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將碼頭「搬」到蘇州,出於何種考量?

2020-12-13 中國港口網

10月15日,上港集團ICT(蘇州)項目推介會暨上港集運通物流信息科技(蘇州)公司揭牌儀式在蘇州舉行。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市委書記許昆林,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顧金山共同為公司揭牌。

ICT項目,到底是個什麼項目?從字面意義上來講,「ICT」是內陸貨櫃碼頭「Inland container terminal」的英文縮寫;從戰略意義上來說,將港口前置到蘇州,上港集團有自己的謀算。

上港集團的痛點是什麼?

2019年,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區完成貨櫃裝卸吞吐量1980.3萬TEU。一方面證明了洋山港區貨物吞吐量的攀升,但是另一方面,東海大橋的高峰擁堵問題不可迴避。

想像一個普通的一天,從蘇州高新區出發到上海港洋山港區提空送重的集卡車司機小張,早上8點從工廠出發,下午3點,才提到空箱匆忙返程;貨櫃船的船長詹森因為眼看著無法按時進港靠泊港口,準班率將被延誤而心急如焚;碼頭的岸橋司機小王周二鏖戰12個小時,周三一天卻無箱子可吊運;白領小李開車擠在擁堵的集卡車流中,暗自吐槽了幾句,一堵堵個幾個小時,得佔用多少城市公共道路?這平常的一天,集卡車司機小張、船長詹森、岸橋司機小王、白領小李,四個互不相識毫無聯繫的人,卻處在相同的困境中。 

忙閒不均的東海大橋路況,對港區來說,影響了高效的生產運營;對貨主來說,擔憂的是否能夠如期集港;對集卡司機來說,長時間的等待減少了收入;對船公司來講,對於集港裝船計劃也是一籌莫展;對於社會來說,對接洋山的G1501、S2等社會道路通行也經常受到影響。

2019年,上港集團試點了「臨港場站集並試點項目」,引導部分集卡的出口貨櫃先集併到蘆潮港中心站堆場,再由場站通過預約的方式,在東海大橋通行低谷時間段合理安排集卡進港,在削峰填谷上小試牛刀。

但東海大橋的問題不僅僅上海港的問題,上海港的業務輻射長三角,面對集疏運壓力的不僅僅是一個港口,整個長三角區域集疏運體系同樣面臨著重壓。

為什麼是蘇州?

上海港70%的貨源來自腹地,作為上海港重箱生成地,蘇州年生成貨量近300萬TEU,其中90%通過公路運輸進入上海港,即每年有270萬TEU。做一個簡單的換算即可得知,270萬TEU的貨櫃運輸可折合成150萬車次,按集卡車長17米測算,排列一起總長度25500公裡,可繞地球0.63圈,上海外環257圈,京滬高速10個往返。體量巨大的運輸,不僅給長三角路網帶來巨大壓力,也存在很多交通安全風險,更有很多的環境汙染問題。

在已然不堪重負的公路網絡之外,我們不可忽視的是,蘇州還擁有長三角地區豐富的內河水系資源和鐵路網絡資源。一艘1000噸級的貨櫃船舶的運量相當於30多輛大型卡車的運量,一列火車可運2-3千噸貨物,與公路運輸相比,水運、鐵運的成本、能耗和事故率都大大減少。一旦將公路運輸轉移到鐵路和內河上,就會更好地打通物流輸運的「腸梗阻」。

ICT如何解決問題?

為前置港口服務、降低客戶成本並解決交通擁堵、環境汙染等社會痛點,上港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上海同盛物流園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與蘇州新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上港集團ICT(蘇州)項目,構建一站式+一鍵式物流信息平臺。

從運作模式來看,上港集團打造的物流信息平臺受理客戶委託後會將業務指令推送至ICT,客戶可安排集卡至ICT提取提前調運的空箱至倉庫進行裝箱作業,待完成後再將重箱送還ICT,貨櫃進入ICT後即視同進入上海港。僅「提空送重」這一環節,貨主即可省去90%的集卡運輸裡程。

對於貨主來說,一旦貨櫃抵達ICT,上港集團為客戶設計了三種相應疏運「套餐」:一種是經濟的水路疏運,即通過ICT+河海直達的方式(河海直達120T的標準船型已經在蘇州運營一年多,目前一周3班,後續上海港將加快投建,進一步增加運力,未來實現一天3班可以極大程度上滿足客戶的需求);一種是輔助的海鐵聯運的方式,即蘇州西站往返蘆潮港站;還有一種是應急的直速達的ICT公路疏運。無論哪種方式,貨主都可以通過ICT辦理單證、繳費、查詢位置等。

ICT「贏」在何處?

從及時性來看:實時貨櫃狀態動態跟蹤,客戶再也不用擔心200KM不可預知的風險等問題;從經濟性來看:如果選擇水路,集運費用較原先降低三分之一;從便捷性來看:ICT將打造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您只需要把貨櫃裝滿貨物,送往ICT,剩下的活包在我們身上;從安全性來看:ICT賦予每個貨櫃唯一身份識別碼後,客戶通過手機,可視化全程物流跟蹤貨櫃動態,並清晰記錄從提箱到裝箱到進入ICT,以及通過船舶、火車、集卡實時運輸軌跡,追溯進港-海關放行-裝船出海等全域節點。

歸納起來,ICT的「招式」很清晰:前置港口服務、降低客戶成本、解決社會痛點。

項目佔地1280餘畝,毗鄰京杭大運河,路網發達,融合了鐵路,內河碼頭,後方堆場,具備了口岸功能,可以實現水公鐵多式聯運的綜合物流樞紐……在蘇州白洋灣建設的ICT項目作為上港集團在推進港口物流發展中的一次重要嘗試,將肩負起進一步提升上海港的責任,更好地服務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升整個港航物流服務能力。而最終,上海港必將與這座「魔都」達成和諧共榮的完美關係。

  

相關焦點

  • 上海港為何將碼頭「搬」到蘇州?
    中國水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水運報」、「來源:中國水運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水運網
  • 「十六鋪」碼頭史話:曾一度成為「上海港」的代名詞
    清末的「十六鋪」碼頭 清代後期,上海縣城廂內外曾被劃分為若干鋪,南市小東門外黃浦江沿岸屬「十六鋪」。此處早在18世紀末就出現許多沙船商號的簡陋踏步碼頭,後陸續建成許多碼頭,附近所築的信泰碼頭街、生義碼頭街、賴義碼頭街、豐記碼頭街、油車碼頭街、新碼頭街等也都因碼頭得名。 由於「十六鋪」一帶碼頭集中,是重要的水上門戶,所以它一度成為上海港的代名詞。
  • 蘇州園區港外貿出口首單業務操作成功
    1月17日,一艘載著園區哥蘭比亞營養品(蘇州)有限公司出口貨櫃的內河駁船從蘇州園區港出發開往上海外高橋港區。預計三天後,該批貨物將搭乘中外運貨櫃運輸有限公司的「YM ETERNITY」號國際班輪從上海外高橋港區起錨前往澳大利亞墨爾本。此舉也標誌著以蘇州園區港作為「啟運港」的海運出口貨櫃全程提運單首票業務操作成功。
  • 北外灘見證了上海老碼頭的輝煌歷史
    此碼頭在1918年時被稱為招商局中棧,1949年後,成方上港三區高陽路碼頭,後屬上港五區管轄,現在是北外灘囯際郵輪碼頭,東大名路500號,專門停靠7萬噸級以下囯際郵輪。其實, 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成立於2002年,現擁有2個不同地點的郵輪碼頭。
  • 上海港陷「擁堵烏龍」背後:世界第一大貨櫃港高泊位利用率之問
    經濟觀察報記者則於8月16日到上海洋山港進行實地探訪,發現港區運作正常,大量港口工作人員表示,並不知擁堵這一狀況。冠東碼頭(洋山三期)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強調,上海港整體不存在擁堵狀況,業務正常。洋山邊檢與上海自貿區洋山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也透露,近期並未有異常情況上報,數據正常。
  • 加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上海港集團內河貨櫃中心落戶蘇州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長三角一體化加速推進,作為蘇州和上海進一步接軌的一項重要舉措,上港集團內河貨櫃中心10月16日在蘇州正式運行。長三角一體化加速推進,作為蘇州和上海進一步接軌的一項重要舉措,上港集團內河貨櫃中心10月16日在蘇州正式運行。
  • 視頻|當「非遺」遇到快閃 上海港碼頭號子被賦予全新內涵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新民晚報·新民網】11月24日下午,一段碼頭號子由遠及近,一場演出拉開了序幕。原來,這是楊浦區定海街道在楊浦濱江大道上,以情境表演的方式,融合現代藝術樣式,來展現非遺項目碼頭號子的精神內涵。隨著現代化的節奏、碼頭號子越來越淡出人們的視野,但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海納百川的上海港碼頭號子,需要和時間賽跑,收集整理並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 開港3年,上海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吞吐量超900萬標準箱
    全球規模最大的自動化碼頭——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開港3周年之際,今日從洋山港海事局獲悉,3年來,洋山港海事局累計保障4600餘艘國際航行貨櫃船、12500餘艘次內支線貨櫃船安全靠離自動化碼頭,自動化碼頭吞吐量累計達900餘萬標準箱。
  • 北外灘見證了上海老碼頭的輝煌歷史_城事_澎湃新聞-The Paper
    此碼頭在1918年時被稱為招商局中棧,1949年後,成方上港三區高陽路碼頭,後屬上港五區管轄,現在是北外灘囯際郵輪碼頭,東大名路500號,專門停靠7萬噸級以下囯際郵輪。其實, 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成立於2002年,現擁有2個不同地點的郵輪碼頭。
  • 建無人駕駛碼頭、全自動化操作,太倉港5年內建成千萬標箱「大港口」
    夜色漸深,蘇州港太倉港區三期碼頭上依舊燈火璀璨,機械轟鳴。10 月 16 日," 潮湧長三角 共建進行時 " 主題網絡傳播活動採訪團走進蘇州。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蘇州港太倉港區正在打造全省首座無人駕駛、全自動化的貨櫃碼頭,預計三五年內,借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機遇,太倉港將實現千萬標箱 " 大港口 " 轉變。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娜 / 文 蘇蕊 / 攝)夜色漸深,蘇州港太倉港區三期碼頭上依舊燈火璀璨,機械轟鳴。10 月 16 日," 潮湧長三角 共建進行時 " 主題網絡傳播活動採訪團走進蘇州。
  • 《江南百景圖》蘇州碼頭攻略 蘇州船運技巧分享
    導 讀 《江南百景圖》我們在開設碼頭之後可以通過船運運輸一些東西,那麼具體都能運送什麼呢?
  • 上海洋山港開港15周年 累計查驗入出境超12萬餘艘次
    2005年12月10日洋山港開港。作為中國首個在海島建設的港口,巨額投資、遠離陸域、孤懸東海,曾使人們對建設上海洋山港既充滿期待又抱有幾分觀望。但開港十五年來,上海洋山港不斷用實力證明遠見卓識和價值所在。
  • 俯瞰合肥港!貨櫃碼頭一片繁忙(圖)
    合肥繁華大道附近的合肥港貨櫃碼頭一片繁忙合肥繁華大道附近的合肥港貨櫃碼頭一片繁忙受疫情期間陸路運輸交通管制影響,水運較往年同期承擔了更多貨運任務自2月10日復工至2月18日,合肥港貨運吞吐量已完成近一萬標箱目前,合肥港國際貨櫃碼頭170餘名員工目前已到崗108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合肥港積極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組織科學有序復工。
  • 「原創」儀徵港務公用碼頭開港暨智能保稅物流園開工
    儀徵經濟開發區陳豔娟、揚州真州府和儀徵大碼頭首席攝影師周曉明從儀徵經濟開發區原環球船廠碼頭髮回現場視頻和圖片新聞報導:11月28日上午,儀徵港務公用碼頭開港暨智能保稅物流園開工儀式隆重舉行。儀徵港務公用碼頭和智能保稅物流園項目由上海綠地能源集團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興建。項目一期總投資約22億元。項目外側建設5萬噸、4萬噸、5千噸件雜貨泊位各1個,內檔建設1千噸件雜貨泊位2個,泊位總長度820米,設計總通過能力494萬噸。
  • 全國港口10月吞吐量成績單:北部灣港排名再向前
    有趣的是,進入10月,北部灣港、連雲港港、日照港分別以402萬TEU、401萬TEU、399萬TEU這幾個極其相近的數字名列貨櫃吞吐量排行第11、12、13名。貨物吞吐量上,第二名的上海港與第三名的唐山港、第四名的廣州港與第五名的青島港這幾對「老對手」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小。
  • 香港碼頭空了:鴉片養大的世界第一港,一艘船都沒了
    1937年,受戰火侵擾,當時的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告急,近旁的「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也不再安全。好不容易從香港把觸角伸向內地的怡和洋行,不得不放棄設在上海的總公司,在國民政府號召下遷往重慶。 至於那些沒有隨遷的上流階級們,則把賭注壓到了香港。
  • 7月18日起,深圳機場碼頭至珠海九洲港航班增開至16個航班
    7 月 18 日起,深圳機場碼頭至珠海九洲港航線往返航班增開至 16 個航班。(深航運供圖)隨著澳門與內地口岸通關恢復以及暑期來臨,7 月 18 日起,深圳航運集團將調整深圳機場碼頭至珠海九洲港航線往返航班,由現在 3 進 3 出 6 個航班增開至 8 進 8 出 16 個航班。
  • 蘇州傳化公路港西北角的運河邊,24小時內運河岸邊築起百米防洪堤
    原標題:蘇州傳化公路港西北角的運河邊,24小時內運河岸邊築起百米防洪堤7月12日上午10點,位於蘇州傳化公路港西北角的運河邊,各種工程機械的轟鳴聲交織,熱鬧非凡,一段長近百米,高約0.7米,頂寬約1.5米的防洪堤正在逐步成型,然而,20個小時前
  • 中超將迎來上海灘德比,上港衝冠能否開門紅?
    上海上港隊在首階段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戰績,被分到蘇州賽區的他們在14場聯賽中取得了10勝2平2負的成績,其中的一場失利還是在最後一輪大局已定的情況下輸給了重慶當代。
  • 上海北蘇州路900米濱河岸線完成改造,即將對公眾開放
    上海大廈藍夢花園段充分利用兩邊地形,形成林下與臺地花園。同時,虹口區還打通了上海大廈段斷點,開放整體空間,形成「一建築、一廣場、一駁岸、一碼頭」的碼頭景觀。打通上海大廈段斷點,開放整體空間,形成「一建築、一廣場、一駁岸、一碼頭」的碼頭景觀。郵政博物館信使花園段,有郵政自行車,報童等藝術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