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的誕生,往往會有一個典故。成語「車水馬龍」也不例外,其本意是指車如流水,馬如遊龍一般,形容一片熱鬧繁華的景象。那麼,它是怎麼來的呢?
一切,還得從一個叫馬皇后的人說起。東漢名將馬援的小女兒馬氏,因為從小父母雙亡的關係,很早就學會了處理家事。聰慧的她,把家裡弄得井井有條,鄰居和親朋好友都誇她是一個能幹的女子,將來誰娶了她就有福了。13歲時,馬氏被選進宮中,成了漢光武帝皇后的侍女。幹活利索,聰明的馬氏很快就獲得了皇后的賞識,非常受寵愛。
光武帝去世後,太子劉莊成了新一任皇帝。在皇太后的授意下,馬氏被封為貴人。後宮佳麗三千,她的肚子一直沒有動靜,只好收養了賈氏的一個兒子,取名劉炟。有了兒子,加上有皇太后的支持,公元60年,馬氏被立為皇后,統領後宮。
雖然馬氏成了皇后,但她的生活沒有因此變得奢侈,她依然保持著儉樸的作風。她時常穿著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鑲邊,吃穿住行都很節儉。她樸素的作風,讓其他妃子對她很尊敬,打心眼裡佩服她。馬皇后知書達理,平時喜歡看《春秋》等著作。一天,漢明帝故意把奏摺給她看,並詢問她怎麼處理。馬皇后看了之後,當場提出了中肯的建議,但她沒有因此插手朝政,也從不主動談論政事。
漢明帝駕崩後,劉炟即位,是為漢章帝,馬皇后則成了皇太后。隨後,大臣們建議皇帝對皇太后的娘家人封爵。對此,馬太后非常反對,因為漢光武帝規定:后妃的家族不得封侯,劉炟拗不過她,此事才作罷。次年夏天,發生了大旱災。有些大臣又上書皇帝說今年之所以大旱,是因為去年沒有封外戚,所以他們再次要求分封馬家人。馬太后依然反對,還專門頒發了詔書,說:「那些提出要對外戚封爵的人,不過是想討好我,從中取得好處。大旱跟封爵又有什麼關係呢?前朝之所以會覆滅,就是因為寵貴外戚。先帝不讓外戚擔任重要職務,也是因為這個。」
詔書上還說:「另外,馬家的人個個都很富貴,我身為太后,衣著簡樸,后妃們亦是。我這樣做,是為了以身作則,讓外戚好好反省自己。但是,他們不但沒有反省,反而嘲笑我太節儉。前些日子,我路過娘家住地濯龍園門前,發現到舅舅家請安、拜侯的車子像流水那樣不停地駛過,馬也來往不絕,像一條遊龍一樣招搖。而那些下人,也穿戴整齊,根本不像傭人。他們只知道享樂,根本不為國家和老百姓考慮,這樣的人,我怎麼能同意讓他們加官進爵呢?當時竭力控制自己沒有責備他們,就已經是開恩了!」這便是成語「車水馬龍」的來歷,足以看出馬太后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