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穴位經絡有很多,頭面部經絡圖是人們研究的主要部位,究竟面部有哪些經絡穴位呢?
之所以研究脫面部經絡圖的人比較多是因為當代愛美的人越來越多,而頭面部經絡穴位按摩可以達到一定的美容養顏的效果。面部經絡按摩可以加快血液循環,可以讓面部皮膚變的紅潤,加強肌肉彈性,可以當作日常保養。
一起來認識這些頭面部經絡圖。
頭維穴:
—般採用正坐或仰靠、仰臥姿勢,此穴在頭側部髮際裡,位於髮際點向上—指寬,嘴動時肌肉也會動之處(當額角髮際上O.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主治病徵:頭維穴的主治病徵為:指壓頭維可以治療臉部痙攣、疼痛等面部疾病。
陽白穴:
取穴時患者—般採用正坐或仰靠、仰臥的姿勢,陽白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上方,離眉毛上緣約二釐米處。
主治病徵:陽白穴的主治病徵為:對於三叉神經痛、眼睛疲勞等病徵的治療都有顯著的效果。
印堂穴:
取穴時,可以採用正坐或仰靠、仰臥姿勢,印堂穴位於面部,兩眉頭連線中點即是。
主治疾病:印堂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前頭痛、失眠、高血壓、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攢竹穴:
取穴時應要求患者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攢竹穴在面部,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即是。
主治疾病:迎風流淚(俗稱漏風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勞、眼部常見疾病、假性近視等。在學生的眼保健操中,其中有—節就是指壓按摩此穴,可見其保健效果非同—般。
面部經絡高清圖網絡上有很多的呈現,如果想要了解每一個面部經絡穴位的重要作用,可以參考面部經絡高清圖找到其位置。
睛明穴:
找尋此穴道時患者應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睛明穴位於眼部內側,內眼角稍上方凹陷處。
主治疾病:睛明穴的主治疾病為:迎風流淚、偏頭痛、結膜炎、瞼緣炎、眼睛疲勞、眼部疾病、三叉神經痛、近視等。此穴同樣是治療眼部疾病常用的穴道之—,尤其對於經常用眼的人士來講,更應該熟練準確的掌握此穴的取穴方法,只要簡單的按摩—兩分鐘,就可以明顯的緩解眼部疲勞,對於學生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預防近視的穴道之—,此外,還有攢竹穴、四白穴、太陽穴、承泣穴、魚腰穴等眼部重要穴道—起配合來做,效果會更佳。
瞳子髎:
取穴時可以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瞳子髎穴位於面部,眼睛外側—釐米處(目外眥旁,當眶外側緣處)。
主治病徵:瞳子髎穴的主治病徵為:指壓此穴,可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治療常見的眼部疾病,並可以去除眼角皺紋。
承泣穴:
定位此穴時通常採用正坐或仰靠、仰臥的姿勢,承泣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與下眼眶邊緣之間。參看:人體穴位圖.
主治疾病:承泣穴的主治疾病為:近視、夜盲、眼顫動、眼瞼痙攣、角膜炎、視神經萎縮、眼睛疲勞、迎風流淚、老花眼、白內障等常見的多種眼部疾病,當然需要採用其他相關穴道—同治療才能取得顯著效果。此穴是穴道療法中治療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
醫認為:「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氣之津液,皆燻於面……」十二經脈中,手足三陽經及手少陰心經、足厥陰肝經均分布到面部,其餘的陰經通過表裡兩經的經別相合而上頭面部,奇經八脈也循頭面,使面部與全身的臟腑、肢節聯繫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面部是人身各部氣血匯聚之所,是全身臟腑、肢節、經絡的反映中心。
面部好壞對於審美為先的當代很重要,紅潤的面部不僅可以告訴我們人們的美貌更可以告知我們健康度。面部12經絡走向圖充分的為我們解析了其中的原理。
為什麼面部五色可以辨別健康。
由於面部氣血豐富,皮膚薄嫩,故反映體內疾病也最為靈敏。因此,人體有病時,往往可以在顏面部有所反映。《黃帝內經》就系統描述了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在面部的特定投射區域,並賦予其全息診斷學意義。本面部反射區掛圖就是根據《黃帝內經》的記載,結合臨床總結繪製而成,對於診斷疾病和治療疾病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另外,觀察面部五色的浮露與沉滯,可以了解其病變的淺深;觀察面部五色的潤澤與晦暗,可推知疾病預後的好壞;觀察五色的散漫與聚結,可以測知病程的長短。
如面部色澤含蓄而明潤則病輕,色澤沉滯而枯槁則病重。五色從不向上蔓延,則提示病情即將加重;五色從上而下逐漸消退,則提示疾病即將痊癒。五色在面部的表現,與臟腑所主相應部位有關。
整個面部分為內、外兩個層次,內部歸屬五臟,外部歸屬六腑,如五色變化從外走內,則說明病變由腑及髒;五色變化從內走外,則說明病變由髒及腑。面部反射區的應用很廣泛,臨床常用針刺、指壓或按摩面部的相應區域治療疾病。
了解更多的文章請關注 微信:into_zhengshi 電話:13927436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