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選讀】託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絲》

2021-02-13 世界名著每日讀


點擊箭頭所指的世界名著每日讀,陪你有品位地閱讀

編輯:世界名著每日讀(ticesmall)

      《德伯家的苔絲》是哈代的代表作,它描寫了一位農村姑娘的悲慘命運。哈代在小說的副標題中稱女主人公為「一個純潔的女人」,公開地向維多利亞時代虛偽的社 會道德挑戰。《德伯家的苔絲》這部作品不僅在作者本國,而且在世界範圍,久為廣大讀者所喜愛,為專業研究人士所矚目,為電影、戲劇界的藝術家們所禮遇。

 

第一章(1)

五月下旬的一個傍晚,一個中年男子正從沙斯頓向靠近布萊克莫爾谷(也叫黑荒原谷)的馬洛特村裡的家中走去。他走路的一雙腿搖搖晃晃的,走路的姿態不能保持一條直線,老是朝左邊歪著。他偶爾還輕快地點一下頭,仿佛對某個意見表示同意,其實他心裡一點兒也沒有想到什麼特別的事。他的胳膊上挎著一隻裝雞蛋的空籃子,頭上戴的帽子的絨面皺皺巴巴的,摘帽子時大拇指接觸帽沿的地方也被磨舊了一大塊。不一會兒,一個騎著一匹灰色母馬一邊隨口哼著小調的老牧師迎面走來——

「您好。」挎著籃子的男子說。

「您好,約翰爵士。」牧師說。

步行的男子又向前走了一兩步,站住了,轉過身來。

「喂,對不起,先生;大約上個集市日的這個時候,我們在這條路上遇見了,我說『您好』,你也回答說『您好,約翰爵士』,就像剛才說的一樣。」

「我是這樣說的。」牧師說。

「在那以前還有一次——大約一個月以前。」

「我也許說過。」

「我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流動小販,名叫傑克·德北菲爾德,那你反覆叫我『約翰爵士』是什麼意思?」

牧師騎著馬向他走近一兩步。

「那只是我的一時興致,」他說;然後又稍稍遲疑了一會兒:「那是因為不久前我為了編寫新的郡史在查考家譜時的一個發現。我是鹿腳路的考古學家特林漢姆牧師。德北菲爾德,你真的不知道你是德貝維爾這個古老騎士世家的嫡傳子孫嗎?德貝維爾家是從著名的騎士帕根·德貝維爾爵士傳下來的,據紀功寺文檔①記載,他是跟隨徵服者威廉王從諾曼第來的。」

①紀功寺文檔(Battle Abbey Roll),記載跟隨威廉王徵戰英國的諾曼貴族的一份名單,現保存於紀功寺。

「過去我從沒聽說過,先生!」

「啊,不錯。你把下巴抬起來一點點,讓我好好看看你的臉的側面。不錯,這正是德貝維爾家族的鼻子和下巴——但有一點兒衰落。輔佐諾曼第的埃斯徹瑪維拉勳爵徵服格拉摩甘郡的騎士一共有十二個,你的祖先是他們中間的一個。在英格蘭這一帶地方,到處都有你們家族分支的採地;在史蒂芬王時代,派普名冊②記載著他們的名字。在約翰王時代,他們的分支中有一支很富有,曾給救護騎士團贈送了一份採地;在愛德華二世時代,你的祖先布裡恩也應召到威斯敏斯特參加過大議會。你們家族在奧利弗·克倫威爾時代就有點兒開始衰落,不過沒有到嚴重的程度,在查理斯二世時期,你們家族又因為對王室忠心,被封為皇家橡樹爵士。唉,你們家族的約翰爵士已經有好幾代了,如果騎士稱號也像從男爵一樣可以世襲的話,你現在就應該是約翰爵士了,其實在過去的時代裡都是世襲的,騎士稱號由父親傳給兒子。」

②派普名冊(Pipe Rolls),記錄皇家每年收支情況的文件,始於1131年,止於1842年。

「可你沒有這樣說過呀!」

「簡而言之,」牧師態度堅決地用馬鞭抽了一下自己的腿,下結論說,「在英格蘭,你們這樣的家族簡直找不出第二家。」

「真令我吃驚,在英格蘭找不出第二家嗎?」德北菲爾德說,「可是我一直在這一帶四處漂泊,一年又一年的,糟糕透頂了,好像我同這個教區裡的最普通的人沒有什麼兩樣……特林漢姆牧師,關於我們家族的這件事,大家知道得有多久了?」牧師解釋說,據他所知,這件事早讓人忘光了,很難說有什麼人知道。他對家系的調查,是從去年春天開始的。他一直在對德貝維爾家族的盛衰史進行研究,在馬車上看見了德北菲爾德的名字,因而才引起他展開對德北菲爾德的父親和祖父的調查,最後才確定了這件事。

「起初我決心不拿這種毫無用處的消息打擾你,」他說,「可是,我們的衝動有時候太強烈,控制不住我們的理智。我還一直以為你也許對這件事已經知道一些了。」

「啊,是的,我也聽說過一兩次,說我這家人在搬到黑荒原谷以前,也經歷過富裕的日子。可是我卻沒有在意,心想只是說我們現在只有一匹馬,而過去我們曾經有過兩匹馬。我家裡還保存著一把古老的銀匙和一方刻有紋章的古印;可是,天啦,一把銀匙和一方古印算得了什麼?……想想吧,我一直同這些高貴的德貝維爾血肉相連。聽別人說,我的曾祖父有些不肯告人的秘密,不肯談論他的來歷……噢,牧師,我想冒昧地問一句,現在我們家族的炊煙又升起在哪兒呢?我是說,我們德貝維爾家族住在哪兒?」

「哪兒也沒有你們家族了。作為一個郡的家族,你們家族是已經滅絕了。」

「真是遺憾。」

「是的——那些虛假的家譜所說的男系滅絕,就是說衰敗了,沒落了。」

「那麼,我們的祖先又埋在哪兒呢?」

「埋在青山下的金斯比爾:一排一排地埋在你們家族的地下墓室裡,在用佩比克大理石做成的華蓋下面,還刻有你們祖先的雕像。」

「還有,我們家族的宅第和房產在哪兒呢?」

「你們沒有宅第和房產了。」

「啊?土地也沒有了?」

相關焦點

  • 【賞析】哈代《德伯家的苔絲》
    《德伯家的苔絲》(以下簡稱《苔絲》)是哈代最著名的長篇小說,早在195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就曾出版過張谷若先生翻譯的《德伯家的苔絲:一個純潔的女人》。1959年《世界文學》發表了唐廣均、張秀岐的《評<德伯家的苔絲>》。1979年《苔絲》被成功地搬上銀屏,80年代初在中國隨即掀起了「苔絲熱」。
  • 《德伯家的苔絲》為何經典:人物內心與外部世界的巧妙融合
    託馬斯·哈代,英國著名的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作家,於1891年完成了他蜚聲世界文壇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絲》。在其作品中,主人公苔絲是一位美麗、善良、誠實的僱農之女,因被主人家的少爺亞力克誘騙、姦污、生子,而被認為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 德伯家的苔絲
    《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作家哈代的長篇小說,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
  • 《德伯家的苔絲》:一個純潔女性的幻滅,也是一個時代的哀歌
    01《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作家託馬斯·哈代的代表作,發表於1891年。
  • 《德伯家的苔絲》中的主人公(考研筆記98)
    《德伯家的苔絲》中的主人公(考研筆記98)學生李清文 編輯英國小說家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絲》揭示了維多利亞時代資產階級的倫理道德、宗教法律、婚姻愛情、教育制度和人際關係等重大社會主題。問題:在《德伯家的苔絲》中,作者賦予主人公怎樣的品質?
  • 紀念哈代誕辰180周年,《苔絲》為何成為經典?
    ——摘自譯製片《苔絲》完成臺本 上海電影譯製廠《德伯家的苔絲》適合被改編成電影,因為小說中充滿了巧合,富有戲劇因素。苔絲的悲劇,如果不是因為巧合就不會發生。(託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絲》,第45頁,張谷若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遺憾的是飾演亞雷的演員的表演文質彬彬,富有人情味,不像是哈代筆下的亞雷。在小說中,亞雷誘姦苔絲,造成對苔絲的巨大傷害。
  • 一本《德伯家的苔絲》,一部女孩淪落的圖鑑
    圖|電影《Tess》1979  • Chapter 1 • 《德伯家的苔絲》是我少女時代最愛的書之一。  很多書,重溫的時候,人會因為年齡和心境的變化而感受不同。10多歲,第一次讀《德伯家的苔絲》,我處於懵懂的年齡,只覺得苔絲是個為愛情飛蛾撲火的悲情女子。 哈代把苔絲的命運和大時代聯繫在一起。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入侵,有人味的傳統農事活動、美好的鄉土詩意在轟隆隆的機器聲中漸漸消亡。苔絲也隨著小農經濟的破產而無法維生,加上丈夫的拋棄,她委身當了誘姦犯的情婦,最後淪為殺人犯。
  • 《德伯家的苔絲》:失貞、犯罪,她依然是「一個純潔的女性」
    她就是來自英國作家哈代的傳世著作《德伯家的苔絲》中的女主人公苔絲,一位獨立勇敢、赤誠善良的女子。一、出身決定命運,反抗與悲劇伴生《德伯家的苔絲》一經問世便引起了軒然大波,在它成書百年後,被奉為了英國偉大的悲劇。那麼它究竟有何種魅力呢?
  • 苦逼命運這一刀——《德伯家的苔絲》
    某日,苔絲父親聽說自己是貴族後裔,並且跟大莊園主德伯家同一個姓氏,虛榮愚蠢的夫婦倆商量後,決定讓女兒苔絲去德伯家「認親」。圖片來自網絡一身白裙的少女苔絲到了德伯家的莊園,遇到少爺阿歷克斯,阿歷克斯迷戀苔絲的天真美貌,請她吃草莓,又為她插上玫瑰,很明顯,這裡鮮紅的草莓和玫瑰,代表了阿歷克斯的欲望。
  • 德伯家的苔絲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德伯家的苔絲Tess of the D』Urbervilles託馬斯·哈代Thomas Hardy
  • 人間不值得,被傷害的苔絲的一生
    這使得那些時代久遠的名著作品可以映射當下,並賦予它歷久彌新的意義。譬如這一部——苔絲Tess本片改編自英國19世紀後期的代表作家託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絲》。當年,他為了紀念被異教徒殺害的妻子,將妻子最喜歡的小說《德伯家的苔絲》改編搬上銀幕——後來,該片包攬53屆奧斯卡6項提名,最後摘得3項小金人。
  •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在我國影響巨大,他筆下這十句名言太經典
    哈代橫跨兩個世紀,在他的一生中,經歷世界史上不少大事件。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德伯家的苔絲》被譯成中文,我國讀者對這本小說特別喜歡,據說當時出版後便一掃而空。
  • 德伯家的苔絲,愛情為大?殺害表哥,女人狠起來沒男人什麼事了!
    這部電影不但女主演漂亮,主要是故事還是世界名著,原著名叫《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作家哈代的長篇小說,是「威塞克斯系列」中比較好的一部。苔絲和表哥亞歷山大《苔絲》電影背景是19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歐洲,剛開始講訴的是從小生活與貧苦家庭的苔絲,陷入困境的父母叫少不經事的苔絲去一個富裕的老太婆家去認親戚,單純的苔絲礙於情面內心是拒絕的
  • 學林軼事|求信達意 形神兼備 ——張谷若《德伯家的苔絲》的翻譯藝術
    例如在《德伯家的苔絲》中,亞雷初見苔絲即說「what a crumby girl」,張谷若將這句話譯為「多肉頭的個大妞兒」。從詞典定義看,「crumby」的原意義「柔軟的」「麵包屑似的」,而哈代用這個詞描述亞雷心中的苔絲,想表現其微胖可愛的形象,語義在具體語境中得到延伸。
  • 《德伯家的苔絲》沒有被強暴毀掉的女孩,死於愛情
    《德伯家的苔絲》改編自英國作家託馬斯.哈代的同名代表作小說,是哈代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這部短劇一共有四集,每集大概60分鐘,講述的是19世紀末期的故事,女主苔絲是一個勇敢獨立堅強的又善良貌美的女孩兒。故事主要根據英國威塞克斯的一位農村姑娘的愛情為主線來演繹。
  • 《苔絲》一個悲情女主,她是「玫瑰」園裡出長的「夾竹桃」!
    《德伯家的苔絲》、《苔絲》是譯本取名的不同,作者【英】託馬斯·哈代,他是英國十九世紀末著名的作家之一。如果簡單概括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年輕女性被一個男人侵犯,又被另一個拋棄,最終走向了毀滅。此刻,苔絲最大的期待,只是一個路過的英俊小夥子能夠第一個挑中她做舞伴,可惜她沒能如願以償,這讓她覺得心裡很不是滋味,掉頭回了家。父親德伯喜歡喝點小酒;母親是個稀裡糊塗的家庭主婦,唯一的樂趣是到酒館去把老公找回家來,藉此舒緩一下家務所帶來的疲憊。除了苔絲,家裡還有六個年幼的孩子。
  • 託馬斯·哈代誕辰180周年|摹寫、借鑑和反諷三重大師
    可以說,叔本華哲學至少籠罩了其後半個世紀的文學和藝術領域,天性具有悲觀氣質的託馬斯·哈代當然不會例外。對此,美國著名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的評論獨具隻眼:「叔本華的傑作《作為表象和意志的世界》與整個19世紀及20世紀早期許多首要小說家的關係及對他們的影響,等同於弗洛伊德著作對20世紀晚期至關重要的小說大師的關係及對他們的影響。
  • 託馬斯·哈代:這是最後的情話 未來薦讀
    託馬斯·哈代,英國詩人、小說家。他是橫跨兩個世紀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創作以小說為主,繼承和發揚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傳統;晚年以其出色的詩歌開拓了英國20世紀的文學。哈代一生共發表了近20部長篇小說,其中最著名的當推《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還鄉》和《卡斯特橋市長》。詩8集,共918首,此外,還有許多以「威塞克斯故事」為總名的中短篇小說,以及長篇史詩劇《列王》。代表作品有《韋塞克斯詩集》,《早期與晚期抒情詩》,《德伯家的苔絲》。
  • 《苔絲》:一個英國版「扶弟魔」的人生覆滅、令人惋惜的青春輓歌
    《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作家託馬斯·哈代1891年發表的一部代表作,講述的是一個美麗少女愛情和生命的幻滅過程。可以算是作者為這個純潔少女所作的一部青春輓歌。因為本書,作者哈代在當時受到了許多公開指責,批評家們認為他大逆不道,褻瀆了基督教和英國社會的神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