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林淑玲)國際民航組織(ICAO)9月27日登場的大會沒邀請臺灣出席,造成大震撼。93歲的李登輝在24日的募款餐會呼籲「臺灣人要勇敢一點」,時代力量、臺聯也都向蔡當局喊話要求再衝。當美國言必稱「一中政策」,排解不了兩岸九二共識僵局時,蔡英文下一步要如何走,值得深思。
蔡當局左顧右盼等不到ICAO大會邀請函,是綠營的夢醒時分。美國國務院主管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羅素(Daniel R.Russel)23日下午在紐約外籍記者協會就美亞太政策做例行簡報,回答臺灣媒體記者詢問時針對ICAO案做了說明。美國國務院正式說法是,在維持美國的「一中政策」上,美國支持臺灣「在不需要以主權國家為參與條件的國際組織中成為會員」;對於需以主權國家身分才能成為會員的國際組織,「美國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 「一中政策」是美國臺海政策的前提,但蔡當局、綠營向來是選擇性忽略,假裝看不見。ICAO案例可明確看到,蔡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一中,美國也不會把「一中政策」吞下去。2013馬時期可以出席ICAO大會,蔡當局進不了國際民航組織大門,問題在一中。美國對九二共識的態度向來模糊,對一中則是清楚的,因為這攸關美國更大利益,「獨派」若認為美國會為「臺灣獨立」而戰,這是在做白日夢。 九二共識的核心就是一中,島內現行「憲法」的核心也是一中,這三者是環環相連。除非民進黨當局要蠻幹推「制憲」、「獨立」,斷然閃不過前述的法理關係,又有哪個國家能支持「臺灣獨立」? ICAO這堂課已經下課了,蔡當局官方、綠營罵也罵了,為今之計,更重要的是趕快全盤檢視現有的兩岸、對外戰略,找出可行方案。 蔡當局之前犯了戰略錯誤,ICAO翻牌後相關高層官員個個灰頭土臉,如今證明美國、日本的一中政策都是鐵板一塊,蔡當局根本動不了。臺灣例行在每年聯合國大會開議時委託「邦交國」發聲,花了大錢,也流於虛應故事的表面文章而已。更現實的是,現在還不是22個「邦交國」都能被臺灣動員。ICAO已慘敗,蔡當局如果還是繼續走同樣的路,就是不斷複製ICAO模式。 觀察蔡當局最近一連串作為,對兩岸關係、操作能力都太樂觀、太自信,還不止是ICAO這項。之前急著把宋楚瑜出任APEC特使的訊息丟出來,這是要測風向?還是認為可以先喊先贏,再靠美國幫忙?國臺辦透過正式記者會表態否決宋的特使案之後,不但蔡當局自傷,親民黨和宋楚瑜也傷得很重,橘子染綠味道就變了。以綠營最近的民粹當道,11月的APEC這局可能比ICAO更難搞定,不要弄到最後下不了臺,像陳水扁「執政」時2001年缺席上海峰會,就難看了。對蔡當局的施政,外界一直不解的是,蔡英文雖是520上任,卻是1月16日就當選了,去年底就知勝算極大;但包括經濟問題嚴峻、不承認九二共識會地動山搖,這些都是可以預期的,蔡當局現在的表現卻一點都不像有經過長時間準備的「執政」團隊。以兩岸關係而言,ICAO相對於陸方在臺灣選前所說的地動山搖只是掉幾片葉子而已,如果ICAO、APEC都頂不住,兩岸的結也打不開,很難想像當一波波的壓力接踵而來,蔡當局要怎麼辦?臺灣要怎麼辦?
來源:中評社
責任編輯:左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