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在南京開展

2020-12-21 荔枝網新聞

  今天(12月13日),《「命運與共」 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展覽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展出。83年前,國際友人約翰·拉貝領導的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以3.86平方公裡的區域,保護了25萬多中國人,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休戚與共的大愛精神。

  展覽以「命運與共」為主題,在入口處,精心設計了當年小桃園的「拉貝之門」場景複製,83年前,在這扇大門內,拉貝收容了前來避難的難民。這是希望之門,也是生命之門。

  進入「拉貝之門」,就是展覽的前言和3個主體部分,分別為漢堡之子·中國之緣、留在南京·伸以援手、不忘拉貝·大愛永恆,用70多幅圖片和40多件展品,向觀眾講述了約翰·拉貝的生平故事。

  看到這些,約翰·拉貝的秘書陳文書的孫子陳詩皓將史料和腦海中父輩的講述一一對應了起來,他的祖父祖母就是在拉貝帶領下建立的安全區相遇的,「我的祖父當時是拉貝的秘書,在難民收容所可能做一些協調工作。我的祖母當時其實是以難民的身份進去的,去到收容所之後,看到慘烈的狀況,所以我的祖母也就自告奮勇地去做護士,然後我的祖父跟我的祖母組成家庭。」

  在「漢堡之子·中國之緣」這一部分,運用了時間軸的呈現方式,穿插有代表性的圖片,將1882年拉貝在德國漢堡出生到1938年拉貝離開南京的56年時光濃縮其中,包括了拉貝的出生家庭、少年時代、非洲經歷以及先後在中國北京、天津和南京的工作和生活。這一部分在以往的相關展覽中較少涉及,不少照片是首次展出,介紹了拉貝在他68年的人生中,近一半的歲月是與中國有關的。

  在「留在南京·伸以援手」這一部分,展示了拉貝出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開放住宅救助難民、拉貝與難民之間的互相感激,以及重要的歷史資料——《拉貝日記》的公布和出版經過。展覽摘錄了拉貝在日記裡的一段話,「我們難道不應該設法幫助他們嗎?至少救救一些人吧?假如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的同胞呢?」在他心中,已經把朝夕相處6年多的南京人,當作自己同胞一般,所以,他決定留下來。

  展覽特別選取了三個典型的視角,再現拉貝在自家院落救助難民的情形:一是拉貝防空洞。拉貝住宅內有一個自建防空洞,在展覽中可以看到,拉貝制定了一條規定:防空洞中間最安全的位置只能給婦女和兒童,男士只能使用兩邊的座位或站位,如果違反這一規定,便不能使用拉貝防空洞;二是拉貝住宅裡的難民。展覽介紹,在拉貝的辦公室和院子裡,一共收容了602人,其中有126名10歲以下兒童。拉貝在日記裡記錄,曾有兩名嬰兒在他的住所出生,拉貝高興地為這兩名嬰兒取名;三是拉貝與中國人之間的彼此感激。展覽展示了25個難民收容所所長籤名致謝拉貝的折頁,難民在新年獻給拉貝的感謝詞,當年的難民,將拉貝稱為「幾十萬人的活菩薩」。

  展覽以專題形式展示了《拉貝日記》的發現和出版。拉貝的外孫女萊因哈特1996年在紐約公布拉貝日記的照片,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拉貝日記》在當時引發了轟動。近年來,《拉貝日記》推出了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等多個語種。2017年,拉貝之孫託馬斯·拉貝將《拉貝日記》南京卷《敵機飛臨南京》捐贈給中央檔案館,並在南京出版了影印本,成為人們了解和研究南京大屠殺歷史的重要文獻。

  在「不忘拉貝·大愛永恆」這一部分,介紹了戰後拉貝回到德國後的狀況,拉貝家族與中國的友誼以及拉貝精神在當代的意義。展覽摘錄了戰後認定拉貝為非納粹分子的判決,介紹了南京對拉貝一家的援助。當戰後拉貝一家生活困頓的消息傳到南京時,南京市成立了勸捐委員會,用捐款購買了奶粉、香腸、咖啡、黃油和果醬等食品,輾轉寄給拉貝。展覽展示了南京市檔案館提供的當年援助拉貝的相關信件,這些檔案訴說了南京市民不忘拉貝的感恩之情。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南京市將防疫物資捐贈給拉貝後人,約翰·拉貝的孫子託馬斯·拉貝特意給紀念館傳來了一份視頻,表達「患難見真情」的和平心聲,「在困難時期,中德兩國人民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兩國之間的友誼將繼續世代相傳,這也證明了中華民族有恩必報的崇高品格。」

  展覽時間為2020年12月13號到2021年4月。

  更多詳細報導,歡迎收聽江蘇新聞廣播(南京地區FM93.7,蘇南地區FM95.3)的各檔節目,《江蘇新聞聯播》07:00-07:30《新聞早高峰》07:30-09:00《新聞晚高峰》18:00-19:00。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顧倩穎 荔枝網/李琥 編輯/趙夢琰)

相關焦點

  • 《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主題展覽開展
    央廣網南京12月13日消息(南京臺記者王連琦)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1937年11月,南京淪陷前夕,包括德國人約翰·拉貝在內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著生命危險商議並組成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設置了25個難民收容所,在此後南京的至暗時刻救助了25萬多名中國難民
  • 《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展覽在南京開幕
    「中國人民紀念拉貝,是因為他對生命有大愛、對和平有追求。」國家公祭日,《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在紀念館開展。展覽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主辦,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和德國海德堡拉貝交流中心承辦,重溫拉貝在南京大屠殺時期與中國人民命運與共的歷史故事,號召人們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 新老物件「講述」約翰·拉貝家族四代人與中國人民的友誼
    中新社南京12月13日電 題:新老物件「講述」約翰·拉貝家族四代人與中國人民的友誼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各種新舊物件、照片如線索般串聯起83載時光,靜靜「講述」著約翰·拉貝家族四代人與中國人民的友誼。
  • 延續四代的情誼,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展開幕
    延續四代的情誼,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展開幕 2020-12-13 2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
    「中國人民紀念拉貝,是因為他對生命有大愛、對和平有追求。」國家公祭日,《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於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當天下午在紀念館開展。
  • 命運與共、從未相忘!約翰·拉貝主題紀念展今日在寧開幕
    交匯點訊 「中國人民紀念拉貝,是因為他對生命有大愛、對和平有追求。」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在紀念館開展。展覽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主辦,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和德國海德堡拉貝交流中心承辦,重溫拉貝在南京大屠殺時期與中國人民命運與共的歷史故事,號召人們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 反映拉貝家族與中國友誼的展覽在南京開幕
    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記者邱冰清、蔣芳)13日,《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主題展覽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拉開帷幕。展覽以「命運與共」為主題,展現了約翰·拉貝在南京大屠殺期間與中國難民共命運的感人事跡,以及拉貝家族與中國延續至今的友誼。
  • 與中國的友誼展在寧開幕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餘夢嬌)12月13日,《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展覽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幕。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力群,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勇出席。
  • 收到來自中國的捐贈,約翰·拉貝後代表示「和中國人民的友誼將在抗...
    託馬斯·拉貝站在祖父約翰·拉貝塑像前(圖自約翰·拉貝交流中心網站)4月21日,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德國醫生託馬斯·拉貝收到了來自中國的禮物——德國海森堡大學醫院急需的防疫物資。這是一場持續80多年的友誼的再一次展現。
  • 約翰·拉貝的後人:中國人民從不會忘記向朋友施以援手
    託馬斯·拉貝是海德堡大學醫學院教授,是中國人民熟知的《拉貝日記》作者約翰·拉貝的長孫。約翰·拉貝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曾與其他國際友人共同建立南京國際安全區,最多時保護著25萬中國難民。新冠肺炎疫情在德國暴發後,託馬斯·拉貝曾因當地藥品和防護物資短缺向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求助。
  • 情誼綿延83年 約翰·拉貝展在南京開幕
    「中國人民紀念拉貝,是因為他對生命有大愛、對和平有追求。」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當天,《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展。到場嘉賓為展覽揭幕展覽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主辦,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和德國海德堡拉貝交流中心承辦,以「命運與共」為主題,重溫了拉貝在南京大屠殺時期與中國人民命運與共的歷史故事,號召人們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 約翰·拉貝後代收到來自中國的捐贈後稱:
    4月21日,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德國醫生託馬斯·拉貝收到了來自中國的禮物——德國海森堡大學醫院急需的防疫物資。  託馬斯·拉貝是約翰·拉貝的孫子。
  • 紀念拉貝|拯救南京25萬中國難民的「南京好人」,值得我們銘記!
    他於1908年來到中國,並於1931年至1938年在南京擔任西門子有限公司代表。出於高尚的人類正義感和同情心,拉貝先生與在中國工作的十多名外國人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成立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並當選為委員會主席。他挽救了20多萬中國難民的生命,被譽為「南京的辛德勒」。1月5日,是拉貝逝世69周年。銘記不為悲愴,紀念只為自強!
  • 傳播友誼,呵護健康 ——中國援南蘇丹醫療隊開展義診
    為落實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成果,踐行中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化中南衛生合作,12月15日至17日,在中國駐南蘇丹使館組織協調和山東高速公司支持保障下,中國(安徽)第八批援南醫療隊來到山東高速承建的朱巴-倫拜克道路項目沿線的拉杜縣和特裡卡卡縣開展為期三天的巡迴義診,並向特裡卡卡縣醫院捐贈口罩、防護服等抗疫防疫物資。
  • 放心了,「中國的辛德勒」拉貝先生的後代安全健康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目前,他與家人健康狀況良好他們居住的城市疫情也穩步好轉這些接踵而至的好消息讓一直掛念他們的國人鬆了口氣託馬斯·拉貝說孩子們十分珍視與中國的友誼>約翰·拉貝的孫子託馬斯·拉貝目前是德國海德堡醫院的醫生3月底,他向中國來信求援說急需一種德國已停止生產的抗疫藥物託馬斯·拉貝告訴使館工作人員他和家人疑似感染新冠肺炎
  • 是誰的後人,一個求援信息讓中國各方面緊急動員起來
    這是德國的一句名言,在中國和德國都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旁邊還蓋有一枚拉貝先生曾使用過的印章,有『福祉長隆』四個字。這些文字和圖案,默默傳遞一種健康的祝福,也表達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意願。」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說。3月中旬,就在中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之時,病毒開始在歐洲蔓延。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接到一通來自海德堡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