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絲》:失貞、犯罪,她依然是「一個純潔的女性」

2020-12-23 雪憶柔

文 | 雪憶柔

她失去了貞潔還犯下了殺人的罪行,但她依然是偉大的「一個純潔的女性」。上流社會視她為褻瀆了宗教神聖的敗類,貧民窟裡人們為她的結局兔死狐鳴。

她就是來自英國作家哈代的傳世著作《德伯家的苔絲》中的女主人公苔絲,一位獨立勇敢、赤誠善良的女子。

一、出身決定命運,反抗與悲劇伴生

《德伯家的苔絲》一經問世便引起了軒然大波,在它成書百年後,被奉為了英國偉大的悲劇。那麼它究竟有何種魅力呢?

魯迅說:「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哈代顯然將悲劇的價值最大化,他將個人的悲劇看作是宿命的結局,站在人文主義關懷的角度仰視眾生卻不帶絲毫悲憫。

苔絲出生於一個貧苦小販的家庭,17歲那年,她替父親去趕集的路上,家中唯一的老馬被迎面而來的郵車撞死了,心懷愧疚的苔絲回到家後只好聽從母親的安排去認親。

這個決定改變了苔絲的一生,她在認親後,被德伯家的亞力克侮辱了。回到家的苔絲很快誕下了一個嬰孩,不幸的是孩子早夭而亡。

未婚先孕的苔絲因為不堪村民的譏笑和嘲諷離開了家,去當了一名牛奶工。機緣巧合下,苔絲結識了安吉爾·克萊爾,兩個年輕人很快便墜入了愛河。

期間,苔絲數次想要對克萊爾坦白過去,卻苦於一次次錯過機會。在成婚的當晚,苔絲終於鼓起勇氣向克萊爾坦白,卻換來了克萊爾的驚愕和鄙夷。他辱罵著成為了自己妻子的苔絲,然後遺棄了她,獨自踏上了前往巴西的旅程。

等待克萊爾無果的苔絲,迫於生活的壓力以及亞力克的糾纏,只好再次委身於亞力克。然而此時的克萊爾終於後悔了,當他再次回到故土時,看到了已經與亞力克同居的苔絲,失望的他傷心地離去。

想到一生皆毀於亞力克的苔絲,用餐桌上的水果刀結束了亞力克的生命,而自己最終也走向了刑場。

二、性格決定宿運,善良與奉獻共情

苔絲無疑是個悲劇人物,她是時代的悲歌,是男權社會下女性悲劇的必然,是資產階級剝削無產階級的產物。

苔絲的悲劇起因看似是那場荒唐的「認親」,實則是父母的失職、虛榮所致。

從農民階級過渡到無產階級,習慣了被壓迫的貧民試圖去搭載貴族的豪車,然而階級觀念早已根深蒂固,不同的階級、不同的性別成為了這個時代難以逾越的鴻溝。

儘管苔絲有著克萊爾口中的「高貴品格」,哪怕克萊爾一向贊同自由和進步的可貴,可是他骨子裡的思想依然標榜著「貞潔」的高尚。於是,在他得知心愛的女子根本不是他所期待的那樣聖潔時,愛情本身早已變得一文不值。

作為新青年骨子裡卻是固執的老觀念,克萊爾的迂腐和猶豫,何嘗不是苔絲命運悲劇的原因之一呢?

罪魁禍首還是亞力克,貴族階級和男權勢力的代表,是他的壓榨導致了苔絲一環接一環的厄運。

可笑的是,在他第一次侵犯了苔絲後,竟然開始「悔過」了,從前那個滿口汙言穢語的亞力克搖身一變成為了出口仁義道德的牧師。然而,再次與苔絲重逢的他還是「破戒」地變回了糾纏的惡魔。

哈代大膽地借用宗教的外衣,暗諷了信仰的流失。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宗教因素的存在,才讓《德伯家的苔絲》備受爭議。苔絲的存在就是對封建禮教的挑戰,以及對信仰權威的反抗。

苔絲是勇敢的,她並沒有因為亞力克的傷害而聽天由命,選擇獨自撫養孩子、勇敢面對流言蜚語的她令人敬佩。

苔絲是忠貞的,在克萊爾離開後的日子裡,她用扮醜的方式掩藏著自己的美貌,固守著對愛人的忠誠。

苔絲是善良的,她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人生,成全了家人的安樂。她在赴死前,將妹妹託付給克萊爾,安撫了所有她深愛的人。

三、時代決定宿命,同情與讚賞共鳴

苔絲曾試圖反抗命運的不公,然而在時代的局限下,她的善良成為了軟肋,她的妥協助長了邪惡,她的努力最終化成了泡影。

對於苔絲的結局,人們自然地分成了兩派。上層社會批判苔絲不守忠貞、粗鄙殘暴,理應以死謝罪。底層社會感嘆苔絲勤勞純潔、獨立勇敢,應該得到善待。

自古以來,歌頌女性新思想的國外著作頗多。《飄》中的斯嘉麗通過不懈奮鬥拯救了整個家族,簡愛在不斷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得到了幸福。唯有苔絲勇敢地挑戰了封建傳統思想,最終因為反抗而失了卿卿性命。

毫無疑問,《德伯家的苔絲》更具有悲劇的偉大意義。

可以說,苔絲的悲劇結局讓這部著作顯得更為厚重,也更加具有時代價值。

作者:雪憶柔

文字是靈魂的歌者

指尖在書海中起舞

願以我之心溫暖你

相關焦點

  • 《德伯家的苔絲》:一個純潔女性的幻滅,也是一個時代的哀歌
    並且,哈代用了一個副標題表明自己對苔絲的態度,哈代認為苔絲是「一個純潔的女性」,一生不改變自己的看法。作為讀者的我也一樣,我始終認為苔絲是無比純潔的,此生不改。下面,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德伯家的苔絲,這位純潔女性的幻滅歷程吧。
  • 德伯家的苔絲
    小說講述了女主人公苔絲生於一個貧苦小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個富老太婆家去攀親戚,結果她被少爺亞歷克誘姦,後來她與牧師的兒子克萊爾戀愛並訂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卻沒能得到原諒,兩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幾年後,苔絲再次與亞歷克相遇,後者糾纏她,這時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與仇人同居,不久克萊爾從國外回來,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無情,在這種情況下,苔絲痛苦地覺得是亞歷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爾便憤怒地將他殺死
  • 【賞析】哈代《德伯家的苔絲》
    五月末的一個傍晚,一位牧師告訴約翰·德伯,他原是當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嫡系子孫。德伯17歲的大女兒苔絲被送到一個有錢的德伯老太那裡去認「本家」,幻想藉此擺脫經濟上的困境。老太的兒子亞雷見苔絲美貌,便假裝好心讓她在家裡養雞。三個月後,亞雷乘機姦污了她。苔絲失身之後又氣又恨,她回到家中,可是母親惟一不安的只是亞雷不打算娶她,村裡的人也譏笑和議論她。
  • 苦逼命運這一刀——《德伯家的苔絲》
    圖片來自網絡一身白裙的少女苔絲到了德伯家的莊園,遇到少爺阿歷克斯,阿歷克斯迷戀苔絲的天真美貌,請她吃草莓,又為她插上玫瑰,很明顯,這裡鮮紅的草莓和玫瑰,代表了阿歷克斯的欲望。圖片來自網絡阿歷克斯留下這位「親愛的遠房堂妹」在莊園幹活,並在不久之後誘姦了她,當然他是不會娶她的,雖然他們家這個「德伯」的貴族姓氏是發達之後花錢買的,但貧富如此懸殊,他再迷戀這個純潔美麗的姑娘
  • 《德伯家的苔絲》中的主人公(考研筆記98)
    《德伯家的苔絲》中的主人公(考研筆記98)學生李清文 編輯英國小說家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絲》揭示了維多利亞時代資產階級的倫理道德、宗教法律、婚姻愛情、教育制度和人際關係等重大社會主題。問題:在《德伯家的苔絲》中,作者賦予主人公怎樣的品質?
  • 一本《德伯家的苔絲》,一部女孩淪落的圖鑑
    圖|電影《Tess》1979  • Chapter 1 • 《德伯家的苔絲》是我少女時代最愛的書之一。  很多書,重溫的時候,人會因為年齡和心境的變化而感受不同。10多歲,第一次讀《德伯家的苔絲》,我處於懵懂的年齡,只覺得苔絲是個為愛情飛蛾撲火的悲情女子。 哈代把苔絲的命運和大時代聯繫在一起。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入侵,有人味的傳統農事活動、美好的鄉土詩意在轟隆隆的機器聲中漸漸消亡。苔絲也隨著小農經濟的破產而無法維生,加上丈夫的拋棄,她委身當了誘姦犯的情婦,最後淪為殺人犯。
  • 失身又殺了人的苔絲,為什麼在哈代眼裡,卻是一個純潔的女人?
    英國作家託馬斯·哈代的小說《德伯維爾家的苔絲》,原本有個副標題叫《一個純潔的女人》。他在序言中說:「這是一個心地坦白的人,對於主人公品格的評價。」僅管苔絲心中有一百萬個不情願,但為了彌補自己造成的損失,她走進同是德伯維爾姓氏的亞雷家莊園做工,羊入虎口自投險境。這正是書名叫做《德伯家的苔絲》的深意——父親的虛榮心是她悲劇的開始。有的譯本省略叫做《苔絲》,顯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 德伯家的苔絲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作家哈代的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女主人公苔絲生於一個貧苦小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個富老太婆家去攀親戚,結果她被少爺亞歷克誘姦,後來她與牧師的兒子克萊爾戀愛並訂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卻沒能得到原諒,兩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幾年後,苔絲再次與亞歷克相遇,後者糾纏她,這時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與仇人同居,不久克萊爾從國外回來,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無情,在這種情況下,苔絲痛苦地覺得是亞歷克
  • 《德伯家的苔絲》沒有被強暴毀掉的女孩,死於愛情
    《德伯家的苔絲》改編自英國作家託馬斯.哈代的同名代表作小說,是哈代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這部短劇一共有四集,每集大概60分鐘,講述的是19世紀末期的故事,女主苔絲是一個勇敢獨立堅強的又善良貌美的女孩兒。故事主要根據英國威塞克斯的一位農村姑娘的愛情為主線來演繹。
  • 《德伯家的苔絲》為何經典:人物內心與外部世界的巧妙融合
    託馬斯·哈代,英國著名的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作家,於1891年完成了他蜚聲世界文壇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絲》。在其作品中,主人公苔絲是一位美麗、善良、誠實的僱農之女,因被主人家的少爺亞力克誘騙、姦污、生子,而被認為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 苔絲,一個以死抗爭的純潔女性,託馬斯哈代的現實主義震撼與吶喊
    託馬斯哈代(Thomas Hardy, 1840-1928)英國詩人、小說家,做過建築師學徒,後轉向文學創作,以發表悲劇題材小說一舉成名;主要作品有《遠離塵囂》(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還鄉》(The Return of the Native)、《德伯家的苔絲
  • 《苔絲》:一個英國版「扶弟魔」的人生覆滅、令人惋惜的青春輓歌
    《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作家託馬斯·哈代1891年發表的一部代表作,講述的是一個美麗少女愛情和生命的幻滅過程。可以算是作者為這個純潔少女所作的一部青春輓歌。因為本書,作者哈代在當時受到了許多公開指責,批評家們認為他大逆不道,褻瀆了基督教和英國社會的神聖傳統。
  • 《苔絲》一個悲情女主,她是「玫瑰」園裡出長的「夾竹桃」!
    《德伯家的苔絲》、《苔絲》是譯本取名的不同,作者【英】託馬斯·哈代,他是英國十九世紀末著名的作家之一。如果簡單概括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年輕女性被一個男人侵犯,又被另一個拋棄,最終走向了毀滅。她哪裡知道父親的收穫,更不知道牧師的發現會對她的生活將造成多麼大的改變。此刻,苔絲最大的期待,只是一個路過的英俊小夥子能夠第一個挑中她做舞伴,可惜她沒能如願以償,這讓她覺得心裡很不是滋味,掉頭回了家。父親德伯喜歡喝點小酒;母親是個稀裡糊塗的家庭主婦,唯一的樂趣是到酒館去把老公找回家來,藉此舒緩一下家務所帶來的疲憊。除了苔絲,家裡還有六個年幼的孩子。
  • 德伯家的苔絲,愛情為大?殺害表哥,女人狠起來沒男人什麼事了!
    這部電影不但女主演漂亮,主要是故事還是世界名著,原著名叫《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作家哈代的長篇小說,是「威塞克斯系列」中比較好的一部。苔絲和表哥亞歷山大《苔絲》電影背景是19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歐洲,剛開始講訴的是從小生活與貧苦家庭的苔絲,陷入困境的父母叫少不經事的苔絲去一個富裕的老太婆家去認親戚,單純的苔絲礙於情面內心是拒絕的
  • 【名著選讀】託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絲》
    點擊箭頭所指的世界名著每日讀,陪你有品位地閱讀編輯:世界名著每日讀(ticesmall)      《德伯家的苔絲哈代在小說的副標題中稱女主人公為「一個純潔的女人」,公開地向維多利亞時代虛偽的社 會道德挑戰。《德伯家的苔絲》這部作品不僅在作者本國,而且在世界範圍,久為廣大讀者所喜愛,為專業研究人士所矚目,為電影、戲劇界的藝術家們所禮遇。 第一章(1)五月下旬的一個傍晚,一個中年男子正從沙斯頓向靠近布萊克莫爾谷(也叫黑荒原谷)的馬洛特村裡的家中走去。
  • 學林軼事|求信達意 形神兼備 ——張谷若《德伯家的苔絲》的翻譯藝術
    例如在《德伯家的苔絲》中,亞雷初見苔絲即說「what a crumby girl」,張谷若將這句話譯為「多肉頭的個大妞兒」。從詞典定義看,「crumby」的原意義「柔軟的」「麵包屑似的」,而哈代用這個詞描述亞雷心中的苔絲,想表現其微胖可愛的形象,語義在具體語境中得到延伸。
  • 人間不值得,被傷害的苔絲的一生
    當年,他為了紀念被異教徒殺害的妻子,將妻子最喜歡的小說《德伯家的苔絲》改編搬上銀幕——後來,該片包攬53屆奧斯卡6項提名,最後摘得3項小金人。苔絲降生在貧苦的鄉下,她排行老大,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不經事的弟妹需要撫養;這天,村裡的牧師告訴酒鬼父親,他們家曾是貴族德伯的後人。
  • 紀念哈代誕辰180周年,《苔絲》為何成為經典?
    作者:楊慶華1891年,託馬斯·哈代創作的長篇小說《德伯家的苔絲》出版。哈代為小說加了一個副標題「一個純潔的女人」。小說出版後,受到讀者的歡迎。1924年,小說被改編成無聲電影。1978年8月7日,英法合拍、羅曼·波蘭斯基執導的故事片《苔絲》開機拍攝。
  • 哈代經典悲劇《苔絲》:「有毒」父母對孩子造成的情感傷害有多深
    《苔絲》是哈代筆下的經典悲劇故事,小說的名字以故事的主人公命名,在作者筆下,女主苔絲遭遇了失貞、殺人,但我們看原本小說的副標題。哈代卻堅持用上的「一個純潔的女人」來定義筆下的人物。一個純潔的女人為何會失去「貞潔」,甚至走向殺人被絞刑的地步呢,悲劇的背後是苔絲可悲的家庭,「有毒」的父母將苔絲一步步推上了人生的絕境。
  •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在我國影響巨大,他筆下這十句名言太經典
    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德伯家的苔絲》被譯成中文,我國讀者對這本小說特別喜歡,據說當時出版後便一掃而空。 金錢比起一分純潔的良心來,有算得了什麼呢?——哈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