吏的暴打,除非被打殘,不然都會被強制帶去修建陵墓;設計陵墓的人是丞相李斯,當初秦始皇聽到這個「方案」後十分高興,於是從他13歲登基時就開始修,一直到他去世的那天還未完工,一直到了秦二世登基一年後才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