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中原後,為中國取了一個很霸氣的名字,一直被沿用至今!

2021-01-08 騰訊網

我們常說中國歷史上下5000年,封建王朝2000年,但是又常常出現幾十萬年前我國怎麼樣,究竟有什麼區別呢?簡單來說,幾十萬年前就是遠古人類時期;5000年是從「三皇五帝」算起,約4600多年;2000年是從秦始皇滅6國統一全國算起,約2000多年。

秦始皇當年統一六國後,秦王嬴政才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在他之前,沒人自稱皇帝。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超過了之前的「三皇五帝」,取其中的「皇帝」二字,標榜自己。話說他當年完成全國大一統,給中國取了一個名字,過了2000多年還在用,許多人都不知道是他取的。

那就是「中華」,身為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我們對這兩個字再熟悉不過,我們自稱「炎黃子孫」、「中華人民」,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的國家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麼秦始皇是怎麼取出「中華」這個名字的呢?原來大有意義!

「中華」裡的「中」字,在當時指天下最中間的位置,在那時候的古人眼中,自己國家的位置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不存在什麼其他國家,橫掃千軍、統一六國的秦始皇更是自信。

「華」就是「華夏」,華有「美」的意思,華者,人取精粹廣納之意,物取絢美繁盛之相,我們也常常說自己是「華夏民族」,「夏」是「莊嚴盛大」的意思,從周朝開始就自稱夏,春秋時期就有了華夏。

不過當年秦始皇口裡的「中華」意思和我們現在的「中華」是有所不同的,並且他並沒有像取「皇帝」那樣做出硬性規定,所以「中華」二字在秦朝時期並沒有流行起來。

到了漢代,我國才開始統稱中華。「中於天地者為中國」(揚雄),「中華」一詞也在這一時期開始被使用。一直到了1912年,清朝的滅亡代表持續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結束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隨著歷史演化與融合,「中華」不再是以前簡單的「中原、中土」了。現在中華指的是我國全境,不僅僅是地理層面上的,還是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但凡歷史上屬於中華文化範疇的都是屬於中國。

隨著我國歷史的發展,中華領土不斷擴大,我們與周邊的少數民族關係越來越好,才有了今天的56個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是我們共同的名字!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給中國起了個高貴又霸氣的名字,聽著很耳熟
    秦始皇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一個君王,他統一分裂了400多年的中國,重新建造起來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並且他革新了周朝和周朝以前的分封制,改成了後來的郡縣制,使得中國的行政效率和國家統治力大大增強,民族凝聚力也大大增加。
  • 中華二字是怎麼來的,中原為何被後世稱為中華,其中又有何含義?
    談起中國,我們都知道自己是中華民族,我們是中華兒女,但是你們知道中華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嗎?這還得從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人物說起,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連橫的策略,發動六國之戰。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
  • 霍去病北擊匈奴後,曾為漢朝四座城市起名,名字沿用至今未改
    霍去病為漢朝立下大功,別以為霍去病只是一個莽夫,他也有文思智謀。比如他曾經為四城市起名,並沿用至今。 一,漢朝的強大,霍去病的誕生 漢朝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中,非常強大的一個王朝,它的統治歷史上湧現了許多的文臣武將,一個為漢朝的穩定蕩去了匈奴之 擾 ,一個為漢朝朝政的清明付出了不懈努力。
  • 秦始皇自稱為「朕」有什麼含義?
    在中國古代,最早是沒有「皇帝」這個稱呼的,這個稱呼最早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和功績,讓大家稱呼他為「皇帝」。就像「皇帝」這個稱呼一樣,中國古代的皇帝一般都不是稱呼自己為「朕」,這是後面才發展出來的。
  • 古人取了一個非常唯美的名字,被日本沿用至今
    狄奧弗拉斯圖著有許多自然科學論著,其中最出名的代表作為《植物原理》、《植物史》,他記載了550種植物,在其中一章中寫道:一些植物,比如葡萄、無花果樹、石榴、蘋果……《植物原理》、《植物史》奠定了植物學發展的基礎,後世植物學家都將這兩本書奉為經典,也使用了書中植物的名字,那麼蘋果這種稱呼也是「西來」嗎?
  • 紀錄片《中國》第四集《一統》:秦始皇統一中國,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幅員遼闊的秦朝建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統一,塑造了中國國家形態與精神內核的根基,「統一」從此成為中國人不變的追求。兼併六國之後的嬴政,需要一個新的稱謂,由他而始,千秋萬代。自認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的嬴政,把「皇帝」作為自己的稱謂。「皇帝」——這個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就此誕生。
  • 如果沒有秦始皇的統一與長城的建立,中國會成為歐洲還是印度?
    從中國古代歷史發展來看,中國出現過三國鼎立和南北朝,最終都歸於統一了。所以,假設沒有秦始皇的統一與長城的建立,中國也不會成為歐洲或印度。總會出現霸主和統一。春秋時便有五霸,如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尊周天子以令諸侯。
  • 秦始皇陵為什麼至今不敢挖?德國專家核磁掃描後,揭曉其真實原因
    德國專家核磁掃描後,揭曉其真實原因國家的穩定和統一,不僅是維持國家發展的根基,也是促使社會得以發展的基本條件,因此國家一直不遺餘力,奮鬥在守護國家安全的任務中,保障人民利益,推動快速發展。我國的統一局面其實最早可追溯到秦朝,秦皇一掃六合,實現了統一,建立起來中央集權的政權,還統一了度量衡,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時期,奠定了未來的發展基礎。後人對秦皇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實現了中原大地的統一,是無人可超越的偉人,但也有人認為他殘忍暴虐,並不是一個明君。
  • 從貨幣發展看中國歷史,秦始皇如何統一了貨幣?
    在中國的歷史上貨幣的歷史極為悠久,足以成為一門學科,一種擁有自我歷史的文化。已故著名貨幣史學家、錢幣學家彭信威先生的巨著《中國貨幣史》,自1954年首次出版以來,已然過去了66年,其對中國錢幣的研究,無論從寬度還是深度,至今仍沒有任何作品足以超越,填補了中國貨幣史的空白。至今,若研究中國錢幣此書是必看的權威論述。
  • 中國最霸氣的3大姓氏,無論取什麼名都很狂,不信你試試
    姓氏是中國最為古老的文化之一,最初的起源是基於「天道」的原是宗教,演化而來的對於圖騰和祖先的崇拜。最後才逐漸的演化成為了一個家族的傳承標誌,在中國曆上出現過的姓氏不計其數,但是隨著時間的流失很多都已經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流傳下來的姓氏還有5662種,今天要說的便是其中最為霸氣的3大姓氏。
  • 秦始皇滅六國不算統一天下,有國家存在900年到秦二世才滅亡
    01秦始皇掃滅六國不算統一天下對於嬴政的這個歷史壯舉,一直被人們高度評價為「統一了天下」、「統一了中國」、「統一了華夏」。其實不然。向南:公元前218年,也就是攻滅東方六國三年後,秦始皇命大將屠睢和趙佗率大軍南下,發動了徵服越族的戰爭。結果,最終使嶺南地區納入秦國的版圖。向北:公元前214年,也就是攻滅東方六國六年後,秦始皇遣將軍蒙恬北擊匈奴,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戰。
  • 一個外國人來中國旅行,給中國取了個名字,讓世界叫錯了700多年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歷史十分悠久的國家。古代四大文明古國裡,只有我國的歷史從未間斷延續至今。不知各位讀者好不好奇一件事,既然我國有這麼多年的歷史,那麼中國這個名字,是哪一年被叫出來的呢?
  • 劉邦建國後的一個決定,影響了中國王朝兩千年,沿用至今
    但歷史告訴後人,這一觀念有點簡單,後來,周天子被廢,諸侯國開始瓜分天下,再後來,秦統一天下。自商鞅變法以來,秦自商鞅強調「控制」,統治者必須擁有絕對權力。這一時期是秦始皇登基後,徹底拋棄了原來的分封制,開創了郡縣制。低級向上級負責,最後權力集中在一個人手中,就是嬴政。
  •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什麼派大軍徵服百越?不僅僅是為了開疆拓土
    作為首個統一中國、希望傳世萬載的大一統帝王,秦始皇南徵百越,自然是有開疆拓土、消滅潛在敵人的戰略述求,但筆者認為還有其它目的。第一,安頓犯罪之人,實現效益最大化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嬴政派蒙恬北徵匈奴,隊伍的主體是精銳三十萬大軍;緊接著第二年,他即著手南徵百越,不過這次隊伍的構成很不一樣: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為兵,略取南越陸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
  • 這名字聽著就霸氣
    事實上,到了近代時期「民族」的概念才傳入中國,然後有了「漢族」的叫法,在此之前族群名稱一直是「漢人」。 那麼,這個「漢」字到底什麼意思呢?先有漢朝,然後才有漢人,那漢朝之前我們的祖先用什麼樣的字眼作為族群名稱?首先,「漢」這個字的本意是指漢水,古人把天上銀河當成天上的漢水,所以才誕生了「銀漢」、「星漢」這些詞。
  • 羅馬曾給中國取了個「小清新」名字,網友:雖不霸氣,但很唯美
    不過,在歷史上,古羅馬倒是給我們取過一個極為「小清新」的名字,聽起來還帶著一些浪漫的色彩,這個名字便是「桃花石」。乍一聽上去,這個名字確實不像是對國家的稱呼,倒像是某種石頭 的名字,且有些柔弱之美 ,相當不霸氣。不過,在當時,古羅馬人口中所言的「桃花石」所指的便是我們漢人。細細揣摩一下便會發現,這「桃花石」中的「桃」字,和某個朝代的讀音是十分相像的,而這個字便是「唐」。
  • 《秦始皇》① | 中國第一位「皇帝」,為何被世人唾罵
    在秦始皇生活的時代,中國有七個強大的國家,被稱為「戰國七雄」,秦國便是其中之一。後來秦始皇開始逐一兼併六國,最終於公元前221年消滅地處山東半島的齊國,實現了天下統一。就在這時,他認為自己需要一個新尊號了。此前,他與其餘六國的國君一樣,都以「王」作為稱號,稱秦王政。
  • 秦始皇為什麼被稱為千古一帝?和他所做的這四大貢獻密不可分!
    秦孝公奮發圖強將國家實力提升,到秦始皇這一代已經構成統一六國的硬體條件,於是秦始皇開始了統一六國的霸業。六國中韓國實力最弱,所處的位置卻極為重要,秦始皇首先把韓國設置為攻擊目標,公元前230年韓國滅亡。秦始皇派王翦攻打趙國,王翦重金收買趙王的寵臣郭開,並散布謠言稱李牧和司馬尚意圖謀反,趙王對此深信不疑將李牧殺害後,秦軍勢如破竹,趙國投降名存實亡。
  • 秦始皇統一六國與美國南北戰爭,性質有何區別,誰的破壞力更大?
    最近網絡上對秦始皇是否為暴君,甚至將秦始皇統一六國與美國的南北戰爭聯繫在一起,扯得有點遠,有點意思。戰爭是具破壞性的,因此不管是秦朝入侵中原六國、還是美國內部的南、北戰爭,都是以殘暴之力來消滅對方,誰都談不上高尚。 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與美國南北戰爭的目的卻完全不一樣。
  • 為什麼說菩薩心腸婦人之仁,看不懂秦始皇武力統一中國
    對於秦始皇武力統一國家,一直有人說血流成河,太殘忍了,不乏很多說辭!但我認為:不能只看到戰爭死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還應看到,秦始皇是以堅定的戰略決心,運用強大的戰略力量,進行了恢弘的戰略決戰,取得了歷史意義深遠的戰略勝利,秦始皇絕對稱得上是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