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在飲食上存在著巨大差異,甜鹹豆花、甜鹹粽子等,差異排名第一的非「主食吃什麼」莫屬。
南方人鍾愛白米飯,北方人喜愛麵食,將麵條、饅頭視為心頭愛。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養生健康,關心起這幾種主食哪些熱量高,哪些吃了不容易胖了,而不再單純依據習慣來決定喜好。
哪個熱量更高?
生的大米和麵粉的澱粉含量幾乎相同,含水量差別也在10%以內。它們的熱量基本都是345千卡/100克生重。
從理論上來說,同樣100克的大米和麵粉,做出來的米飯和麵條饅頭的熱量應該差不多,但是煮熟以後,熱量就大不一樣了!
生米煮成熟飯後,熱量為116千卡,麵粉做成麵條煮熟後,熱量為107千卡,饅頭為223千卡。
為什麼煮熟後,熱量會相差這麼多呢?
其實,關鍵在於含水量的高低。
相同克數的米和麵粉,由於烹調方式不同,吸水量也會有所不同。尤其是原料同為麵粉的麵條和饅頭,煮熟後,含水量差別巨大。
相同重量的熟食,吸水量大的,含有的原材料更少,自然熱量就更低。吸水量小的,所含有的食材較多,熱量就相對較高。
所以,想知道同樣重量的米飯、麵條、饅頭的熱量高低,只要看看誰更吸水就可以了。
米飯
先來看看南方人最愛吃的大米飯,米飯的吸水能力不錯,含水量達71%,因此100克的大米,往往能煮出200多克的米飯。
麵條
而最吸水的你可能想不到,居然是麵條。它的含水量達73%,是不是看不出來?
饅頭
同樣是麵粉做成的,饅頭卻是三者中,吸水最差的,與麵條剛好相反,它的含水量只有44%左右。
因而,當拿100克饅頭、米飯、麵條比熱量時,根據含水量的多少,可以得出答案:饅頭的熱量>米飯>麵條。
吃哪個不容易胖呢?
答案肯定是熱量低,同時飽腹感強的呀!
那這三種主食哪種滿足這個條件呢,我們一一來看下。
①、熱量相同,體積大的一般容易讓人飽。
麵條和米飯的熱量相差不大,含水量也相近,吃了以後,很容易感覺肚子飽飽的。
②、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含量越高,越容易飽
麵粉中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含量都比大米要來得高,因此,麵條和饅頭都比大米飯要扛餓,但是饅頭因為含水量少,一不小心就會吃多,所以要注意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