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中國歷史上下5000年,封建王朝2000年,但是又常常出現幾十萬年前我國怎麼樣,究竟有什麼區別呢?簡單來說,幾十萬年前就是遠古人類時期;5000年是從「三皇五帝」算起,約4600多年;2000年是從秦始皇滅6國統一全國算起,約2000多年。
秦始皇當年統一六國後,秦王嬴政才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在他之前,沒人自稱皇帝。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超過了之前的「三皇五帝」,取其中的「皇帝」二字,標榜自己。話說他當年完成全國大一統,給中國取了一個名字,過了2000多年還在用,許多人都不知道是他取的。
那就是「中華」,身為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我們對這兩個字再熟悉不過,我們自稱「炎黃子孫」、「中華人民」,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的國家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麼秦始皇是怎麼取出「中華」這個名字的呢?原來大有意義!
「中華」裡的「中」字,在當時指天下最中間的位置,在那時候的古人眼中,自己國家的位置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不存在什麼其他國家,橫掃千軍、統一六國的秦始皇更是自信。
「華」就是「華夏」,華有「美」的意思,華者,人取精粹廣納之意,物取絢美繁盛之相,我們也常常說自己是「華夏民族」,「夏」是「莊嚴盛大」的意思,從周朝開始就自稱夏,春秋時期就有了華夏。
不過當年秦始皇口裡的「中華」意思和我們現在的「中華」是有所不同的,並且他並沒有像取「皇帝」那樣做出硬性規定,所以「中華」二字在秦朝時期並沒有流行起來。
到了漢代,我國才開始統稱中華。「中於天地者為中國」(揚雄),「中華」一詞也在這一時期開始被使用。一直到了1912年,清朝的滅亡代表持續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結束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隨著歷史演化與融合,「中華」不再是以前簡單的「中原、中土」了。現在中華指的是我國全境,不僅僅是地理層面上的,還是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但凡歷史上屬於中華文化範疇的都是屬於中國。
隨著我國歷史的發展,中華領土不斷擴大,我們與周邊的少數民族關係越來越好,才有了今天的56個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是我們共同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