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保存方法

2021-03-05 茶聖居


茶葉吸溼及吸味性強,很容易吸附空氣中水分及異味,若貯存方法稍有不當,就會在短時期內失去風味,而且愈是輕發酵高清香的名貴茶葉,愈是難以保存。

通常茶葉在存放一段時間後,香氣、湯色、滋味、顏色會發生變化,原來的新茶味消失,陳味漸露。

影響茶葉變質、陳化的主要環境條件是溫度、水分、氧氣、光線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而一般家庭選購的茶葉多為罐裝或散裝茶,由於買回後不是一次泡完,所以就會遭遇到存放的問題,可用以下建議的方法:


(一)塑膠袋、鋁箔袋貯存法:
最好選有封口且為裝食品用之塑膠袋,材料厚實一點、密度高的較好,不要用有味道或再制的塑膠袋。

裝入茶後袋中空氣應儘量擠出,如能用第二個塑膠袋反向套上則更佳,以透明塑膠袋裝茶後不宜照射陽光。

以鋁箔袋裝茶原理與塑膠袋類同。

另外,將買回來的茶分袋包裝,密封后裝置於冰箱內,然後分批衝泡,以減少茶葉開封後與空氣接觸的機會,延緩質量劣變的產生。


(二)金屬罐貯存法:
可選用鐵罐、不鏽鋼罐或質地密實的錫罐,如果是新買的罐子,或原先存放過其他物品留有味道的罐子,可先用少許茶末置於罐內,蓋上蓋子,上下左右搖晃輕擦罐壁後倒棄,以去除異味。


(三)低溫貯存法:

將茶葉貯存的環境保持在5度C以下,也就是使用冷藏庫或冷凍庫保存茶葉。

貯存期六個月以內者,冷藏溫度以維持0~5攝氏度最經濟有效;貯藏期超過半年者,以冷凍-10至-18攝氏度較佳。


貯茶以專用冷藏(冷凍)庫最好,如必須與其他食物共冷藏(凍),則茶葉應妥善包裝,完全密封以免吸附異味。


冷藏(冷凍)庫內之空氣循環良好,以達冷卻效果。


由冷藏(冷凍)庫內取出茶葉時,應先讓茶罐內茶葉溫度回升至與室溫相近,才可取出茶葉,否則驟予打開茶罐,茶葉容易凝結水氣而增加含水量,使未泡完之茶葉加速劣變。


相關焦點

  • 茶葉的正確保存方法
    茶葉愛吸異味,更怕潮溼、高溫和光照。烘烤加工的成品茶極為乾燥,用手指輕輕一捻即碎,是茶葉的最佳保存溼度。茶葉貯存的最佳溫度為0~10℃。氣溫在15℃左右保存期不能超過4個月,氣溫在25℃以上,保存期不宜超過2個月,否則會出現較明顯的變色和變味。光照可加速茶葉的氧化作用,不可將茶葉放於透明玻璃和塑料容器內貯存,更不宜在陽光下晾曬。
  • 家庭保存茶葉的正確方法
    茶葉極易吸溼、吸味,若儲存方法不當,容易吸附空氣中的水分或者異味,短時期內就有可能失去茶葉本身的風味。
  • 知識貼常見茶葉的保存年限
    一般來說,茶葉採摘製作包裝後的3個月裡,能保持這種新鮮茶葉的清香,時間久了,鮮香味就會慢慢變淡,因此趁新鮮時飲用為最佳。在室溫下可保存一年左右,開封後應倒入密閉的容器內,最好能在一個月內用完,可保持茶味的最佳狀態。
  • 茶葉的儲藏方法有哪些,怎麼樣保存才更科學?
    茶葉應該怎麼儲藏,相信是很多茶友經常遇到的問題。如果茶葉受潮的話,就很容易變質,這對於愛茶的人來說會是一件很痛心的事。那麼,茶葉應該怎麼儲藏才好些呢?今天筆者就跟大家簡單介紹下六大茶葉的儲藏要點。1、 綠茶由於綠茶容易被氧化而降低新鮮度,所以綠茶最好的儲藏方法就是低溫環境下了。可以將茶葉放入乾淨、乾燥的鐵罐中,儘量不要留空,填滿最好,然後蓋好密封好,最後套上幾層保鮮袋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內。
  • 茶葉可以放冰箱保存嗎?什麼茶葉需要進冰箱?
    高溫炎炎,不管是吃食還是飲品,我們都習慣性的放冰箱保存,那麼茶要不要放進冰箱保存呢?哪些茶能用冰箱保存?需要注意什麼?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這方面知識。茶葉可以放冰箱保存嗎?茶葉是可以放冰箱保存,但是要注意,不是所有茶葉都適合放在冰箱裡。茶葉不同,儲存方法不同。哪些茶葉適合放在冰箱保存?
  • 滇紅茶的保存方法有幾種?
    為了減少損失,在大規模生產中通常選用乾燥密封保存和真空保存來保持茶葉的品質。2、茶葉罐保存雲南滇紅茶葉能夠選用茶葉罐保存,這是很常用的一種儲茶方法。也就是說,把它們中的一些放在外面喝,以防止它們經常被打開。準備茶葉罐,罐內放入保鮮袋,放入其餘的茶葉,將開口密封后用透明橡膠粘合,防止空氣侵入。
  • 喝不完的茶葉怎麼保存?能直接放冰箱嗎?
    食物都有保質期,茶也不例外,一般包裝好的茶葉如未開封,只要存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可保存6-12個月。拆封后的茶最好儘快飲用,若暫時無法喝完,可使用以下幾種方法保存,以免茶葉變質。茶葉罐儲存法這是最常見的儲茶方法。一般家庭少量用茶,用錫罐、鐵罐、有色玻璃瓶或陶製茶葉罐儲存即可。裝有茶葉的茶葉罐必須放置在乾燥陰涼處,不可放在陽光下直曬,也不能放置在潮溼、有異味的地方,以免加快茶葉氧化或陳化變質的速度。
  • 茶葉儲藏的最佳方法及「五大忌」
  • 保存大蒜也不難,選擇這些方法,至少可以保存一年
    特別是在儲存的時候,還需要我們去進行合理的方法運用。而且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蒜頭是一種很常見的配料,當我們使用它的時候,我們也需要用正確的方法來保存它,因為我們每次購買它都會有一堆蒜頭,如果保存得不恰當,很容易發芽或變黴。很多人在平時沒有注意到大蒜保鮮的正確方法,以致於自己在平時吃這道菜時難以保證絕對的新鮮,到頭來效果自然也不會特別好。
  • 原來保存茶葉這麼簡單!茶店老闆分享存茶技巧,茶葉再也壞不了
    之前一直有跟大家說,我是潮汕本地的一個茶葉店小老闆,主營的是鳳凰單叢茶,所以在跟茶友溝通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很多茶友對於鳳凰單叢可以儲存多久,要怎麼保存有疑問,所以今天就來跟大家細緻地聊一聊。鳳凰單叢保質期多久呢? 通常來說,除了抽溼單叢不能久放之外,烘焙的鳳凰單叢都可以保存一至兩年,足火或著重火烘焙的單叢則可以保存更久。
  • 拆封過後的茶葉該如何保存最好?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茶葉保存的問題~拆封后的綠茶葉保存方法綠茶葉包裝,一般分真空包裝、無菌包裝、充氣包裝、除氧包裝和普通包裝5種。這些包裝好的綠茶,假如沒有拆封,只要存放在陰涼乾燥的位置,可保留6~12個月,不致發生不良改動而變質、變味。而拆封后該怎麼保存呢?
  • 買回去的玫瑰花茶要用什麼來保存? 簡單的保存玫瑰花茶的方法
    茶的保存是一門學問,保存得不好的話,新鮮的茶葉也有可能變質,成為劣茶。生活中,我們買了茶就應該懂得如何保存茶。
  • 保存大蒜原來這麼簡單,教您3個保存方法,放久也不發芽,不易壞
    但是大家發現了問題沒有,買這麼多大蒜,怎麼保存呢,尤其冬天的大蒜特別容易生芽、腐爛,雖然這樣的大蒜吃了也不會有什麼壞處,但是它的營養已經流失,不管是用來是炒菜還是拌菜,都會影響口感!那麼有什麼辦法長時間的保存大蒜呢,有些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放冰箱保存,其實這樣做是錯的,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3個保存大蒜的方法,耐儲存,不易壞,非常實用哦。
  • 儲存茶葉的時候,我們可以借用乾燥劑對茶葉進行保存
    上一篇小編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了茶葉的幾種儲存方法,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怎樣用乾燥劑儲存茶葉。我們大家都知道,茶葉在儲藏過程中容易受潮,如果這個時候依然衝泡,茶湯就會苦澀變味,所以茶葉的儲存就十分重要。現在最流行的還有變色矽膠乾燥劑貯藏茶葉的方法,因為用變色矽膠來作為乾燥劑,防潮的效果非常好,使用方法和生石灰或藥用炭的方法都差不多。但是它不需要經常更換,一般放一次可以使用半年。我們在使用的時候,當變色矽膠由藍色變成紅色時,說明該換了,只要用火加熱就可以重複利用。
  • 保存大蒜有訣竅,用這種方法保存大蒜不發芽,存放半年還很新鮮
    今天我就來跟大家保存大蒜的方法,保存大蒜有訣竅,用這種方法保存大蒜不發芽,存放半年還很新鮮。我說回家將它保存起來,可以吃很長一段時間,於是蒜農和我分享了幾個保存大蒜的方法。接下來我將保存大蒜的這些方法分享給大家,現在才知道保存大蒜竟如此簡單,放半年也不發芽,很多人都不知道。
  • 如何保存茶葉,讓茶葉更具風味?有5個方式,看完漲知識
    大意是說,「紙囊」是一種有夾層的潔白且厚實的剡藤紙,我們把烤好的茶塊裝到裡面,這樣茶香就能得到保存。這一步驟可以看出現代的醒茶法,我們在泡餅茶的時候,往往也會先撬下些許茶塊放置一旁,過一會兒拿來泡,不過與唐人不同的是,如果是泡新茶茶餅,那麼可以不用醒茶,如果是老茶餅,那麼就很有必要晾一下茶塊。
  • 生薑的保存方法有什麼
    生薑的保存方法一將生薑切成3-4釐米的厚片,然後用保鮮膜包好放入冷凍室保存,不是冷藏室,需要時就取出,味道和新鮮的一樣。
  • 原來保存茶葉這麼簡單!茶店老闆分享存茶技巧,還不快來看看
    通常來說,除了抽溼單叢不能久放之外,烘焙的鳳凰單叢都可以保存一至兩年,足火或著重火烘焙的單叢則可以保存更久。另外,兩三年之後的鳳凰單叢還可以再次烘焙,再次焙火的茶口感越來越好,越來越滑。因為即使是在密封存放的過程中,茶葉也會吸收空氣中含有的水分,存放了幾年的鳳凰單叢,我們都會拿出來再烘焙一下,去掉茶葉中的水分。這樣也能存放得更久。
  • 茶葉過期了還能喝?
    茶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保健飲品,而泡茶用的茶葉雖然可以存放比較長的時間,但也經常會放久了,過了它的保質期。那麼,過期的茶葉能不能喝?茶葉多久過期?如何保存茶葉呢?茶葉過期能不能喝還得看具體情況。向外出售茶葉幹製程度都很高,並且保存密封方法也很科學,這種茶葉保質期一般都很長,若是沒有開封,茶葉沒有受潮,就算是過期一段時間了也能喝,對茶葉的質量影響不大。但有些茶葉本身比較乾燥,還經常會放在相對較潮溼的茶桌上,很容易吸水受潮,這種茶葉變質會比較快,若是超過了保質期,茶葉的性質發生了改變,那還是別喝了,身體健康第一。
  • 茶葉保管與受潮處理
    專注茶之本性  傾聽茶友聲音現在市場茶葉很多,工藝複雜,茶友家裡常有很多茶,平時保管也相對不容易,特別是新茶友,不知道茶葉怎麼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