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 3070評測:3899就能獲得比肩RTX 2080 Ti的性能

2021-12-20 太平洋電腦網

  

      距離上一款RTX 30系顯卡:RTX 3090首發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本來將於10月中解禁的RTX 3070也據稱是因為老黃為了確保貨源充足而延遲了半個月才上市。

  對很多玩家來說,RTX 3090與3080性能固然強勁,但在發布會後傳得沸沸揚揚,號稱性能比肩RTX 2080 Ti的的RTX 3070可能才是追求性價比玩家的首選新卡。那就事不宜遲,馬上來揭開GeForce RTX 3080 Founders Edition的神秘面紗。

      RTX 3070:定價3899,規格強悍

  國際慣例,先標註一下比較重要的地方,RTX 30系升級最大的地方就是CUDA核心數,RTX 3070也不例外,5888個CUDA比RTX 2080 Ti還要多,官方宣稱它的性能對標RTX 2080 Ti也就不奇怪了。

  因為採用了三星8nm工藝,GA104核心在392mm²的核心面積裡塞下了174億個電晶體,對比TU102,後者在754mm²中塞下186億個電晶體,密度幾乎翻倍。

  TDP方面,RTX 3070 FE版標稱220W,比RTX 2070稍高,不過單8Pin供電依然可以對付,但AIC方案應該會加強供電。

  最後查看GPU-Z參數,檢測到實際的BOOST頻率為1725MHz,比官方參數低5MHz,問題不大。查看功耗牆可以發現我們手上這張RTX 3070 FE版功耗牆最高可達240W。

  RTX 3070國內首發指導價為3899元,對比當時RTX 2070首發4799元的價格簡直良心到不行,而且此前傳言沒錯的話,3899元就可以把一張性能比肩RTX 2080 Ti的顯卡抱回家。到底這波血不血賺?往下看性能總結吧。

      性能實測小結:

  綜合了3DMark+遊戲實測的數據,在無光追、DLSS的情況下,RTX 3070的性能稍弱於RTX 2080 Ti,幅度約2.8%左右,不過實際使用上感受不出來。與上代對位產品RTX 2070對比的話性能會強41%左右,幅度非常大。

  因為RTX 30系升級了RT Core與Tensor Core,單獨對比光線追蹤與DLSS遊戲的性能表現也顯得有必要。此處RTX 3070比RTX 2080 Ti弱5.9%左右,但對比RTX 2070則強約52%。

  綜合上述結果來看,RTX 3070有著比上代對位產品RTX 2070近乎飛躍的性能提升幅度,綜合提升在46.5%左右,提升較大的在光線追蹤與DLSS方面表現,這方面的大幅提升也利於適配日後搭載光線追蹤與DLSS技術的新遊戲,並給玩家帶來流暢與精緻的畫質表現。不到4000元就能擁有媲美RTX 2080 Ti性能表現的顯卡,它應該是今年的萬元價位裝機首選性價比神卡了。

  以上為RTX 3070的簡短評測小結,想獲取這張顯卡更詳細的性能表現就往後看吧。

 RTX 3070 FE開箱:是顯卡,更是一件精緻的工藝品

  在拿到RTX 3080 FE時,那種幾乎是劃時空的設計給我帶來了不小的震撼,在RTX 3070 FE上這種感覺就更加強烈了。

  包裝,依然是除了LOGO就沒有英偉達綠色元素,富有未來感的盒子。

  而開箱見到RTX 3070 FE的時候,我真的給它不大不小的外觀震驚到了。顯卡本體靜靜躺在包裝盒的緩衝棉上,正面一體流線化的設計,簡直就是顯卡界的工藝品。

  顯卡配備了兩個直徑9cm的軸流風扇,「S」狀的邊框將整張顯卡非常絲滑的「一分為二」。

  RTX 3070 FE採用的散熱方式與RTX 3080大同小異,同樣是「流通式」設計,左風扇抽入空氣並將熱氣流從背部通風口排出,右側風扇從各方位抽入空氣,並從通風口和背面排出。

  背部為一體化的擋板,預留了一個出風口,鰭片可以為氣流導流,往機箱背後的風扇排出熱空氣,密密麻麻的散熱鰭片裡隱約可見內部熱管。

  顯卡的厚度非常標準,不多不少剛好兩槽。

  側面可見RTX 3090與RTX 3080 FE版標配的Micro-Fit 12Pin供電接口。

  供電口只使用了一個8Pin顯卡供電頭,12Pin內部也只看見6個金屬端子。

  背板型號細節。

  接口方面,RTX 3070 FE版是3DP 1.4a+1 HDMI 2.1的組合,與RTX 3080一樣。I/O擋板部分也可以看到為了散熱而設的大量通風孔。

      測試平臺簡介


RTX 3070顯卡評測平臺

作業系統Windows 10 2004 Pro WorkstationsCPUIntel:
i9-10900K OC@5GHz 1.26V
主板Intel:
華碩ROG M12E內存芝奇 皇家戟 DDR4 8GBx2 4000MHz C15SSD影馳HOF PRO 1TB x2(系統盤+遊戲盤)顯卡NVIDIA GeForce RTX 3080 Founders Edition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Founders Edition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Founders Edition

AMD Radeon VII
AMD Radeon RX 5700 XT
電源超頻三 七防芯GI-P850水冷散熱器超頻三 凌鏡GI-CX360 水冷散熱器

  

      基準性能測試

  基準性能測試部分基本以3DMark測試項目為主。覆蓋1080P、2K與4K解析度,DX11、DX12與光線追蹤項目。

      3DMark DX11、DX12部分

  3DMark DX11、DX12測試小結:細看可以發現除了Fire Strike Ultra中RTX 3070打贏了RTX 2080 Ti,其它測試裡RTX 3070都要稍微落後RTX 2080 Ti,不過總體上說,兩張卡的性能表現幾乎一致。

  而對比上代對位的RTX 2070,RTX 3070則是把它甩到影子都沒了,性能提升非常顯著。

      3DMark 光線追蹤部分

  光線追蹤部分小結:升級了RT Core與Tensor Core之後,RTX 3070在運行光線追蹤測試時的分數也要大幅領先RTX 2070。

  不過對比RTX 2080 Ti,差距也比上面測試變大了一點。因為雖然升級了核心,但RT Core與Tensor Core的核心數量卻比RTX 2080 Ti少,總體性能上RTX 3070是不夠RTX 2080 Ti強的。

      無光追、DLSS遊戲測試

  因為現在不支持光線追蹤的遊戲依然佔多數,所以我們就把支持光追與不支持光追的遊戲劃分開對比,以下遊戲測試均設置為最高畫質。

  無光追、DLSS遊戲測試小結:在遊戲實測中,RTX 3070同樣碾壓上代對位RTX 2070,而對比RTX 2080 Ti則稍弱,因應遊戲不同幅度也有所不同。但總體來看RTX 3070的性能是夾在RTX 2080 Super和RTX 2080 Ti之間,更接近RTX 2080 Ti。

  並且可以發現在4K解析度下,RTX 3070與RTX 2080 Ti的差距會比1080P和2K更大,看來雖然核心性能突飛猛進,但8G顯存面對4K遊戲還是有一定壓力。

      光追與DLSS遊戲測試

  由於RTX 30系顯卡升級了Tensor Core與RT Core,近期也有不少搭載了光線追蹤與DLSS的新遊與Benchmark出現,這部分也是需要重點測試的。

  同樣,此處遊戲的畫質均為最高,光線追蹤設置為超高,如有DLSS選項則設置為質量。因為光明記憶和邊境的要求較高,DLSS選項我們調節成了性能。

  光追與DLSS遊戲測試小結:在光線追蹤遊戲上的測試就有意思了,《邊境》與《光明記憶》Benchmark中RTX 3070幀數反超RTX 2080 Ti,而在餘下的4款遊戲中則是RTX 2080 Ti略勝一籌。

  結合此前RTX 3080首測時的經驗,這兩款國產遊戲Benchmark是新加入了不少光線追蹤特效,比如最新發布的光線追蹤焦散等,相比起其它遊戲不是一個維度的。也側面印證了RTX 30系顯卡在比較新的光線追蹤效果裡能有更好的計算能力。

  不過可以發現在4K解析度下兩款Benchmark的運行幀數除了RTX 3080,其它顯卡都不太理想,應該是Benchmark優化還沒做好的緣故,在實際玩上的時候應該能有更好的幀數表現。

     功耗、噪音、溫度

  除性能之外,大家最好奇的莫過於顯卡的溫度、功耗與噪音表現了。不過直到RTX 3070上市,市面上還是沒有國行公版RTX 30系顯卡在售,所以這裡測試的數據只做參考用,後面我們會補全AIC顯卡的各項表現。

  我們通過3DMark的Fire Strike Ultra壓力測試來測試顯卡的穩定性,HWInfo記錄顯卡峰值溫度,PCAT套件記錄峰值功耗,噪音儀實測風扇噪音。

  壓力測試結果可以看到,顯卡核心峰值BOOST頻率可以去到1980MHz,比標稱的BOOST要高不少。

  頻率穩定度,RTX 3070的穩定度在N卡中表現較好,98.5%,在高負載情況下能長時間保持在恆定的頻率。

  溫度表現,FSU測試期間峰值為71°C,在參測9張顯卡中溫度表現最低,新散熱器的溫度壓制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功耗方面,新卡的能耗比也比上代好了一點,對比性能差不多的RTX 2080 Ti,RTX 3070的滿載峰值功耗為266W,比RTX 2080 Ti的304W低38W。

  噪音實測方面,這張卡表現也比較強悍,實測運行噪音為50.1dB,要知道這張卡滿載溫度才71°C,對比上代RTX 2070,噪音與溫度控制均好了不少。

       PConline評測室總結:越級的替代品,2080 Ti安然下崗

  70系越級打上代「Ti」後綴顯卡已經不是第一次了,GTX 970性能對位GTX 780 Ti,GTX 1070對位GTX 980 Ti,但到了20系這個規律就突然暫停了,能打GTX 1080 Ti的變成了RTX 2080。而在RTX 3070上,我們終於能再次看見這一情景,並且這一次70系打「Ti」,意義更大了:4000塊就能擁有媲美上代萬元卡皇的性能。

  先看傳統性能方面,對比RTX 2070,提升幅度是相當大的,與RTX 2080 Ti的性能差距也追至只有2.8%。

  然後再看光線追蹤與DLSS方面,對比RTX 2070提升來到了52%,而對比RTX 2080 Ti差距就來到了5.9%,畢竟RTX 3070的核心規模與顯存與RTX 2080 Ti依然有些差距。

1、老黃是真的良心了嗎?

  從性能與價格表現上看,RTX 30系給大家帶來的第一印象就是「便宜大碗」,雖然此前不乏很多超高性價比的新卡,比如釘子戶最愛GTX 1060,但這次RTX 30是真的讓大家都實在的感覺到,原來N卡也有性價比。

  不過老黃做了那麼多年顯卡,對於性價比的掌控其實比誰都熟練,將產品的價格下調得如此有吸引力,無非就是想在未來與友商即將推出的新品角力,畢竟我認為老黃還沒天真到會半賣半送。

  良不良心,更多的是通過對比才知道的,起碼對比上代的RTX 2070,價格便宜了,還有這麼大的性能提升,確實顯得良心。

2、靠技術彎道超車的英偉達,路走對了

  單純提升顯卡的理論性能在當下顯得並不太可取,畢竟工藝是有極限的,大家可以發現RTX 3080雖然帶來了爆炸級別的性能提升,但換來的卻是一個接近三槽高,30+cm長度的巨大散熱器,英偉達也不得不為它設計了異形PCB,與一個理念超前的散熱器。所以英偉達在RTX 20系之後,不僅在顯卡的工藝、架構上取得突破,各項技術發展也日漸完善,並且這些技術都是很貼近人們日常工作、娛樂的。

  首先是我個人覺得比較有意思的功能:NVIDIA BroadCast,在當下全民主播的時候,這個功能可以給你的直播間增添一點新鮮感,或者是優化直播環境,畢竟很多人沒有專業的直播間,都是在家裡直播的。

  RTX顯卡搭配NVIDIA BroadCast,可以在直播時給麥克風與耳機降噪(環境複雜,噪音較多的情況),即使是你或者你隊友的環境音非常吵雜,也可以起到效果強勁的降噪能力;還可以實時摳像,直播時可以給自己背後摳出有意思的背景,增強觀眾互動感。

  另一個我認為有用的就是NVIDIA Reflex技術,簡單來說它可以降低遊戲延遲,提升操作跟手性,讓玩家在關鍵時刻能做出更精準的操作。之前我們做了數篇評測,從屏幕到顯卡逐個分析延遲對操作的影響程度,有興趣的可以查閱一下。

  360Hz顯示器上手體驗 是心理作用還是真的有用?

  用上RTX 3080遊戲還是卡?Reflex技術怎樣讓你操作不變形

  NVIDIA Reflex體驗:電競玩家的制勝利器?

  英偉達LDAT、PCAT套件體驗:全國僅兩套,秒測顯卡功耗和延遲

  顯卡性能提升是服務於功能的,性能提升後可以更加流暢的玩遊戲,那當然也能應用在其它地方,畢竟科技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技術開花的英偉達這條路是沒走錯的,也給了對手不小的壓力。

3、RTX 3070是不是真的可以無腦買?

  對預算有限的用戶來說,RTX 3070在價格上無疑比RTX 3080更香,理論上新裝萬元機(主機+外設)的用戶可以無腦選購,但還是有些細節要注意一下的。

1、首先貨源是從RTX 30系推出之後恆定不變的話題,RTX 3080明顯是搶手貨,在過去的一個半月大家也可以看見各大AIC的顯卡一直處於缺貨的情況,不過據英偉達所說,推遲RTX 3070推出就是考慮到產能情況,將貨源補足再上市。

2、3899元的定價很吸引人,不過按照前面的規律,這個定價對應的是各家廠商的「丐版」顯卡,會在性能或者散熱方面做妥協,所以實際購買的時候要對比清楚不同價位的RTX 3070,不要踩雷。

2、RTX 3070發布的時間正好卡在雙十一前夕,會遇上電商節的一波活動,不過考慮到顯卡剛出,降價幅度可能沒那麼大。如果不急的話可以再等到雙十二,屆時RTX 3060 Ti可能會同步上架,再對比一波性價比入手也不遲。

  

測試平臺配件簡介

 

CPU:i9-10900K


主板:華碩MAXIMUS XII EXTREME

  主要測試平臺是i9-10900K+華碩M12E的組合,CPU超至5G,是當下單核性能較強的平臺。不過在之後Zen 3處理器推出後,單核性能可能要易主了。

  內存則是芝奇的皇家戟 4000MHz C15,性能非常強悍,高頻低時序的特性也很好契合Intel平臺使用。

  電源是超頻三的七防芯GI-P850,850W足夠推動這套10900K+RTX 3070平臺,電源內部有灌膠處理,可以實現防蟲、防潮、防塵、防震、防腐蝕、防靜電、阻燃七項特性。

  測試用的SSD則是兩片影馳HOF PRO,群聯E16 PCIe 4.0主控,性能表現不錯,在測試時可縮短遊戲載入速度。

  評測中用於壓制5GHz i9-10900K的散熱器為超頻三 凌鏡GI-CX360 水冷散熱器,350W的TDP可以確保穩定壓制這顆火爐CPU。

 

相關焦點

  • rtx3070和rtx2070s比性能怎麼樣 rtx3070性能參數介紹
    rtx3070和rtx2070s比性能怎麼樣 rtx3070性能參數介紹 英偉達的RTX3070顯卡的性能是怎麼樣的
  • RTX3070和RTX2080Ti哪個強?RTX3070與2080Ti/2070S性能對比評測
    ,不僅在基本能效與綜合性能都領先上一代的旗艦級卡皇RTX2080Ti,公版首發只有3899元的RTX3070的性能能夠趕超上一代萬元級RTX2080Ti,這是真的嗎?RTX3070和RTX2080Ti哪個強?讓我們拭目以待。 RTX3070與2080Ti/2070S性能對比評測 首先我們來看看RTX3070這款顯卡的參數情況,並加入2080Ti、RTX2070Super、RTX2070這三款顯卡進行對比,來看看吧。
  • RTX 3070官方性能數據:果然還是比RTX 2080 Ti更強
    9月初NVIDIA發布了RTX 3090/3080/3070三款顯卡,升級了8nm安培GPU架構,分別定在9月24日、9月24日、10月15日上市,不過RTX
  • [評測]ASUS ROG-STRIX-RTX3070TI-O8G-GAMING
    256GB電源:Seasonic Prime Ultra 850 Titanium機箱:Phanteks P500A DRGB散熱:Phanteks Glacier ONE 280 MP + Noctua NF-A14 ULN x2(CPU,機箱頂部)        Noctua NF-A14 ULN x2(機箱前置)驅動:NVIDIA
  • 全面超越RTX 2080 Ti!iGame RTX 3070 Advanced OC評測:顏值才是亮點
    一、前言:公版沒有做到的事情由非公來完成RTX 3070是有史以來第一款能夠流暢運行4K遊戲的甜點顯卡。它以3899元的售價卻獲得了與上代9999元RTX 2080 Ti近乎相同的性能,是近年來NVIDIA少有的性價比好卡。
  • RTX 3060 Ti首發評測:3070的青春版,這性價比無敵了!
    1參數解析-CUDA數目翻倍,與3070同核心回頂部  [PConline 首發評測]今年算得上是硬體性能大爆發的一年,CPU方面前有堆核堆到10個核心的十代酷睿,後有IPC提升19%,遊戲性能暴漲的ZEN3處理器;顯卡方面NVIDIA、AMD更是齊放大招
  • ROG STRIX RTX 3060 Ti評測:夠得著RTX 3070
    一、前言:最奢華的非公RTX 3060 TiRTX 30系列是近幾年來非常有良心的顯卡,RTX 3080隻需一半的價格就提供了比上代RTX 2080 Ti多出30%的性能;RTX 3070則是在4000元價位上第一款能夠流暢運行4K遊戲的顯卡,整體性能比肩RTX 2080
  • ROG STRIX RTX 3060 Ti評測:夠得著RTX 3070
    和RTX 2080 SUPER相比,2K時有6%的優勢,4K解析度下則能領先12%。2、3DMark在4K解析度3DMark Time Spy Extreme測試中,ROG STRIX RTX 3060 Ti圖形分數達到了7401分,核心溫度最高60℃,核心運行最高頻率為1995MHz,最高風扇轉速1714RPM,最高功耗
  • RTX3070長寬厚大小多少?英偉達RTX3070產品尺寸信息介紹
    RTX3070長寬厚大小多少?英偉達RTX3070產品尺寸信息介紹 近日黃仁勳在家裡發布了英偉達新一代顯卡RTX30 系列。
  • ...索泰 RTX 3070-8GD6 X-GAMING OC 評測:和所有的 2080Ti 說拜拜
    英偉達 RTX30 系列顯卡現在已經全面解禁,針對不同需求的用戶,英偉達率先上市了 RTX 3080 系列顯卡,對於遊戲玩家來講,RTX 3080 相比於上一代卡皇 RTX 2080Ti 在性能上有著非常大的提升,對於創意工作者來講,RTX 3090 有著更大的顯存,因此可以提供更好的渲染能力。
  • 耕升GeForce RTX 3070 炫光評測:兼顧性能與燈效
    此前我們PConline評測室收到過一張很有特色的顯卡,那就是耕升GeForce RTX 3090 炫光,這款產品不但擁有卡皇級別的性能,同時還提供了充滿個性的炫酷RGB燈效系統。而縱觀整個DIY市場,確實有很多用戶對RGB主機有很深的喜愛,但萬元以上的卡皇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消費起的,針對這種情況,耕升也推出了定位4000元檔位的RTX 3070 炫光,今天PConline評測室也收到了這款產品,下面就通過評測來詳解一下。
  • 復刻帕斯卡傳奇 GeForce RTX3070首發評測
    鑑於在之前3080/90的評測當中已經講了兩次安培架構的細節,在這裡就不復讀了,GA104和GA102在架構層面完全一致,僅僅在規模方面有所不同,想複習一下安培遊戲卡架構細節的同學可以點GeForce RTX 3080首發評測①:架構、遊戲性能、溫度與功耗這裡。完整版本GA104核心的架構設計如圖:
  • 性能可戰RTX 2080S RTX 3060 Ti顯卡售價曝光
    下個月NVIDIA就要正式推出第四款安培遊戲卡——RTX 3060 Ti了,網上偷跑的東西已經一大堆,規格及性能不是秘密了,關鍵就是價格。這個價格比之前傳聞的349美元要高,不過也在預期之內,因為RTX 3070顯卡定價499美元,拉開100美元的價差很合理,RTX 3060 Ti的核心閹割不算多。
  • 索泰RTX 3070 X-GAMING OC評測 青春不褪色
    自RTX 30系顯卡發布以來,已經過去了兩個月的時間,大部分非公顯卡已經亮相,我們陸續也為大家帶來了十餘篇評測。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真香」,旗艦RTX 3080真香,因為它近乎翻倍的性能提升,中端RTX 3070真香,因為它極具標誌性的性價比。
  • iGame RTX 3070 Ultra OC首測 時間錯置的蒸汽波
    自RTX 30系顯卡發布以來已經過去了將近2個月,GeForce RTX 3080的性能及跑分早已解禁,而「真香」的故事還在延續,GeForce RTX 3070的公版性能已經於10月27日解禁,比肩RTX 2080 Ti的性能,價格只要昔日卡皇的三分之一,可以說30系顯卡的發布讓20系顯卡,正在以飛快的速度謝幕。
  • RTX 3060Ti顯卡首測:扮豬吃老虎,直接幹翻2080Super
    這代顯卡的性能提升相當有誠意,GeForce RTX 3090能夠暢玩8K級別遊戲;GeForce RTX 3080顯卡的性能兩倍於GeForce RTX 2080 SUPER;而GeForce RTX 3070性能接近於GeForce RTX 2080 Ti,想想都令人興奮不已。
  • 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3070 Vulcan OC評測
    今天筆者拿到了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3070 Vulcan OC,作為七彩虹品牌旗下定位最高、售價最貴的RTX 3070顯卡型號(Vulcan的定位是高於Advanced的),下面就讓我們通過評測看看它的實際表現到底如何。
  • RTX 3070 Ti首發評測:鎖算力難擋礦工熱情
    NVIDIA在5月31日帶來兩款Ti系列的新品,分別是將於6月2日解禁上市的GeForce RTX 3080 Ti和6月9日解禁上市的GeForce RTX 3070 Ti。我們在6月2日首發評測七彩虹的iGame GeForce RTX 3080 Ti Advenced OC,七彩虹送測戰斧GeForce RTX 3070 Ti,下面就一起看看這款顯卡的表現。
  • 如何用2080Ti的價格組裝一臺擁有2080Ti性能的電腦?
    RTX 30系列顯卡的發布最受傷的莫過於懷揣2080Ti的老用戶了,他們未曾想,一覺起來自己萬元購買的2080Ti價格竟然暴降一半多。雖說是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但是這份折扣對老玩家們來說顯得有點沉重。
  • [評測]ZOTAC GeForce RTX2080-8GD6 玩家力量至尊PGF OC12 評測
    ZOTAC GeForce RTX2080-8GD6 玩家力量至尊PGF OC12,一塊」重量級"的顯卡.雖然同為公版方案的PWM供電設計,2顆uP9512P搭配1顆uP7561Q倍相,共可以提供20個PWM信號通道,但在這塊ZOTAC GeForce RTX2080-8GD6 玩家力量至尊PGF OC12並沒有留下提升性能的機會