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杏花微雨,你說你是果郡王,或許從一開始便是錯的。——甄嬛
《甄嬛傳》是一部經典劇作,臺詞優美,很有看頭,每個年齡段看,都能看出不同的領悟。
甄嬛,一個真真的奇女子。她似乎沒有缺點,聰慧過人、博學多才、對世事洞若觀火、遇事沉靜自持有良謀、玩樂時活潑明快,不惡毒也不善良。我喜歡的甄嬛,是她與皇上相遇之前和徹底決裂之後,因為在這兩個階段,我看到了一個真誠淡泊的少女和一個心胸坦蕩、敢愛敢恨的女人,沒有偽裝,沒有做作。
中期她與皇上在一起時,私以為她有些虛偽。
(一)在與皇上談愛時,甄嬛比後宮任何一個女子都會撩心勾人。欲要撩心,必先懂心;她冰雪聰明,自然能做到。
1、喚皇上「四郎」的女子,只有純元與甄嬛吧;一聲「四郎」倍加親近,皇上身處無人之巔,卻也無比孤寂,何嘗不想擁有親密關係?與皇上談自己女兒家的小心思,展現自己的才學,施盡魅力。如果說祺嬪是明騷,那她可以說是更高明的暗引。
2、表面寬和大度,勸說皇上勿要獨寵,見到皇上又表現的無比依賴、無比需要,很會激起男人的保護欲。皇上在華妃處,聽到雷聲想起甄嬛,去看望她,甄嬛害怕地抱住皇上,表現得十分女兒味,皇上自然留宿,華妃獨守冷宮,難怪怨恨。其實和祺嬪爭寵欣貴人本質相同,不過礙於主角光環,看起來更加委婉合理些。若真的不想皇上寵愛,又何必如此表現。
3、甄嬛與皇上在一起時,雖然劇中呈現的是她對皇上的愛與理解,當她發現君王身不由己時,對皇上理解支持包容,善解人意,但掩蓋不住她的心機。
雖然這樣安排情節是要表現甄嬛與皇上的真切感情,只是在那可怕的後宮之中,這些行為又何嘗不是爭寵?說不爭,只是已經心知肚明無需像別人那般絞盡腦汁算計爭寵,頗有白蓮花之感。
(二)與安陵容的友情破裂,安陵容的問題不多言,但甄嬛也並非沒有原因。
1、相識甚淺,皆是城府算計之人,這友情本就像層紙一般,甄嬛受寵只是在錢財賞賜上幫助安陵容,施以小惠,她何曾不知安陵容想要榮寵,她何曾在這方面真正幫過安,所以安才會投靠皇后吧。
2、甄雖未言明,只怕在心裡也是看不上安陵容的,對安的榮寵之想也只當她想得太高。在安受寵甄嬛被冷落的那段日子,甄的心中不也一樣有疙瘩嗎?一樣生安陵容的氣啊!若真當她是朋友,像眉莊那樣,有什麼話不能好好說呢?歸根結底,甄對安更多的是一種憐憫罷了,而非真正意義的平等的友情。
3、反觀甄嬛對眉莊,這倆人的友情看上去和順多了,平等深厚。發小情誼是一個原因;其次眉莊對甄嬛獻出的是一顆赤誠之心,眉莊對甄嬛的付出是全心全意的,在甄嬛這兒從不藏著掖著,而甄嬛對眉莊怕也做不到如此;這和人的性格有關係,眉莊是比甄嬛更加傲氣的,沒有甄嬛心機深,心性更加直爽;其三,眉莊出身高貴,資質出眾,對甄嬛而言,的確是一個好隊友。
(三)在與溫太醫的感情上,甄嬛更顯心機。
1、我很欣賞她「我不喜歡你便不會委曲求全,不會因感動或別的原因選擇你」這種純粹的態度,但是對她的做法不以為然。若不喜歡,不會選擇對方,又為何接受別人的好,讓別人一再付出。
2、有些人兒也是這樣,不喜歡、拒絕了,卻會接受別人的付出。有人和我說,戀人做不成還可以做朋友,何必過於絕情呢?已經拒絕了,再不接受對方的心意,豈非讓對方更加難過。私以為,既然不可能,對方的付出自己回報不了,那很抱歉,不能欠你的情;所以不給別人希望,讓自己乾脆利索,也讓別人快點清醒,去尋找新的更合適的美好。
3、反觀甄嬛對溫實初,甚至有利用感情之嫌,有求時一句「實初哥哥」,倒像是在提醒溫實初他倆之間的情分,溫實初的的確確守護了甄嬛一輩子吶。
當然,即便甄嬛有這些小心思,不以聖母來要求,也無可厚非。其實甄嬛也是凡人,和後宮其他女子相比,她遠遠不及惡毒二字。不過因為她是正面角色,產生先入為主的她理應是好人的想法,便對她要求高些;對於反派角色,覺得她們本來就應是品行不端,當發現壞也是因為痛苦的遭遇,便會覺著也不是那麼可憎;就是一種大眾心理吧。
總體來說,我還是很喜歡嬛兒的,那年杏花微雨,甄嬛坐在千秋上,自在無憂、淡泊寧靜、遺世獨立的樣子真美。
上面談到了眉莊,邊寫邊想著這個人物,倒讓我覺得她越發可愛。最初的她對皇上抱有一絲情意和希望,被皇上傷心後,慢慢喜歡上一心守護甄嬛的溫實初,她對溫實初亦是默默守護,並拼死生下了他們的孩子,為了自己孤獨的靈魂,也為了心中念想的太醫,他們三人之間關係複雜,卻未因此影響到她與甄嬛的關係。(反面教材:浣碧)
對認定的朋友(甄嬛),她情意深重;對喜歡的人(溫實初),她默默守護;對傷害她的人,她以牙還牙;對錯怪她、傷她心的人,她「是個有傲氣的」,不若甄嬛般三番兩次與皇上和好。眉莊,這個沒有主角光環的女子,沒有甄嬛的聰慧計謀,不像甄嬛般被很多人愛護,初初入宮,被皇后利用、被華妃打壓,卻有著強於後宮中任何人的傲氣,雖然在後宮的發展,眉莊不如甄嬛,可憑藉她的坦蕩、氣性,她在甄嬛面前沒有絲毫卑低。眉莊不若甄嬛般無懈可擊,卻更加真實。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沈眉莊,菊花般潔傲的女子,這是她的真實寫照。
《甄嬛傳》中每個角色都有悲苦與無奈,是謂眾生相,是謂封建女子的悲哀,縱使最後贏得天下的甄嬛,卻也輸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