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作為大女主,能夠在出宮以後,以廢妃身份回到宮中,一路打怪升級,最後成為皇太后。
其實不只是因為她的心機深重,最主要的是他處處與人為善,結下善緣,種下了善的種子,後來才能得到大家的鼎力相助。
在電視劇裡,甄嬛出宮的前提是:甄嬛幫助皇上鬥倒了華妃和年羹堯,但是父親因為做錯了事被皇帝責罰,而自己也被皇后陷害,誤穿了純元皇后的故衣,因此被罰。
生下女兒以後,感到自己心灰意冷的甄嬛,不肯向皇上低頭,自請出宮,當了尼姑。
在宮外,果郡王時時關心著甄嬛,放下了內心顧慮的甄嬛,終於決定和果郡王走到了一起。
可是果郡王在出塞外的時候,被人暗害,宮裡宮外都謠傳著,果郡王已經死了。
這時甄嬛聽到了這個消息,還聽到了自己的父親,遠在寧古塔病重的消息。
她不得不為自己和孩子,以及自己的家人做一個打算。
在凌雲峰的禪房裡,甄嬛和槿汐在商量著,怎麼才能夠回到皇宮裡。
甄嬛問槿汐,「皇上身邊還有什麼能夠說得上話的人嗎?」
槿汐說,「只有蘇培盛了。蘇培盛從小就跟著皇上長大,皇上的心思他最能明白。」
甄嬛不禁要問,「那什麼才能收買蘇培盛,讓他能夠幫我呢?」
槿汐說蘇培盛在皇上身邊,什麼好東西沒見過?什麼好東西沒吃過?什麼東西才能入他的眼呢?只有內心的情感呀。我願意去與蘇培盛做對食。
對食是古代宮女和太監之間私情相授的相處方式。
這在宮中是違反規矩的,甚至是非常嚴重的行為。
但是槿汐為了讓甄嬛能夠回到皇宮裡,不惜犧牲自己,也要為甄嬛鋪路。
這種事情,只有忠心耿耿的奴僕才能做到。
但是甄嬛對槿汐的感情,不光是主子對奴才的感情。
你看甄嬛說的話,「槿汐,我不允許你為了我去做這種事情。」
其實說這句話的時候,甄嬛完全是發自內心的。
甄嬛的感情是很真切的,她不是單純的一句話術,也不是真的要利用槿汐,去達成自己內心的目的。
比起要槿汐犧牲自己,來達到目的,甄嬛情願想其他的辦法。
但是槿汐說目前只有這一種辦法了。
其實對於甄嬛來說,槿汐是宮裡的老人,甄嬛對很多事情不知道的情況下,都是要問槿汐的。
那麼對於需要回宮的甄嬛來說,當下,犧牲槿汐一個人,就可以保全所有人的性命,及未來的前途,是值得的。
蘇培盛也是一個值得託付的人,因此甄嬛才沒有極盡的阻止。
第二幕,是蘇培勝來到凌雲峰,面見甄嬛。
見到甄嬛,蘇培盛給甄嬛行了大禮。
其實按規矩來說,蘇培盛作為皇上的大太監。
見到廢妃甄嬛,是不需要向她行禮的。
但是蘇培盛向過去一般,向甄嬛行禮。
說明在過去,甄嬛對蘇培盛是以禮相待的。
所以蘇培勝認為,甄嬛擔得起這一份對待。
且蘇培盛明確告訴甄嬛,自己有把握,可以幫助甄嬛回到宮中。
蘇培盛為什麼要幫甄嬛?
不光是因為槿汐,更重要的是,在過去,甄嬛對他不薄。
這一份不薄,不光是物質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尊重。 蘇培盛作為大太監,其實很多妃子是看不起他的,認為他是一個閹人,也是一個奴才。不值得被尊重。
但是甄嬛對他始終是以禮相待的。甄嬛不是一個只看重權勢、地位的人,她也很看重人的真心。
這一份真心是她身邊,與她相處的人,可以實實在在感受到的。
槿汐幫助甄嬛與蘇培盛建立了聯繫,蘇培盛幫助甄嬛回到宮中。
這時甄嬛的境遇已經變得好轉。
可皇上開始疑心果郡王和甄嬛。
這時是寧貴人,那位曾受果郡王照顧的馴馬女,幫助了甄嬛。
其實寧貴人是可以不幫甄嬛的。
但她為什麼幫了呢?
從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
首先是第一次,甄嬛和寧貴人相遇。
寧貴人說自己身體不好,甄嬛也是關切的要她早點回去休息,怕她被太陽曬的身體不適。
第二次,是甄嬛在小亭子裡避雨。
寧貴人正好在雨中,撿拾著王爺最喜歡的合歡花。
甄嬛不知道在撿花的人是誰,出於關切,甄嬛讓槿汐把雨中的人帶進來,怕那個人淋了雨會生病。
當槿汐把人帶進來,甄嬛才發現,原來是寧貴人。
這是甄嬛為自己種下了善的種子。
甄嬛還為寧貴人考慮,這樣大的雨,你又為什麼要自己去呢?不如讓下人把布鋪在地上,等雨下完了,再把花撿起來就是了。
這是甄嬛為人著想的善良、美好的本性,為她鋪了路。
因此在後來,皇上派殺手調查甄嬛的兩個孩子,看是否是自己的親生孩子。
這個時候,是寧貴人出手,保住了甄嬛,和甄嬛的兩個孩子。
不得不說,甄嬛雖然頂著大女主的光環,但是,是她無意中的善行,為自己一步一步的鋪墊了以後的路。
一個人的善行,是可以引來諸多貴人的。
善良,應該是我們內在的美好品質。
我們不應該為了有所回報,而去做善良的事。
但我們應該心存善良,因為上天,不會辜負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