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歷史上被冤枉最狠的人,當屬漢武帝的戾太子劉據,他被冤枉致死,死後天地震怒,百姓震怒,漢武帝震怒,還專門頒布了輪臺罪己詔。劉據的死,值得細品。
劉據是漢武帝最為寵愛的皇后衛子夫的兒子,也是漢武帝即位後11年後心心念才生下的第一個兒子。所以,漢武帝對劉據是非常喜歡,專門為他找了朝堂中學歷較高的枚皋和東方朔兩人做他的老師,並修建了代表婚育之神的高禖廟來祭拜。其後,他的老師更是多大十餘人。
劉據也不負漢武帝的重望。劉據學習勤奮,很小就通曉《公羊》,還主動要求研習《穀梁傳》。
劉據品行端正,結交朋友不問出身,既有名士,也有普通百姓。本不喜歡臣子結交賓客的漢武帝,專門為他修建了博望苑,讓他結交朋友。
然而,恰恰是因為他的德行,造就了他仁慈寬厚的性格,有點兒像漢文帝。所以後來,漢武帝反而不太喜歡他了,加上漢武帝移情別戀,冷落半老徐娘衛子夫,同時又有了其他5個兒子,劉據常常為此深感憂慮。
當然,漢武帝起初還是關注到了這一點,讓衛青去轉達他的意思,說他還是信任劉據的,大漢也需要後代以文治天下,劉據性格穩重,不會讓他擔心。
可是,漢武帝太長壽了,後期的窮兵黷武,每每想要出兵時,或者漢武帝的刑法過重時,劉據都要上書勸諫,有時甚至當著群臣的面駁了漢武帝的面子,漢武帝多少會有一些不舒服的。
儘管漢武帝總是內心覺得劉據做的不錯,但在劉據看來,始終覺得不安,這也導致後來的危機處理不當。
當時的朝廷大臣,可以大致分為兩派,鷹派和鴿派。有的大臣骨子裡就是鷹派,跟漢武帝一樣,喜歡徵戰和嚴刑峻法,可有的大臣卻有私心,為了迎合漢武帝而假裝鷹派。
這些大臣,自然是不喜歡仁慈的太子劉據。他們就抓住劉據喜歡結交朋友的事,詆毀太子說他廣樹朋黨。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漢武帝是個鷹派,他的身邊,自然是鷹派的大臣居多,所以,太子劉據明明寬厚仁慈,處事謹慎,嚴於律己,卻被詆毀的聲音掩蓋。
衛青去世以後,尤其是那些奸邪之人,認為劉據的靠山沒了,又擔心劉據即位以後,他們再無好日子,更是加緊陷害太子,恨不得儘快廢掉他的太子之位。
於是,以蘇文為代表的這些小人,秘密收集太子的黑材料,然後添油加醋地向漢武帝打報告。比如說蘇文曾向漢武帝說「太子調戲宮女」,漢武帝估計心裡還樂呢,專門又給劉據的宮女增加到200人。當然,劉據知道後,自然是憎恨蘇文等人的。
可劉據除了憎恨,別無他法,因為漢武帝表面上的不喜歡,劉據很少能見到漢武帝,也就缺少了自我表現和邊辯解的機會。
所以,太子劉據的日子,過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這樣的日子是何等的煎熬。
江充,一個把自己貼上「不畏權貴」標籤的人,深受漢武帝的器重,漢武帝將他當成是西漢的紀委。
有一次,劉據派人去甘泉宮問候漢武帝,使者走了他不該走的路,被江充抓到。劉據就屈尊找江充認錯,說自己對下屬管教不嚴,希望江充大人有大量,不要讓漢武帝知道。
江充把這事兒當成自己的業績,自然不會賣這個人情,添油加醋地報告給了漢武帝,因而更受漢武帝的信任。劉據當然是恨死了江充。
公元前91年,巫蠱案發,很多支持太子的人都受到牽連,這讓劉據失去了外援。
漢武帝已然年邁,有些昏聵,江充不得不考慮漢武帝死後,他的前程問題,因為劉據一旦登基,勢必對他發難。所以,江充便先下手為強,說漢武帝的病,是有人下了巫蠱之咒。
江充派人四處搜查木偶人,趁機排除異己,冤死的有數萬人。最後,江充還是把巫蠱案的火,燒到了太子東宮。
劉據從來也不敢想,也想不到,自己的宮裡會挖出木偶,這當然是江充的陷害。但因為見不到漢武帝,他害怕啊,這不等於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嗎?
為了自證清白,劉據同意石德的建議,假稱漢武帝詔令,準備抓捕江充。他派人假扮皇帝使者前去抓捕,但遭到韓說的懷疑,使者便將韓說斬殺。這個事,很快被江充的人報告到漢武帝那裡。
事已至此,箭在弦上,已經不得不發。何況劉據甚至懷疑自己的父親是否還健在,更加心急。所以,他決定起兵。
但劉據的兵馬有限,他便請示皇后衛子夫,在得到母親的支持後,他派人打開武庫,徵調衛隊,通告百官說江充謀反。
蘇文逃出長安,再次將事件進展報告給漢武帝,漢武帝原本覺得太子害怕巫蠱案的牽連,又恨江充,派人召太子來問話。但派去的人根本不敢進城,回來後反而說太子要殺他,要造反。
所有的跡象、身邊人的誣陷,讓漢武帝深信太子已經在謀反。漢武帝便親自出面,掌控兵權,殺入長安。而群臣不知就裡,不支持劉據的行動。劉據沒有兵,只能武裝長安百姓,與劉屈氂的正規軍混戰5天,最後兵敗,逃出長安城自殺。
劉據兵變一事,漢武帝一方面處死了太子的大量賓客,一方面封賞了平定此次兵變的將士,直到令狐茂上《訟太子冤書》,直指江充的誣陷,漢武帝才幡然醒悟,派人徹查巫蠱案,才秋後算帳。
然而,太子已死,一切都晚了。
漢武帝盛怒之下,夷了江充三族,這個刑罰,早在漢武帝時期就已經廢除,百年後因為太子的死又恢復,可見漢武帝的憤怒。
同時,為了給太子報仇,漢武帝將蘇文燒死,很多誣陷和對太子刀兵相見的人,包括李廣利和劉屈氂,都被滅族。
晚年喪子,而且是最得意並給予傳位厚望的嫡長子,漢武帝深感切膚之痛。他為了追思愛子,一方面專門修建思子宮、望思臺,一方面頒布《輪臺罪己詔》。
到此時,天下百姓都為劉據的冤屈而悲傷。
劉據的冤,是性格寬厚仁慈,卻不被窮兵黷武的父親認可的冤;是受官場鬥爭,被惡意排擠的冤;是被小人構陷,卻因為見不到父親而無處申訴的冤;是明明根紅苗正品行賢德,卻因為三人成虎眾口鑠金被迫走上不歸路的冤。
人有多優秀,被誣陷之後就有多冤。這種冤,口誅筆伐而無力辯解,時代的悲劇,人性的淪喪,劉據實在太冤了。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