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
尤其到了寒冷的冬天,泡腳,可謂是最受歡迎的養生方式之一了。
但是,泡腳天天做,90%的人可能都泡錯了!
而且有的人,因為「錯誤」的泡腳方式,反而加重了原有的疾病!
八旬老太熱水泡腳,險遭截肢
84歲的胡老太太,覺得泡腳能「活血」,每天臨睡前都會用較燙的熱水泡腳。
可最近她發現,自己的雙腳開始發黑!最開始是小腳趾,後來其他腳趾也黑了,最後連腳背都變黑了。
而且雙腳越來越痛,有時候會疼的睡不著,無奈之下才來到醫院就診。
醫生經過仔細詢問、檢查之後,才知道原來胡老太太有糖尿病,長期的高血糖已經損害了她的足部血管和神經,使其對溫度、疼痛的敏感性變差,我們覺得很燙的水,他們可能一點兒都不覺得燙,這樣就很容易出現慢性燙傷。
而且熱水泡腳不但無法擴張下肢和雙腳已經硬化的血管,而且還會增加組織耗氧量,反而加重缺血和壞死。
這次胡老太太的雙腳變黑,就是缺血、壞死的表現,醫生表示特別嚴重的情況下可能需要截肢;萬幸的是,因為救治及時,醫生終保住了胡老太的下肢。
科學泡腳,牢記5點
熱水泡腳時,局部溫度的升高會使雙腳皮膚表面的毛細血管擴張,富含氧氣和養料的動脈血流量增加。
而且局部溫度升高有助於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所以大家很享受泡腳帶來的舒爽感覺。
但是,熱水泡腳、可不是溫度越高越好!科學泡腳,要牢記5點。
1.水溫:40℃左右
水溫太高,很容易破壞雙腳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
一般泡腳,以稍高於體溫的40℃左右為宜。
2.時間:15-20分鐘
泡腳時間也不宜太長,一般15-20分鐘左右最為合適。
3.水量:腳踝
泡腳水,淹過腳踝即可;尤其是有靜脈曲張的人,水量不要淹過小腿。
4.容器:木桶
木製水桶或腳盆保溫效果更好,而且高度最好超過20釐米。
5.時機:睡前
睡前泡腳最適宜,不推薦空腹、餐後立即泡腳。
熱水泡腳雖好,可不是人人適宜
另外,對於5類特殊人群,泡腳時要格外注意。
1.糖尿病
例如像胡老太太一樣的糖尿病患者,泡腳時就要格外注意水溫,以防燙傷。
因為腳部感覺變遲鈍,可以事先由家人或用溫度計調好水溫。
2.下肢動脈硬化閉塞
如果經常感覺下肢發涼、麻木、疼痛、走路跛腳,甚至不走路時也疼的受不了,尤其是晚上入睡後。
此時就要警惕是否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特別是長期吸菸的人,更要有一定警覺性。
如果確定患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那和糖尿病患者一樣,泡腳時也要格外注意水溫;因為持續高溫,很容易誘發下肢的缺血、壞死。
3.嚴重下肢靜脈曲張
高溫會使曲張的靜脈進一步擴張,加重淤血,所以會越泡越腫。
如果有嚴重的下肢靜脈曲張,不僅要注意水溫,水量也不要淹沒小腿。
4.高血壓、心臟病
溫度過高的泡腳水,會刺激神經系統、擴張毛細血管、加大血流量,短時間內增加心臟、血管的負擔。
所以如果有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壓,泡腳水溫度一定不能過熱。
5.腳癬、腳氣
如果患有足癬或腳氣,且腳面起了大泡,則不宜用熱水泡腳,否則很容易造成其破潰或感染。
另外,如果雙腳有炎症、外傷或傷口時,也不要泡了。
最後,小脈還有個疑惑:
為啥人上了年紀,泡腳時都喜歡在水裡加點東西呢,比如醋、鹽、薑片、花椒...
難道真有特殊功效咩?
參考文獻:
1.李珊,張明.泡腳養生別陷誤區[J].大眾健康,2017,(11):64-65.
2.謝玉蘭.熱水泡腳並非人人適用[J].老年教育(長者家園版),2018,(2):59.
3.柴悅穎.天天熱水泡腳八旬老太差點截肢[J].健康博覽,2016,(12):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