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14日,淮海戰役圍殲黃維集團的戰鬥到了最後的時刻,解放軍以30萬大軍之眾壓迫敵黃維數萬殘兵,步步緊逼,層層剝皮,以崩洪裂岸之勢撲向敵最後陣地。
黃維兵團的防禦陣地,只剩下最後一圈,一旦攻破,就守無可守了。
這一次攻堅,解放軍派出了中野六縱和華野三縱。其中,中野六縱17旅49團1營與華野三縱23團1營,即著名的「襄陽營」和「洛陽營」,合力會攻黃維兵團部的前門——馬莊,對敵著名的「威武團」——第10軍114師54團;六縱一部攻擊黃維兵團部的後門——尖古堆。
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敵「威武團」被全殲。
黃維下令他的警衛團出擊,企圖奪回陣地。但是,這已是他最後的機動兵力了。
黃維嚇得開始焚燒文件了。
而在後門——尖古堆,殘酷的拉鋸戰卻一直在進行。中野六縱掃平尖古堆外圍的敵工事後,終於再也打不動了,於是華野七縱上,由其第61團和第62團接著攻擊。
堅守尖古堆的是國民黨王牌軍——第18軍118師的354團。這個師的33團——「老虎團」、353團——「青年團」先後在大王莊、張圍子被解放軍消滅殆盡。這個354團雖然沒得過什麼榮譽稱號,可從沒對那兩個團服氣過。這一次,他們果真顯示出了不凡的實力。
尖古堆高出地面幾十公尺,在一馬平川的雙堆集有點高聳之勢。它是黃維兵團部的唯一屏障,一旦失守,兵團部小馬莊暴露無遺,就再無險可守了。
第18軍軍長楊伯濤不得不親臨第118師指揮部,在距離火線400米外的一個掩體裡,用望遠鏡觀察尖古堆上的廝殺,發出一個個命令。
在又一次衝擊與反衝擊之時,楊伯濤不得不給第354團派出了第三任團長。
為什麼?
因為前兩任團長在反攻擊中,都敗下陣,不敢去見楊伯濤自戕了。楊伯濤對新上任的廖團長還是那一句老話:
「丟了尖古堆,你別來見我!」
可是,廖團長上去才一會兒,他手下一個連長就帶傷跌跌爬爬,衝進了楊伯濤所在掩體,向師長尹鍾嶽報告說:「共軍實行人海戰術,抵擋不住啦!」
楊伯濤喝道:「此人動搖軍心、瓦解鬥志,立即槍斃!」
還沒待尹鍾嶽說話,「啪——」那個連長撥出手槍,自己了結了。
這時廖團長還在電話裡拼命呼救:「敵人全上來啦!敵人全上來啦!……頂不住了!快,來炮火,共軍太多啦!」
楊伯濤走出掩體,只見解放軍從西南方勢不可擋地撲向尖古堆,槍聲、爆炸聲、喊殺聲震天。
「特種彈!」楊伯濤咬牙切齒地喊道, 「打——」
炮彈呼嘯著從掩體上空飛過去,硝煙散盡後,尖古堆沒有了聲響,寂靜得連楊伯濤都覺得有些毛骨悚然。他馬上給堅守尖古堆的廖團長打電話。
「我命令你,」楊伯濤嗓音暗啞地叫道,「組織部隊打一個反衝擊,奪回尖古堆外周陣地。」
廖團長的聲音抑著,吃力地說:「軍座,我們沒有力量……實在沒有力量了……你聽,共軍,共軍又衝上來了!」
楊伯濤丟了電話,再次走出掩體,一陣狂嘯突然又在尖古堆西南響起,解放軍又撲向了尖古堆。
這一次,炮彈也不管用了,很快,尖古堆上插上了紅旗。廖團長再也不知哪去了。
華野七縱終於攻佔了尖古堆,黃維兵團部的前、後門都被砸開了。黃維聞訊,顧不得許多,立即帶著兩個副總司令胡璉、吳紹周匆匆撤到平古堆,決定於黃昏6時開始突圍。
蔣介石聞報大吃一驚,特派空軍總司令王叔銘親自開著飛機,到雙堆集上空進行制止。
黃維惡狠狠地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在軍人生涯中,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違抗了蔣介石的命令。
可是,還沒到6時,解放軍的炮火就飛到了他們的身邊,「譁啦」,掩體的泥土撒了胡璉一頭,他對黃維大喊一聲:「不走不行了,走!」
於是,兩人登上事先準備好的坦克逃跑。
黃維的坦克沒跑多遠,就壞在了路上,他當了解放軍的俘虜。胡璉運氣好,跑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