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貝類海鮮知識大全:不得不去了解

2021-02-07 中廚聯Kitchen

作為貝殼,從生物學上被歸類為軟體動物。


這非常符合愛好美食的人的思維方式,因為,貝殼的殼是啥,有多硬,長什麼樣對吃貨來說的唯一用處就是——分別它是什麼品種的貝殼,並且作為好吃與否的符號標註在海鮮池。


此時它就跟瓜子的皮,作用差不多,特別是在稱分量的時候。


不過也總有些在貝類這一品種上「五穀不分」的,會帶來的困擾,要麼是看見菜單上的瑤柱、蟶子黃、扇貝尖完全不知所云,要麼是看見水族箱裡的琳琅滿目只能說:「這些貝殼,都來上一點吧。」


所以,還是要先稍微普及下最常見的可供食用的貝類海鮮知識。


海虹,名字裡雖然有個虹字,一眼望上去,卻是黑黝黝的一對殼,特別是國產海虹,更是黑得通透。通常海產品的名字都很形象,你會不會抱怨漁佬們花了眼睛,才起了這麼一個名不副實的名字給海虹這海物用。假如你把澳洲海虹和國產海虹放在一起做個比較,就一定能理解了。大多數時候,我們對於事物認識有誤區,是因為我們在溝通渠道上還存在著不通暢。假如你仔細觀察澳洲海虹的殼,你會發現它其實真的是「虹」色的,雖然色差很小,但是在它的殼上面會有不同類別的黑、灰、銀等相間其中,並且帶有貝母般變幻的光澤。


每年7月是吃海虹的好時節,當然現在食品鏈已實現全球一體化,隨時吃隨時肥美帶黃,和很多海產,特別是螃蟹一樣,海虹必須要吃新鮮的,否則其排毒下火的功效簡直堪比減肥茶。



我們請教了不少北京的、海邊的海鮮大佬,谷歌、百度也一概不知,這個芒果貝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也許從一開始它的名字就根本是從它的形象而來的,雖然我們並不能給你一個學術上全世界都承認的拉丁文名字,但最起碼我們讓你知道這種外殼嫣紅的貝類被北京的大多數餐廳稱呼為芒果貝。有一種紅油蛤和它樣子挺像的,但沒有它的外殼色彩那麼鮮豔,也有人把紅油蛤稱芒果貝,從口味上來說,它們確實差別並不大。



這個名字真是起得顧名思義,就是產自於大連的鮑魚,同時它也是大連人民打牙祭的時候最上得了臺面,最撐得起場面又最實惠的海產品,據說在旺季最便宜的大連鮑在海鮮市場才8元一隻。話說,大連鮑又分七孔鮑和九孔鮑,不管是哪一種,它們跟我們在海鮮酒樓裡吃到的那些珍饈美味——鮑魚海參中的鮑魚都是同族同根的,就是人家發育得好,而大連鮑的一般體格也就是個易拉罐切面的大小吧。


上個世紀90年代末,毛蚶在浙江沿海一帶的名聲不太好,具體原因請參照2006年的福壽螺事件。一度,上海市內禁止出售毛蚶。人類喜歡把自己行為產生的不當後果歸罪於其他生物承擔,這是傳統。作為軟體動物,吃毛蚶之前的衛生處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沒辦法有人喜歡吃生的,但毛蚶可不是來自阿拉斯加。


沒有汙染和人類生存痕跡的深海的。吃毛蚶必須是熟的,最簡單的方式當然是焯水,焯水之前還得讓它在乾淨的水裡吐吐沙子。生吃固然無限鮮美,為了生命安全,還是別向古人學習茹毛飲血了。



瑤柱在變成調味品之前的真身。也是我們在各種家常菜館裡最常能吃到的貝殼類海物。豉汁蒸蒜蓉粉絲蒸,大體來說,上火蒸桑拿就是它的常規歸宿了。



這大概是北京近三年來夜宵的主打食品了。當然我們吃到的烤蠔基本是國產蠔,在國產蠔當眾,來自橫琴島的蠔最受到大家的追捧。據說,橫琴島的附近有一家電廠,電廠附近的海域充滿了電解質,所以這裡的蠔和各種海生物就特別乾淨且鮮美。大多數高級餐廳使用的生吃蠔都是進口的。蠔曾經的生活環境直接影響了它的口味和衛生程度。在北京我們最常見到的就是來自澳大利亞和北歐的蠔,而北歐蠔則以冰島蠔最受食客們喜愛。


說起吃蠔,《我的叔叔于勒》中描繪的情景大概是現在年輕人對於蠔的最初認識。「她們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託著牡蠣,頭稍向前伸,免得弄髒長袍;然後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蠣殼扔到海裡。」這其中的「牡蠣」就是蠔了。法國人更是愛蠔,因為它簡直就是海洋中天然的「藍色小藥丸」。蠔最常見的吃法是生吃,加一點檸檬汁就好了。即便是生蠔也被人為地分為「巴黎派」和「紐約派」,法國吃法比較簡單,一點檸檬就算完了,而美國似乎更喜歡複雜一點的口感,需要再加點番茄醬之類的玩意兒。而實際上,在中國的北方沿海城市——大連,蠔幾乎就是居家旅行的必備良品。特別是在隆冬,此時北方蠔正處於最肥美的時節,又因為冬天海水相對乾淨,大連人下館子的「頭盤」就是「先來一打蠔」——這對於大連人來說,就是開胃涼菜。



文蛤、花蛤,對於把它當作食物的人來說,差別只有殼的顏色不同而已。目前我們市場上吃到的文蛤花蛤都是人工養殖的,它們的生命力在我們的大部分海岸線上都很活躍,對於內陸人來說,這兩種貝類大概是最熟悉最常見,價格最便宜的了。


假如一定要在它們之間找一個差別的話,大概就是用處的不同了。多數時候,文蛤會用來做湯,文蛤豆腐湯是隨便什麼家常菜館子裡都能點到的鮮味菜品,而花蛤則多用於辣炒蔥姜炒之類。大概因為這兩種貝殼太過常見,並且還有冷凍的文蛤花蛤肉單獨出售,不良餐廳會先買來冷凍螺肉,再進點花蛤文蛤的外殼,在烹製的時候放到一處,這樣對於餐廳來說,成本只有使用新鮮海鮮的三分之一。假如看到菜品裡蛤蜊肉和殼遙相呼應,一定要發飆。



翡翠螺的名字絕對是個形容詞。螺殼在焯水之後通體碧綠,簡直像珠寶一樣,螺肉肥厚實在,吃起來口口過癮。難怪它會成為很多人的愛物。翡翠螺純粹是海鮮中的舶來品,現在在國內銷售的翡翠螺基本來自加拿大和挪威這種海產大國。翡翠螺在打撈上來之後馬上進行零下30℃的急凍,保持新鮮,發往世界各地。 食地考察


先小談一下貝類的吃法,雖然說帶殼,但是總歸來說也是海鮮,所以吃起來也沒有太深奧的學問,其實吃的就是野味。只不過以前是要到海裡採,而現在有部分品種可以養殖。但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吃一個鮮字。這個鮮字曾經的唯一含義就是必須是活的,很多海鮮在去世之後是完全不能烹飪之後再吃的,加熱高溫對於海鮮死了之後產生的毒素完全沒有分解作用。


為了「鮮上加鮮」,生食就有了眾多的擁躉。而生長環境好的海鮮,生吃也是最能體會出它們美好口感及味覺的方式。其中的一大門派,當屬日餐的刺身和壽司,貝類的口感不比魚肉那種入口即化的柔嫩,所以壽司師傅在根據不同的貝類的韌度和口感來選擇適合的刀法,這點細緻與嫻熟尤其讓人驚嘆。可惜在北京,壽司店通常也就是鮑魚壽司、北極貝壽司,其他也就難得一見,畢竟這不是個充滿美味漁貨的城市實在遺憾。好在,國人自己的烹飪方式也五花八門,足以滿足各種貝類海鮮的體驗。



為了「鮮上加鮮」,生食就有了眾多的擁躉。而生長環境好的海鮮,生吃也是最能體會出它們美好口感及味覺的方式。其中的一大門派,當屬日餐的刺身和壽司,貝類的口感不比魚肉那種入口即化的柔嫩,所以壽司師傅在根據不同的貝類的韌度和口感來選擇適合的刀法,這點細緻與嫻熟尤其讓人驚嘆。可惜在北京,壽司店通常也就是鮑魚壽司、北極貝壽司,其他也就難得一見,畢竟這不是個充滿美味漁貨的城市實在遺憾。好在,國人自己的烹飪方式也五花八門,足以滿足各種貝類海鮮的體驗。



蟶子,學名縊蟶,屬軟體動物,是雙殼綱簾蛤目貝類動物,生活在海洋之中,為常見的海鮮食材。貝殼脆而薄呈長扁方型,自殼頂到腹緣,有一道斜行的凹溝,故名縊蟶。寧波沿海一帶多灘涂,對養殖蟶子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寧波大眾海特產,寧海長街一帶,面臨三門灣,常年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水鹹淡適宜,餌料豐富,塗質以泥沙為主,因而蟶子生長快,個體大,肉嫩而肥,色白味鮮,故得名長街蟶子,據清《寧海縣誌》記載:蟶、蚌屬,以田種之種之謂蟶田,形狹而長如中指,一名西施舌,言其美也。



象拔蚌(學名:Panopea abrupta):生物名稱是太平洋潛泥蛤,又名皇帝蚌、女神蛤,海產商品名稱「象拔蚌」。兩扇殼一樣大,薄且脆,前端有鋸齒、副殼、水管(也稱為觸鬚)。


是遠東包括華人及日本人崇尚食用的高級海鮮。原產地在美國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因其又大又多肉的紅管,很似大象的鼻子(象拔)被人們稱為「象拔蚌」。當地人並不吃象拔蚌,所以象拔蚌生長狀況良好。但自從亞洲移民開始捕食北美的象拔蚌,使當地的象拔蚌變成瀕臨絕種。



扇貝是扇貝屬的雙殼類軟體動物的代稱,約有400餘種。該科的60餘種是世界各地重要的海洋漁業資源之一。殼、肉、珍珠層具有極高的利用價值。很多扇貝作為美食食用。顏色鮮豔呈輻射狀花紋的扇貝受收藏者喜愛,花紋被採納為藝術品的圖案。扇貝為雙殼綱翼形亞綱珍珠貝目中的一科。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海域,以熱帶海的種類最為豐富。中國已發現約45種,其中北方的櫛孔扇貝和南方的華貴櫛孔扇貝及長肋日月貝是重要的經濟種。扇貝又名海扇,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它的閉殼肌幹制後即是「乾貝」,被列入八珍之一。


相關焦點

  • 貝類鮮味怎麼來的?讓我們一起認識潮間帶的美味食材與知識!
    貝類鮮味怎麼來的?讓我們一起認識潮間帶的美味食材與知識!蛤蠣湯、蚵仔煎、燒酒螺、九孔、鮑魚,不論是夜市或辦桌,各種傳統美食絕對不會少了充滿鮮味的貝類料理。今天小編為您分享貝類與潮間帶的知識,讓我們平常享受美味的同時,也能對食材、生態多一份了解。
  • 【貝類大全】常見的貝類有哪些 貝類海鮮圖片及名稱
    【扇貝知識百科>>】 功效:調理腸胃,補腎,養胃健胃,滋陰補陰,暖胃 禁忌人群:許多貝類是發物,有宿疾者應慎食;扇貝性多寒涼,故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 扇貝的家常做法:【蒜蓉粉絲蒸扇貝】【扇貝木耳絲】【扇貝蒸蛋】
  • 夏日裡的優秀食材16種貝類海鮮探秘
    貝類海鮮是指海洋生物貝類中,能夠為人類食用且味道鮮美的貝類。吃海鮮大餐,貝類是必不可少的一大經典菜餚。看到桌上那一個個不同的貝殼形狀,你能叫得上名字嗎?今日為大家探秘16種貝類海鮮及其最佳做法,在這個海鮮季為你的餐廳做上幾道鮮美海鮮大餐吧!
  • 美食天地▏說說貝類小海鮮
    貝類海鮮是指海洋生物貝類中,能夠為人類食用且味道鮮美的貝類。因一般體外披有1~2塊貝殼,貝殼的主要成份為碳酸鈣 CaCO3,故名。
  • 這些貝類海鮮你都能認識嗎?
    雖然貝類海鮮不是海鮮大餐的主角,但也是一大不可缺少的經典菜餚,看到桌上一個個不同的貝殼形狀
  • 政府通告近期吃貝類海鮮要小心,要這樣來處理貝類,大可放心食用
    購買、食用貽貝等海鮮食品時,應注意什麼?1、購買海鮮要謹慎。貽貝等貝類食品完全可以食用,但要避免選擇來自赤潮地區的貝類。在年中(5月份左右)這種赤潮爆發的尖峰時間段,應拒絕採捕或購買(食用)野生貝類產品。2、到正規場所購買。
  • 適合吃什麼貝類海鮮?
    昨天是夏至一年最熱的時候就要來啦夏季的海鮮你都準備好了嗎?
  • 赤潮高峰期來襲,這種貝類海鮮要少吃
    赤潮高峰期來襲,這種貝類海鮮要少吃 2020-04-20 22: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做出更美味的海鮮披薩?食材的挑選處理很關鍵.
    可應用於披薩餅上的食材種類有很多,最為常見的就是各類蔬菜、菌菇類、水果及水果罐頭、肉類及肉製品、魚類、海鮮類、堅果類等,甚至是義大利麵、薯條、棉花糖等很多個性鮮明的美食也能和披薩餅融合起來。而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海鮮披薩,它鮮香肥美,營養豐富,表現出眾,給人極致的味蕾享受。海鮮類食材的選擇其實挺多的,比如大蝦、魷魚、八爪魚、金槍魚、三文魚、牡蠣、蛤蜊、扇貝等。
  • 菲律賓比科爾海域貝類檢出赤潮毒素 貝類海鮮被禁止食用
    12月5日,菲律賓比科爾地區漁業和水生資源局(BFAR)發出警告稱,在呂宋島東南部比科爾地區的索索貢省和馬斯巴特省的沿海地區,漁業和水生資源局工作人員在貝類中發現了赤潮毒素,因此要求禁止在這些地區採集、出售和食用貝類海鮮。
  • 美味肉食之海豆芽,只有湛江才有的舌形貝類海鮮,沒見過吧
    學校的食堂裡有一道烤肉飯特別好吃,一份烤肉飯可以選一種素菜,一種是炒洋白菜,一種就是炒豆芽,湘湘每次都會選擇炒豆芽,周圍的朋友都會選擇炒洋白菜,因為豆芽沒人選,所以每次去買烤肉飯,食堂的阿姨都會給湘湘夾好多炒豆芽呢。因為喜歡吃豆芽菜,所以當看到湛江有像豆芽菜一樣的海鮮感到十分的驚喜。湘湘真是不得不感嘆,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不有啊。
  • 常見的貝類海鮮有哪些
    貝類海鮮是指海洋生物貝類中,能夠為人類食用且味道鮮美的貝類。貝類營養價值較高,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如鈣、碘、鋅、硒、銅、鐵等。
  • 海南常見貝類大全
    在海口吃海鮮大餐,貝類是吃必不可少一大經典菜餚,下面瓊開心給大家拆分一下我們最常吃的幾種貝類,因為只有知道它們叫什麼,才知道怎麼做最好吃。
  • 哪種貝類小海鮮是福清人最愛吃且價格又實惠
    讓人眼花繚亂的海鮮,其中貝類憑其鮮嫩口感和相對低廉的價格,深受人們的喜愛。蒸,煮,燉,烤,無論哪種做法,貝類海鮮魅力讓人無法抗拒。要數最地道,最本地吃法,還是數海邊漁家的傳統風味。本次味道調查員帶大家一起感受貝類海鮮的美妙滋味。福清市是福建省福州市下轄縣級市,作為一座沿海小城,福清海產豐富,是美食愛好者的天堂,在這裡貝類海鮮是當地人不可或缺的餐桌美味。
  • 追求食材的極致新鮮!海鮮火鍋就要這麼吃
    冬季,海水溫度降低,不少海鮮紛紛育肥抗寒,海鮮也就格外肥美。吃海鮮,追求食材的極致新鮮,從宰殺到餐桌的時間越短越好,能否生食更是對海鮮品質的一種考核。寒冷的冬天,要問吃什麼最能讓人感覺溫暖,暖身暖心的火鍋一定首當其衝,冷熱皆宜的海鮮姿造成為了食客們冬日覓食的首選。海鮮姿造以獨特的食材處理和擺盤來營造誘人的就餐氛圍,僅僅從視覺效果上就給了食客很大的滿足感。
  • 貝類海鮮,鮮美的海之味
    貝類海鮮是指海洋生物貝類中,能夠為人類食用且味道鮮美的貝類。市場上常見的有青口、扇貝、花蛤、蛤蜊等貝類,今天我們就挑其中的幾種貝類來做菜。
  • 貝類海鮮多種做法,吃完還想吃
    海鮮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較多的脂肪酸,所以飲食一定量的海鮮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不僅能夠補充蛋白質,而且還能對某些血液類疾病還起到了很好的預防作用。徐記海鮮便是根據這樣的宗旨做出來了一道道美味的海鮮。所以每次發完獎金,我第一件事情就是點一份徐記海鮮的外賣,然後一個人在家抱著兩人份的外賣狂吃,每次吸吮那些貝類的海鮮,好吃到仿佛整個人都飄起來了。後來學乖了要省錢,便自己在家裡動手做起來。
  • 常見的10種貝類知識大全,快饞死我了
    每次燒烤必點貝類,貝類肌肉細嫩,味道鮮美,其各微量元素之間的比例恰當,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少,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所以其一直都是宴席上的搶手貨,手快有手慢無。這些貝類,我能一人吃一大盤!1、文蛤文蛤又名花蛤,屬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真瓣鰓目、簾蛤科、文蛤屬。
  • 你對海鮮了解多少?
    海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可是很多人對海鮮的了解甚少。海鮮,學名叫海產品,指海洋中可供食用或使用的產品。海鮮富含優質蛋白,是人類獲取蛋白食品的主要來源之一,也是保障人類食物安全的重要途徑之一。
  • 第四篇——補鋅補鈣、營養豐富的水產和海鮮們!(蝦類貝類及其他海鮮食譜合集)
    上一章給大家推送了魚的合集,這一章繼續推送其他種類的水產和海鮮食譜合集。我給小寶用得最多的就是蛤蜊和各種蝦。蛤蜊:寶寶缺鋅會影響生長發育和自身免疫力系統,容易厭食和生病,所以在日常飲食中,要多做一些含鋅量高且易於吸收的食材。貝類當之無愧,堪稱「補鋅之王」。同樣是100g的食物中,雞蛋只含有1.1mg的鋅,豬肉牛肉都只有3mg左右,而生蠔高達72mg,蛤蠣47mg,可見,海產品真是補鋅寶庫啊。而且,貝類食物味道特別鮮美,熬湯,煮麵,都可以充當味道擔當的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