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3 2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夢雲/文 施向輝 顧聞/攝)2020年12月13日,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下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辦了「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展」開幕式,約翰·拉貝孫子、德國海德堡大學教授託馬斯·拉貝從德國發來視頻,他說:「約翰·拉貝的善舉,用一句俗話來說就是患難見真情。至今,拉貝家人與中國人民的友誼已經持續了四代之久。」
據悉,展覽展陳時間為2020年12月13日至2021年4月。展覽以「命運與共」為主題,講述約翰·拉貝在南京大屠殺時期與南京難民共命運的感人事跡,以及拉貝家族與中國延續至今的友誼。
展覽以當年小桃園的「拉貝之門」為入口,83年前,在這扇大門裡,拉貝戴著頭盔,接聽著電話,寫著日記;在這扇大門內外,收容了前來避難的難民。這是希望之門、生命之門,通過場景轉化,把觀眾帶入情景之中。
1937年12月至1938年初,拉貝領導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以3.86平方公裡的區域,保護了25萬多的中國人。
△拉貝收藏和使用過的物品
展覽分為3個主體部分,分別為漢堡之子·中國之緣、留在南京·伸以援手、不忘拉貝·大愛永恆,用70多幅圖片和40多件展品,向觀眾講述了約翰·拉貝的生平故事。
其中,在「留在南京·伸以援手」這一部分,展示了拉貝出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開放住宅救助難民、拉貝與難民之間的互相感激,以及重要的歷史資料——《拉貝日記》的公布和出版經過。《拉貝日記》被公認為南京大屠殺研究中規模最大的最完整的史料之一。
展覽特別選取了三個典型的視角,再現拉貝在自家院落救助難民的情形,一是拉貝防空洞,拉貝住宅內有一個自建的防空洞。二是拉貝住宅裡的難民。展覽介紹,在拉貝的辦公室和院子裡一共收容了602人,其中有126名10歲以下的兒童。三是拉貝與中國人之間彼此感激。展覽展示了25個難民收容所所長籤名致謝拉貝的折頁,難民在新年獻給拉貝的感謝詞,當年的難民,將拉貝稱為「幾十萬人的活菩薩」。
最後,展覽介紹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後,南京市將防疫物資捐贈給拉貝後人的故事,這是當下中國與拉貝家族友誼的見證,體現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中國情懷。在發來的視頻中,託馬斯·拉貝說:「疫情期間,我收到了南京募集的30000隻口罩、620瓶抗疫藥品和200套防護服,十分感謝。」
開幕式現場,邀請了當年約翰·拉貝先生在南京的助理陳文書的孫子陳詩皓,他說:「我的祖父陳文書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擔任了約翰·拉貝先生的助理,幫助拉貝了解各難民收容所的實時情況,並且與糧食委員會副主任休伯特•索恩一起為安全區運送糧食。」
他的祖父和祖母在難民收容所相識相知相愛,並組成了家庭。
他說:「我的家族裡有三代人是醫護工作者,我的祖母徐淑德,我的姑姑陳聲仁,以及她的女兒李文麗。今年新冠疫情暴發,李文麗就曾參與到抗疫的一線的工作中。這種勇敢,不光是我們家族,更是我們中國人克服各種困難的精神傳承。」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