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被冤枉最狠的人,漢武帝為他修思子宮、望思臺,輪臺罪己

2020-12-13 小白讀資治通鑑

我認為,歷史上被冤枉最狠的人,當屬漢武帝的戾太子劉據,他被冤枉致死,死後天地震怒,百姓震怒,漢武帝震怒,還專門頒布了輪臺罪己詔。劉據的死,值得細品。

一、父親的不認可

劉據是漢武帝最為寵愛的皇后衛子夫的兒子,也是漢武帝即位後11年後心心念才生下的第一個兒子。所以,漢武帝對劉據是非常喜歡,專門為他找了朝堂中學歷較高的枚皋和東方朔兩人做他的老師,並修建了代表婚育之神的高禖廟來祭拜。其後,他的老師更是多大十餘人。

劉據也不負漢武帝的重望。劉據學習勤奮,很小就通曉《公羊》,還主動要求研習《穀梁傳》。

劉據品行端正,結交朋友不問出身,既有名士,也有普通百姓。本不喜歡臣子結交賓客的漢武帝,專門為他修建了博望苑,讓他結交朋友。

然而,恰恰是因為他的德行,造就了他仁慈寬厚的性格,有點兒像漢文帝。所以後來,漢武帝反而不太喜歡他了,加上漢武帝移情別戀,冷落半老徐娘衛子夫,同時又有了其他5個兒子,劉據常常為此深感憂慮。

當然,漢武帝起初還是關注到了這一點,讓衛青去轉達他的意思,說他還是信任劉據的,大漢也需要後代以文治天下,劉據性格穩重,不會讓他擔心。

可是,漢武帝太長壽了,後期的窮兵黷武,每每想要出兵時,或者漢武帝的刑法過重時,劉據都要上書勸諫,有時甚至當著群臣的面駁了漢武帝的面子,漢武帝多少會有一些不舒服的。

儘管漢武帝總是內心覺得劉據做的不錯,但在劉據看來,始終覺得不安,這也導致後來的危機處理不當。

二、群臣的詆毀

當時的朝廷大臣,可以大致分為兩派,鷹派和鴿派。有的大臣骨子裡就是鷹派,跟漢武帝一樣,喜歡徵戰和嚴刑峻法,可有的大臣卻有私心,為了迎合漢武帝而假裝鷹派。

這些大臣,自然是不喜歡仁慈的太子劉據。他們就抓住劉據喜歡結交朋友的事,詆毀太子說他廣樹朋黨。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漢武帝是個鷹派,他的身邊,自然是鷹派的大臣居多,所以,太子劉據明明寬厚仁慈,處事謹慎,嚴於律己,卻被詆毀的聲音掩蓋。

衛青去世以後,尤其是那些奸邪之人,認為劉據的靠山沒了,又擔心劉據即位以後,他們再無好日子,更是加緊陷害太子,恨不得儘快廢掉他的太子之位。

於是,以蘇文為代表的這些小人,秘密收集太子的黑材料,然後添油加醋地向漢武帝打報告。比如說蘇文曾向漢武帝說「太子調戲宮女」,漢武帝估計心裡還樂呢,專門又給劉據的宮女增加到200人。當然,劉據知道後,自然是憎恨蘇文等人的。

可劉據除了憎恨,別無他法,因為漢武帝表面上的不喜歡,劉據很少能見到漢武帝,也就缺少了自我表現和邊辯解的機會。

所以,太子劉據的日子,過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這樣的日子是何等的煎熬。

三、江充的陷害

江充,一個把自己貼上「不畏權貴」標籤的人,深受漢武帝的器重,漢武帝將他當成是西漢的紀委。

有一次,劉據派人去甘泉宮問候漢武帝,使者走了他不該走的路,被江充抓到。劉據就屈尊找江充認錯,說自己對下屬管教不嚴,希望江充大人有大量,不要讓漢武帝知道。

江充把這事兒當成自己的業績,自然不會賣這個人情,添油加醋地報告給了漢武帝,因而更受漢武帝的信任。劉據當然是恨死了江充。

公元前91年,巫蠱案發,很多支持太子的人都受到牽連,這讓劉據失去了外援。

漢武帝已然年邁,有些昏聵,江充不得不考慮漢武帝死後,他的前程問題,因為劉據一旦登基,勢必對他發難。所以,江充便先下手為強,說漢武帝的病,是有人下了巫蠱之咒。

江充派人四處搜查木偶人,趁機排除異己,冤死的有數萬人。最後,江充還是把巫蠱案的火,燒到了太子東宮。

劉據從來也不敢想,也想不到,自己的宮裡會挖出木偶,這當然是江充的陷害。但因為見不到漢武帝,他害怕啊,這不等於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嗎?

為了自證清白,劉據同意石德的建議,假稱漢武帝詔令,準備抓捕江充。他派人假扮皇帝使者前去抓捕,但遭到韓說的懷疑,使者便將韓說斬殺。這個事,很快被江充的人報告到漢武帝那裡。

事已至此,箭在弦上,已經不得不發。何況劉據甚至懷疑自己的父親是否還健在,更加心急。所以,他決定起兵。

但劉據的兵馬有限,他便請示皇后衛子夫,在得到母親的支持後,他派人打開武庫,徵調衛隊,通告百官說江充謀反。

蘇文逃出長安,再次將事件進展報告給漢武帝,漢武帝原本覺得太子害怕巫蠱案的牽連,又恨江充,派人召太子來問話。但派去的人根本不敢進城,回來後反而說太子要殺他,要造反。

所有的跡象、身邊人的誣陷,讓漢武帝深信太子已經在謀反。漢武帝便親自出面,掌控兵權,殺入長安。而群臣不知就裡,不支持劉據的行動。劉據沒有兵,只能武裝長安百姓,與劉屈氂的正規軍混戰5天,最後兵敗,逃出長安城自殺。

四、漢武帝的覺醒

劉據兵變一事,漢武帝一方面處死了太子的大量賓客,一方面封賞了平定此次兵變的將士,直到令狐茂上《訟太子冤書》,直指江充的誣陷,漢武帝才幡然醒悟,派人徹查巫蠱案,才秋後算帳。

然而,太子已死,一切都晚了。

漢武帝盛怒之下,夷了江充三族,這個刑罰,早在漢武帝時期就已經廢除,百年後因為太子的死又恢復,可見漢武帝的憤怒。

同時,為了給太子報仇,漢武帝將蘇文燒死,很多誣陷和對太子刀兵相見的人,包括李廣利和劉屈氂,都被滅族。

晚年喪子,而且是最得意並給予傳位厚望的嫡長子,漢武帝深感切膚之痛。他為了追思愛子,一方面專門修建思子宮、望思臺,一方面頒布《輪臺罪己詔》。

到此時,天下百姓都為劉據的冤屈而悲傷。

結語

劉據的冤,是性格寬厚仁慈,卻不被窮兵黷武的父親認可的冤;是受官場鬥爭,被惡意排擠的冤;是被小人構陷,卻因為見不到父親而無處申訴的冤;是明明根紅苗正品行賢德,卻因為三人成虎眾口鑠金被迫走上不歸路的冤。

人有多優秀,被誣陷之後就有多冤。這種冤,口誅筆伐而無力辯解,時代的悲劇,人性的淪喪,劉據實在太冤了。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巫蠱之禍」後的天子之怒,是漢武帝的真情流露,還是欲蓋彌彰?
    事件始末:漢武帝後期,宮中興起巫蠱之術,漢武帝對巫蠱之術心存疑懼,受漢武帝寵信的都尉江充就趁武帝生病之機,假稱武帝生病原因是因為巫蠱引起的,漢武帝就命江充去審查此事。江充之前得罪過太子,怕太子繼位後對自己不利,於是就指使人誣陷太子,聲稱從太子宮內搜到的木人最多。
  • 毛主席評價漢武帝:雄才大略,但是有三個缺點
    【毛主席點評歷代皇帝之漢武帝】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劉徹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歷朝歷代也都對他評價非常高。班固在《漢書》中評價他「雄才大略」,曹植也說他「功越百王」,李世民則說:「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近代史學家夏增佑先生也評價道:「武帝時為中國極強之世,故古今稱雄主者,曰秦皇漢武。」
  •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有過一丁點的後悔嗎?
    衛子夫在巫蠱之禍中被人誣陷,迫不得已自殺。事後漢武帝查明了巫蠱真相,對衛子夫皇后的死,漢武帝到底後悔過沒有,作為現代人,很難猜透。古代帝王的心思,就像女人一樣,你別去猜,猜也猜不透。但這並不是無蹤可尋,我們可以從歷史脈絡和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分析和發現出端倪。
  • 田千秋本是漢武帝時期一個守墓小官,因何飛黃騰達,當上丞相的?
    這俗話說的是趕早不如趕巧,大概就是說的他這樣的運氣吧。田千秋,何許人也?似乎並不是很出名。他是西漢時期一個供奉漢高祖陵墓的高寢郎,只因在合適的時機上書進言,替太子訴冤,被提攜為大鴻臚,數月內又躍升九級,當上了丞相,封富民候。
  • 父子情深苦亦深:漢武帝對兒子的愛從未改變,兒子最終仍淪落絕路
    萬民同喜、普天同慶的隆重儀式和空前盛況之下,是漢武帝劉徹作為父親對兒子的最直白、最外露的憐愛之情。身為父親的大丈夫大皇帝也同樣拘小節,漢武帝給了他所能給予兒子的最極致的儀式感,對兒子的培養和成長也做到了最精心細緻的安排和呵護。
  • 漢武帝滅自己三族,是真的還是假的,真相究竟如何?
    說起漢武帝劉徹大家都不陌生,當時漢朝的強大也深入人心,一度打的匈奴不敢來犯半分,但是人一旦到了某種高度就會覺得無聊至極,漢武帝也是如此,漢武帝時期匈奴不敢來犯,國內也一片祥和,漢武帝感慨天下已無敵手,於是毅然決然的投身於神秘的魔法事業中去了,希望自己能長生不老,得道成仙。
  • 漢武帝最大失誤:讓他痛失培養三十餘年的儲君,數萬人因此而死!
    公元前128年春天,已經登基即位十二年,時年二十九歲的漢武帝劉徹迎來了自己的長子。漢武帝欣喜若狂,親自為其取名為「據」,並且要求名士東方朔等人撰文祝賀皇子的出生,滿朝文武皆為漢武帝的皇嗣出生而感到高興。時任中大夫的主父偃上書漢武帝,請求將皇長子的生母衛子夫立為皇后,漢武帝欣然應允,並且大赦天下。
  • 漢武帝一生雄才大略,為何在晚年誅殺太子,背後原因令人唏噓不已
    漢武帝一生雄才大略,為何在晚年誅殺太子,背後原因令人唏噓不已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漢武帝的太子劉鋸是漢武帝的長子,也是他最喜愛的一個兒子,他對於這個兒子已經整整培養了近三十年的時間,雖然在一些政見方面,父子兩人有不同的見解
  • 看漢武帝時期「巫蠱之亂」連皇后也難以倖免
    要說漢朝哪位皇帝最著名,相必大家想到的一定是大破匈奴的漢武帝-劉徹。劉徹在位期間,對外北擊匈奴,南徵南越。對內加強中央集權,實行「推恩令」削弱地方諸侯國實力。但就是這麼一位偉大的皇帝,晚年的一件事,波及範圍之廣,他的皇后衛子夫,兒子,以及諸多大臣均遭受牽連。
  • 漢武帝因讒言錯殺太子,事後猛然醒悟,始作俑者結局悽慘
    說起歷史上的千古一帝,那漢武帝絕對算得上一位。自他登基後,除了在經濟政治等方面有著優秀表現外,他唯才是舉,使漢朝逐漸走向昌盛。更憑藉一場場戰爭,導致匈奴「漠北無王廷」,還一度有滅族之憂。除此之外,漢武帝還擊破了諸如南越、衛氏朝鮮、大宛等國,令漢朝威震天下。
  • 漢武帝的功與過
    從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做了54年皇帝。西漢第七位皇帝(漢景帝劉啟的兒子),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在位時派張騫開闢絲綢之路。劉徹十六歲登基,開創了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的偉績,對西漢王朝的發展乃至中國歷史進程影響深遠,但晚期他也犯過錯。
  • 漢武帝晚年思念太子,為何不立劉據的孫子劉病已為皇帝加以補償?
    論秦說漢(286)漢武帝晚年想念太子,為什麼不立他的孫子劉病為帝?漢武帝晚年想念亡子是很正常的事,人都是長肉的,世世代代都有情。為了自己修了一個思母宮,還在湖縣建了一個「回鄉望思臺」。但是想念並不代表漢武帝接受和寬恕背叛的太子,而下了「罪已詔」也不代表漢武帝內心真正的認錯。
  • 衛子夫自殺後,漢武帝究竟有沒有後悔?
    截止到衛子夫自殺的那一年,即公元前91年(徵和二年),衛子夫衛皇后陪伴了漢武帝整整49年(建元二年公元前139至公元前91年)。往昔能歌善舞可以第一時間撥動少年皇帝心弦的小姑娘早已不復存在,甚至說她人老珠黃,也可以視之為一種善意的讚美。
  • 漢武帝和衛子夫一往情深,為何會發生巫蠱之禍,讓一切化為悲劇?
    而衛子夫的兄弟衛青、外甥霍去病都得到漢武帝的信賴,成為他掃滅匈奴的得力幹將。衛青和霍去病在討伐匈奴的戰爭中,立下了殊勳,成為威震天下的大將軍,掌握著漢朝的軍權。而衛子夫也貴為皇后,為漢武帝生下的兒子也被立為太子。一時間,衛氏的風頭一時無二。可是,曾幾何時,漢武帝卻因為巫蠱之禍,對衛子夫和太子下了狠手,使得兩人都死於非命。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一、巫蠱之禍。
  • 漢武帝彪悍的不解釋人生
    漢武帝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他七歲的時候被立為太子,16歲登基,當了54年的皇帝。漢武帝一般來說,提到漢武帝劉徹我們都會認為他是一個偉大帝王,一個偉大的開明君主,他的偉大之處主要體現在哪裡呢?漢武帝登基以後,仍然實施漢初的休養生息的政策,聽從了大臣的建議,提出了推恩令,讓諸侯把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的後代,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諸侯的實力,加強了中央集權。在軍隊和經濟上,他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將冶鐵,煮鹽,釀酒等事務收歸中央所有,不再讓地方製造。同時,他禁止諸侯國鑄錢,把財政大權牢牢把握在了自己的手裡。
  • 漢武帝晚年為何要誅殺衛子夫和衛青家人,又為何逼死鉤弋夫人?
    衛子夫曾經是漢武帝最寵愛的妃子,她也給漢武帝生下了皇長子劉據,在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劉據被冊立為新任皇太子,隨後衛子夫也被擢升為皇后,漢武帝用了很大的心血來培養皇位接班人,也大力提拔了皇后的弟弟和外甥,讓他們成為大漢王朝的柱石。
  • 歷史上最浪漫的一道聖旨:短短的一句話 卻讓世人感動不已
    歷史上最浪漫的一道聖旨:短短的一句話 卻讓世人感動不已 在古代,一個皇帝如果有真愛,我想這是不現實的。用網上很流行的一句話就是,皇帝後宮佳麗三千,實力不允許啊。但是有這麼一位皇帝,他竟然力排眾議,為了讓糟糠之妻當上皇后,他下達了歷史上最浪漫的一道聖旨。
  • 漢武帝晚年為什麼要殺鉤弋夫人?歷史真相很殘酷
    相傳漢武帝晚年,想立鉤弋夫人所生的兒子劉弗陵為太子,但是擔心「太子年幼,母后亂國」,因此先殺了鉤弋夫人,然後才立劉弗陵為太子。但是班固在《漢書》上並沒有明確說,漢武帝殺了鉤弋夫人,只是說鉤弋夫人」有過見譴,以憂死「。
  • 劉據自殺漢武帝後悔了,衛子夫自殺劉徹後悔了嗎?
    確切地說,衛子夫並非漢武帝所殺,而是自殺身亡,但她的死和劉徹脫不了干係。逼死衛子夫漢武帝從不曾後悔,漢武帝並沒有因為衛子夫死了,就原諒她。儘管她衛子夫在宮中陪伴他49年,在皇后位輔佐了他38年,並為他育有一男三女,可最終衛子夫卻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為他而活的生命。史載:徵和二年(前91年)衛子夫捲入巫蠱之禍中,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