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輿訊 據想法報導 最近,中國「離婚冷靜期」法案條文出爐,將從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社交網絡上也已經吵成了一團,成為了目前最大的熱點話題;
同時,法國也將在2021年1月實行一項新的離婚法案,旨在簡化離婚的程序,以便縮短等待的時間。然而即使是這樣,也有越來越多的法國人選擇「不結婚」來規避一切婚姻所帶來的麻煩。
現代社會,許多國家的離婚率逐年升高,而「婚姻制度是否會就此消亡」這一個問題也不斷地被人談起。離婚率不斷升高,真的是一件壞事嗎?
想離婚?先冷靜30天!
「自2021年1月1日起,民政局協議離婚的夫妻,需要經過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登記(發證)五個步驟。屆滿離婚冷靜期後的30日之內,雙方需要共同到婚姻登記機關領取離婚證,逾期不領則視為撤回離婚申請。」
從今年6月份「離婚冷靜期」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裡起,網上就已經炸開了鍋:
即使面對如此大的爭議,法案依然是如期出爐了。其實大家也都知道,出臺這一法案背後最大的原因就是節節攀升的離婚率。根據民政部的數據顯示,從1987年(58.1對)到2017年(437.4萬對),中國的離婚率增長了6.53倍;而與之相反的是,結婚率則從2014年開始逐年下降。
因此就有專家認為,「草率離婚」是導致離婚率飆升的最大原因,而30天的冷靜期就是「給輕率離婚的夫妻一個挽回的機會」;然而,人大代表蔣勝男也引用《2016年中國婚戀調查報告》中的數據指出,草率結婚、離婚的人數不足5%,大多數的人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圖片來自unsplash)
為了5%的人設置30天的冷靜期,而剩下的那些「連對方一眼都不想再看到」的95%的人,也就這麼被「拉下水」了?
離婚有什麼大不了的嗎?
很多人會將「離過婚」作為一個缺點,舉一個比較殘忍但又直接的例子:在國內,要是一個女人離過婚,那麼她在婚戀市場上立馬就成為了一個「殘次品」,就連在日常生活裡都有可能被人指指點點,想要再次結婚?那就只能降低自己的標準了。
相比之下,法國人對於「離婚」這件事,真的不是很在意。
從數據來看,法國平均每年有13萬對夫妻離婚,近45%的婚姻以失敗告終,更是有8%的家庭為「重組家庭」。可以說,整個法國社會對於「離婚」這件事的寬容度是非常高的;或者說,根本就沒有人認為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對於公眾人物,甚至是政治人物來說,其婚姻狀況也完全不會影響到自身的發展。最好的例子,自然就是在總統任內就「任性離婚」的法國前總統薩科齊,或許會有法國人因為他的一些政治舉措而感到不滿,但很少有人因為他「離婚」這件事而攻擊他。
法國:離婚程序不斷簡化
可能是最初制定婚姻法的律師們擔心生性浪漫的法國人把婚姻當作「兒戲」,法國的離婚程序,也是出了名的「艱難」。
在法國,離婚分為三種:協議離婚、過失離婚以及婚姻關係結束離婚。
其中,協議離婚是程序時間相對最短的,若是雙方對婚後所有事物的分配均沒有異議,從找律師、起草協議、交給公證處,到最終成功離婚,大約也需要三個月的時間,這已經是2017年部分程序簡化之後了;而在這之前,所有的離婚請求都需要通過法院來裁決。
在法國,離婚真的是一件非常費時費力的事情。2019年,法國出臺了一項新的離婚法案,再一次簡化了離婚(尤其是訴訟離婚)的程序。然而,由於新冠疫情,原本2020年9月就要開始實施的這項法案也推遲到了2021年的1月:
在夫妻雙方均同意離婚或是其中一方拒絕參加離婚訴訟的情況下,取消正式提起訴訟前的調節階段。
現階段的離婚訴訟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在離婚訴訟前,努力使配偶雙方和解,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再進入離婚訴訟環節;在進入了離婚程序之後,離婚的後果必須通過夫妻雙方全部或部分協議解決,或者通過離婚判決解決。而新的離婚法案就直接將兩個階段簡化成為了一個。
分居1年即可視為「婚姻關係結束」,申請離婚。
在改革之前,分居2年可構成離婚要素,即使有一方不同意,也不再需要提供離婚任何理由。新法案將分居的時間縮短成1年。
繁瑣的離婚程序,真的能有效的降低離婚率嗎?從數據來看,確實是的。但是同時不能忽視的是,結婚率也在不斷地下降。
2000-2018年的離婚率。(圖片來自insee)
1970~2019年的結婚率。(圖片來自insee)
從2000年開始,離婚率不斷下降,在2018年達到近年最低的千分之零點93;同時,結婚率也從2000年開始不斷下降,2019年為近年最低的千分之3.4
法國人比起「離婚」,更喜歡「同居」
由於離婚程序實在是過於繁瑣,付出金錢和時間的代價也很大,再加上法國人天生「放蕩不羈愛自由」,1999年,一個法國特有的「配偶關係」正式誕生——PACS。
PACS的全稱是Pacte civil de solidarité,「同居關係民事契約」,兩個想要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成年人,無論是同性還是異性,都可以籤訂這張契約成為對方的「合法伴侶」。
我們先來通過一張圖了解一下同居、PACS和婚姻關係的區別:
簡單來說,PACS就是一種受到法律保護的同居關係,能享受到和正式的婚姻伴侶一樣權力的同時,又更加自由:「決定在一起」或是「分開」,都是分分鐘的事情;很多在結束婚姻關係時會遇到的問題,PACS都能夠避免:
對方拖著不想離婚?
PACS關係不需要雙方同意,單方面就可以解除。
財產分割讓人頭大?
如果沒有籤特定的財產說明文件,雙方的財產均是獨立的,「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人了。
不論是在中國或是法國,「金錢」問題都是婚姻中一個非常複雜的元素,婚禮的相關費用怎麼分配,婚後的各種經濟開支要怎麼分擔,這些問題都是潛在的「炸藥引信」,有不少情侶都已經走到了婚姻的跟前,卻因為「誰出這個錢」的問題而「崩」了。
而PACS的出現,就成為了很多想要結婚卻又不想被金錢問題困擾的伴侶的最佳選擇。
▲電影《嶽父嶽母真難當》截圖
根據數據,在法國,三對「夫妻」之中有就兩對是PACS伴侶關係,雖然在PACS期間生下的孩子屬於「非婚生子女」,但是這絲毫不會影響這個孩子的任何未來或是權力。而就在上一周,國會也通過了「PACS伴侶可以共同領養孩子」的草案,在此之前,法律規定只能認定其中的一方為家長。等到法案正式通過,無疑又會給PACS增添了一絲「魅力值」。
▲截止至2018年, 選擇Pacs的人數已經快和正式婚姻一樣多了。(圖片來自statista)
小編相信,沒有人是衝著「離婚」為目標而去結婚的,大家進入婚姻之前,腦海裡一定都有著「永遠幸福快樂」的憧憬的。但現實生活也告訴大家,童話式的結局是不可能的,想想就好了。現代社會中,女性的地位越來越上升,財務也更加獨立自由,這其實也是離婚率上升的一個很大原因,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就更加不想再「將就」,沒有了感情就分開也成為了順其自然的選擇。
但是離婚一定就是一件壞事嗎?許多人會將「婚姻」和「責任感」劃上等號,認為離婚就是破壞了約定,是沒有責任感的行為。確實,婚姻的本質就是一場契約,但是生活這件事充滿了太多的不可控性,「感情破裂」的原因有千萬種,一場勉強維持的不美滿的婚姻帶來的殺傷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及時止損」,其實也是一種責任感。(原標題:中國式「離婚冷靜期」定了!法國人:不結婚,一切煩惱自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