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絲》、《苔絲》是譯本取名的不同,作者【英】託馬斯·哈代,他是英國十九世紀末著名的作家之一。如果簡單概括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年輕女性被一個男人侵犯,又被另一個拋棄,最終走向了毀滅。
一 白璧無瑕
故事在這個普通鄉村,有個牧師喜歡搜尋當地名士的家譜,無意中發現這個小販其實是一個名叫「德伯」的貴族家的後裔。可惜的是,他們家族的最高頭銜只到「爵士」,恰恰不夠英國貴族世襲的標準,經過幾個世紀的衰落,這個家族已經淪落到入不敷出的地步,他們的姓氏也演化成了更平民的「德伯」。
這個小販就是苔絲的父親。在得知自己高貴的出身後,德伯先生擺起了貴族的派頭,叫了一輛馬車回到村子裡,半路上碰見村裡的女人正在歡慶鄉村節日,其中就有他的大女兒苔絲。
苔絲,在這群人裡顯然是最引人注目的,「兩片嬌豔的表情豐富的嘴唇和一雙天真的大眼睛」,儘管只有十六歲,卻已經開始展現出成熟女性的特徵。她哪裡知道父親的收穫,更不知道牧師的發現會對她的生活將造成多麼大的改變。此刻,苔絲最大的期待,只是一個路過的英俊小夥子能夠第一個挑中她做舞伴,可惜她沒能如願以償,這讓她覺得心裡很不是滋味,掉頭回了家。
父親德伯喜歡喝點小酒;母親是個稀裡糊塗的家庭主婦,唯一的樂趣是到酒館去把老公找回家來,藉此舒緩一下家務所帶來的疲憊。除了苔絲,家裡還有六個年幼的孩子。苔絲就是一個十九世紀末英國的鄉下「美女」,除了父親,她就是家裡唯一的勞動力,必須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這就是出生給她帶來的命運。
聽到丈夫帶回的消息,德伯太太提出,住在不遠處有家有錢的太太也姓德伯,可以讓苔絲去認親戚,看能不能討點好處,運氣好的話,苔絲有可能嫁給有錢人,也算改寫命運。她不知道的是,這家「親戚」是來自北方的暴發戶。雖然有錢,但社會地位不高,大量沒落貴族也需要與新興資產階級聯姻來維護自己的地位。看似有經濟頭腦的德伯太太打起小算盤,想靠著德伯這個瀕臨滅絕的姓氏,變成了貴族後裔。
苔絲本來是抗拒的,但這天晚上發生了一件事,迫使她不得不同意這個計劃。德伯先生在小酒館裡慶祝了一番,喝得太醉,沒法半夜動身去趕集,於是,作為長女的苔絲主動提出由自己代替父親,結果半路上出了車禍,家裡唯一的「資產」一匹馬被撞死了。本就風雨飄搖的家徹底沒了生計來源,苔絲覺得這都是自己的責任,只好同意了母親的提議。
果然如德伯太太所願,親戚家的少爺,亞歷克對苔絲一見鍾情,為她在自家安排了一份清閒的工作。看來,只要苔絲能好好利用她的美貌,亞歷克肯定會娶她為妻,一家人也許跟著享福了。遺憾的是,儘管德伯太太生了七個孩子,卻沒有傳授給女兒任何家教及男女之間的「學問」。苔絲也就是在鄉下的小學讀過一點書。
在與亞歷克相處的過程中,她既不知道如何施展自己的女性魅力,也不懂得如何自我保護,只是憑著天生的本能對亞歷克的「行為」表示抗拒。直到一天晚上,苔絲和村裡的其他年輕人一起去趕集,回來的路上跟亞歷克從前的女友發生了口角,遭到眾人的圍攻。恰在這時亞歷克騎著馬出現了,為了擺脫同伴的攻擊,
苔絲完全忘了亞歷克近來的輕浮舉動,騎上了他的馬,從而導致了「一個重大事件」,因此「實際上毀掉了她的希望」。這事件就是苔絲的失身。當時的苔絲是累、困、冷,在一個迷霧籠罩的夜晚,亞歷克帶著她在樹林裡四處遊蕩,拖延回家的時刻,儘管他聲稱自己只是想跟苔絲多待一會兒,但當苔絲累得在樹林裡睡著後,亞歷克趁機跟她發生了關係。
因為世間萬事,雖然計劃的精心細意,盡情合理,而實行得可粗心大意、違情悖理,所以呼喚人的和被呼喚的,很少能夠互相應答;戀愛的人和戀愛的時機不很容易湊巧相合。
再看到苔絲的時候,她已經回到了家人身邊。深居簡出十個月,當她重新出來到地裡幹活時,人們發現她成了一個孩子的母親。「未婚先孕」,不幸的是,孩子生來體弱多病很快就夭折。苔絲在家裡休息了一個冬天,春天來臨時,她幸運地得到了去農場當擠奶女工的機會。
二 陷淖沾泥
二十歲的苔絲,一直譴責自己,不配再有幸福,但她的內心湧動著尋找快樂的本能,正是這種本能引導她進入了人生的第二階段。
苔絲開始了她的新生活。就是在農場,苔絲遇到了她生命中的第二個男人。巧合的是,這個叫安吉爾的年輕人,就是前面提到的,沒來得及與苔絲共舞一曲就匆忙離去的小夥子。他的父親是一名虔誠的牧師,兩個哥哥也都是牧師。這個安吉爾卻是家裡的異類,他拒絕接受傳統的宗教理念,也不願意從事神職工作。
一番折騰之後他在二十歲的時候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決心去當一個農場主。為了學習管理知識,他也來到了這個農場。在這裡,除了安吉爾其他都是農民,他有出眾的外表,自然奪走了農場所有姑娘的芳心。而苔絲憑藉她出眾的美貌和不凡脫穎而出,並贏得了文藝青年安吉爾的心。
兩人度過一段曖昧期,終於,安吉爾忍不住捅破了這層窗戶紙。苔絲也喜歡他,只是想到過去的事情,覺得自己不可能配得上安吉爾。面對他的求婚,苔絲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要不接受,要不放棄這個機會,接受未來艱苦的獨身生活。她幾次三番想要對安吉爾坦白,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
她寫信給母親,得到的建議是絕對不要透露半點過去的事情,反正她不會是唯一遭遇過這種「事」的女人,不要自找麻煩呢?等生米煮成熟飯,問題自然解決了。在母親的催促下,苔絲半推半就地跟安吉爾訂了婚,可她心裡老是不踏實,擔心事情會敗露。
一次,在跟安吉爾進城購買結婚用品時,他們偶然遇見了一個知道苔絲底細的同鄉,這人無意間透露了苔絲不是處女。儘管安吉爾最終認定是對方認錯了人,苔絲還是為此心神不寧,決定寫一封信坦白自己的經歷。陰差陽錯,這封信沒能送到安吉爾手裡,苔絲於是自我安慰這是一種徵兆,表明她不應該把真相告訴安吉爾。
兩人終於還是結了婚,蜜月旅行的這天夜裡,苔絲的良心戰勝了僥倖心理,她覺得自己這樣不付出代價卻得到了安吉爾,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萬萬沒想到,在她開口之前,安吉爾卻搶先一步,告訴苔絲自己在倫敦有過一個情婦,這下苔絲可解脫了,以為這代表著安吉爾和她扯平了,於是把過去的事情一股腦兒地說了出來。
苔絲沒想到的是,安吉爾徹底懵了。儘管安吉爾一直表現得對社會風俗和禮儀毫不在乎,但從心底還是擺脫不了傳統價值觀的影響。和當時的大部分男人一樣,他也希望自己的妻子是個冰清玉潔的處女,免不了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在這以前,他一直把苔絲看作「大自然的一個水靈、純潔的女兒」,這一刻以後,苔絲就成了「大自然耍了一個奇異的花招」。
她的貴族出身,曾經被安吉爾計劃好要作為說服父母的一張王牌,此刻卻成了古老、腐朽、陰險的象徵。安吉爾責備苔絲不懂事理,沒有修養,沒法跟她一起生活,氣急敗壞之下,他建議兩人分開一段時間,苔絲同意了。安吉爾給了苔絲一些錢,算是盡了做丈夫的義務,隨後兩人分道揚鑣,苔絲又一次回到了家鄉。
三 代價慘重
安吉爾和苔絲分手後,決定前往殖民地巴西淘金。苔絲在家裡無處容身,只好再次離開。為了照顧家人,她把安吉爾留下的大部分錢都給了家裡,自己則靠打零工過活,甚至住不起旅店,只能睡在露天。冬天來了,苔絲再也找不到擠牛奶這樣輕鬆的活兒,只好長途跋涉到一個更偏僻、更窮的村子去做苦力。
出於自尊,她不願去找公婆幫忙,她甚至想要通過折磨自己的肉體來贖罪。冤家路窄,她居然再次遇見亞歷克,這個放蕩的公子哥變成了一個傳教者,更諷刺的是,幫助他走上宗教道路的正是安吉爾的父親。不過,他的決心顯然不夠堅定,與苔絲重逢後,馬上把上帝的教誨拋到腦後,再次想得到苔絲,苔絲決心守護丈夫的名聲,一再地表示抗拒,同時寫信給安吉爾,懇求他趕快回到自己身邊來。
苔絲並沒有想到,丟下她跑到巴西的安吉爾過得也不好。他的同伴們因為水土不服一個個地死去,所謂的淘金夢不過是一個難以實現的謊言,他不禁開始懷疑起祖國的美好承諾,進而懷疑起它所堅持的道德體系。在這樣的環境下,有些良心發現了,覺得自己對苔絲過於苛刻,因此,在看到苔絲的來信後,他總算下定決心,打包回國。
然而一切已經晚了。苔絲接到母親生病的消息,提早一步回了家。迎接她的,是突然去世的父親和被掃地出門的家人。為了母親和弟妹,加上對安吉爾的絕望,苔絲不得已又一次做了亞歷克的情婦,換取他經濟上的支持。當安吉爾輾轉找到兩人同居的地方時,苔絲崩潰了,刺殺了亞歷克。
安吉爾帶著苔絲一路逃亡,最終被警察逮捕。臨走前,苔絲要安吉爾許諾娶她的小妹妹麗莎路為妻,而我們看到的最後一幕,正是這對新婚夫婦站在山坡上,遠遠觀望苔絲被絞死的場景。
四 結語
故事結束了。苔絲實在是悲情的女主。她所處在的環境,是基督教價值觀為主流的社會,對道德標準,人們普遍認為婚姻是神聖的,女性必須忠於家庭和丈夫,而未婚女性的貞潔也被極其看重。而這個道德標準只針對女性,男人偷情可以原諒的,女人一旦失足就永世不得翻身。
我讀到的苔絲,她從沒有想到要利用自己的色相和肉體去換取幸福,違背道德。她那麼自尊,相對於教育程度更高、獨立性更強的新女性,苔絲對自我的認識並不清晰,但她憑藉本能對個體純潔性的堅守卻十分強而有力。只是苔絲最後「坦白」了一切,她翻來覆去的猶豫不決卻難免被看成富有心機的佐證。
其實一個簡單、質樸的個性,怎麼可能分辨和對付複雜、居心叵測的男權社會?在她失去貞潔的那個晚上,用現在人的視覺何不是一次亞歷克對苔絲的「性侵?」但是在那個時代,對一個鄉下女孩來說她被封鎖的太嚴實,面對幾乎沒有自我保護武器,她只是默默承受,可是環境卻迫使她必須時刻依靠自己的身體生存下去,把自己的身體當作經濟交換的對象。讀《德伯家的苔絲》更需要擁有一種移情能力,就是同情他人,理解他人是怎麼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