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生活中,估計很多媽媽都遭遇過寶寶吐奶的經歷,甚至有些寶寶會每晚都吐奶,實在是讓做媽媽的很心酸。
尤其是對於一些新手媽媽,一看到寶寶吐奶,瞬間慌了神,想著寶寶是不是出現了什麼疾病,實在是太嚇人!
一般來說,小寶寶由於胃食道括約肌尚未發育完全,是會發生少量的「溢奶」狀況,這本是正常的情況,一般隨著寶寶的逐漸發育,在3、4個月的時候就會有改善。
但如果寶寶這種情況是經常性的,而且奶量很大,像「噴泉」一樣往外湧,那就不是「溢奶」,而是「吐奶」。
寶寶為什麼會吐奶?
(1)餵奶餵得過快;
對於媽媽來說,餵奶是一件讓自己又愛又恨的事情,尤其是在夜裡,在媽媽睡眠不足的情況下,媽媽總是想著:「快點喝、快點喝」。
可是這是餵奶,不是灌酒,吃飯吃得太快都無法消化,何況是小寶寶呢?所以建議媽媽還是把餵奶的速度降下來,少量多餐才合適。
(2)餵奶過多;
有些寶寶從小就很能吃,經常把自己吃得圓圓的,但如果寶寶吃得太多了,而造成無法消化,也會造成吐奶。
(3)餵完奶後馬上把孩子躺平;
很多媽媽在餵完奶後,就習慣性地把孩子放平,這樣也是會讓寶寶吐奶。
正確的做法是:餵完奶之後,要保持頭比腳高的右側姿勢至少20分鐘,這樣才能讓餵進去的奶集中到胃部比較深的地方,讓寶寶有充足的時間去消化。
(4)寶寶情緒激動也容易吐奶;
對於那些情緒比較激動、容易哭鬧的寶寶,由於哭鬧時腹部需要力量,所以就會出現吐奶的情況。
所以,媽媽在餵奶的時候,要保持寶寶的情緒穩定,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
吐奶的緊急處理方法:
因為食道的開口和器官的開口在咽喉部是相通的,所以寶寶在吐奶時,最害怕的就是奶水由食道突然逆反到咽喉部,這時寶寶再一吸氣,就會把奶水吸到氣管裡,造成嗆奶。
1) 側向一邊;
如果寶寶平躺發生嘔吐,要迅速將寶寶的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再次回流到咽喉和氣管內。
可以用手帕伸入口腔內甚至咽喉處,將溢出的奶水快速地清理出來,來保證寶寶呼吸順暢,免得阻礙寶寶的呼吸,造成窒息的危險。
2) 拍打背部;
如果寶寶已經嗆奶,並且憋氣不呼吸或者臉色變暗時,表示奶可能已經進入到氣管了。
這時要把寶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者床上,用力拍打後背,這樣能讓寶寶把奶水咳出來。
3) 捏腳底板;
如果上面的部位都做過了,但寶寶還是沒有反應,那麼就立刻用力刺激寶寶的腳底板,這樣做能讓寶寶因感到疼痛而呼吸,以免寶寶缺氧。
家長要明確:在寶寶窒息救命的時候,最應該做的是要把空氣輸送到肺裡,而不是急著把異物取出來。
和我們大人一樣,寶寶在吐奶之後,身體也會不舒服,所以在寶寶吐完奶之後,清理完口腔,家長就不要再強迫寶寶繼續進食了。
這時候要拉開餵奶的間距,並且讓寶寶好好休息,切忌強迫寶寶把剩下的奶喝完。
孩子就像一株嫩芽,需要父母的呵護,也需要雷霆和雨露。我是護芽媽媽,伴您在育兒路上,給孩子和自己更多的可能。若您有什麼煩惱,歡迎發來私信,望我能給您帶去靈感和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