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花中隱逸,自古名人雅士甚是喜愛,其實菊花也是一味很不錯的中藥。究竟菊花裡暗含哪些秘密?不妨一睹本文為快!
歡迎在文末寫留言處,發表您的高見。
菊花在古代又稱菊花為「節花」和「女華」,又因其花開於晚秋和具有濃香,所以又有「晚豔」、「冷香」等雅稱。所以自古以來,菊花都是名人雅士眼中的寵兒,尤其是陶淵明獨愛菊花,更是被傳為美談。菊花在古代神話傳中賦予了吉祥和長壽之義,且有有清淨、高潔、我愛你、真情、令人懷戀、品格高尚等花語。但是,菊花也是一種非常出色的中藥材,被稱之為「延壽客」。
那麼,菊花究竟有些什麼樣的作用呢?我們先來看看中國古代第一部藥典——《神農本草經》怎麼說?在《神農本草經》中,白菊花是一味作用極廣的藥材,能夠「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皮膚死肌、惡風溼痺「,且久服還能」利氣, 輕身耐勞延年」。所以,不少熱愛養生的朋友喜愛喝菊花茶。
其實菊花的主要作用還是清風和明目。在中藥啟蒙讀物《藥性賦》中提到,菊花「能明目而清頭風」,《本草綱目》也認為菊花「用治諸風頭目,其旨深邃」,《本草綱目拾遺》則進一步指出,菊花「治諸風頭眩,明目祛風,搜肝氣,益血潤容」。菊花在用作清頭目之風時,常與川芎搭配,如菊花茶調散;菊花在用作平肝明目的時候,常與枸杞搭配,如杞菊地黃丸。
菊花除了清頭目之風和明目之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美容,在《神農本草經》中認為菊花能主「皮膚死肌」,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認為菊花「益血潤容」,而現代研究發現,菊花卻有抗衰老的作用。
菊花在臨床運用中,也有許多技巧。比如,在用於外感風熱的時候,會常與桑葉配用,如果用於熱盛煩躁的時候,常與黃芩、梔子搭配。在用於目赤腫痛時,如果是肝火或風熱引起的,常與蟬蛻、白蒺藜搭配;如果是肝陰不足,眼目昏花的情況,常與生地、枸杞子配合;如果是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目眩暈,常與珍珠母搭配。菊花除了內服之外,也常被用於外科疾病。比如,熱毒瘡瘍、紅腫熱痛,就可以用菊花內服和外敷,常與蒲公英、紫花地丁搭配。
可能也會有人覺得,現在見到的菊花種類很多,究竟什麼樣的菊花才是藥用的呢?在《本草綱目》中,有「菊之品九百種」的記載,的確,菊花有很多種,但在藥用方面,主要以杭菊、亳菊、滁菊、懷菊最為有名,有「四大名菊」之稱。當然,四大名菊各有所長,作用也不盡相同,在臨床中也應仔細挑選。
貼心提示:置頂功能開通啦!點擊「金蘭中醫學社」右上角的那個灰色圖標,進入後點擊「置頂公眾號」,隨時關注我們的動態。
(溫馨提示:為了給用戶帶來更精彩的內容,我們發布「中醫江湖徵集令」,若您是熱愛中醫的人士,能夠「鐵肩擔道義,妙筆寫天下」,歡迎把您的大作投給我們。投稿郵箱:wenyizaidao@qq.com)
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已獲作者授權。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論壇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