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 饅頭和麵條,在中國人的主食界裡並駕齊驅。
眾所周知,南方米飯北方面。
身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小喜尤愛麵食,湯汁順麵條,越嗦越知味,饅頭裡頭裹點滷菜,甚有一種富足感,而對米飯的喜歡就可見一斑了。
當然每個人的口味偏好不一定是地域差異帶來的,想想在中國人的餐桌上,米飯多少還是會更勝一壽。
但在如今倡導綠色健康飲食的年代,食物本身已不是重點關注,人們更在意的是卡路裡的攝入,尤其對肥胖或者正在減肥道路上奔跑的仁人志士。
那麼,米飯、麵條、饅頭這3種常見的主食,到底哪一種會更容易發胖呢?
熱量一較高低
首先對比大米和麵條的原料(小麥粉)。
在同等重量下,熱量基本在345千卡/100g左右,含水量差也不超過10%,而煮熟之後兩者含水量均在70%左右,只是大米吸水變成了飽滿的米飯。
而面則藉由麵湯膨脹成了麵條。吸水多的米飯和麵條,體積份量看上去更大一些。
再看下饅頭,蒸熟的饅頭含水量低於50%,所以看起來分量比米飯和麵條要小一些。
正由於熟後的饅頭含水量要比麵條和米飯少上30%,所以饅頭的熱量要高一些。
試想一下,同樣是100克的米飯、麵條和饅頭,米飯和麵條裡面有70%是水,而饅頭卻有超過一半是麵粉,熱量高低一目了然。
飽腹感PK
就米飯、麵條和饅頭而言,生重(即原料熱量)一樣的情況下,米飯和麵條由於吸水量高,所以體積較大,在飽腹感上強於饅頭。
再從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含量上看,由於麵條和饅頭的原料即小麥粉,其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含量都要優於大米,因而麵條和饅頭要勝過米飯。
易胖警戒線
其實,在日常的主食裡,米飯、麵條、饅頭之間的熱量差異其實是微乎其微的。怕胖,不是食物「易胖」,而是「吃的」熱量過多,脂肪比碳水更容易導致熱量過剩。
食物本無罪,只怕貪戀人。所以,當我們吃一些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食物時,就能避免攝入較高的熱量。
另外,對於一心想要減肥或者塑身的朋友們,小喜建議還是要進行適量的運動喲。
部分圖文來源自丁香醫生,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