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刮痧,刮出了一背的痧!

2022-01-29 每周健康聞

Qzone

微信

刮痧,刮痧,刮出了一背的痧!

鼻科宋醫生 2018-01-15 18:05:03

中國的刮痧健康法是以中醫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指導,而採用針灸、按摩、點穴、拔罐等中醫非藥物療法之所長,其所用的工具為水牛角為材質做的刮痧板,對人體而言有活血化瘀、調整陰陽、排出毒素、舒筋通絡、自家溶血等作用,這是集保健與治療於一身的一種自然療法。

而痧,是人體經絡中的「淤穢」,俗稱「痧毒」。它會阻礙人體氣血的運行、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的交換,從而引發組織器官的病變,因而中醫有「百病皆可發痧」的說法。臨床上將患者皮膚所刮出的紅色、紫紅色半點或是斑塊稱之為「痧」。

刮痧之功效:

有「刮痧歌」曰:

常刮頭,氣血流,祛病強身延年壽;治偏癱,防中風,醒腦開竅治慧增;

常刮臉,血脈通,祛斑養眼又美容;治面癱,防感冒,五官疾病有療效;

刮頸肩,頸脈通,消除疲勞好輕鬆;頸椎病,肩周炎,退熱止咳鎮咽痛;

刮上肢,調陰陽,陰平陽秘才健康;防手麻,消腫痛,強心理肺身無恙;

刮腰背,陽脈能,臟腑疾病影無蹤,刮脊椎,督脈通,增強體質免疫增;

刮胸腹,陰經痛,調理臟腑氣血興,臟腑病,乳腺病,化脂減肥有奇功;

刮下肢,壯筋骨,消除疾患血脈通,足不麻,腰不痛,關節滑活行如風;

刮全身,經絡通,剷除病根正氣充,增免疫,陰陽平,健康幸福了樂融融。

從背部刮痧看健康

首先,身體健康者,經過保健刮痧,是不會出現痧,僅僅表現為皮膚潮紅或是局部發熱,身體輕鬆;

其次,通過刮痧的部位能夠判斷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若是經絡循環線路和穴位區域出現痧,則提示為相應經絡的內臟功能病變;

最後,通過痧象可判斷病情康復程度,若為散痧且顏色較淺,那說明病情較輕,容易康復;弱出痧較多且點大成塊,紫色出包等,則說明病情較重,需多次保健才能康復。

1、刮痧顏色

深紅色——熱症,鮮紅色——陰虛火旺;

烏紅色——真帶,黑——畏寒;

紫色——溼疹,淡青、發紫塊——氣虛血瘀;

青紫色——內寒重,紫黑——血淤發寒;

紫紅色——溼熱,大面積溫紫——心寒。

2、部位分析

頸椎——落枕、咽喉炎、頸椎病變;

大椎——全身氣血運行不暢;

脊椎——睡眠質量差;

右肩頸——勞累過度,左肩頸——用腦過度;

左天宗——膽囊病變,膽汁粘稠,右天宗——環跳內分泌失調,婦科疾病,小氣泡代表輕度的經絡不通;

肩頸部位出現紫紅色的「痧」屬於肩周炎,肩夾縫有「痧」屬於淋巴排毒不暢。

3、「痧症」辨析

後背心肺區——感冒胸悶,胸痛,心肺機能弱,要多吃杏仁、蜂蜜和梨;

肝木區——長期疲勞,睡眠不足,嚴重者會出現肝硬化,要多吃紅色或是青色食物;

脾胃區——消化不良,腸胃脹氣,胃酸過多,腰痛,要多吃黃色食物,如小米、黃豆、玉米或南瓜;

腎水區——膀胱炎,腰酸,易水腫;

臀部坐骨區——月經失調,子宮機能偏弱,痛經,婦科疾病,更年期障礙症,坐骨神經痛;

雙側肩區——長期肩膀酸痛,頭痛,落枕,手腳酸痛,嚴重者視力衰弱;

肩胛手足區——手腳發麻,膝蓋酸痛,卵巢機能差,四肢腫脹。

注意,這5類人不能刮痧!

1、重病患者,如惡性腫瘤、心臟病、急性傳染病等;

2、有出血傾向者,如白血病、嚴重血小板減少患者等;

3、年紀較大、體弱、孕婦、月經來潮或白帶較多、空腹時不宜;

4、皮膚高度過敏或是皮膚病患者,如青春痘、皮膚潰爛者;

5、體表有明顯大血管,以及眼睛、耳朵、鼻孔、舌、口唇五官處、前後二陰、肚臍處禁刮。

往期精彩

體內有溼要健脾,告別溼氣,一身清爽!

基層醫生收藏的60個診斷經驗

相關焦點

  • 刮痧刮出來的「痧」是什麼?是身體在排毒?出痧越多越好?
    現代大家的養生意識都越來越強了,很多90後已經開始喝著枸杞泡水來養生了,生活很常見的一種養生保健的方法——刮痧,相信大家即使沒有刮過,也都聽說過吧。養生達人們就更按捺不住了,經常刮痧對身體大有益處。但是你知道掛出來的「痧」到底是什麼嗎?刮痧時是出痧越多代表身體排出的毒素越多嗎?
  • 七問刮痧:刮出的「痧」究竟是什麼?
    痧既以抗原的方式出現刺激人體產生抗體,而活躍了免疫系統,對抗禦疾病起到重要作用。這就是完全健康的人,刮拭後不出「痧」;一些自我感覺良好,而有潛伏病變的人刮拭後會出痧的原因。所在刮拭後皮膚或皮下組織出痧是刮痧療法的特點,也是刮痧療法療效立竿見影的原因。
  • 刮痧時,刮出的「痧」是什麼?什麼人不能刮?
    除了拔火罐以外,中醫上還有一種養生的方式很受歡迎,那就是刮痧。說到刮痧,相信有人堅信它有好處,也有人一點不信,因為不但刮痧很疼,有的人刮痧之後,並沒有明顯的效果。那麼,刮痧到底有沒有道理呢?事實上,早在中醫史上,就有關於痧的存在解釋了。刮痧法是否科學,還需大家理性看待。
  • 刮痧時,刮出的「痧」是什麼?痧越多排毒越多,是真的嗎?
    說到刮痧,是注重養生保健的人會做的事情,通過刮痧,發現身體變得好很多,後背有非常多的紅印,認為身體得到了改善。從字面上理解,是用一個用具,對身體進行刮來刮去,達到出痧的目的。「痧」是大家關注的,那麼刮痧,出現的痧是什麼呢?
  • 正確腿部刮痧方法、 腿部刮痧出痧說明什麼
    刮 痧是以中醫的一種常見手法,有活血透痧、排毒等作用,昨天買了刮痧板,想問一下正確腿部刮痧方法?腿部刮痧出痧說明什麼?1、準備工具:首先刮痧板,牛角類的刮痧板可發散行氣、活血消腫,玉石類的刮痧板能潤膚生肌、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砭石類刮痧板有助於疏通經絡、清熱排毒、軟堅散結。然後是刮痧油,有液體類的和乳膏類的。
  • 刮痧要刮到出痧才有效?多久可刮一次?刮痧前,一定了解四件事
    放射狀刮拭,是從一個點向多方向呈扇形放射,多用於側頭部和後枕部。點狀刮拭,指的是僅限於局部單點,多應用於病位明確及痛點明顯部位,或是穴位的刮拭。一般操作的手法,為刮痧板與刮拭方向呈30-60度角,速率一致,順著同一個方向來刮拭;大原則為從上而下、從內而外,力度講求適當,用力均勻,以患者能耐受為度。若是體弱多病者或小兒、老人,則應該選擇相對較輕的力道。
  • 刮痧時,刮出的「痧」到底是什麼?明明白白告訴你
    那麼,刮痧時刮出的痧到底是什麼?刮痧時,刮出的「痧」到底是什麼?經歷過刮痧情況的人就知道,一般刮痧之後人的身體皮膚表面會有痧印存在,這些痧印通常會呈現紫紅色。其實,刮痧時刮出的這些痧是血管擴張或者毛細血管破裂的一種表現。因為在刮痧的過程中,血管可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皮膚局部形成了血斑或者有血液外溢的表現。
  • 刮痧可活血化瘀 中醫提醒刮不出痧或為氣血虛
    核心提示:中醫刮痧是一種很好的幫助身體恢復健康的中醫診療法,很多人用來活血化瘀、解乏除病、治療嗓子疼痛等等氣血性病毒疾病,但是有的時候有的人卻刮不出痧來這是為什麼呢,刮痧常識,刮不出莎或為氣血虛原因。   從中醫來講,洩法主要針對實症,把身體多餘的能量、毒素通過刮痧等方式加快排洩出體外。
  • 刮痧對於減肥和出痧狀況分析(附刮痧方向圖)
    刮痧減肥也並不是想像中的刮一刮就瘦10斤,刮痧一次約15分鐘(非全身,一次很少刮全身的,太累),能增加約80-300卡的消耗(一個是也算一些活動,另一個是增加了代謝),有些穴位還能抑制食慾(不是強抑制,一點點)。
  • 刮痧時候,出痧多少有講究!
    有些人認為,刮痧就一定要刮出痧才可以。是不是出痧越多越好呢?像下面這樣的血淋淋的?刮痧時我們要求「徐而和」的手法,操作時通過透皮入骨的手法,以「文火燉蹄膀」的節奏,平和、滲透力強,從而達到臨床效果。切忌使用暴力強行出痧,但也忌諱不使用向下的按力,僅僅在皮膚表面刮拭。
  • 刮痧怎麼刮,刮痧的好處有哪些?
    ,直至出痧。▶胸部刮痧施痧者塗抹少許介質於患者胸骨柄體表處,右手握住刮痧板,自上而下刮拭任脈循行部位的胸骨柄體表,刮至羶中穴時,可稍微多刮幾下,可以起到補氣的作用,到上皖穴止,局部痧出為度。然後刮拭上肢外側部,從上向下經過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腿部刮痧:刮拭前先用刮板的稜角點按膝眼,由裡向外,宜先點按深陷,然後向外刮出。然後刮拭膝關節後部,委中穴可重刮。大腿內側刮痧:刮拭下肢內側部:從上向下經過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重點穴位血海、曲泉、陰陵泉、膝關、陰谷等)。
  • 除暑溼:刮痧,扯痧,揪痧,放痧,擠痧
    -放痧:以針刺靜脈或點利穴位出血,-擠痧:用兩手大拇指的指甲背在施治部位處做有規律、有秩序的互相擠壓,直至局部皮膚出現「紅點」為止。 刮痧原則是各種手法靈活選擇--刮痧 扯痧 揪痧 放痧,配合使用,每個部位一般刮15~30次,以3到5分鐘為宜;局部病變或者局部保健一般在20至30分鐘之間,全身整體刮痧宜在40至50分鐘之間。
  • 刮痧時,刮出的「痧」是什麼?越深越好嗎?大實話告訴你
    全民養生的時代,很多人會去養生館刮痧,就是為了身體能夠更加的健康,刮痧是作為一種歷史比較悠久的養生方式,我們的老祖宗都是用這種方式來養生的。我們每次刮痧後,身體都會留下印子,這個也就是常說的出痧,那出的「痧」究竟是什麼?是不是越深越好呢?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吧。
  • 經常刮痧的人,身上刮出來的「痧」是什麼?紅印越多越有效?
    其中一些中醫的保健方式也深受大家的喜歡,刮痧亦是如此。可能你的身邊,也有很多人在溫度高的時候,去刮痧,按照他們的說法,體內的溼氣、寒氣實在是太嚴重了,確實,通過刮痧,能夠得到非常好的保健作用。即使後背被刮出紅色的一片,他們依然樂此不彼。那麼對於經常刮痧的人來說,後背刮出來的痧是什麼呢?經常刮痧的人,身上刮出來的「痧」是什麼?
  • 刮痧之要(刮痧之痧瘀和跌打損傷青瘀)
    其一:刮出來的痧瘀可以順經移動,而跌打的青瘀則不移動。    其二:刮出來的痧瘀後原來身體不適(疾病)痛會減輕或完全消失,而跌打的青瘀則越重疼痛越厲害。(這也是痛和疼的區別吧)!       刮痧的過程,就是疏通經絡,而活血化瘀,刮出來的」痧」,就是沒刮以前經絡裡邊因氣滯而形成的瘀血。
  • 刮痧非刮牆,刮痧方法技巧與知識要點
    ,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從而達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四、時間:關係到治療效果及損傷兩種結果,包括本次刮痧時間及局部時間。1、局部時間:身體素質好的人局部出現痧斑並且不再有新斑(刮透了)為度。老、幼、弱、瘦者出現毛孔張開或發熱時停止,待消退以後再行第二次真到出痧,需要多次刮痧為度。隔物颳起痧叫保健刮痧,達到局部發熱為度。
  • 刮痧,排的是毒還是你的血?
    但熱衷刮痧的發燒友,反倒對其十分依靠和鍾愛。所有熱衷刮痧的人都會認為,出痧越多、皮膚顏色越紅 = 排毒效果越好!然而,刮痧到底排的是毒還是血呢?刮出「一背紅」讓人害怕此前,眾多歌手或演員都在其個人社交帳號上發布過自己刮痧的戰績,包括楊冪、劉濤、阿嬌(鍾欣潼)等都十分鐘愛刮痧。
  • 風寒感冒刮痧刮哪裡 刮痧對治風寒的好處
    風寒感冒刮痧刮哪裡?
  • 【美容】解密美容刮痧中的「痧」是什麼?
    常常聽人們說起痧,刮痧療法操作簡便,易學好懂。當代謝產物不能通過正常渠道排出,在體內存留時間過長,就形成了內毒素。這些內毒素包括:細菌病毒,細菌病毒代謝產物、氧自由基和其他活性物質,它能使經絡氣血瘀滯,細胞老化,既是病變的結果,也是疾病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原因。而痧的顏色、形態與體內毒素含量多少有關,體內毒素部位越深,痧的部位越深;微循環障礙的面積越大,痧的面積也越大。
  • 刮痧並非越痛越好 出痧後呈微紅紫紅即可停止
    很多人以為刮痧一定是感覺到疼痛難忍、颳得「慘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專家表示,其實這是錯誤觀點,刮痧並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颳得又黑又紫才好。其實,刮拭部位出痧後呈現微紅色或紫紅色就可以停止。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當,片面追求出痧的顏色,不僅無效,還可以造成皮肉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