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按產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為「亳菊」、「滁菊」、「貢菊」、「杭菊」、「懷菊」等,以亳菊和滁菊品質最優。由於花的顏色不同,又有黃菊花和白菊花之分。
1.亳菊 呈倒圓錐形或圓筒形,有時稍壓扁呈扇狀,直徑1.5-3cm,多離散。舌狀花位於外圍,雌性,類白色或淡黃白色,勁直,上舉,散生金黃色腺點;管狀花多數,兩性,位於中央,常為舌狀花所隱藏,黃色,頂端5齒裂。體輕,質柔潤,幹時鬆脆,氣清香,味甘,微苦。亳菊是《藥典》中以「亳」字命名的中藥材之一,亳菊是菊花中的珍品,《中藥大辭典》中記載:「白菊主產安徽亳縣,稱亳菊,品質最佳」,亳菊疏風散熱、解暑明目,多為春、夏兩季用藥,歷年來為中醫首選的菊花品種。
2、滁菊 呈不規則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5-2.5cm,形較小,瓣緊密。舌狀花白色,不規則扭曲,內卷,邊緣皺縮,有時可見淡褐色腺點;中央管狀花黃色,大多隱藏。主產安徽滁縣,品質亦佳。
3、貢菊 形似滁菊,瓣細而厚。舌狀花白色或類白色,斜升,上部反折,邊緣稍內卷而皺縮,通常無腺點;中央有少數黃色管狀花,多外露。主產安徽歙縣,亦稱徽菊。過去浙江德清亦產,稱德菊。
4、杭菊 又名白茶菊(《綱目拾遺》)。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徑2.5-4cm,朵大,瓣寬而疏,常數個相連成片。舌狀花較少,類白色或黃色,平展或微摺疊,彼此黏連,通常無腺點;中央深黃色管狀花多數,外露。
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淸肝明目,清熱解毒。
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本品味辛疏散,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功能疏散肺經風熱,但發散表邪之力不強。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每與性能功用相似的桑葉相須為用,並常配伍連翹、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飲(《溫病條辯》)。
2.肝陽眩暈,肝風實證。本品性寒,入肝經,能清肝熱、平肝陽,常用治肝陽上亢,頭暈目眩,每與石決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潛陽藥同用。若肝火上攻而眩暈、頭痛,以及肝經熱盛、熱極動風者,可與羚羊角、鉤藤、桑葉等清肝熱、熄肝風藥同用,如羚角鉤藤湯(《通俗傷寒論》)。
3.目赤昏花。本品辛散苦洩,微寒清熱,如肝經,既能疏散肝經風熱,又能清洩肝熱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經風熱,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腫痛,治療前者常與蟬蛻、木賊、白僵蠶等疏散風熱明目藥配伍,治療後者常與石決明、決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藥同用。若肝腎精血不足,目失所養,眼目昏花,視物不清,又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黃、山茱萸等滋補肝腎、益陰明目藥,如杞菊地黃丸(《醫級》)。
4.瘡癰腫毒。本品味苦性寒,能清熱解毒,可治療瘡癰腫毒,常與金銀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湯(《揣摩有得集》)。因其清熱解毒、消散癰腫之力不及野菊花、故臨床較野菊花少用。
本品辛香輕散,苦寒清洩,甘而益養,疏散清降。入肺經,善疏散風熱而清利頭目。入肝經,善洩熱益陰而平肝明目。兼清解熱毒而治瘡腫。主治風熱、肝熱、熱毒所致諸疾。
1.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杭菊花配桑葉、薄荷等。
2.用於治風熱眼痛(結膜炎)。杭菊花配白蒺藜、木賊,水煎服,也可用其熱蒸氣燻眼。
3.用於治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相當於高血壓病早期的頭痛)。甘菊花配夏枯草、鉤藤等。
4.用於治肝腎不足(如慢性肝炎、視神經炎時)引起的頭暈眼花。甘菊花配枸杞子,方如杞菊地黃丸(湯)。
菊花是菊科植物菊花的乾燥頭狀花序,是常用中藥,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之功效。主要治療頭痛、眩暈、目赤、心胸煩熱、疔瘡、腫毒等症。菊花具有治療冠心病、降低血壓、預防高血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衰老等多種藥理活性。
菊花茶:用菊花泡茶,氣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風、潤喉、養目、解酒。
菊花糕:把菊花拌在米漿裡,蒸製成糕,或用綠豆粉與菊花制糕,具有清涼去火的食療效果。
菊花枕:將菊花瓣陰乾,收入枕中,對高血壓、頭暈、失眠、目赤有較好療效。
菊花護膝:將菊花、陳艾葉搗碎為粗末,裝入紗布袋中,做成護膝,可祛風除溼、消腫止痛,治療鶴膝風等關節炎。
菊花香氣:有疏風、平肝之功,嗅之,對感冒、頭痛有輔助治療作用。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菊花粥:將菊花與粳米同煮製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煩、悅目、去燥。
菊花餚:由菊花與豬肉、蛇肉炒或與魚肉、雞肉煮食的「菊花肉片」,葷中有素,補而不膩,清心爽口,可用於頭暈目眩、風熱上擾之症的治療。
菊花羹:將菊花與銀耳或蓮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許冰糖,可去煩熱、利五臟、治頭暈目眩等症。
菊花膏:以鮮菊花加水煎熬,濾取藥汁並濃縮,兌入煉好的蜂蜜,製成膏劑,具有疏風清熱、明目之效用。
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或泡茶飲。外用:適量,煎湯燻洗,或搗爛敷。疏散風熱多用黃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
氣虛胃寒,食少洩瀉者慎用。高血壓病患者按中醫辨證可有多種證型,屬於陰虛陽亢型者用菊花最好。屬於陰陽兩虛型者則不宜用寒涼的菊花,只宜用培補陽氣,滋養腎陰的藥,治療這一證型的病人多用溫熱的黨參、黃芪、杜仲、熟地等,用之則血壓回歸正常。若用菊花、鉤藤、石決明等,血壓則居高不降。另外,痰溼型、血瘀型高血壓病患者也不宜用菊花。濫用菊花治療高血壓病的現象較普遍,應對其不良反應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