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報觀察記者 王博爾
初冬的樂山氣溫不算太低,走在三江岸邊,若是遇上出太陽的日子總會在背上微微浸出一層薄汗。這樣溫潤的氣候,使得這時的樂山成為了越冬候鳥的天堂。紅嘴鷗、白琵鷺、鸕鷀、野鴨……這些「老朋友們」信守著和樂山「一年一會」的承諾,總在季節交替間往來奔襲,讓冬日樂山呈現出一派人鳥和諧共生的美麗景象。
這個冬天,你有興趣去會一會這些小傢伙嗎?去哪裡能看到它們?
別急,川觀妹精選出五大觀鳥點位,讓你「一飽眼福」。
1、竹公溪與岷江交匯處(張公橋)
可觀賞鳥類:紅嘴鷗、棕頭鷗
很多人只知樂山三江匯流,卻不知道這裡還有一條小溪名曰竹公溪。其實早在唐德宗貞元年春日,女詩人薛濤就曾在竹公溪畔留下著名的詩作《題竹郎廟》:「竹郎廟前多古木,夕陽沉沉山更綠。」
而今,穿過樂山中心城區的竹公溪沿岸已經是市民休閒的好去處。清澈的水流、挺拔的竹林、芬芳的鮮花,這樣的美景也吸引了候鳥的注意。在竹公溪與岷江交匯處(張公橋附近),每年冬季都有大量的紅嘴鷗來此覓食,其中也夾雜著一些棕頭鷗,它們有的在天空翱翔,有的浮在水面上休息,有的在追逐嬉戲,場面十分壯觀。
2、大佛景區北門至嘉定坊一帶
可觀賞鳥類:紅嘴鷗、棕頭鷗、鸕鷀、鳳頭、翹鼻麻鴨
嘉定坊,有嘉州版「清明上河圖」和樂山「寬窄巷子」之稱,北接岷江大橋,南連樂山大佛,西臨岷江河,東依龜城山,依山傍水,造化鍾靈。這裡本是大佛腳下一條仿古建築商業街,有客棧、茶坊、酒樓、酒吧、戲臺等娛樂和商業場所,集旅遊購物、休閒娛樂、風味小吃和工藝品、土特產展銷為一體,頗具「古嘉州」明清時代的歷史文化風韻。
由於緊鄰岷江,又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這裡也變成了觀鳥的不二去處。在這裡可以觀察到紅嘴鷗、棕頭鷗等水鳥,還可以看到一些普通鸕鷀,如果運氣好,還可以觀察到鳳頭、翹鼻麻鴨等珍稀鳥類。據了解,曾經有樂山鳥友在這裡拍到了有著「鳥類中的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秋沙鴨。
3、肖公嘴附近
可觀賞鳥類:紅嘴鷗、白琵鷺、小鷗、細嘴鷗
肖公嘴在樂山城區的三江匯流出,是一塊流水衝刷出的突出陸地,平日裡是市民和遊客隔江眺望樂山大佛的好去處,當候鳥來臨時,這裡又成了人們和候鳥「親密接觸」的樂園。肖公嘴有供遊人眺望大佛的望遠鏡,觀鳥時亦可使用。冬季,江河水位下降,河面上露出大片灘涂,成為了天然的水鳥棲息地。這裡水鳥種類繁多,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罕見的水鳥,比如白琵鷺、小鷗、細嘴鷗等。
4、老江壩至杜家場渡口一帶
可觀賞鳥類:鸕鷀、針尾鴨、赤麻鴨、綠頭鴨、斑嘴鴨等
老江壩是樂山大佛景區以南的一嶼小島,老江,指的就是岷江。最初,岷江是從壩正中流過的。後來,大渡河改道,從樂山城南方向流過,在大佛巖前與岷江匯後,再向下流去。由於青衣江、大渡河、岷江的水質、水溫、水流速度各不一樣,在匯流後形成泥沙堆積,出現了匯流後的第一個河灘堆積物,改變了原來經過這裡的岷江水流向。人們將這匯流後的第一個河中壩取名為老江壩,以記述曾經流過壩上的岷江水。
這裡水域寬闊,食物豐盛,各種水鳥都喜歡來這裡覓食。與上述3個地方不同的是,這裡的水鳥主要以鸕鷀和野鴨為主。在這裡,你可以盡情欣賞到針尾鴨、赤麻鴨、綠頭鴨、斑嘴鴨、鳳頭潛鴨、銀鷗和漁鷗等美麗的水鳥。
5、井研大佛湖
可觀賞鳥類:鴛鴦、鸕鷀、鷺鷥、灰鶴、黃鴨等
大佛湖旅遊度假區位於井研縣西北面大佛鄉,距樂山城區57公裡,是樂山市最大的一座人工湖,因清雍正年間此處建有大佛寺而得名。大佛湖湖面集中而開闊,共8000餘畝,水量5500萬立方米,在樂山市境內居首位,湖周綠樹成蔭,植被覆蓋率高,是數萬隻鳥的天堂,也是四川地區候鳥越冬最多的湖泊之一。
冬天到大佛湖,可以欣賞到鴛鴦、鸕鷀、鷺鷥、灰鶴、黃鴨、野鴨、斑鳩等十餘種鳥類,是親近大自然的首選去處。這裡的最佳觀鳥時間在12月至第二年3月,蕩舟湖上,夕陽西下之時,可以一覽「群鶩與落霞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獨特美景。
觀鳥提示:越冬候鳥主要以水裡的魚蝦、貝類、水草的根莖為食,如果長期食用人們投食的麵包、餅乾等,會造成其營養不良,過度依賴人類投食,也會降低它們的捕食能力。同時,用彈弓打鳥、在候鳥集中區域放風箏、強行抓鳥留影等行為,都會對候鳥們造成傷害,希望來觀鳥的朋友們樹立候鳥保護意識,文明觀鳥,一起加入到愛鳥護鳥的隊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