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的運輸船「阿波丸」號可謂是大名鼎鼎,被譽為「不沉之艦」,先後將數以萬計的日本傷兵和從中國、東南亞各國搜刮來的巨額財富,源源不斷地送達了日本本土。然而,在最後一次運輸途中,「阿波丸」號遭到了美國潛水艇的誤炸,沉沒在臺灣海峽,中國的國寶、已神秘失蹤多年的北京人頭蓋骨等巨大寶藏隨著「阿波丸」號一同沉入了海底,沉睡至今。
美日私下協議,「阿波丸」號重裝登場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戰爭初期,日本在東南亞菲律賓強行登陸,與美國軍隊展開了連番惡鬥,連戰連勝,迫使7.6萬美國守軍投降,日本全面佔領了菲律賓等東南亞各國。
在日本佔領區內,盟軍戰俘和美國僑民達17萬之多。日本軍隊對他們進行殘酷統治,非打即罵,肆意虐殺,毫無人道主義,被餓死、累死和殺死的盟軍戰俘竟然有1.5萬之多。美國政府一直想解救這些飽受屈辱的戰俘,但一直未能成功。
太平洋戰爭後期,勝利的天平已經傾斜,美國軍隊一路高歌猛進,連戰連捷,而日本軍隊卻屢戰屢敗,全然沒有了往日的囂張氣焰,全面敗退只是時間問題。
這個時候,美國政府派出高官與日本政府秘密接觸,經過幾輪談判,雙方各取所需,秘密達成了一個協議,即:1、日本派出一艘大型商船,負責將美國提供的藥品、食物等緊俏物資運送到美國戰俘營內,交到戰俘手中,確保他們的人身安全;2、允許日本傷兵和僑民搭載商船回日本本土;3、美國艦隊對商船予以放行,不得攻擊。
因為是各自需要,美國和日本對協議內容達成了一致。
當時,在美國強大的海空力量打擊下,日本所有海上艦隊已經損失殆盡,勉強能拿得出手的大型艦船隻剩下了商船「阿波丸」號。其實,說是商船,實際上「阿波丸」號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1429噸,時速也已達到了20節,加上較厚的裝甲,性能與軍艦一般無二。在擔任運輸任務之前,「阿波丸」號曾擔任過日本海軍的運輸船,先後六次往返於日本本土和東南亞戰場,為日本軍隊運送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及各種軍用物資。
因此,可以說「阿波丸」號也沾滿了被日本奴役下的人民的鮮血。
遭美軍誤炸,巨大寶藏葬身海底
1945年初,「阿波丸」號開始了運輸任務。
其實,為雙方運送物資和人員,只不過是美國的一廂情願罷了,日本法西斯的真正目的,是利用「阿波丸」號儘可能多地運送自己的傷兵和從中國、東南亞各國搜刮來的巨額財富,為本國所用。
1945年3月28日,「阿波丸」號從新加坡起航,駛向了浩瀚的大海。
「阿波丸」號是個貨輪,原本只能容納200餘人,此時卻搭載了2000餘名乘客,其中包括日本駐緬甸最高長官小鄉宦一郎和日本外務省次長、駐東南亞部隊總參謀長巖橋一男中將等高級官員。鮮為人知的是,「阿波丸」號上還裝滿了大量搜刮來的的寶藏,其中包括中國的國寶、已經神秘失蹤多年的北京人頭蓋骨和40噸黃金、12噸白銀、15萬克拉鑽石以及3000噸錫錠、3000噸橡膠、數千噸大米……如果以1945年的全球時價來估算的話,這些寶藏總價值約合50億美元。
然而,這竟是「阿波丸」號作為運輸船最後一次在大海上航行,它的死期到了。
1945年4月1日深夜,當「阿波丸」號航行到臺灣海峽時,被美軍潛水艇「皇后魚」號誤認為是日本的驅逐艦,向「阿波丸」號發起了飽和式魚雷攻擊。「阿波丸」號躲閃不及,船身多處中彈,緩緩沉入了漆黑的海底,連同巨大的寶藏一起葬身魚腹。
直到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阿波丸」號搭載寶藏的秘密才得以傳世,大白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