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談父親白崇禧:我想他知道我的取向,不過他對我蠻尊重的

2020-12-21 騰訊網

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阿諾德

白先勇是一位很有個人特色的作家。他鍾情於崑曲,又善於寫作,一生著作許多,且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了認同感,並且,他還有著不同於一般人的性向。關於他的性向,他曾經公開表示過,自己的父親白崇禧大約是知道的,但是他滿尊重白先勇的選擇。

少年白先勇

白先勇的父親白崇禧是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他的一生,有太多的事情值得被講述和被記憶,成年後的白先勇就曾經提筆將關於自己父親的點滴記錄在自己的作品之中,那是特殊的歷史時期的記憶,亦是白先勇對其父的紀念。

白崇禧被譽為"小諸葛",是民國時期軍閥新桂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套用白先勇的話,大約就是"兩不相沾",雖然他跟隨蔣先生奔赴臺灣,但在白崇禧心中,這並不代表他的政治立場,他之所以去往臺灣,只是為了忠誠於自己的信仰。

白先勇是家中老八,出生於1937年7月11日的廣西桂林,他的幼年時代,是四處遊走的一段歲月,那段歲月,亦對白先勇今後的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最早之時,白先勇生活在桂林,他見證過"桂林山水甲天下",於是有了"桂林情結",在他心中,在桂林的七年時光便是記憶中最美好的童年畫卷。

白先勇幾乎自一出生便生活在桂林這片土地上,直到1944年湘桂大撤退,白先勇才隨父母離開桂林,之後去往了重慶、上海、南京等地。而在重慶的少年歲月,是白先勇一生無法磨滅的記憶。如果"桂林情結"代表了白先勇的童年,那"巴蜀情結"便代表了白先勇的少年時代。

白先勇七歲之時患上了肺結核,無法和家中其他兄弟姊妹一樣上學,只能獨自在家中學習。他在重慶待過三年,每當走在路上便會看到許多防空洞,這些都是戰爭帶來的傷痛痕跡,亦堅定了白先勇心中對於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

而這份情懷,在白先勇今後的作品中大大小小多有所折射,他將自己的感情寫進了書中,盡情的敘述著自己對於民族和祖國的熱愛,以及那濃得化不開的鄉愁。

1948年,白先勇舉家遷往香港,後於1952年去往了臺灣。基於對祖國景秀山河的熱愛,白先勇高考的第一志願便是水利工程,但次年便發現興趣不符,於是轉往臺大外國文學系就讀。

此後的白先勇便專心於自己的創作之路,先後發表了多篇小說,直到1962年,其母過世之後,他守孝結束準備赴美留學,但誰也未曾預料,其父白崇禧的送行,竟成了父子二人最後一次相見。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過世,父子二人天人永隔。

而多年後,白先勇談起自己的父親時,他說起了那些陳年往事,提及自己的性取向問題。他說到,自己的父親向來是知道自己的性向的,但是他並沒有激烈的反對,相反倒是表示尊重。

性向與父子

1983年,白先勇出版了長篇小說《孽子》,本書聚焦於一個特殊的群體——同性戀群體,書中的主人翁李青因自己的性向被家庭和學校放逐,流浪於公園之中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反映了臺灣當時這一群體在社會和家庭中的生存狀況。而作為作者的白先勇,亦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

在後期的採訪中,白先勇面對主持人的提問,很溫和地表達了自己的心理世界。主持人問他,如若其父白崇禧看到了《孽子》會是如何反應。白先勇溫文爾雅的回應著主持人。他說,想來父親會大吃一驚,但是他是知道他的性向的。

《孽子》嚴格意義上並不是白先勇第一個關於這個群體的作品,在此之前,他就一些書寫過關於同性戀方面的內容。或許是出於父母對子女的直覺,或許是先前作品的鋪墊。白先勇表示自己的父母大約都是知曉自己性向一事的,但父母雙方都選擇了不戳破,彼此保持著良好的互動,不會提起,就當不知曉一般,互相體諒著對方。

對於父親白崇禧,白先勇是報以感激的。這份感激,是其父對於自身的尊重。白崇禧對待他的態度讓他在今後的生活中擁有了自信,而非成為一個瑟縮自卑的男人。

白先勇當年憑藉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大學保送的機會,可最終還是因為個人喜好的原因選擇了翻牌重來,其父亦未曾過多的責備。或許,這便是父親對於兒子的尊重和無條件信任,即使在外人看來是如何荒誕不羈的行為。

當白先勇在文壇上有所小成之後,父親白崇禧看過他的一些作品,但是他從來是只看不評價的個性,因為他尊重知識和文化,並十分贊同和支持自己兒子從事文化創作的工作。除此之餘,白崇禧還建了幾個學校,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有書可念。

白先勇說起自己父親對於文化的尊重時,是覺得偉大的。白崇禧默默付出,不圖回報,而對於文化如此在意,亦是因為其童年的不幸經歷。

白先勇說,其父的童年並不幸福,貧瘠的家境不足以支撐全家孩子讀書,所以全家一起供養他一人上學。而當時的人愚昧,鄉風愚昧,無法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某次白崇禧的一個親戚說念書步入做學徒來的有用,也便是這句話,令一貫好強的他記了一生。所以,當白崇禧有了能力以後,便想回饋故鄉,幫助更多的孩子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

而白先勇和白崇禧的父子關係如此融洽,並且白崇禧能夠尊重白先勇的性向,很大程度可能於他的童年有很大的關係。年少的白崇禧看盡萬千,在不斷的歷練之中擁有了廣闊的胸懷,或許對他而言,白先勇的性向並不會影響他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亦不會影響彼此之間深厚的父子情。

白先勇並未辜負白崇禧的期待,白崇禧的滿腔對於文化的支持和敬意,都在自己兒子白先勇身上得以實現。而白先勇,他的不同性向或許會帶來一些爭議,但這並不能影響他的優秀,其骨中自然帶著文人的書卷之氣。

相關焦點

  • 白先勇談父親白崇禧:我想他知道我的性向的,不過他對我蠻尊重的
    在許多有著同性戀的人群中,有著一位名為白先勇的人,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白崇禧,出生在軍人家庭中,白先勇並沒有從事著與父親一樣的事業,反而投身於文學的創作中,對待愛情問題上,他也與常人有著很大的不同,喜歡同性,不過他的這種偏好得到了父親的尊重與認同
  • 白先勇回憶父親白崇禧:他應該知道我的取向不同,感謝父親的尊重
    引言《詩經》中寫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而白先勇的父親對兒子的與眾不同給予了極大的包容和理解。作家白先勇的寫作風格十分獨特,文字間經常流露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欣賞和認同。
  • 白崇禧第8個子, 白先勇: 不被父親重視, 對患病愛人王國祥不離棄
    1948年,白先勇跟隨父親搬到了香港,在這裡接受了開放的西式教育,不久之後又移居臺灣。白先勇一出生就接連經歷了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人生的前12年回想起來都是炮火的味道,所以他才會說「我是到了臺灣之後才真正安定下來的。」
  • 白崇禧之子白先勇:說蔣介石毒殺我父親純屬謠言,原因有三點
    著名文學評論家夏志清曾評價白先勇說,五四以來,在藝術成就上能與之匹敵的,從魯迅到張愛玲,不過五六人而已。 白崇禧先生除了是文學大師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白崇禧的兒子。 白崇禧,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人稱「小諸葛」,與李宗仁並稱「李白」,是新桂系的領軍人物。
  • 白崇禧晚年對著兒子喃喃自語:蔣是重用我的,可惜我有些話他沒聽
    本就是一身傲骨,桀驁少年郎,不信鬼神不信邪的年紀,白崇禧又豈能坐得住,一支生死隊,便初露鋒芒。一九二一年秋,白崇禧因援救馬曉軍而摔斷左腿,赴廣州休養。經朱培德引見,在這裡,他遇到了那個人,此後餘生的四十年間,恩怨分合不斷,那人就是孫中山。戎戰半生,白崇禧敢拍著胸脯,對自己起過誓言的黨旗,無比驕傲的說,無愧於言,更無愧於心。
  • 白先勇的同性之戀
    白先勇,國民黨「桂系」將領白崇禧的第八個孩子,美籍華人,著名作家,性取向是同性。
  •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9):白先勇
    白先勇白先勇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37年於廣西出生,父親是中國國民黨將領白崇禧,國民黨戰敗之後,舉家搬往臺灣。1963年,他前往美國愛荷華大學繼續攻讀外國文學。他學貫中西,情思細膩又不乏深刻之見,創作了許多經典的作品,如《孽子》《臺北人》《紐約客》等。
  • 陳毓賢談與白先勇合撰《紅樓夢》英文導讀
    陳毓賢:《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的問世,可以說是無數偶然的巧合。1990年代加州大學財政短缺,加大教職員工的退休基金卻因經營有方頗有盈餘,校方利用此機會以特別優惠的條件鼓勵資深教授提前退休,以節省日後薪酬開支。白先勇先生決定告別課堂時才五十七歲,打算替他父親白崇禧將軍作傳,並致力復興他喜愛的瀕危劇種——崑曲。
  • 白崇禧之子,二十幾歲寫出《臺北人》,白先勇十句名言,值得一讀
    他尤其擅長寫過往的繁華盛景與當下悽涼落魄之情景,情景對比的落差感不禁讓人一聲嘆息。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白先勇的文字。在文學界有這樣一句話:談到我國當代文學,就不可能繞過白先勇。而提起白先勇,就不得不談論他的兩部絕世佳作,即:《臺北人》和《紐約客》,幸運的是在寫下這篇文章前,我曾讀過這兩部作品,讀完簡直被震撼到。
  • 白先勇:深情的人過於可憐,時間又往往薄情!
    一提到白崇禧大家想到的都是他戰場上的形象,想到他和妻子馬佩璋之間的愛情故事,白崇禧可謂是波瀾壯闊,有意外也有驚喜。對白崇禧和中國文化來說,最大的驚喜就是生了白先勇這樣一位曠世才子,如果沒有白先勇,那中國文學將失去了很重要的一味。
  • 生活在崑曲藝術與《紅樓夢》中的白先勇
    他的文學地位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我要說的是我與白先生交往的二十多年間看到的,另一個生活在崑曲藝術與《紅樓夢》中的白先勇,這是很多人不了解的。白先生在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講授《紅樓夢》中英文兩種課程二十多年,他退休後幾乎全部精力投入推廣崑曲。其實他一生的創作生涯都與中國文化的精髓崑曲與《紅樓夢》息息相通。
  • 白崇禧的上海府邸:汾陽路150號白公館往事
    於是,上海人才知道,這裡曾經是白崇禧的府邸。同時,這幢老洋房也被一些人叫作「白公館」。△ 幼年白先勇與父親白崇禧消息不脛而走,「白公館」成了上海名符其實的「名人名宅」,上海人爭相觀瞻,一睹「尊容」。當時,我還在大學讀書,有次考試結束後,有同學建議聚餐慶祝,聚餐地點就選擇在新開張的「越友酒家」,至今記憶猶新。不過,當時沒有人知道,這裡曾經是萬國儲蓄會斯比爾門或南京國民政府國防部長白崇禧的住宅。
  • 白先勇《孽子》:我們這群男人不過是因互相吸引而走到了一起……
    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至今,臺灣當代著名作家,生於廣西桂林,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1958年,在《文學雜誌》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金大奶奶》。兩年後,與臺大同學歐陽子、陳若曦、王文興等共同創辦了《現代文學》雜誌,並在此發表《月夢》《玉卿嫂》《畢業》等小說多篇。
  • 白先勇《八千裡路雲和月》帶你感受80多歲老人的家族歷史和感悟
    1937年,白先勇出生於廣西桂林,身為原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白先勇既親歷了白家的顯赫與輝煌、舊上海的繁華,又遭逢了戰亂的顛沛、家庭榮光的黯淡。談到自己為什麼給書取名《八千裡路雲和月》,他說是因為父親總是會唱一首《滿江紅》,而裡面有一句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這句話可謂是意味深長。他的父親參與了民國的誕生,也見證了民國的衰落。
  • 《孽子》白先勇著 長篇小說
    故事以這群下層同性戀者的生活為主,旁及隱身於各行各業的同性戀者,並藉由龍鳳神話等過往的同性戀曲,反映1960年代前後同性戀者族群被家庭、學校與社會、國家放逐的邊緣處境,呈現同性戀者身體與心靈雙重流亡的困境。小說傳達兩代間因同性情慾而產生衝突,期待溝通諒解與社會接納的殷切之情。
  • 男友一不回我消息,我就想聊他
    上周就因為這事跟男友吵了一架,其實也不完全是因為不回我微信這一件事,而是我倆在家聊天他也有一搭沒一搭地回應我,經常是我跟他說完一件事,發現他完全沒在聽。 一開始我還安慰自己,他也有自己的事要幹,可能沒聽那麼仔細吧?結果這種情況重複幾次之後我實在忍不住怒了:就算我們是情侶關係,也不能這麼不尊重人吧? 有問必有答,說完一件事哪怕您沒興趣都要說個「嗯嗯」或者敷衍一下不是應該的嗎?微信可以不秒回,但有空的時候回一下總可以吧?
  • 臺灣著名作家白先勇教授為什麼對《紅樓夢》程乙本情有獨鍾
    【一】白先勇何許人也臺灣著名作家白先勇教授,出生於1937年7月11日的廣西桂林。回族人。他是中國國民黨桂系高級將領白崇禧先生的公子哥排行老八。白崇禧先生一生共有十個孩子,七男三女。說起來也很有意思,其中九個孩子都很活潑,深受白崇禧老先生的喜愛。
  • 奚夢瑤一身吊帶長裙亮相,回應何猷君不讓她穿緊身褲:他蠻尊重我
    在這次的活動中,奚夢瑤也回應了何猷君管著她穿著的事情,「他蠻尊重我的。」奚夢瑤穿著性感的吊帶長裙在時尚慶典的活動現場亮相,張萌作為活動的主持人,在一旁詢問奚夢瑤,「你今晚穿得如此性感,你回家不會被何猷君罵嗎?」張萌這樣的問話可真是太皮了,而奚夢瑤更是直言,「今天還沒有報備。」
  • 白先勇:中國的「文藝復興」應該從傳統文化中去尋找靈感
    白先勇先生就是一位身披多重矛盾的奇人:父親白崇禧曾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長」,是桂系軍閥重要人物,他卻一生從文;以中文小說、散文聞名,大學讀的卻是外文系;定居美國,卻終身立志於推廣中華文化,在大學裡教授《紅樓夢》三十年;他身上最大的矛盾,是在個人主義大行其道的當代社會,依舊努力著要實現他的「中華文藝復興夢」。
  • 好書推薦系列‖一出將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劇,白先勇《孽子》
    ——白先勇《孽子》在我們這個王國裡,我們沒有尊卑,沒有貴賤,不分老少,不分強弱。共同有的,是一具具讓欲望焚煉得痛不可擋的軀體,一顆顆寂寞得發瘋發狂的心。——白先勇《孽子》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回族,美籍華人作家 ,1937年生於廣西桂林。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畢業於臺灣大學、美國愛荷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