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房成了「香餑餑」雲和百幢閒置農屋改頭換面變民宿

2020-12-21 浙報融媒體

雲和空閒農房

依偎深林之中,靜臥碧水之畔,仿佛一夜之間,雲和大山深處的農屋成了新風景。

「以前村裡的土雞土鴨很搶手,想不到現在連老房子都成了『香餑餑』!」當地農民這樣形容空閒農房如今的火爆之勢。

鄉村,成了休閒養生的嚮往之地;農房,成了投資創業的優質資源。曾經養牲圈畜的牛棚,菸灰燻天的灰寮紛紛搖身一變,成了土洋結合的鄉村酒吧,書香瀰漫的安靜書吧,餘音繞梁的清幽琴房。現階段,雲和已成功租賃150幢閒置農房,為農民直接創收600餘萬元。閒置青山綠水間的「沉睡資源」正轉化為發展資本,成為推動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近日,我們趕赴崇頭鎮、石塘鎮等地,探尋農房升值的奧秘。

土房變身「精品房」

沿盤山公路一路向上,行駛近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位於海拔763米的崇頭鎮坑根村柳山頭自然村。「前面就是牧雲居了!」司機指著路邊一幢5層高的酒店告訴我們。

古村落裡為什麼會有如此現代化的建築?帶著疑問,我們走進了牧雲居民宿。白色磚牆掛著梯田油畫,榻榻米、小陽臺、落地窗將這裡點亮。「原先是幢毛坯房,我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改造。」牧雲居度假民宿業主宿慶蕾笑著說。

2015年初,雲和對空閒農房調查摸底,在全縣1115幢空閒農房中,有意願出租的有上千幢。當年6月,雲和縣開啟了「空閒農房二次創業」改革,出臺一系列配套措施,吸引、鼓勵工商資本進村上山。來自安徽的宿慶蕾趕上了這股浪潮,花下200餘萬元租下一處農房。2016年開門營業後效益漸好。2018年,又在「牧雲居」門前幾十米拐角處開了「一雙人」民宿,裡面一間由牛棚改造的「半舍」小院頗受顧客喜愛。

「我帶你們去看看!」宿慶蕾領著我們往羊腸山道走去。「喏,『半舍』的前身就是這樣的!」在十來幢相連的頹圮牛棚前,她停了下來。

改造前的「半舍」小院原是廢棄牛棚

我們注意到,不到十平方米的牛棚牆體開裂,瓦簷上也滿是青苔。「可別小看它們,稍加改造,就大不一樣,一間的年租金都要四五千元呢!」宿慶蕾說。

來到「半舍」,果真讓我們眼前一亮:青石地黃泥牆的獨立小院,花草鮮妍,簡約清幽。「這間房日常價1200元左右,一般得提前預定。」宿慶蕾說,他們計劃將剛租下的十來間牛棚再進行改造。

「這裡有20多幢80來間牛欄灰寮,我們計劃打造成一個特色商業街區。」崇頭鎮駐坑根村幹部許煜明告訴我們,村裡有農家樂民宿12家,引進牧雲居、雲谷山房等外來投資商3家,年營業收入780餘萬元,目前,正逐步加強環村遊步道建設、汙水線網改造等工程,以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

「六頭民宿」有標準

空閒農房改造成民宿,改變了房子空置、土地空閒的狀況,但民宿整體「低小散弱」,普遍缺乏特色和品牌,同質化現象嚴重。2016年,雲和縣提出了「雲和雲居·六頭民宿」品牌和發展理念,讓農房改造和民宿發展有標準可依。

「『六頭民宿』跟其他民宿最大的不同在於植入地方文化元素,融入鄉土特色,形成了系統化、規範化的民宿體系。」雲和縣鄉村振興服務指導中心主任李雲偉說。「六頭民宿」中的「六頭」指的是門頭牆頭、灶頭、床頭、木頭、石頭、田頭。其中,「門頭牆頭」指民宿建築外觀,「灶頭」指餐飲服務,「床頭」指住宿體驗,「木頭」指民宿與木玩文化的結合,「石頭」指民宿建設利用小順石等本土石材,「田頭」指周邊的田園風光等。

安溪畲族鄉黃處村佛兒巖山腳下的雲和浮生半日民宿是雲和首批標杆「六頭民宿」。客房用松陽、雲和、景寧等麗水九個縣市區名稱命名,從地板到家具,都用老木頭純手工打造,以天然木蠟油取代油漆,屋子裡到處充盈著淡淡木香。

房間軟裝方面,也凸顯著當地文化特色。松陽房主要結合松陽古村落特色,軟裝呈現濃鬱的中國鄉村田園風;青田房根據凍石石雕特色,軟裝採用了鵝黃與翠綠的主色調;龍泉房呈現龍泉青瓷和寶劍文化;縉雲房主打石頭城特色;景寧房軟裝著重體現少數民族特色,房間裡掛著畲族繡品,畲族文化書刊等。

在「六頭民宿」的規範化管理下,雲和民宿產業開始朝著集聚化、集群化方向發展,而「雲味十二道」餐飲品牌的推出,則大大聚集了人氣,帶動了鄉村旅遊。

在石塘鎮長汀村,33家閒置農房中有13家改為民宿,身價漲至百萬,當地村民搖身一變成為民宿業主。「五一期間生意雖然沒有往年好,但每天預訂量也有4到5桌。」農家樂餐飲深受顧客喜愛,與店裡推出的特色菜品有關。

「雲和湖裡的螺螄和大頭魚,我們就地取材做成椒鹽螺螄和仙宮魚頭等,土雞土鴨用牛奶藤熬湯。」民宿老闆娘謝雲燕介紹說。

一道富有特色的「家鄉菜」,是一個地方的地理坐標和文化具象。雲和採用本地所產土特產品為食材,用傳統烹飪手法製作,創新推出了仙宮湖有機魚等「雲和十二道」特色菜品,形成了「味道船幫」「農耕梯田」「漁味仙宮」「尋味客家」等四大菜系等。

通過規劃引領、龍頭帶動、廊道先行,走集群化發展道路,「雲和雲居·六頭民宿」「雲味十二道」品質和品牌認知度、美譽度正不斷提升,逐步形成了「十裡雲河」精品民宿產業集聚帶、「最美梯田」民宿產業集聚區,小順、長汀、龍門等民宿產業集聚村。

改造後的「半舍」小院煥新顏

共享農屋新業態

雲和全縣範圍內的閒置房屋被激活,與當地政府紮實推進「空閒農房二次創業改革試點」有很大關係。

雲和山多地少,村多人少。2001年,雲和提出「小縣大城」發展戰略,引導邊遠山區、庫區等交通不便、自然條件較差的農民下山搬遷,實現農民異地搬遷3.66餘萬人。

一批批山民下山進城,一幢幢農房進入了閒置狀態,「七成人口居住在縣城」的雲和,率先迎來了大批閒置農房的處置與盤活問題,「空閒農房二次利用」應時而生,但外商投資積極性不強,空閒農房利用率不高。為此,雲和開始探索空閒農房開發利用機制,搭建平臺、梳理制度等,尋找新的突破口。

「理順『三權分置』,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尤為重要。」雲和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君說,雲和目前在探索農村閒置農房拆後重建改建審批有關政策等,以處理好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地上建築農戶個人所有、經營收益經營者所有的三者關係,盤活利用空閒農房及宅基地。

制度理清後,緊接著就是平臺搭建的問題。「我們正在探索『共享農屋』模式,在不改變農屋所有權前提下,將空閒的農民住宅單體或集中式租賃。」雲和縣農業農村局農經站站長毛必田說,雲和正設立縣級層面的公益性質的空閒農房流轉平臺, 通過網際網路、物聯網技術,實現城鄉功能互換、生態空間共享。

「打造精品民宿,豐富民宿發展新業態是今後的發展方向。」 李雲偉說,雲和有民宿284家,其中,大部分由農房改建而成。後續還需將雲和鄉土文化、木玩文化、雪梨文化與民宿建設充分融合,培育「牛欄咖啡館」「鄉村酒吧」等一批新業態,形成集民宿、文化創意、農事體驗的新興經濟體。

【亮招】

就地取材 變廢為寶

「空閒農房二次創業」和「舊物回收再利用」有點像。空閒農房就像是被閒置的雜物,在封閉的角落裡,無人問津,甚至一文不值。而外來投資商和返鄉創業者擔任了「設計師」的角色,他們選中適宜改造的房屋,通過租賃或自建的方式,結合當地特色,摻入自身的設計理念,從外觀到內部進行精心改造,讓原本不起眼的老房子變成「藝術品」。在它們的牽引下,遊客慕名而來,投資接踵而至,村民致富有了新出路,鄉村振興有了新動力。

相關焦點

  • 閒置農宅「翻」出了花兒,金色山聯開啟「田園牧歌」民宿新模式
    一戶離家數十年的本村居民後代,精心改造自家的閒置農宅,打造出一方別具古典情愫的小型民宿「泰和山莊」,隱匿山間的世外桃源風貌吸引不少新老朋友一來再來;外來資本的專業運作,帶來更具空間概念和宜居品味的「水雲居」……無論精緻現代還是親切實惠,無錫山聯村的多家民宿都有對應的代表,經過數年的運作和提升改造,山聯民宿群落已成為本地和周邊城市居民們最值得奔赴的度假產品
  • 農宅變「民宿」,西姜寨「大瓦房」裡住了很多城裡人!
    近來,開封市祥符區西姜寨鄉當地不少年輕人通過培訓當上民宿管家,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沒想到擱置了多年的老房子經這麼一改,就變成了如今城裡人的『香餑餑』。」於翠玲說。乘著鄉村振興「1+6」示範帶項目建設的春風,於翠玲家的閒置院落被整院收儲改造成精品民宿木院,於翠玲被聘為民宿管家,每天就在木院上班,不僅能「給自家打工」掙錢,每年還有至少1萬元的保底租金收入。老宅閒置,已成為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的一大「痛點」。在探路鄉村振興「開封模式」的西姜寨鄉,鄉村振興戰略吹皺一池春水,喚醒了「沉睡」的農村「空巢閒置院」資源。
  • 北京農村閒置農房變民宿
    現如今,一座將一個民宿大院分割為4個連體小院的素心磚舎,著實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它那古樸典雅,新穎別致的建設模式,一經一開業,就受到遊客的青睞。如今,在「美團民宿」等網站和手機應用上都能預定,而「攜程」上的好評率更是100%。素心磚舍民宿院位於北京市懷柔區九渡河鎮局裡村。兩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面積約1500平米的廢棄場院,由於場院閒置多年不用,久而久之成了附近村民堆物堆料的場所。
  • 讓老院子煥發新生機 定海盤活農村閒置房打造民宿群
    2017年,馬岙村對村裡的閒置農房進行了排查,共排查出17套有近90年歷史的閒置農房,除了保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老房屋,村裡投入資金對倒塌、破舊的閒置農房進行修復,並交由聯眾集團打造成了村回品牌的民宿群。「目前8套老房、一個院子已被打造成風格各異的院子,有17個房間、22個床位。」馬岙村黨總支副書記林凱華告訴記者,2018年開業至今已接待旅客2萬餘人。
  • 閒置資產咋就成了「香餑餑」
    農村閒置校舍響起了機器聲,撤併村騰出的舊村部辦起了加工廠……近年來,寶雞市不少縣區利用農村閒置房屋創辦的村鎮工廠越來越多。近日,記者走進部分村鎮工廠,探訪村鎮工廠帶動就業的奧秘。閒置校舍響起機器聲12月1日,本是農村冬閒的時節,但扶風縣午井鎮安上村安上小學閒置多年的教室內,卻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成捆的塑料線以及加工手機耳線的其他零配件有序地堆放在一張大操作臺上,以留守婦女為主的工人們正圍坐在操作臺兩旁,組裝加工手機耳線。
  • 1249家民宿成溫州鄉村振興「新名片」
    目前,溫州全市共有民宿1249家,民宿聚集村30個,床位數達11228張,全年經營收入達2.73億元。近年來,溫州各地依託自然、生態、旅遊、人文資源和區位優勢,積極發展鄉村民宿產業,經營者們利用農村閒置農房等資源,共改造農房、舊校舍、廢棄牧場、廢棄地等各類閒置資源2.67萬平方米。全市已有泰順塔頭底、徐岙底,文成讓川村、洞頭花崗漁村等45個村莊進行整村開發利用。
  • 空房子變 錢袋子——湖南省首家農宅改革試點村湯家山村探訪
    有三棟民宿正在動工建設,幾年後這裡將成為桃花源高端民宿的集中地。11月11日,桃花源旅遊管理區桃花源鎮湯家山村、常德市歸園居農宅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小桃一邊向我們介紹,一邊感慨:「如果沒有推行農宅改革試點,像花溪谷這樣集中連片開發民宿幾乎是不可能的。」
  • 百裡杜鵑農舍變民宿 農民變店主
    百裡杜鵑農舍變民宿 農民變店主 發布時間:2020-09-01 00:55:54      來源:畢節日報
  • 廊坊市民宿採風見聞 精品民宿點亮鄉村旅遊
    中國發展網訊 近日,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組織媒體及網紅達人實地走訪廊坊市最美民宿,深度體驗廊坊民宿風情,切實推廣和落實最美民宿大賽大賽成果,提升廊坊民宿品牌,助推廊坊民宿產業發展。活動中,採風團深度探訪了多家富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民宿,「別處」潮白民宿群、李家大院、海棠疊院系列民宿、豔陽村舍等精品民宿都給採風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動中,採風團與民宿經營者面對面交流,深入了解民宿運營、周邊配套、特色亮點等情況。
  • 閒置房屋改民宿,任何人都可做的生意(乾貨)
    現在向大家介紹一種可以將自己或他人閒置房屋改成民宿,租給旅客輕資產型創業。近年來,閒置經濟逐漸興起。年輕人將自己閒置的物品、淘來的東西,放在淘寶閒魚、58轉轉上售賣。因此利用閒置的東西去創造經濟價值是一種很好的創業方向。
  • 新聯村閒置房不「閒」 依託民宿發展經濟
    如今依託古道,村裡大力發展旅遊、民宿經濟、美麗鄉村建設,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  秋末時節,古道上層林盡染,好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紅色的外衣。陽光下,登山陶宴嶺古道,拾級而上,能看到紅楓、鵝掌楸等大樹的樹葉已經變紅、變黃,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好看。到了周末經常可以看到拄著登山杖的外地遊客來到這裡徒步旅行,呼吸新鮮空氣。
  • 從化現首個高端嶺南風貌民宿群 特色民宿成休閒度假「新網紅」
    【現象】從化一批精品民宿悄然崛起特色民宿成休閒度假「新網紅」三面環水、背靠小山,一座玻璃屋客棧「隱身」於茂密的植被中。這家位於從化區鳳凰水庫旁的民宿名為「花雨間」,女主人陳瑜瑜將原先的破敗民房改造成了一處充滿禪意的生活空間。
  • 溫州首批「官方認證」的民宿來啦!有山、有海、有詩意……
    溫州市甌海澤雅外水良藝境民宿溫州市甌海茶山楓嶺民宿溫州市甌海仙巖智友軒民宿溫州花田花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花田花地民宿)溫州聆海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聆海左舍)溫州白迭藝術村民宿管理有限公司(白迭藝術村)溫州市洞頭區北岙米宿民宿
  • 經開區這所閒置校舍不再「閒」,搖身變成「香餑餑」!
    經開區這所閒置校舍不再「閒」,搖身變成「香餑餑」!現在「她」變這樣啦!經開區雒家房小學始建於1956年,在教育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學子,但由於周邊環境的變化和人口的流動,學校生源逐漸減少,2018年該校被撤併,原來的校園也慢慢閒置了下來
  • 甘肅涼州引導村民「閒置地」變民宿 依山傍水田園風光迎客
    去年5月,燈山村組織16戶農戶前往湖北、河南、陝西觀摩學習鄉村民宿旅遊模式,不僅可以當場體驗,還可以和當地受益農戶面對面溝通。圖為張義鎮燈山村天梯山景區民宿航拍圖。 高瑩 攝「轉變固有思想,走出『窮窩窩』。」
  • 如何集約化地改造利用鄉村閒置資源?——以龍船調精品民宿項目為例
    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題目是如何集約化地改造利用鄉村閒置資源,以我們在湖北恩施利川市完成的龍船調精品民宿項目作為案例來做個討論。龍船調精品民宿當時是作為利川市實施民宿升級戰略的一個示範性項目出現的,由市級旅投平臺公司投資建設,大地鄉居從策劃、設計、建設到運營提供全鏈條服務。
  • 河北廊坊:精品民宿點亮鄉村旅遊
    近日,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組織媒體及網紅達人實地走訪廊坊市最美民宿,深度體驗廊坊民宿風情,切實推廣和落實最美民宿大賽大賽成果,提升廊坊民宿品牌,助推廊坊民宿產業發展。
  • 飾品、圍巾、書籤…義烏這裡的「婦字號」成了「香餑餑」
    華美的飾品、精巧的書籤 漂亮的圍巾…… 在中國(義烏)「百縣萬品」消費助農展銷中心 巾幗巧手專區裡 來自欠發達地區的「婦字號」 手工製品、非遺產品
  • 民宿正成為鄉村共享經濟新亮點
    新華社南京11月8日電 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成立民宿合作社,吸引城市人才,引導社會資本,宅基地改革正使民宿成為鄉村共享經濟新亮點。 從出到歸:返鄉建造「烏託邦」 與「攬山」民宿不同,由烏魯木齊縣村民王永虎自家小院改造而成的「漫途山居」民宿有另一番風景:推開窗戶,山水美景盡收眼底;走出庭院,田園風光皆在眼前。 「馬上就到冰雪旅遊季了,我們還在加緊完善,預計這個月底就能開業了。」
  • 重慶萬州:閒置農房變身特色民宿
    漂亮的土家民居 攝影:張倩群山環抱的萬州區恆合土家族鄉,盛夏的午後依然涼爽宜人,一棟棟古樸的具有巴渝建築風格和土家族建築風格的民宿點綴山林間。近年來,隨著鄉村旅遊的火熱,一大批特色、精品民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恆合土家族鄉的50餘家特色民宿,在吸引大批遊客的同時,正帶動小山村民宿經濟健康發展,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增長點。農莊經營戶郎小勇,有著多年特色農業生產銷售經驗,是土生土長的石坪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