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全身經絡穴位彩圖

2021-02-12 微創針刀與精細解剖

給各位朋友們提供比較完整的彩色經絡圖,可以經常對照練習學習。     

                             針灸穴位圖一


                                             針灸穴位圖二

  

 

  針灸穴位圖三


 

                                                    人體經絡圖 

二千五百年前,中國誕生了第一部醫學巨著——《黃帝內經》,在這部典籍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貫穿於全書,那就是經絡。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古人發現人體上有一些縱貫全身的路線,稱之為經脈;又發現這些大幹線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細小的分枝,古人稱這些分枝為絡脈,「脈」是這種結構的總括概念。 

     《黃帝內經》對經絡的認識是從大量的臨床觀察中得來的,記載這些臨床觀察的文獻近年來已在馬王堆帛書、張家山竹簡和綿陽木人經絡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漸找到。這些早期文獻主要描述了經脈系統,並涉及了三種古老的醫療手段:一個是灸法,一個是砭術(即用石頭治病的一種醫術),另一個就是導引術(一種古老的氣功),而經脈是這三種醫術施用時藉助的途徑。 

 

        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人們製成了金屬針,稱為微針,並用微針對經脈進行治療。《黃帝內經》分為兩部書,其中之一叫做《靈樞經》,也稱為《針經》,就是專門論述用微針治療經絡的著作。《黃帝內經》對經絡作了系統的總結,在經脈之外,增加了絡脈、經別、經筋、皮部和奇經等新的概念,它們共同組成了經絡系統,成為古人心目中人體最重要的生理結構。《黃帝內經》還闡述了經絡的功能,即運行氣血、平衡陰陽、濡養筋骨、滑利關節、聯絡臟腑和表裡上下以及傳遞病邪等。《黃帝內經》對經絡系統及其功能的認識主要來自於長期的臨床觀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結果和取類比象的描述。由於《黃帝內經》的概念體系是二千多年前的,給現代人理解它的思想內涵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因此,從文獻和實驗等多個方面揭示古典經絡概念的內涵,是中醫研究者的任務。

                                     

                                        手太陰肺經

一、經脈循行 

    起於中焦,向下聯絡大腸,迴繞過來沿著胃的上口,通過橫膈,屬於肺臟,從「肺系」(肺與喉嚨相聯繫的部位)橫行出來(中府),向下沿上臂內側,行於手少陰經和手厥陰經的前面,下行到肘窩中,沿著前臂內側前緣,進入寸口,經過魚際,沿著魚際的邊緣,出拇指內側端(少商)。 手腕後方的支脈:從列缺穴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內側端(商陽),與手陽 明大腸經相接。                  

二、主治病侯 

    本經腑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咳嗽,氣喘,少氣不足以息,咳血,傷風,胸部脹滿,咽喉腫痛,缺盆部及手臂內側前緣痛,肩背寒冷、疼痛等證。 

三、經穴分布 

    本經經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橈側和手掌及拇指的橈側。起於中府,止於少商,左右各11個穴位。(如圖)

                                            足太陽膀胱經

一、經脈循行 

       起於目內眥(睛明),上額交會於巔頂(百會,屬督脈);  巔頂部支脈:從頭頂到顳頦部;  巔頂部直行的脈:從頭頂入裡聯絡於腦,回出分開下行項後,沿著肩胛部內側,挾著脊柱,到達腰部,從脊旁肌肉進入體腔,聯絡腎臟,屬於膀胱;   腰部的支脈:向下通過臀部,進入膕窩中;     後項的支脈:通過肩胛內緣直下,經過臀部(環跳,屬足少陽膽經)下行,沿著大腿後外側,與腰部下來的支脈會合於膕窩中。從此向下,通過排腸肌,出於外跟的後面,沿著第五蹠骨粗隆,至小趾外側端(至陰),與足少陰經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經腧穴主治頭、項、目、背、腰、下肢部病證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側線的背俞穴及第二側線相平的腧穴,主治與其相關的臟腑病證和有關的組織器官病證。如小便不通,遺尿,癲狂,瘧疾,目痛,迎風流淚,鼻塞多涕,鼻血

醜,頭痛,項、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後側本經循行部位疼痛等證。 三、經穴分布 

    本經經穴分布在眼眶,頭,項,背腰部的脊柱兩側,下肢後外側及小趾末端。起於睛明,止於至陰,左右各67穴(如圖)。 

                                     足少陰腎經

一、經脈循行 

起於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湧泉),出於舟骨粗隆下,沿內踝後,進入足跟,再向上行於腿肚內側,出膕窩的內側,向上行股內後緣,通向脊柱(長強,屬督脈),屬於腎臟(腧穴通路:還出於前,向上行腹部前正中線旁開0.5寸,胸部前正中線旁開2寸,終止於鎖骨下緣俞府穴),聯絡膀胱; 腎臟部直行的脈:從腎向上通過肝和橫膈,進入肺中,沿著喉嚨,挾於舌根部; 肺部支脈:從肺部出來,聯絡心臟,流注於胸中,與手 厥陰心包經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經腧穴主治婦科,前陰病,腎、肺、咽喉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咳血,氣喘,舌幹,咽喉腫痛,水腫,大便秘結,洩瀉,腰痛,脊股內後側痛,痿弱無力,足心熱等病證。 

三、經穴分布

本經經穴分布在足心,內踝後,跟腱前緣,下肢內側後緣,腹部,胸部。起於湧泉,止於俞府,左右各27穴。(如圖) 

                                手厥陰心包經

一、經脈循行 

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向下通過橫膈,從胸至腹依次聯絡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脈:沿著胸中,出於脅部,至腋下三寸處(天池)上行到腋窩中,沿上臂內側,行於手太陰和手少陰之間,進入肘窩中,向下行於前臂兩筋(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的中間,進入掌中,沿著中指到指端(中衝); 掌中支脈:從勞宮分出,沿著無名指到指端(關衝),與 手少陽三焦經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經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心痛,胸悶,心悸,心煩,癲狂,腋腫,肘臂攣急等證。 三、經穴分布 

本經經穴分布在乳旁,上膠掌側面中間及中指末端。起於天池,止於中衝,左右各9穴。(如圖) 

                                         手少陽三焦經

一、經脈循行 

  起於無名指末端(關衝)向上出於第四、五掌骨間,沿著腕背,出於前臂外側橈骨和尺骨之間,向上通過肘尖,沿上臂外側,上達肩部,交出足少陽經的後面,向前進人缺盆部,分布於胸中,聯絡心包,向下通過橫膈,從胸至腹,屬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脈:從胸直上,出於缺盆部,上走項部,沿耳後向上,出於耳部上行額角,再屈而下行至面頰部,到達眶下部;   耳部支脈:從耳後進入耳中,出走耳前,與前脈交叉於面頰部,到達目目外眥(絲竹空之下),與足少陽膽經相接。 

二、主治病侯 

  本經腧穴主治側頭、耳、目、胸脅、咽喉病,熱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腹脹,水腫,遺尿,小便不利,耳鳴,耳聾,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頰腫,耳後、肩臂肘部外側疼痛等證。 三、經穴分布 

  本經穴分布在無名指外側,手背,上肢外側面中間,肩部,頸部,耳翼後緣,眉毛外端。起於關衝,止於絲竹空,左右各23穴。  

 

                                                 足少陽膽經 

一、經脈循行 

  起子目外眥(瞳子髎),向上到達額角部(頷厭),下行至耳後(風池),沿著頸部行於手少陽經的前面,到肩上交出手少陽經的後面,向下進入缺盆部; 耳部的支脈:從耳後進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眥後方; 外眥部的支脈:從目外眥處分出,下走大迎,會合於手少陽經到達目眶下,下行經頰車,由頸部向下會合前脈於缺盆,然後向下進入胸中,通過橫膈,聯絡肝臟,屬於膽,沿著脅肋內,出於少腹兩側腹股溝動脈部,經過外陰部毛際,橫行入髖關節部(環跳);   缺盆部直行的脈:下行腋部,沿著側胸部,經過季脅,向下會合前脈於髖關節部,再向下沿著大腿的外側,出於膝外側,下行經腓骨前面,直下到達腓骨下段,再下到外踝的前面,沿足背部,進入足第四趾外側端(足竅陰);   足背部支脈:從足臨泣處分出,沿著第一、二蹠骨之間,出於大趾端,穿過趾甲,回過來到趾甲後的毫毛部(大敦,屬肝經),與足厥陰肝經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經腧穴主治側頭、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熱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口苦,目眩,瘧疾,頭痛,頷痛,目外眥痛,缺盆部腫痛,腋下腫,胸、脅、股及下肢外側痛,足外側痛,足外側發熱等證。 

三、經穴分布 

  本經經穴分布在目外眥,顳部,耳後,肩部,脅肋,下肢外側,膝外側,外踝的前下方,足第四趾端等部位。起於瞳子髎,止於足竅陰,左右各44穴。 

                                                      足厥陰肝經 

  一、經脈循行 

  起於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丫),沿著足跗部向上,經過內踝前一寸處(中封),向上至內踝上八寸處交出於足太陰經的後面,上行膝內側,沿著股部內側,進入陰毛中,繞過陰部,上達小腹,挾著胃旁,屬於肝臟,聯絡膽腑,向上通過橫膈,分布於脅肋,沿著喉嚨的後面,向上進入鼻咽部,連接於「目系」 (眼球連繫於腦的部位),向上出於前額,與督脈會合於巔頂;   「目系」的支脈:下行頰裡,環繞唇內;   肝部支脈:從肝分出,通過橫膈,向上流注於肺,與手太陰肺經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經腧穴主治肝病,婦科、前陰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腰痛,

胸滿,呃逆,遺尿,小便不利,疝氣,少腹腫等證。 

三、經穴分布   

本經經穴分布在足背,內踝前,脛骨內側面,大腿內側,前陰,脅肋等。起於大敦,止於期門,左右各14穴。

肺經太淵,位於掌後橫紋橈側端,橈動脈橈側凹陷中

心包經大陵,位於腕橫紋中央,掌長肌腱與橈側腕骨肌腱之間

心經神門,位於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中

小腸經腕骨,位於手背尺側,豌豆骨前赤白肉際

三焦經陽池,位於腕背橫紋中,指總伸肌腱尺側緣凹陷中

大腸經陽溪,位於腕背橫紋橈側端,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脾經太白,位於第一蹠骨小頭後緣,赤白肉際

肝經太衝,位於足背第一、二蹠骨底之間凹陷中

腎經太溪,位於內踝與跟腱之間凹陷中

膀胱經束骨,位於第五蹠骨小頭後緣,赤白肉際

膽經丘墟,位於外踝前下方,趾長伸肌腱外側凹陷中

胃經衝陽,位於足背高外,第二、三趾間的縫紋內庭上五寸(相當於受檢者五個 拇指的寬度)

督脈大椎,俯臥,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任脈中脘,仰臥,前正中線,臍上四寸

帶脈側臥,第十一肋骨游離端直下,平臍處取穴。

頸長肌

本網站文章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軟組織外科學(筋膜學)-屍體解剖、壓痛點強刺激手法、銀質針療法臨床研修班

跨界整合——臨床與解剖並重 ;名師講授——拓展(軟外)臨床和療效。


 

今年是宣蟄人醫師發表專著:《軟組織外科學》三十五周年,在此紀念之際,為更好的發展軟組織外科學,提高軟外的臨床療效,增強臨床實操技巧,規範臨床操作流程;在成功舉辦第一期軟外(筋膜學)整合高級研修班(2016年7月於深圳大學醫學院)的基礎上,應廣大軟外從業者和筋膜學愛好者的強烈要求特舉辦全國第二期軟組織外科學(筋膜學)高級研修班。

 

主辦單位: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非藥物療法分會

宣蟄人軟組織外科醫學會

深圳大學醫學部「筋膜學」課題組

鄭州黃河科技學院醫學院解剖教研室

    

   筋膜學是有我國學者原林教授提出的,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源於國家863數字人研究,國家973筋膜學研究成果。2016年7月18號——24號我們(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非藥物療法分會、宣蟄人軟組織外科醫學會)與深圳大學醫學部「筋膜學」課題組在深圳大學醫學院成功舉辦了「全國第一期軟組織外科學(筋膜學)高級研修班」來自全國各地的軟外、筋膜學美容、養生、保健的精英40餘位探討、交流、學習。跨界整合、拓展臨床、提高療效,意義深遠。震驚學術界,並受到國際筋膜學學者的關注。

 

    三十多年積累的信息證明,人體軟組織系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系統,南方醫科大學原林教授的研究發現:人體兩大系統組成。一類是功能系統,一類儲備支持系統(也稱:筋膜結締組織系統,也可稱:軟組織系統)。前者分門別類,各司其責,維持人體的生命功能。後者後勤保障,細胞更新,支持、儲備、保證功能系統永葆青春。所以我們可以大膽的預測,今後醫院只需要兩個科:一個是功能科,一個是軟組織科。前者的統一,可能遙遙無期。而後者的出現,就在眼前,有的醫院已經有軟傷科。

 

雖然目前還集中在軟組織疼痛的治療上,但是有的已經拓展到各種疑難雜證的治療了,進一步發展成為治未病的中心,這是預料中的事。面對功能系統疾病,我們可以從儲備支持系統下手,進行治療。這方面方法很多,關鍵是如何實現實驗突破,出現新的理論概括,克服當前理論滯後的現象,打破現代醫學病越治越多,費用越來越貴,服藥的時間越來越長,醫療效果越來越差的怪圈。

這次我們學習,可以直接聽到兩系統理論的創始人,原林教授講課,又可以聽到領軍人物王軍教授親自作兩天的人體解剖,從理論到實驗,對軟組織醫學進行驗證。軟組織外科學大家吳衛國教授、王震生教授、楊富厚主任一起講授軟外、銀質針、手法與保健的精髓。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我們在「全國第一期軟組織外科學(筋膜學)高級研修班」的基礎上為適應軟外銀質針、壓痛點強刺激手法、筋膜學美容、養生、保健從業者對學術的不同需求,在學術上有做出重大調整分為:筋膜學新鮮屍體解剖專題、壓痛點強刺激手法專題、軟外銀質針專題三大專題互補共進,相信更能是您受益匪淺,臨床上如虎添翼。

 

授課老師

原林〔筋膜學」創始人

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廣東省解剖學會副理事長、全軍人體解剖學副主任委員、國家重點學科解剖與組織胚月臺學科負責人;現任國家衛生部教材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臨床解剖學雜誌》副主編、《解剖學報》、《中華創傷骨科雜誌》編委、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五、第六、第七版《系統解剖學》編委、廣東省解剖學會臨床解剖學主任委員等職,為國家863項目《數位化虛擬人體若干關鍵技術》、《數位化虛擬中國人的數據集構建與海量資料庫系統》負責人;國家973課題《針灸理論的筋膜學說基礎研究》負責人;獲發明專利3項2001年人體管道鑄型的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年『中國數字人體的數據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原創性地提出了嶄新的科學理論體系一筋膜學

王軍「筋膜學」領軍人物

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深圳市人民政府高層次領軍人才,現任深圳大學醫學部副教授,兼任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和肽中心理事長,中國民族醫藥協會理事,中華醫學會繼續教育部特聘教授,廣東省解剖學會理事,從事外科臨床及醫學教學科研工作20餘年,先後參與和主持國家863、97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課題等多項,已發表SCI和國家核心期刊論文30餘篇,編寫出版專著4部,獲國家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7項,參編國家』十二五』教育部全國晉通高等教育本科規劃教材2部.

吳衛國

資深軟組織外科專家,宣老早年支持,合作者,主任醫師,教授。歷屆中國軟組織疼痛研究會榮譽理事長,首屆宣蟄人軟組織外科醫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非藥物療法分會副會長。

楊富厚

副主任醫師,江西省修水縣中醫院骨傷科主任,宣蟄人醫師親傳,宣蟄人軟組織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

王震生

副主任醫師,天津市武清區東浦窪醫院疼痛科主任,第二屆宣蟄人軟組織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

招生對象:

    1、從事疼痛科、康復科、骨科和針灸科、骨傷科、未病科等科的醫務人員;不論中醫、西醫、民族醫,從鄉村醫生到主任醫師,從醫學生到大學教授都可以報名參加學習。

    2、從事美容、養生、保健的從業人員。

    3、歡迎海外學員參加學習。

    4、入學前能夠認真看過四本教材的為佳。宣蟄人著《宣蟄人軟組織外科學》、原林著《筋膜學》、王軍編《筋膜學》(通用教科書)、關玲等翻譯《解剖列車》原著美國託馬斯·邁爾斯。

歡迎帶病人會診,免收診治費

上講課地點和時間安排:

1、地點:鄭州黃河科技學院醫學院

2、上課時間:2016年10月15日至10月25日。(10月14號報到)

報名學費:

(1)軟外(筋膜學)屍體解剖班:4800元(10月15日-10月17日)

(2)軟外(筋膜學)壓痛點強刺激手法高級研修班:4800元(10月18日-10月21日)

(3)軟外(筋膜學)銀質針療法高級研修班 :4800元(10月22日-10月25日)

本次培訓班分為三個專題:

報名任意一個專題培訓班,費用是4800元;

報名任意二個專題培訓班,費用是7800元(優惠1800元)

報名三個專題培訓班,費用是9800元(優惠4600元)

1.培訓費4800元,優先報名者優惠300元,需先交500元,報名時再交4000元;

2.培訓費7800元,優先報名者優惠300元,需先交500元,報名時再交7000元;

3.培訓費9800元,優先報名者優惠300元,需先交500元,報名時再交9000

交通、食宿統一安排,費用自理

一、軟外(筋膜學)新鮮屍體解剖班10月15日-10月17日

日期

內容

主持人

10月15日

上午:原林教授《筋膜學》

下午:王軍教授《外治療法》


10月16日

上午:吳衛國教授《軟組織疾病的基礎理論與診療技術》

下午:屍體解剖


10月17日

全天:屍體解剖


二、軟外(筋膜學)壓痛點強刺激手法高級研修班(10月18日-10月21日)

日期

內容

主持人

10月18日

全天:吳衛國教授:壓痛點與傳導痛


10月19日

全天:楊富厚主任:宣氏推拿療法


10月20日

全天:楊富厚主任:宣氏推拿療法


10月21日

全天:楊富厚主任:宣氏推拿療法


三、軟外(筋膜學)銀質針療法高級研修班(10月22日-10月25日)

日期

內容

主持人

10月22日

全天:吳衛國教授:宣氏銀質針療法的來源、發展和若干問題的探討(包括示教)


10月23日

全天:王震生主任:軀體疾病的銀質針療法(上半身)


10月24日

全天:王震生主任:軀體疾病的銀質針療法(下半身)


10月25日

全天:王震生主任:運動平衡與軟組織疾病的探索分析


諮詢報名聯繫方式

詳詢 Q Q: 714100562 、624636087

手機/微信:15824942485、18137722119

長按或掃描下面二維碼,微信報名有驚喜!


諮詢老師微信:


註:凡先付全款報名參加學習班的學員,贈送和培訓費同等價值的歐贊活氧濞康抑菌液,親氧新一代抑菌液(瓶裝和婦科專用裝)

 

註明:鑑於保證培訓班的教學質量,謝絕空降,請學員務必提前電話報名

學分:國內學員可提供國家一類繼續教育學分10分。需發票者另加學費的10%。

近期課程安排如下,課表字體太小看不清? 請點擊圖片,放大後查閱就好啦!

相關焦點

  • 【人體經絡穴位圖】十四經絡歌,配經絡穴位圖
    下面.為大家介紹的.是人體經絡穴位圖.以及這些經絡穴位相對應預防和治療的疾病.,它主管全身的陰血,調理任脈可有效調理月經於少、陰道鬆弛、面部黃褐斑等問題,它主管女性的性激素。,掌管全身的陽氣,關乎心、肝、脾、肺、腎、小腸等,在督脈上都有反射區,所以,調督脈可以調節五臟六腑的平衡,並且,可以有效改善脊柱彎曲,頸椎,腰椎的問題,督脈是主管人體精氣神的,調理督脈可以讓您更有精氣神。
  • 震驚世界的經絡穴位圖集!
    人體經絡穴位圖側面-男性 手掌穴位彩圖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古人發現人體上有一些縱貫全身的路線,稱之為經脈;又發現這些大幹線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細小的分枝,古人稱這些分枝為脈,「脈」是這種結構的總括概念。    《黃帝內經》對經絡的認識是從大量的臨床觀察中得來的,記載這些臨床觀察的文獻近年來已在馬王堆帛書、張家山竹簡和綿陽木人經絡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漸找到。
  • 全體男女經絡穴位圖集
    人體經絡穴位圖背面-男性 人體經絡穴位圖側面-男性 手掌穴位彩圖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古人發現人體上有一些縱貫全身的路線,稱之為經脈;又發現這些大幹線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細小的分枝,古人稱這些分枝為絡脈,「脈」是這種結構的總括概念。    《黃帝內經》對經絡的認識是從大量的臨床觀察中得來的,記載這些臨床觀察的文獻近年來已在馬王堆帛書、張家山竹簡和綿陽木人經絡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漸找到。
  • 最全經絡穴位圖
    人體經絡穴位圖背面-男性 人體經絡穴位圖側面-男性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古人發現人體上有一些縱貫全身的路線,稱之為經脈;又發現這些大幹線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細小的分枝,古人稱這些分枝為絡脈,「脈」是這種結構的總括概念。
  • 頭面部經絡 面部穴位
    人體穴位經絡有很多,頭面部經絡圖是人們研究的主要部位,究竟面部有哪些經絡穴位呢?之所以研究脫面部經絡圖的人比較多是因為當代愛美的人越來越多,而頭面部經絡穴位按摩可以達到一定的美容養顏的效果。面部經絡高清圖網絡上有很多的呈現,如果想要了解每一個面部經絡穴位的重要作用,可以參考面部經絡高清圖找到其位置。
  • 人體的十二經絡穴位在的重要作用
    ,經絡分類名。人體主要經脈有14條,以各種臟腑為名的有12條,再加上督脈和任脈。大腸經是其中的一條。大腸經共廿穴,原穴為合谷穴,絡穴為手太陰肺經之列缺穴。為陽氣盛極的經絡,主治陽症 實症,也治發熱病,與肺相表裡。大腸經共廿穴,原穴為合谷穴,絡穴為手太陰肺經之列缺穴。為陽氣盛極的經絡,主治陽症實症,也治發熱病,與肺相表裡引。
  • 人體經絡與人體之「氣」的奧秘(收藏研究)
    經絡學是體現人體內存在一種「網狀管道現象」的新學說。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古人發現人體上有一些縱貫全身的路線,稱之為經脈;又發現這些大幹線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細小的分枝,古人稱這些細小的分枝為絡脈,「經絡」是這種結構的總括概念。 人體通過物質能量(營養物質)與非物質能量物質(氣)。
  • 人體12經絡穴位圖
    這麼全的經絡圖太難得了,趕緊收藏起來吧,以後會用得到的!往期熱門文章推薦:※點擊→《40個常見病穴位按摩大全》,只發一次,需要的收好了~※點擊→你需要的不是醫院,而是改變健康觀念!這篇文章火了!※點擊→【食療藥膳】送給亞健康人群的一款健脾祛溼靚湯,超好喝※點擊→【理療百科】價值百萬,全身穴位查詢
  • 如何通過穴位,從頭一直補到腳,打通全身經絡!
    人身上正好有兩個穴位,一上一下,象徵著天地陰陽,灸透這兩個穴位,可通達「天地」,循環陰陽,疏通全身經絡,臻至天人合一!一、湧泉穴,腎經源泉!把它打通,人體腎之經氣會從腳底如泉水一般湧出,從腳一直補到頭,為身體提供旺盛的生命動力,故中醫稱之為湧泉。我們把腳趾頭向下彎,在腳心處會形成一個凹陷,陷下去的地方就是湧泉穴了。
  • 防癌抗癌,經絡穴位有良方
    比如過多食用高脂飲食、喜歡吃肉、不吃蔬菜,就容易誘發出越來越多的腸癌患者;吸菸人增多則會導致很多無辜的「二手菸」肺癌患者 4.情緒 不良情緒會使人體產生應激反應,過強的應激反應就會降低人體免疫力,使癌細胞有可乘之機。
  • 最全的經絡高清動畫圖,人體所有穴位都在!先收藏,再群發
    中醫上說,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繫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任脈位於正前胸,心臟脾胃行不通;上連乳腺下子宮,萬一不通變老翁。最全的經絡高清動畫圖,人體所有穴位都在!先收藏,再群發,以後再也不怕找不到穴位了!
  • 人體362穴位詳解 + 高清彩圖(給大家學習)
    〖人體穴位配伍〗配羶中穴、乳根穴治乳汁少、乳癰。  〖治法〗寒則點刺出血或通之,熱則瀉之。  〖生理解剖〗有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指背動脈形成的動、靜脈網;布有尺神經手背支。  〖人體穴位配伍〗配肩髃穴、曲池穴治肩臂疼痛。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生理解剖〗 在肩胛骨關節窩後方三角肌中,深層為崗下肌;有旋肱後動、靜脈;布有腋神經,深層為肩胛上神經。
  • 人體362穴位詳解 + 高清彩圖
    〖人體穴位配伍〗配陽池穴治腕痛。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生理解剖〗當尺側腕伸肌腱的尺側緣;有腕背側動脈;布有尺神經手背支。  〖人體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頭痛。  〖治法〗寒則補之或灸之,熱則瀉之。  〖生理解剖〗在尺骨背面,尺側腕伸肌的尺側緣;布有骨間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分支。
  • 312經絡法、穴位、圖解+312經絡鍛鍊養生法
    「1」:學習一種意守丹田的腹式呼吸方法。每天早晚兩次,每次5分鐘。「2」:進行以兩條腿為主的、力所能及的、自覺的體育鍛鍊,每天1次,每次5分鐘。 從上可知312經絡鍛鍊法十分簡便易學。一般的人,每天只要自覺地用25分鐘、通過3種不同的方式、有計劃地去激發經絡系統,就可以收到祛病健身的效果。也許你還不太相信經絡鍛鍊的神奇效力,也許你對312經絡鍛鍊法還心存疑慮。沒關係!你不妨試試,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後,就會有新的結論。 穴位的含義是什麼?
  • 女性經絡按摩穴位圖
    女人經絡按摩穴位圖是怎樣的?
  • 人體經絡圖-艾艾貼專用!
    經絡遍布全身,它內聯百髒六腑,外布五官七竅、四肢百骸,溝通表裡、上下、內外,將人體的各部分連接成有機的、與自然界陰陽屬性密不可分的整體。簡單地說,經絡就是我們身上的一個交通網,它分布於我們全身各處,氣血就是沿著這個交通網運輸到全身去的。一旦經絡出問題,人的氣血不能正常運行,身體就會變差。
  • 十二經絡人體高清穴位圖解
    此經起於睛明,止於至陰,左右各67個腧穴,有49個穴位分布在頭面部、項背部和腰背部,18個穴位分布在下肢後。此經脈一分支從腰部分出,沿脊柱兩旁下行,穿過臀部,從大腿後側外緣下行至膕窩中。另一分支從項分出下行,經肩鉀內側,從附分穴挾脊下行至髀樞,經大腿後側至膕窩中與前一支脈會合,然後下行穿過腓腸肌,出走於足外踝後,沿足背外側緣至小趾外側端,交於足少陰腎經。
  • 膽經堵,全身都堵!一個穴位暢通全身之氣!
    膽經堵,全身都堵! 一個穴位暢通全身之氣 在祖國博大精深的養生文化中,有一個穴位如同身懷絕技的掃地僧,雖不顯山露水,卻暗藏深厚功力。
  • 一個不在經絡,卻久負盛名的穴位
    中醫認為,阿是穴通過經絡系統與臟腑組織相聯繫,而經絡系統在生理上具有溝通上下內外,將氣血營養輸布至全身的作用;病理上又是將病邪由表入裡的傳注途徑。所以,阿是穴即是治病的最佳刺激點,同時也是疾病反映點。相傳在古時有中醫為病人治病,但一直不得其法。
  • 人體十四條經絡詳圖
    經絡上共有20個穴位,脾經經絡不通會引起肌肉鬆弛,乳腺增生、消化不良、月經不調,風溼等,脾經在中醫來講是非常強大的作用,被成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經的循行時間在9點—11點,此時間按摩可以迅速增強人體的氣血,可配合姜、甜橙、檸檬、茴香、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