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黃維這位國民黨的高級將領,想必熟悉國內戰爭的朋友大概都有所耳聞。蔣校長麾下的十二兵團司令卻在1948年淮海戰役被解放軍俘虜,在管理所裡待了27年。不過,今天不談黃維,反而是想從黃維妻子蔡若曙說起。
人生若只如初見
1933年的初春,這天夜裡,杭州西湖邊的蔡府可謂燈火通明。日本的侵略之火尚未燒到這蘇杭之地,上流社會舞會自然也就沒有停辦之理。在這一年,蔡若曙17歲,是當時杭州軍政大佬蔡仲初的掌上明珠。
蔡若曙,可謂無愧當時杭州女中的校花之名。她杏臉桃腮、眉目之間皆是風景,峨眉下是一雙清澈如水的眼睛,是標準、精緻的江南美人。這位氣質上完全不輸給明星的少女,對那些紈絝子弟一點都不感冒,反而注意力都被角落裡的年輕軍官所吸引。
這個軍官的軍裝筆挺,神情剛毅,但卻沒有軍人們的「五大三粗」,反而充滿著一股書生氣息。這個人就是黃維,當時已經是國民革命軍第十一師的副師長,年僅29歲。
黃維本來一心兵家大事,並不是很願意來到這種場合,但被同袍生拉硬拽也就來到了現場。他不關心風花雪月反的樣子反而吸引了見慣了紈絝子弟的蔡若曙,她問道:可是我覺得這裡很浪漫啊,窗外有十裡桃園,花開正盛,歲月莫不靜好?
黃維這時候突然嚴肅了起來,對蔡若曙非常認真的說道:
浪漫!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如斯浪漫?
黃維此番話顯然觸動了蔡若曙,她動情問道:先生為何沒有帶上夫人?
黃維自然是有夫人的,但那個年代仍然處在新舊習俗交匯期,在老家早已經依照父母之命娶了個妻子了。只是,這個已經情根深種的蔡若曙顯然不撞南牆不回頭,她不顧著黃維已成立家室的情況下充滿勇氣的表白:
黃師長,我喜歡你,發了瘋一樣的喜歡你。
黃維顯然也沒有如自己說的那樣思想堅定,加上當時先進人士思想對包辦婚姻不以為然,很快就忘卻了家中的糟糠之妻。可悲的是,這個名叫桂仙梅的妻子溫柔賢惠、勤勞善良,細心照顧婆婆,為黃維生下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但卻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來。
幾個月後的黃維與蔡若曙在杭州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兩情相悅的他們婚後生活怎是一個「甜如蜜」可以總結:
在黃維不打仗的時候,蔡若曙和黃維經常相攜相依地走在西湖的堤岸上。歷來不善言辭的黃維還在桃林裡為蔡若曙種下了一顆桃樹,承諾著每年會陪著她來看看桃樹。
相攜相依,共赴患難
都說一個人如果喜歡另一個人,那麼眼睛裡會滿是崇拜。黃維確實也有讓蔡若曙崇拜的地方:
1937年8月,本來在德國陸軍大學深造學習軍事的黃維收到了一封電文紙,裡面是蔣校長發來的電報,內容寫著日軍沿吳淞口登陸,全面進犯上海。
黃維對蔡若曙說,現在國內抗戰形勢不容樂觀,希望她留在國內,然而蔡若曙卻時刻也不願意與黃維分開,她看著自己眼中的「英雄」,決絕地說道:
你在前線流血拼命,卻讓我在大洋彼岸苟且偷安,無論如何我也辦不到,我要與你共赴國難,生死不離。
兩個人匆匆回到上海,黃維率領六十七師投入淞滬會戰,在羅店與敵人展開了激烈拉鋸爭奪,該師的九個團級幹部六死三傷,黃維也多次負傷,這也成為了黃維的成名戰。
1939年冬,日軍攻佔了越南,兵鋒指向了雲南。那時候,黃維被安排在昆明整訓,準備應對日軍對雲南的攻勢。在昆明這段時間,是蔡若曙難得的快樂日子,只因為黃維不用打仗,每天都可以陪著她。
他們每天一起養養花、種種菜,有時候還一起看看大好風光,當真是只羨鴛鴦不羨仙。
黃維從小就失去父親,對母親極為孝順,黃維之母與桂仙梅感情甚好,一直不肯原諒黃維。黃維曾經帶著蔡若曙一起跪在院子裡一天一夜,卻還是未能求得原諒,甚至被趕出了家門。
與現在不少貴婦人貪圖享受不同,蔡若曙雖然出身名門,卻沒有沾染驕奢淫逸的氣息,她常常和黃維一起風餐露宿,有時候還經常住在破廟裡。黃維倒也曾經問她是否委屈,她卻微笑著拉著丈夫的衣角:有你在,一切都好。
從外人看來,蔡若曙拋棄了錦衣玉食,從養尊處優到如今的經常風餐露宿是一種不明智的舉動,但蔡若曙的幸福又豈是一般人能理解的「魚之樂」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志得意滿的黃維帶著妻子來到上海,他在蔡若曙面前宛如一個小孩,興奮地說道:
我帶著十八軍不得已撤離了上海,……當時我就發誓,我要帶著國軍反攻,讓腳下踏過的每一寸土地都撒滿日寇的鮮血。如今,我做到了!
蔡若曙看著激動的黃維,滿是溫情,又帶著幾分崇拜的眼光:
是是是,我看見了,你全都做到了,我一直都很確信,我所嫁的是世上最讓我驕傲的男人,你所帶給我的是這天底下的女孩子全都仰望的幸福。
1948年,黃維居然為了陳誠要參加對解放軍的作戰,這讓一向溫婉的蔡若曙罕見地怒火中傷,看著她崇拜的男人,她毫不客氣的說出了那番發人深省的話語:
「以前打日本人的時候,你每次出徵,我都把心提到嗓子眼,可我從來沒有勸過你,因為我知道那是你作為一名軍人必須要承擔的天命,你義無反顧。我願意與你共赴國難……可是你,我的黃司令,我曾經高山仰止的大英雄,今天居然告訴我,你要去打那什麼該死的內戰,把當初朝向日寇的槍口變成弒殺同胞的屠刀。
可以說,從這一刻起,蔡若曙與黃維的幸福生活結束了。蔡若曙看著黃維不顧她的阻攔,去參加「輸定了」的戰爭,他們的人生從此成為了「平行線」。
當時,蔣校長為了讓前線將士「安心作戰」,其實也為了「扣押」,要把蔡若曙等軍官親屬送往臺北,為此還請了宋美齡來勸,可是冰雪聰明的蔡若曙早已經看穿了宋美齡的意圖,只見她說道:
蔣先生的一是我明白,先把人家的家眷送到臺灣,那麼哪個還敢不為他老人家盡忠呢?……我不是個不識大體的女人,也不是使小性子,我只是想和丈夫死在一起,求夫人成全!
蔡若曙的決心讓她頂撞了宋美齡,卻也讓宋美齡被打動了,最終她得以留在了大陸。
獄外苦等27年,最終悲劇收場
黃維的固執自然是如妻子所言得到了教訓,確實「輸定了」,最終在淮海戰役中被解放軍俘虜。在管理所裡,有個細節很能說明黃維有多頑固:
當時,功德林監獄裡舉辦了一次小組學習會上,黃維發言道:「我要堅持文天祥的民族氣節,決不向自己的敵人投降。」,但文強隨即反駁他:
我是文天祥的二十三代後裔。先祖的民族氣節,說的是對祖國的忠誠,而不是對主子的追隨。
自此之後,黃維確實沉默了不少,不過這時候他卻痴迷上了「新歡」,也就是永動機。這個如今普遍被認為無法實現的想法卻在當時有著不少「市場」。黃維日以繼夜在牢裡研究,卻始終沒有得到突破進展。
1948年黃維被捕的時候,當時的蔡若曙其實已經懷了黃維的第二個孩子,當時已經有九個月的身孕。在知曉黃維死在戰場時,她悲痛欲絕,甚至有了輕生的想法。
所幸被人勸了下來的她找了一份在上海圖書館的工作,靠著這份工作,她艱難維持著幾個孩子的生活。這時候的蔡若曙早已經沒有了養尊處優的痕跡,她省吃儉用,只為了湊下費用到牢裡看望黃維。可是當她勸說黃維認真改造時,換來的卻是黃維的「你裝什麼進步?」,幾乎每一次都是哭著走的。
在得知丈夫鐵了心想研究永動機時,她希望幫助實現這個夢想,花了一年時間四處求助,卻證實了永動機無法實現。當她親口告訴丈夫無法實現時,換來的是一句:你懂個屁,你給我滾!
1975年,黃維在牢裡呆了27年後,終於被特赦了。但他的心思仍然全部是永動機,完全不顧蔡若曙等了他27年。
1948年,蔡若曙芳華正盛,堪稱風華絕代;
1975年,蔡若曙垂垂老矣,堪稱白髮婆娑。
但蔡若曙的付出卻沒被黃維所看到,失敗的黃維眼裡只有他幻想的永動機。
1976年,向丈夫傾注了全部感情的蔡若曙在得不到回應後,選擇了走向護城河,結束了自己半生歡喜、半生悲劇的一生。
下一期:黃維的雙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