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經濟內循環的話題被頻繁提起。其實還有很多人都不理解,經濟內循環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些人認為經濟內循環之下,想要拉動經濟發展必須要靠房地產,所以未來的房價只漲不跌。
但是還有人認為,就是因為現在的房價太高,導致許多人貸款買房子,花光了所有積蓄,很多人的收入全都流進房地產行業。雖然說房地產行業發展起來了,但是經濟內循環是無法循環起來的。所以經濟內循環之下,房價會下降,讓人們重新恢復購買力。
其實簡單來說,經濟內循環就是中國在應對外部挑戰時建立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在這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中,國內和國際周期是相輔相成的。
不過,經濟內循環並不意味著中國將來要完全依靠國內市場。實際上,在未來,對外開放仍然是主流,不過我們要做的是充分發揮國內市場的優勢。
現如今,我國房地產是經濟內循環中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影響最大的一環。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住房貸款在2019年的時候,已經達到29.8萬億,近30萬億的住房貸款,佔居民總貸款的的54%。
這意味著什麼呢?也就是說,100個人中就有54個人背負房貸。因此,在貸款壓力下,人們想要花錢消費就需要好好考慮了。
所以說,政府在7月份的時候再次提及了經濟的雙重循環,強調以國內市場的循環為主體,形成新的國內外發展格局。畢竟當大部分人把錢全部投在房地產時,沒有資金來投資其他行業了,經濟循環的周期很難進行,其他行業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因此,在經濟內循環的背景下,房價大漲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如果房價接著上漲,大家還哪有錢消費呢?
相信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影響下,未來房價可能保持平穩,或者下降。
這樣看來,對於有剛需的購房者來說,國家實行經濟內循環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或許隨著經濟內循環的不斷發展,在房價保持平穩的狀態下,隨著人民收入的提高,和貨幣貶值,其實,房價也相當於一種變相的下降。未來,買房的壓力越來越小,將更加有利於剛需購房者買房。
總而言之,在經濟內循環之下,未來大力發展的不是房地產行業,而是實體經濟。因為,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可以最大限度地為國民提供工作崗位,讓更多的人能夠賺到錢、有錢花,這樣的經濟內循環才能真正的「活」起來。
黃奇帆也曾說過一句話,直擊房地產市場。他表示,國家為了避免房地產市場的「泡沫」不斷擴大,也將堅持「房住不炒的理念,實現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的目標。
實際上,經濟內循環也給那些在炒房熱衷執迷不悟的炒房客,打了一劑「預防針」,提醒他們儘快撤離房地產市場,以免賠的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