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元元回來了,不是作為老師、評委,而是以舞者的身份回來。
《舞蹈風暴》第二季一開播,她的首舞《歸來》便引爆熱搜,身姿舒展、腳步輕逸,一舞跳盡力高貴優雅。
她是芭蕾舞者中的「華人之光」,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華人首席。
在中國能稱得上的「舞蹈皇后」的人,除了楊麗萍,那就是譚元元。
參加這檔節目是因為這裡有舞臺。
在節目裡講出自己的初衷:距離上一次登上舞臺已經過了7個月了,就算受傷,也從來沒有離開舞臺那麼久。
在舞臺上表演《歸來》,短短兩分鐘,美豔了在場所有人。
成為譚元元的每一步,都踩在刀尖上,作為一名專業的芭蕾舞者,舞鞋藏起來的那雙腳,是芭蕾至痛至真的地方,舞者的腳都是拇外翻,老繭,甚至指甲脫落,要忍受著骨頭之間摩擦帶來的劇烈疼痛,除了腳部變形之外,身上大大小小的傷痛就更是數不清。
曾胯骨脫臼的她為防止那百分之20%的概率不能站上舞臺,拒絕手術,用自己堅韌的意志跟命運搏一搏,在接觸了中醫和針灸的調理後,傷口奇蹟般的痊癒了。
1976年,譚元元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普通家庭。11歲那年,一枚5分硬幣決定了她以後的命運。在老師們滿心歡喜找到一個老天賞飯吃的好苗子時,卻遭到了譚元元父親的反對,理由是怕女兒吃苦受傷,怕藝術壽命短、不穩定。
舞蹈學院的校長一直為譚元元保留著名額,打電話勸說了大半年,僵持不下的父母決定通過拋硬幣。
「正面朝上,跳舞!反面朝上,當醫生!」
正是這枚銀幣,讓世界多了名優秀的芭蕾舞者。
因為比同學們晚上課一年,立不起足尖、擺不穩姿勢、聽不懂術語、跟不上進度,管你什麼天賦異稟,不練就是落後。
她的驕傲碎了一地,蹲在地上「嗚嗚」地哭,老師手一揮:「哭什麼哭,出去!」
她乖乖地出去哭,老師跟了出去,告訴她:「要哭,還是要練,只能選一樣。」
她擦乾眼淚,默默回到課堂上,下定了決心,她選練。
不知地板上留下了多少汗水,跳壞了多少雙舞鞋,對動作嚴格摳到腳背的弧度和指尖的姿勢。
腳趾尖開裂、流血,纏住紗布,再流血、再纏。最後舞鞋乾脆黏在紗布上拔不下來。
這樣苦練了3年,3年後,聰明刻苦的她已經成為國內少年芭蕾舞的佼佼者,夠實力站上國際比賽的舞臺。
15歲,去參加被譽為世界最高級別的法國國際芭蕾舞蹈比賽,在國內沒見過歐洲舞臺設計的譚元元對此產生了巨大的不適應,躲在幕後哭著說要退賽。音樂響起,老師不由分說的一腳把她「踹」向舞臺。
她一個大跳飛上舞臺,本能地立起足尖,抬腿、旋轉、跳躍,她忘記了傷痛與恐懼,如精靈般輕盈,如飛鳥般自如。
她一站成名。
35歲的她,參演了《小美人魚》,小美人魚因她的表演,變得真實靈動,驚豔了美國,驚豔了全世界。她所表演的劇目,包括《小美人魚》在內,通過美國公共電視臺PBS藝術欄目向全美播放。
她因此被舊金山看作一張「城市名片」。
2018年4月9日,她被授予了「舊金山市長藝術獎」,以及「舊金山最高藝術榮譽稱號」。
43歲的她,依舊在芭蕾的世界裡閃閃發光。
更讓人敬佩的是她仍然保持著雷打不動的嚴苛作息時間:8:00起床,9:00到團裡,10:00練習,11:00-18:00排練,回家繼續復盤。
面對粉絲眼中的星光點點,她的回答有些疏離:「我不需要被任何人羨慕。芭蕾是我的生存方式。」
而她站上舞臺,抬頭立足,便用自己的力量為中國芭蕾舞者指明方向、傳遞支持、提供一種力量——
我能做到的,年輕的你也可以;
我能堅持的,不年輕的你依舊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