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倔強為底色的人,從來不會輕易認輸。
5月10日晚間,董明珠開啟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場直播,這一次她沒有重蹈覆轍,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將原先23萬的銷售額一舉抬升到了3.1億。
直播電商界自此以後,又多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明珠。隨著眾多媒體的爭相報導,也讓不少新生代的後浪們得以知曉她這個前浪的「鐵娘」之名。
頭鐵的「董小珠」
每個「鐵娘子」的小時候,或許都是個「鐵頭娃」。
董明珠打小時候起,便是一個能夠為了完成目標將「頭鐵」進行到底的人。這並非筆者的隨口一言,而是從她親口講述的故事中得來的論斷。
作為格力集團的代表人物之一,董明珠曾接受過眾多媒體的採訪,相應的訪談節目也上過不少。在她每次被問及孩提時期的趣事時,董明珠印象最深的有兩件事:一是學遊泳,二是學自行車。
12歲那年,學校組織學遊泳的課外活動,輔導員給董明珠找了三個能夠橫渡長江的好手來當教練。
可三個教練雖是泳界高手,但卻不是好的老師,在教了一陣後就失去了耐心,沒按耐住自己的渡江之心,留下一根棍子讓董明珠自己倒騰後就自顧自的PK去了。
這三人並不知道,他們的這一去差點就釀成了悲劇。
董明珠拿著棍子在淺水裡開始自己探索著泳界的奧秘,沒過多久就探出了事,在水裡摔倒了。
雖然水還沒她高,但她怎麼也站不起來,這個原理就和我們看過的那些1米8的人能夠在1米5的水裡淹死是一樣的。
摔倒之後董明珠水裡使勁地撲騰,瘋狂的喊著救命,幸運的是在她掙扎了一陣後有人從河邊經過,跳下水了把她給扶了起來。
被救起的董明珠仍然驚魂未定,站在岸邊抱著恩人的手久久不敢撒開。
經歷了子事後,人們都以為董明珠會就此放棄,輔導員也沒有強求她再去學習。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董明珠第二天還是出現在了河邊,還叫上了自己的三個「老師」,對他們說道:雖然我還是很害怕,但如果學不會,以後還是會淹死,所以我想現在就學會。
於是董明珠就這樣繼續學起了遊泳,直到後來她也有了「一葦半江」的能耐。這件事後,全村人都知道了董明珠是個「鐵頭娃」,知道了她為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倔強(純褒義)。
後來董明珠學習自行車時再次讓人們看到了她的這種精神,這個故事在這裡就不多做贅述了,大致上和她學遊泳時的經歷差不多,也是一番險死還生後的堅持到底。
在董明珠成為商界「鐵娘子」之後,人們曾不厭其煩的解讀過她的性格,對這兩件事上揮灑了很重的筆墨。
雖然在描述上不盡相同,但最終的結論卻相當一致:董明珠是個在遇到困難時不會放棄的人,她骨子裡充斥的都是不服輸的勇氣與執著。
這樣的主旋律和主基調,一直迴響在她今後的漫漫人生中。
黑暗路上的孤獨前行
沒經歷過深夜哭醒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沒在黑暗中獨行的人不足以談成功。
沒有人會希冀著萬事自己扛、重擔自己挑,只不過是生活所迫下的不得已而為之,人們常言鐵漢柔情,「鐵娘子」又何嘗不是?
1975年,董明珠大學畢業後回到了家鄉南京,過上了按部就班但卻平淡喜樂的生活,和那個時代的大部分女性一樣,她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成為了一位母親。
她和自己的丈夫非常恩愛,兒子也乖巧懂事,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她的一生將是標準的「相夫教子」模板。遺憾的是,她的人生也和大部分人一樣沒有如果。
1984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這一年兒子東東不過2歲,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全部壓到了這個剛滿30歲的女人身上,董明珠的人生軌跡也就此徹底改變。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在剛失去摯愛的那段時間,董明珠也曾悲痛的不能自已,但她卻明白自己沒有太多時間頹廢,很快就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
她一邊工作一邊照料兒子,因為家裡沒人照顧,所以董明珠只好將他也一起帶到了單位,每天抱著孩子上下班。
見她一個人如此辛苦,身邊很多人也都勸她再找一個,但董明珠都以「擔心孩子成長」為由給拒絕了,於是董明珠就這樣一個人走到了現在。
1990年,兒子東東8歲,到了慢慢知事的年紀,董明珠一直懸著的那顆心終於得以放下,開始思考起自己的後半生。
彼時改革開放的東風正拂過整個中國大地,撩撥著所有心懷抱負的人,受過高等教育的董明珠本就知道外面的世界精彩紛呈,更加明白這對於自己來說是個機會。
既然此生已註定了要孤獨前行,那為何不索性讓自己活得更波瀾壯闊一些?
所以和那些勇敢的們一樣,已經36歲的董明珠也踏上了那條奔湧向前的時代洪流,掀開了自己「鐵娘子」的新篇章。
銷售新人董明珠
沒有意外的,董明珠為自己選擇的新人生第一站也是深圳。
因為在過往的十幾年裡,她從事的都是比較簡單的行政工作,並沒有一技之長,所以剛剛南下的她,一開始也是從普通的文員做起。
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後,董明珠便耐不住了寂寞,這文員工作與此前的幾乎沒有差別,絕非她想要的新生活,於是她果斷辭職另謀出路。
第二站她選擇了珠海,因為年齡的限制很多創新型職位並不待見她,於是她索性給自己挑了一個門檻不高但難度卻很大的活——銷售。
當時有一家名叫海利(格力的前身)的空調廠招人,她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前去應聘,沒想到很輕易就通過了,成為海利銷售部的一員。
那時候人們獲取消息的途徑遠沒有我們現在方便,所以董明珠在進入海利之後才知道自己為什麼能夠這麼簡單就上了崗。
至於我們這一代就不必多說了,在還沒踏入社會前就已經知道了絕大多數銷售人員是沒有固定工資的,基本上全靠提成來養活,幹得好的錢就多,幹得不好的每天吃飯都是個大問題。
這樣的條件對於剛剛轉行的董明珠來說,難度不要太大。她沒見過空調,也從來沒看過任何有關於銷售技巧的書,更沒有任何人脈,喝酒應酬這些事情更是從來都沒接觸過。
用一句不太好聽的話來形容,像她這樣的根本就是「啥也不是,幹啥啥不會」,想要在銷售這一行幹出成績就和「山魯佐德」跟「山魯亞爾」在講故事一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可偏偏就是這麼一個高難度的工作,卻意外的喚醒了董明珠的頭鐵屬性,她暗自下定決心,打算來上一場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裡也是褒義)。
她每天寸步不離的跟著廠裡給她安排的「師傅」,其實也就是個比她早來了些日子的前輩,專心致志的聽著經驗、做著筆記、模擬著流程。
就最簡單的話術和套路都還沒學會呢,董明珠很快就被拉到了前線,開始參與了實戰。
鐵娘子養成記
董明珠的第一戰打得並不容易,但沒想到因為她的堅持還真的打勝了。
董明珠當時自己一個人坐火車前往北京,在幾十個小時的長途中都沒有吃飯,下車之後她去和自己的師傅會合,剛到目的地突然兩眼一黑,重重的摔倒在了地上。
要不是師傅聽到動靜出來得快,董明珠的第三次「險死還生」可能又要上演了……
醒來之後的董明珠感覺自己的尾骨鑽心的疼,師傅建議她先調理好再工作,但董明珠卻覺得自己不能第一單就拖後腿,所以一再堅持著跑完再說。
她忍著劇痛來回奔忙,和客戶商談時還一直面帶微笑,疼得受不了了才找個藉口出去透透氣,當時正是酷暑的三伏天,她卻渾身冷汗直流。
還是幸運的是,在董明珠的努力下這單生意總算是給她順利的談了下來。在第一戰圓滿結束後,董明珠才抽空去醫院做了檢查。拍完片才發現,竟然是尾骨裂了!
帶著這樣的拼命精神,董明珠做銷售的第一年就把自己的業績做到了300萬,光提成就拿了6萬塊,她的「頭鐵」屬性也開始為整個海利銷售部所熟知。
在隨後的歲月裡,董明珠不斷的刷新著自己的記錄,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本著務實、專業的態度逐漸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1993年,董明珠的總業績超過5000萬元,佔全公司業績的1/6。這一年她成為了很多銷售人員心中的神話,在很多媒體添油加醋的描述下,她成了「營銷女皇」。
1994年,董明珠被提拔到總部,擔任經營部部長,進入了格力的管理層。而這一次,董明珠讓人們見識到了她的另一種「頭鐵」。
「鐵娘子」時代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董明珠的心裡卻有著N把火……
她一改往日裡的笑臉相迎,變得鐵面無私,開始整頓格力內部作風,力求打造出一條適合格力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定下非常多的新規矩。
比如在辦公室不可以吃東西、說閒話,女生不可以戴耳環和戒指,頭髮也必須得是短髮,只要違反就是罰款。
剛開始的時候人們還以為是說笑,直到後來有些不守新規的人真的被罰了,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董明珠是在玩真的。
此後,董明珠又從其他方面入手,推行新的政策,杜絕一切走後門以及有可能損害格力利益的行為,一旦抓到就是嚴懲。
當時有很多同事不滿於董明珠的「新政」,還向董事長朱江洪打小報告控訴,可當朱江洪把她叫到辦公室問責時,她卻一臉正氣的回答道:要不是你給我的權力不夠,我懲罰的力度還會更大!
這一句話懟得朱江洪直接成了「問號小朋友」,一時無言以對。好在朱江洪也是明白人,知道董明珠這麼做是為了格力,而且在董明珠的鐵腕下,格力確實在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所以在勸誡了一番後也沒有對她做什麼。
在董明珠的強力整頓下,格力的員工作風宛如一支軍隊,戰鬥力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再加上後來朱江洪的技術改良成功,格力在1996年成功登上了中國市場空調銷量第一的寶座。
2001年,董明珠升任格力電器總經理,權柄之重僅次於第一把手朱江洪。
在成為總經理之後,董明珠沒有絲毫的鬆懈,利用手中的權力開展了更加猛烈的「整風運動」,把格力打造成了真正的一塊鐵板,格力的戰鬥力變得越發迅猛。
2003年,格力的營業收入首次突破百億,成為全國第一家百億級的空調企業。
2012年,格力營收突破千億大關,穩坐國內市場頭把交椅。也是在這一年,董明珠再度升任,成為了格力電器的董事長,成為了真正一把手,格力自此正式進入了「鐵娘子」時代,
這個格力的新時代一直持續到了現在,現如今董明珠也依然還是格力真正的掌舵者。
如此前浪,當為楷模
今年五四青年節之後,前浪、後浪這兩個詞成為了當下最為熱門的詞彙,幾乎沒有之一。
在最近一段時間,很多人用了大量筆墨去論證何謂真正的後浪,但卻很少有人去定義什麼才是前浪。
其實就像時下的我們一樣,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稱之為「後浪」,也不是所有的老一輩人都能夠成為「前浪」。
當然,一千個讀者裡可以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無論想法有多麼的特別和與眾不同,我們終歸看的都是同一本書,總有一些永遠值得我們標榜的存在。
我們不應強求所有人的喜歡和認同,但應當聽到被從過往時代裡留存至今的旋律,聽到在那洶湧的浪潮之下,真正的奔湧之聲!
董明珠也許不會得到所有人的肯定,但她迎難而上,不畏險阻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因為她當得上這個時代的真正前浪!
參考資料:
何加鹽:留給董明珠的時間不多了
作者:王小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