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濟內循環被頻頻提出,消費和投資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發展方向,為了提倡人們多消費,國家還發出「優惠券」拉動經濟循環。可見消費對於促進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近年來,「炒房致富」理念深入人心,很多人節衣縮食,勒緊褲腰帶,不惜背上巨額房貸,就是為了買房保值。
控股的董事長馮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買房子的年齡普遍偏低,中國購買第一套房的平均年齡只有27歲。其實大家不妨想想,對於很多90後來說,能在這個年紀買得起房,除了靠家裡,也只有精英可以買得起房了吧。很多年輕人都處於負債狀態,自己買房並不現實。
買房子並不像買個手機、買塊手錶那麼簡單。大多數家庭可能為買一套好房子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他們辛苦掙來的錢,在很多一線城市也只夠個首付。就算是很多去了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的畢業生,即使每個月月薪過萬,那麼不吃不喝,一年才能存下12萬,十年也才只有120萬。根據目前一線城市的房價,以北京為例,目前均價60000 /平米,如果想買100平米的房子,那麼30%的首付就是180萬,可能到了40歲才勉強付得起首付。
據統計,中國目前的商業貸款達到了6000多筆,如果再加上住房公積金貸款,「房奴」的數量至少在3億。這也意味著,絕大多數的人是生活在房貸之下的,每月工資到手之後,還完房貸,能用於消費的錢就很少了。而此時的消費促進經濟發展,就顯得很無力了,近30萬億的房貸限制了居民的消費能力,也是「拖垮」經濟內循環的重要因素。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消費力卻還不如印度!
因此,當經濟內循環到來的時候,也就會起到降低房價的作用,中國的樓市也就可能要「變天」了,而我國首富馬雲所說的「房價如蔥」也就不難理解了。近年來,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但是物價也上漲了。所以,要讓老百姓消費,擴大內需,還是要讓老百姓手中有錢。
因此,刺激內需、促進消費,既要增加居民收入、減輕人們的負擔,又要保持物價在較高水平。長期以來,高房價一直飽受詬病,近年來國家一直在調控房價,還提出了「房住不炒」的宗旨,這些政策讓房價趨於平穩,也減少了流向房地產的資金。
正如「玻璃大王」曹德旺所說,12億人沒有消費能力。這是為什麼?曹德旺也給出了「答案」,因為普通人最大的消費就是買房,房子已經「掏空」了人們的錢包,因此不可能再進行其他消費。
那麼,在經濟內循環中,房地產快速增長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如果說,普通人如果不買房,應該持有什麼呢?有人建議,持有黃金和糧食這兩樣東西,可能更現實一些。
最近黃金價格的上漲促使許多人去黃金商店購買貴金屬。這波金價的最大贏家是經常被嘲笑的「中國大媽」。據估算,如果七年前就買了黃金,並保持到現在的話,應該是可以大賺一筆了。
黃金作為硬通貨,在任何時候都具有一定的「避險」功能。此外,糧食對每個人來說也是不可缺少的,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所以,如果你能擁有糧食,那麼就可以牢牢的套住「飯碗」了。
在編者看來,經濟內循環的到來,我們應該順勢而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於普通人來說,無論是買房還是存錢,又或是存糧食還是購黃金,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如果說你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能力,那麼買房無可厚非,如果說你還在奮鬥的路上,那還是應該以事業為重,不要早早背上房貸。畢竟,樓市在平穩的大環境下,買房也不差一時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